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136215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68KB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作者:
————————————————————————————————日期:
补充:
建立假说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解释性原则:
这是指假说与已知事实的关系。
提出假说不能和研究对象范围内经过检验的事实相冲突,而应能对它们作出统一的说明与解释,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2.对应性原则:
知识指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科学假说不能与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3.可检验性原则:
提出的假说原则上要能够用观察、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判别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一、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总论与分论)
《自然辩证法》
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描述了自然发展史,即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天体、地球、生命与人类的演化)。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哲学性质的科学,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科学技术与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总论:
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观——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特征、价值、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作出的哲学总结。
三者的关系:
以科学技术为中介,运用各种方法去认识客观自然界。
科学技术和各种方法属于主观的范畴,也是自然界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反映。
分论:
医学哲学(医学辩证法)是总论在医学中的具体化。
其在本课中涉及的主要内容:
医学模式与人体观、疾病观;临床思维,医学方法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人文等。
医学生之独特要求: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批判性反思
培养与提高:
哲学素质、人文素质
自然辩证法(辩证法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交叉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同时又是人类认识自然(科学)和改造自然(技术)的方法
中国科学哲学家李醒民教授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对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以及20世纪科学革命的主将爱因斯坦作了数年研究的基础上
科学哲学家:
一身二任式的人物:
他们主要是具有开创性科学贡献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具有深刻影响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即集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牛顿、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彭加勒、玻尔、普里戈金
哲人科学家的特征:
他们很少自诩为哲学家,不企图构造庞大的哲学体系,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却迸发出闪光的思想火花,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人类的思想宝库。
他们都是科学的人文主义者,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思想、精神和实践。
哲人科学家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路标的设置者,是沟通科学和哲学的桥梁,是科学家和哲学家联盟的纽带,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承载者和缔造者。
讨论题1:
结合爱因斯坦关于“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的论述,谈谈你对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的认识。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
当我把“人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做同样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往往很早就衰退了。
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
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
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
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如果你们始终不忘记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别的民族和别的时代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
二、自然观
⒉历史上的自然观(谈谈你对“自然观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自然观:
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母体;自然观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为代表,从整体上考察自然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特点。
认识是笼统、模糊的。
(如:
关于自然界的本原、运动与否等的观点)
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
16~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处在分门别类收集材料的阶段,以分析方法为主,发展了实验科学,对自然界的局部和细节进行了初步考察,力学成为带头学科,使自然观带有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特点。
(如:
伽利略的实验、热素说、燃素说、物种不变论等)
近代后期: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各个学科所取得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使自然界本身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性质被揭示出来,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
天体演化,地质渐变,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人工合成尿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物质观2.运动观3.时空观4.规律观
⒊现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表现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表现形式:
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重点)
生态自然观:
1人工自然→环境危机→观念变革→走出危机的途径。
2.体现了若干对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一)人工自然的扩展与生态危机(属于“全球问题”之一)
1.人工自然如:
农牧业、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和变革。
2.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⑴资源短缺:
包括物质资源、能源资源。
⑵环境污染:
工农业生产、生活(人类实践活动)→大气、水、土、电磁辐射、噪音、生物等污染。
如:
数次重大公害事件,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3.生态失调:
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以上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
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视角评价“技术悲观论”和“技术乐观论”;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寂静的春天》
1.西方有代表性的观点:
技术悲观论:
“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72),提出使人口、粮食生产、资源消耗、工业产值、环境污染等实现“零增长”的限制性意见。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工业化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人类增长的五个极限。
技术乐观论:
科技拯救人类《今后二百年》
卡恩、托夫勒等则认为:
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能够拯救人类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片面性,又都值得借鉴;其共同的主要缺陷是“科技决定论”,片面强调科技因素和自然因素,缺少对社会因素的考察。
2.“人类环境会议”(1972)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但是只强调了环境保护,没有更多地涉及发展问题。
⒌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含义
(三)生态自然观的建立:
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1.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两种价值观的对立:
人类中心主:
自然界物质的价值表现在对于人类的价值,道德关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类的自身利益。
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把伦理原则扩展到人之外的其它存在物上。
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普通成员,认为道德关怀的对象是所有存在物。
《环境论理学》
“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自然中心论)
如何评价“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实际上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和责难: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没有把非人类自然界视为伦理学考察的范围给予平等的对待,而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使这种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四面楚歌。
在这个前提下二者争论的焦点: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价值关系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人依赖于自然界,又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体现出受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人在自然界中起着主导作用。
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即包含着保护环境意识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2.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
从只追求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传统发展观)→为保护环境而限制发展(技术悲观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能力的这样一种发展。
(联合国文件《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原则:
①发展原则②可持续原则(当代和后代)③公平性原则(代内、代际公平)④共同性原则(全球合作
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战略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合理地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利、弊交织(“双刃剑”)。
应兼顾人类实践活动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新技术革命),才能深入认识自然规律,提高预测性,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例如:
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2)推动社会进步
辩证地认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自然因素受社会因素制约。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
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与人和人的关系不协调密切相关。
应推动社会变革,改善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
人的“两次提升”的思想:
“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象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3)实行全球合作
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分清责任、义务和不同国家的发展重心。
2.可持续发展战略
战略制定的标志:
“环境与发展会议”发布:
《21世纪议程》p(1992)
根本战略:
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
我国率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19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体现了其主要精神。
讨论题2:
如何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保护环境与人类发展相悖吗?
兼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中心主义的异同点及自己的看法?
)
如何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从本质上看:
人是自然界中的高级动物,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界的资源生存,自然界好比一个母亲,人只是她众多子女中的一个。
从竞争角度来看:
人是众多生命中最强势的一个,拥有最强的竞争力,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复习题 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