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西部副中心规划研究优质PPT.ppt
- 文档编号:2136563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90.48MB
昆山市西部副中心规划研究优质PPT.ppt
《昆山市西部副中心规划研究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西部副中心规划研究优质PPT.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案例2纽约曼哈顿世界级水平,曼哈顿区地图,曼哈顿区是一个Harlem河、East河、Hudson河三条河流环绕的岛屿,曼哈顿岛全长21.5公里(13英里),宽4公里。
曼哈顿区地理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平方公里。
产业方面,尽管曼哈顿以金融服务业蜚声国际,但是这里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现代高科技的基础设施、世界一流的商业环境、众多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独到的环区域水岸开发,吸引了包括金融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公司来此发展。
主导产业是金融服务业。
作为商务发达的地区,曼哈顿的商业用地是中央商务区土地利用的大户。
同时,政府积极改善曼哈顿的居住、生活、商务、旅游功能与条件,目标是综合化,生态化,并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在这样的思路下,该地区的公共用地和休闲娱乐用地都得到了保障,而不是一味为了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充商务用地。
8,曼哈顿地区土地使用图,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空地及其他用途,公共开放区,9,2002年曼哈顿区土地使用构成,One-andTwo-FamilyResidences:
低密度居住区Multi-FamilyResidences:
中高密度住宅区MixedResidentialandCommercial:
居住和商务混合区CommercialUses:
商务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
工业与制造业用地Transportation/Utility:
交通与公用设施用地PublicFacilitiesandInstitutions:
公共设施和协会OpenSpaceandRecreation:
开放与休闲娱乐场所Parking:
停车场VacantLand:
暂未利用的空地,曼哈顿CBD区的职能以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教育文化服务为主,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公共系统和商业系统,商业用地占9.8%,行政办公、教育文化服务等公共设施占地11.6%,二者合计占21.4%。
交通功能突出,交通用地占曼哈顿地区的6.8%,大运量公共交通是解决CBD区域出行密集的主要方法;
公园和运动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较多,曼哈顿达到了25.6%。
在地价高昂的CBD区域,保留相当部分的绿化和休闲的用地面积,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居住功能占有一定地位,占23.7%。
同时还有较多的商业居住综合性建筑曼哈顿商业居住建筑用地占11.9%;
工业用地比例极小,曼哈顿仅有3.1%的土地是工业用地,表明其工业职能微乎其微。
10,案例2日本东京临海副都心,临海副都心是东京七大副都心之一。
副中心是大范围内各种具有商业、营业、文化、娱乐、居住和其它生活功能的基地。
“副中心开发计划”将各副中心规划成各具特色的城市。
新宿副中心规划成一座“能引导东京发展的城市”,强调人们之间紧密的相互联系,创造吸引人的工作环境。
池袋副中心规划成“传递生活方式信息的时尚城市”。
涉谷副中心规划为信息传输基地,增强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成为一座“传递生活信息的时尚城市”。
大崎副都心发展成为“研究和开发型产业的核心城市”。
上野浅草副都心规划成为“具有培育艺术和传统的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锦丝街龟户副都心发展成为“产业、文化和娱乐的基地”。
临海副都心发展成为未来形态的副中心,满足信息和国际活动重要交流需要。
临海副都心于1987年提出以国际信息通信基地为基础的临海副都心开发的基本构想,并在其中建设以东京国际展示场为中心的国际会议园区,1996年开业,该区域被称为“东京大景观”“(TokyoBigSight)。
东京七大副中心区位图,11,临海副都心以国际化、信息化为目标,建设一定规模的情报信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和大型国际展示中心等设施,汇集尖端技术、信息情报等为一体,以确定东京在下一个世纪中的国际城市地位。
该副中心将成为一座“为明天东京繁荣提供驱动力的新城市”。
根据临海副中心城市发展促进计划,二期工程实施阶段为1995年至2005年间,三期工程将延续到2015年。
临海副都心规划吸取了丹下健三的东京湾未来发展规划设想,一方面扩展商务办公空间来满足东京商务活动的需求,增加居住及配套设施来缓解中心用地功能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把建设东京通讯港作为发展新都心的重要目标。
临海副中心项目分布图,12,临海副中心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构架(公顷),临海副都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250万平方米,会展36万平方米,商业娱乐酒店130万平方米,住宅205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10.6万人,居住人口6.3万人。
13,案例4上海江湾-五角场副中心,上海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区位图,江湾-五角场副中心,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规划按现状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及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调整分区结构。
中心城公共活动中心指中央商务区和主要公共活动中心。
主要公共活动中心指市级中心和市级副中心。
上海市副中心共有四个,分别是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和真如。
江湾五角场副中心位于北分区杨浦次分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29平方公里。
考虑与周边城区在用地布局、综合交通、历史风貌、地下空间的衔接协调,规划在部分领域扩大研究范围,涵盖东至国和路、南至国定路的区域,扩大之后的规划研究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14,功能定位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定位为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综合城市功能。
(1)从中心城结构发展导向来看,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处于中心城东北部,辐射杨浦、虹口、宝山、以及浦东新区东北部分的城市地区,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
因此,应以商业、商务、文化、现代服务业等为主要功能。
(2)从地区产业发展导向来看,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周边高校云集,中央社区的启动也为一个“大学的城市”奠定了基础,因此,同时应以教育、培训、研发等为主要功能。
功能定位解析,15,功能结构分析,用地布局沿淞沪路发展轴由南至北分别形成三个公共活动中心。
南部在原五角场环岛周边(以中环线北侧为主)形成商业中心,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商务办公,以及旅馆、餐饮等配套设施;
中部以中央社区为主体,在淞沪路两侧形成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中心,重点发展文化娱乐、科技教育设施;
北部在三门路的江湾广场周边形成知识商务中心,重点发展科研办公、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设施,以及SOHO、零售商业等配套设施。
淞沪路、闸殷路、三门路交叉口周边区域是副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和空间景观的标志性区域。
16,用地规划图,土地使用原则
(1)综合化、集约化利用土地
(2)注重公共领域用地控制(3)刚性、弹性相结合控制用地土地使用构成副中心规划用地中除水域外均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道路广场用地。
其中以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6%;
居住用地控制在10%左右;
绿化用地保持在15%以上;
道路广场用地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占28.7%,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占25.5%。
市政设施多与其他用地综合设置,独立的市政设施用地较少。
17,用地规划图,综合交通以高效、“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创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及其它交通方式为辅助的集现代化、多元化、高度智能化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副中心地区提供畅达、舒适、安全、清洁的交通环境。
对策: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副中心地区应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公共汽(电)车,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到2020年副中心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小于45。
(2)优化道路交通组织。
通过完善的交通设施和合理的交通组织手段,分离过境交通和地区到发交通,使副中心地区交通形成多层面、一体化交通体系。
(3)综合利用地下空间。
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及地下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的地下交通系统,形成立体交通,有效降低地面交通压力,增强副中心的功能辐射能力。
2、国内外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经验,18,位于城市发展方向上,以疏解旧城功能来带动新城发展城市副中心是城市内生发育与外在规划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区域,是与城市中心在空间上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
通常是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后,内部公共活动功能外溢的形式表现,一般沿着城市发展方向形成新的功能组团。
一个城市中心与多个副中心共同构成城市第三产业布局的主要网络。
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交通便捷且有发达的换乘体系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通过城市干道系统有便捷快速联系。
地铁成为非常重要的交通手段,其次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等多样化的可达交通和换乘枢纽为副中心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快捷的交通体系一方面有力地组织起副中心与外部的联系,同时也以现代化的交通手段突显了新中心的高效、高品质形象。
有明确的主导功能城市副中心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中心城区功能的外溢,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大区域中的片区中心功能,同时也极大结合了本地现有用地要素特点,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独立功能。
拉德方斯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沿线各节点的功能和景观均有呼应,同时自身发展为该沿线上重要的新型商务区和公园区。
临海副都心从属于东京七大副都心的功能组合圈,同时结合土地的优势(东京仅皇居、东京湾尚有空地)与滨水特点发展成为展示东京新形象的重要信息港和著名“大景观”。
广州萝港区把握了广州“东进”战略机遇,发挥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产业中心、宜居城区的主导功能,萝岗中心城区战略定位鲜明,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住区、东部交通组织枢纽”的新城区。
上海江湾五角场副中心的功能结合了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和地方产业布局调整两方面的诉求。
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引导东北片区公共活动空间、商业空间的形成,同时也呼应“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型,开发教育、培训、研发的重要功能。
19,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且预留了充分的拓展空间城市副中心承担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功能,服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上述案例中的城市副中心有一些为相对集聚的功能区,有一些为由多个功能分区共同组成的大型功能区,因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城市功能节点,各项服务功能配备完全,同时其发展也考虑了后续发展的空间拓展,通过退二进三、预留绿地等运作手段保证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
城区建设特色鲜明且景观文化环境良好城市副中心通常作为展示城市发展阶段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窗口面向大众,展现的是中心城区已有建成结构所无法表达的现代化和新风尚,对中心城区的建设景观和人文环境起着重要的补充功能。
拉德方斯由商务区与公园区组成,集办公、展览、观光、餐饮等为一身,区内绿地面积超过67公顷。
临海副都心集大型展示、资讯、观光、娱乐等为一体,公共设施用地面积23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3%,区内公园绿地面积9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1%。
广州萝港区集公共服务中心、工业新城、农业示范、生态郊游休闲等综合功能,全区在九佛与黄陂两大区保留大量绿色生产基地与生态保育用地。
上海江湾五角场副中心集合商业、商务、现代服务业、教育研发等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功能,注重公共领域用地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45.6%;
绿化用地保持在15%以上。
国家(城市)名片;
世界级水平;
主导功能;
交通优先;
地区优势,二、一体化发展的城区联动空间,20,1、区域关系分析,21,昆山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昆山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关于中心城西部地区的规划要求昆山市中心城综合片区以昆山市域的政治、经济、商业、金融、文化、科技中心为建设目标,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主两副的多中心组团型中心城区,一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第三产业繁荣、适合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区。
空间上,向西向东发展,其中生活居住向西发展,产业向东发展。
西部副中心对昆山中心城的功能和空间拓展更新起到重要的作用,西部副中心是通过居住组团的建设,逐步带动完成老城区“退二进三”土地置换的重要阵地。
中心城区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将更有效地辐射和带动昆山发展大城市级别的各类公共设施,用一个能级更高、功能更强的中心城区带动整个市域社会、产业、生活的升级发展。
中心城西部地区,22,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昆山是改革开发以来小城市发展壮大的突出案例,其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均远高于一般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对高层次生活环境的强烈追求和昆山市传统产业的巨大发展惯性形成一定的碰撞。
因此,有层次地区分产业发展和生活发展对城市设施的需求,并将这种不同的需求通过空间进行区分和落实,将是昆山近期按照城市远景发展的构想,在现有的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人口分布,逐步形成与未来长三角地区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形态所能采取的最有效行动。
昆山市的发展历程在昆山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上留下很清晰的痕迹:
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东部组团靠近上海,是围绕产业设施进行一系列服务设施配套的生产性组团;
中心组团是在原昆山县城基础上,以产业发展为基本推力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组团;
西部组团是基于昆山未来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能级的诉求,以提升生活品质为发展核心的生活性组团。
东-中-西“一体两翼”空间结构的形成,既是传承和强化昆山发展历史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开拓昆山城市升级发展之路的基本格局,将为昆山市的各项要素合理配置、城市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中心城区管理控制职能加强的提供有力的保障。
23,昆山中心城空间规模扩展的趋势判断昆山市现阶段的产业模式短时期内还将有所延续,同时又要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成为城市空间规模继续扩展的现实动力。
同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开发区、玉山镇的产业扩散,张浦、周市、陆家的发展启动,花桥国际商务区的成立均使城市建设有所突破。
昆山市近中期潜在的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势头十分明显,且在整体层面上呈现不容乐观的趋势。
从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拼图上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尤其表现在:
(1)居住用地蔓延无序,规划的控制作用表现较弱。
(2)工业用地比例相对较高,且在部分地区与居住用地相互渗透。
(3)公共设施用地散乱且各自为阵,缺乏一个合理体系的支撑。
(4)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缺乏一定的隔离,建设用地连片趋势明显,组团作用难以发挥。
昆山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拼图),中心城西部地区,24,未来昆山中心城空间发展构架应对百万级人口城市的发展趋势,昆山城市空间发展思路应发生适时转变:
从“市域片区”到“城市分区”的转变,空间发展格局从“一体两翼”到“一核一特四副”的转变。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优化中心、拓展特区、提升东西、协调南北”。
未来中心城区的范围:
东至市域东边界、南至机场路、西至古城路(锦周公路)、北至苏昆太高速公路。
未来中心城区由6个分区组成:
城市核心区、花桥国际商务区、东部副中心(开发区)、西部副中心(玉山)、南部副中心(张浦)、北部副中心(周市)。
未来昆山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改变单核中心结构副中心是一定范围内具有服务功能的基地,根据城市功能不同的拓展方向,发展规模、结构合理的副中心。
(1)东部副中心:
以生产服务为核心、生活服务为辅助的,先行发展的城市副中心。
(2)西部副中心:
以文体休闲、商业商务设施、生活服务为核心的,先行发展的城市副中心。
(3)南部、北部副中心:
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区域性中心。
25,已经建设的项目:
行政中心、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市民广场,城市中心区功能的外溢与各副中心承接的主导功能,城市中心区,西部副中心,东部副中心,花桥国际商务城,承接的主导功能:
集聚现代服务设施、提升都市生活品质、缓解老城压力适合发展的项目:
大型城市公园与公共活动空间、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购物中心、影视中心、soho公寓、零售餐饮、教育科研机构,承接的主导功能:
促进产业提升、完善生产服务适合发展的项目:
高科技产业,承接的主导功能:
拓展商务办公空间适合发展的项目: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商务写字楼、会议展览设施、人力资源中心、金融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传媒出版机构,中心城区结构发展需要拓展的功能包括:
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行政办公、信息商务、现代服务、教育研发等等,但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受限。
城市副中心承接了中心城区功能的外溢,同时也结合了现有区域的要素特点,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独立功能。
26,城市中心区功能的外溢与各副中心承接的主导功能,西部副中心城市中心,老城商业、行政、文化中心,大经贸区,铁南区,27,西部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关系,
(1)为老城发展释放空间适当接受部分老城的人口迁移。
适当接受部分老城的功能迁移。
完善功能缩小西部居民的平均出行半径,减轻老城的交通、环境和公共设施压力。
(2)营造一个全新的昆山城市形象营造以“宜居城市”为核心理念的生活环境。
体现昆山国际姿态的文化艺术和展示设施。
以生态公园、体育中心为核心的区域级活动设施。
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典范。
城市级的医疗设施及商业服务体系(3)为昆山市产业升级培育良好的市场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居住。
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匹配的地区级商务服务和社交环境。
西部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28,
(1)为老城发展释放空间适当接受部分老城的人口迁移。
适当接受部分老城的产业迁移。
通过功能完善缩小西部居民的平均出行半径,降低老城的交通、环境和公共设施压力。
以生态公园、体育中心为核心的城市级活动设施。
城市级的的商业服务体系(3)为昆山市产业升级培育良好的市场吸引大量高素质外来人口居住。
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池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西部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2、发展目标与规模,29,发展目标:
依托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尺度宜人的“宜居城市”和精彩纷呈的国际精锐城市,为昆山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典范;
集聚发展国际性、多层次的现代服务设施,形成多个高品质、高层次的商业服务设施旗舰;
建设开放、多元的艺术文化设施,为昆山市民的文化艺术活动搭建平台;
积极发展国际性的体育设施群落,为昆山成为区域性高等级体育赛事举办首选地提供硬件支撑;
培育教育研发资源,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为昆山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构建智库保障。
大力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结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提高设施的能级和用地的集约度;
发展规模:
通过用地功能和开发强度控制人口规模的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于副中心发挥的调控作用。
(1)人口规模根据副中心居住设施的开发规模,规划至2020人,西部副中心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25万人。
(2)用地规模综合考虑总体布局的需要和规划人口的服务需求,规划至2020人,西部副中心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8.55平方公里。
3、发展目标与规模,30,发展目标:
依托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尺度宜人的“宜居城市”和精彩纷呈的国际精锐城市,为昆山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典范;
大力发展轨交、公交、步行、停车设施互通的高能的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并将其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有机结合,互惠互利,大大提高设施的能级和用地的集约性;
优先发展前沿、开放、多元的艺术文化设施,为昆山市民能够欣赏世界级艺术精品搭建平台;
积极发展国际性的体育设施群落,为昆山成为区域性高等级体育赛事举办首选地提供硬件保障;
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为昆山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提供智库保障。
2、发展条件分析,31,产业经济传统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但从昆山市中心城整体结构看,对西部副中心产业发展带动的需求并不明显,因此应通过有选择的、适当的整合和疏解,为发展符合“宜居城市”概念的现代服务产业提供较好的平台。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动力明显,足够满足副中心的发展需求,但其大部分是来自于中心组团外部力量,在考虑西部副中心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与中心城乃至市域发展的整体关系,在处理城市化动力时,应注重“梳理大于引入、质量大于数量”。
用地拓展现状已有相当一部分用地落实了项目,主要包括居住、工业、教育科研、绿地等功能,其中工业用地将逐步变更为以居住为核心的用地功能,居住、教育功能、绿地基本保留。
目前尚有较多可开发用地,但同时受到现状用地的一定制约,用地开发功能既要注重尊重现有的功能,也要尽量优化副中心的结构。
从现状来看,这两个方向的努力均有一定的空间。
支撑体系(道路、基础设施)主干道、次干道系统已基本形成,但随着人口的导入和功能的细化发展,支路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
其余服务于西部副中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山市 西部 中心 规划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