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一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素材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6995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14MB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一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素材答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一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素材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一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素材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说明的,常常采用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关系,如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结果到原因,从总说到分说,多采用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除了这些说明方法之外还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假设、引资料。
、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⑤、打比方:
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⑨、画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假设:
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要出现的状况。
、引资料: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
(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
(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应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一些重要词句多推敲体会。
注意文章中涉及事物特征、本质及规律的词语是否正确贴切,恰如其分。
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说明文也往往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时应细细体会。
五.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
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尾作总结说明。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总分、分总、承接、递进式。
练习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那么,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要说明这个应先谈一下地球的结构。
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
最里面是地核,好像鸭蛋的蛋黄。
地震都是发生在地壳里面,地壳中的岩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被挤压而变曲,倘若这个力很大,大于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或破裂,这就发生地震,这个震动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倘若传到地面,大的震动人能感觉到,小的得用灵敏仪器才能感觉得到。
地震是非常多的,全球一年约有500万次,但多数是很小的,仅有百分之一的地震才能感觉到。
(1)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地震是非常多的,全球一年约有500万次,但是多数是很小的,仅有约百分之一的地震才能感觉到。
”说一说文中加点字“约”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3)你知道哪些避震逃生的知识,请简要说两点。
【参考答案】
(1)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2)“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
删去后就确定地表示全球一年就有500万次地震,这不符合实际。
“约”字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外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教室去。
练习二: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中"
隔"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隔"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界"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界"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景致幽深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练习三: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
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
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
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
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
地球之肺"
的热带雨林。
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
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
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
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1.作者在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时,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多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3.文段中加点的近字可不可以去掉呢?
1、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答对2种即可。
2、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择最佳说明方法。
上面文段是要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因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最能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3、"
近"
字不能去掉。
用了"
字,表达的是概数,能准确地表现人们对许多硬壳虫未作研究的状况。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
、"
人脑多用了会笨"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
脑子多用会笨"
的事情。
③"
生命在于运动"
,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
多用脑、可防老"
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
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
,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①迟钝()②旺盛()
2.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第④段说明"
多用脑,可防老"
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
,这句话中的"
几乎"
能删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
‖"
划出。
①②③④⑤
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dù
n.②shè
ng.
2、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3、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或:
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
4、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
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5、不能删去。
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6、①②③║④⑤。
7、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文章内容即可给分。
8、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书籍面临着危机。
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
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
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
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
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
焚书"
的作用。
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
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
抗酸化"
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
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
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
(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
用简明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
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
一句应补回在何处?
_____________
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
②"
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一.理清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1)举例子作用:
(2)引资料作用:
(3)作比较作用:
(4)列数字作用: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作用:
(6)打比方作用:
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下定义作用:
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8)画图表作用:
用图表的方式,使说明更加直观,从而达到轻松解决问题,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9)作假设作用:
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要出现的状况。
(10)摹状貌作用: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
(11)作诠释作用: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
小学常见的有:
二.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
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综合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四.说明顺序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到局部”要分清。
科技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
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的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
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
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
可以设想一下,打起重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了彩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
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中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中“此”指的是()。
本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气的看法。
2、人们为什么总把二氧化碳当做“废气”?
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作用,“但是”一词将文章转入到说明的正题上,否定了人们对“废气”的()认识。
4、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二氧化碳与()之间的密切关系。
绿色植物和二氧化碳进行()时放出氧气,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保持了()。
5、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请简要回答。
6、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7、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它的特点是()。
1.像白鼠一样死掉举例子
2.因为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会导致动物或人死亡。
3.过渡片面
4.人类光合作用大气中气体含量稳定
5.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和做饮料。
6.最后一句。
7.无色无味无形;
比空气重;
稳定。
撒哈拉的变迁
①"
撒哈拉"
在阿拉伯语中意为"
大荒漠"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
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
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
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
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阅读专项练习 说明文阅读一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素材答案 六年级 下册 语文试题 阅读 专项 练习 说明文 全国 通用 知识点 素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