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355951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46.33KB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也称为资本积累论)
3.2.1理论简介
20世纪40年代末期,英国的哈罗德和美国的多马,差不多在同时,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推演出一种增长理论,人们称它为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考察一个国家在长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均衡增长所需条件的理论。
这一模式认为,要使经济得到增长,必须有增加的投资(抵补前一阶段损耗的余额)(体现为资本品的增加)。
总资本存量的多少和GDP的大小之间存在着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某种直接经济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资本—产出比例(capital-outputratio),它表示1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
而新增的资本来自国民收入的储蓄部分。
因此,要谋求产出的增长,必须得到一定国民收入水平和一定储蓄率的保证。
因此,增长的快慢和收水平、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例密切相关。
3.2.2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又可以用于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不变。
3.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单位产品成本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储蓄只与收入有关。
5.不存在技术进步。
3.2.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内容
哈罗德集中考察了三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储蓄率M,M=S/Y(S为储蓄量,Y为国民收入);
第二个变量是资本-产出比率V,V=K/Y(K为资本存量);
第三个变量是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在s和k为已知时,为了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量增长率。
为了实现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要求M、V和Gw这三个变量具备以下条件Gw=M/V;
此模型认为在M和V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产量(Y)、资本存量(K)和投资(I)才能按增长率Gw年复一年地增长下去。
投资具有双重效应。
不仅能增加总需求,而且也能增加总供给,要使逐年的新投资所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始终得到充分利用,则产量(或收入)应按固定不变的增长率逐年增长,哈罗德称这种增长率Gw为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之为均衡增长率。
一个国家任何一年里实际上实现的增长率,哈罗德称之为实际增长率G。
为了使社会经济实际上能够均衡地增长,要求G=Gw=M/V。
但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储蓄不一定全部转化为投资,或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定相等,所以G和Gw的完全一致仅是偶然的巧合,一旦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一致时,在继后的时期里,将出现累积性的经济扩张(G>
Gw)或经济收缩(G<
Gw)。
哈罗德还论述了人口(劳动力)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
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变动和技术变动条件下一个国家所能实现的最大的增长率。
假定一个国家劳动力的增长率为Gn1,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为Gn2,则自然增长率Gn=Gn1+Gn2+Gn1xGn2。
考虑到劳动力的增长这个因素时,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就不仅要求通过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平衡,即G=Gw=S/V来保持均衡状态。
而且还要求G=Gn,以避免失业的存在。
因此,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Gn=M/V。
由于Gn、S和V都是由各不相同的因素决定的,因而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难以实现。
哈罗德认为,自然增长率Gn和均衡增长率Gw的背离将使一个社会处于长期停滞或长期高涨的状况。
当Gw>
Gn,这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从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率。
在这种场合下,资本家将进一步缩减其投资,以致实际增长率G还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将处于长期的经济萧条状态。
当Gw<
Gn,则表明现存资本设备处于极为充分的利用状态,因而提供了高额利润,由此将刺激资本家进一步进行新的投资。
这样,社会经济将处于长期高涨的状态,甚至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现象。
因此,只有Gw=Gn才是合乎理想的长期增长状态。
3.2.4结论
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
GNP的增长与储蓄率成正比,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
GNP的增长率与资本—产出比例成反比,资本—产出比例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低。
3.2.5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
(1)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理论。
它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开创了新的动态的经济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
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一种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
(3)模型为强调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消除周期性波动,进行永久性的政府干预。
(4)模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因为模型不仅说明了资本匮乏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更指明只要有持续的资本形成,就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2.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局限性
(1)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的并加不一定形成资本,可能流出;
(2)资本的形成不一定形成生产能力;
(3)即使生产能力提高了,也并一定会增加产出,还可能闲置;
(4)过分强调投资的作用;
实际上生产过程除了资本外还需要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
在发达国家,这种配合比较容易;
(5)假定技术中性,忽视技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6)此模型以资本—产出不变,技术中性为前提,因而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
当满意的储蓄率既定时,有保证的增长率只有一个唯一值,这就使经济增长途径处于“刃锋”状态。
3.3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3.3.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产生、发展
针对“哈—多”模型的局限性,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Solow,R.)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Swan,T.W.)等人对哈多模型作了修正和补充,把它发展成为一个“新古典模型”,即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后来被英国经济学家米德(MeadJ.E.)系统表述并加以完善,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3.3.2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定
1.经济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两种要素可以互相替代;
2.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3.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4.劳动力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和储蓄率都分别是外生给定的常数,只有资本是可以任意变动的。
3.3.3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与哈罗德—多马模式相反,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入要素具有互相替代性。
如果劳动的供给超过资本的供给,工资率比起利息率将相对地下降,如果资本的供给超过劳动的供给,工资率比起利息将相对地上升。
因而劳动与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这种替代可以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LαKβ
其中:
Y表示产出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A、α和β为常数。
α和β之和为1。
α和β表示各个投入要素在产出增长中所起的不同份额的作用,也可叫做各个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它由各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但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不含技术进步影响产出的因素。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这个生产函数发展为:
Y=F(K,L,R,t)
其中,K、L和R各自表示资本、劳动及自然资源,t为时间(表现为技术不断改进趋势的因素),F表示函数关系。
R固定不变,L和K增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生产力和资本效率的提高):
△Y=v△K+w△L+△Y’
v表示资本边际生产力;
w表示劳动边际生产力。
△Y’表示技术进步引起的产出增长量。
则增长率为:
△Y/Y=v·
(△K/Y)+w·
(△L/Y)+△Y’/Y
3.3.4索洛模型的内容
1.总量生产函数
Y=F(K,L)→y=f(k),其中y=Y/L,k=K/L,f(k)=F(k,1)
2.资本积累
(1)资本存量变动方程:
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投资=储蓄→i=S=s•f(k)
设为折旧率δ,相应折旧量为δk
则人均资本存量变动方程为:
△k=i-δk=s·
f(k)-δk
(2)稳态:
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不发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图3-1投资、折旧和稳态
(3)储蓄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将有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平。
但储蓄率的增长只影响收入水平和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对长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
图3-2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4)黄金律稳态:
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储蓄率和稳态。
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数量。
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表示为k**。
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
MPK=δ(由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推出)
图3-3稳态产量与稳态折旧量
3.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
令人口以固定增长率n增长。
人均资本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k=s·
f(k)-(δ+n)k
(1)人口增长的影响:
A:
在稳态时,△k=0,i*=(δ+n)k*,所以人均总资本量和人均总产量不变,但由于劳动力按照n速度增加,因此总资本量和总产量按照n速度增长。
B:
有较高人口增长率的国家将有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水平。
C:
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
MPK=δ+n
图3-4人口增长的影响
4.技术进步(看做是劳动力的增加)
引入技术进步以后,生产函数变为:
Y=F(K,AL)
A是劳动效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技能和知识。
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效率劳动)。
令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为λ,则人均资本存量水平为:
f(k)-(δ+n+λ)k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进入稳态以后,由于k是常数,因此y=f(k)也是常数。
但人均产出量以λ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n+λ的速度增长。
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度。
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
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3.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不考)
3.4.1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是由英国的琼·
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的帕森奈蒂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资本-比例”在短期内是刚性的,因此,新古典模型希望通过调整“资本-产出”比例来解决经济增长的“刃锋”状态时是不现实的。
而且技术进步是与投资的增加相关的,因此新古典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来考察也是不合理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1.资本―产出比率保持不变,即常数;
2.均衡条件为I=S;
3.社会成员分为工资收入者(工人)和利润收入者(资本家),两者的储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3.4.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
以P代表资本利润,W代表工资,Y代表国民收入,则:
Y=P+W或W=Y-P
以sp代表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sw代表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代表总储蓄率,则有:
s=P/Y・sp+W/Y・sw=P/Y・sp+(1-P/Y)・sw
=P/Y・sp+sw-P/Y・sw=P/Y(sp-sw)+sw
(1)
又知k=K/Y
(2)
将式
(1),
(2)代表哈罗德―多马模型G=s/k中,得到:
G=[P/Y(sp-sw)+sw]・1/k=P/K(sp-sw)+sw/k(3)
P/K即利润率,以π为代表,则G=π(sp-sw)+sw/k(4)
上式即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含义是:
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3.4.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
1.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延伸,和后者一样,其基本观点是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或投资率,而资本―产出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2.模型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模型认为:
在社会分化为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比例失调,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增长。
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不是简单地谋求经济快速增长而是消除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的状况。
4.模型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路,即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认为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国家政策对分配比例失调进行干预。
3.4.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意义
1.新剑桥增长模型旨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症结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因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不在于加速经济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这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使其博得“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2.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其分配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动态分析方式,力图以劳动价值论的为理论基础,抛弃了新古典学派的在分配理论上的辩护性,不回避分配问题上所蕴藏的阶级结构。
它无非是用数学语言说出马克思早已道出的一个历史现象,即利润收入者所得恰好是工资收入者所失。
3.5内生经济增长理论(EndogenousGrowthTheory)(新增长理论)
3.5.1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
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
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
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
3.5.2理论的产生、发展
1.代表人物
罗默(PaulRomer)——收益递增的经济增长模式;
卢卡斯(RobertLucas)——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斯科特(M.F.G.Scott)——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
麦迪逊(A.Maddison)、赫斯顿(Heston,A.)、萨默斯(Summers,R)、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Helpman)等经济学家、
2.理论提出背景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主要表现在:
生产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长期趋势是递增的而非递减的;
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在扩大而非缩小;
储蓄率变化的相关性较大而非较小;
资本并非从富国流向穷国,有时还出现反流动现象。
3.5.3理论的主要内容
1.内容
罗默(PaulRomer)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强调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
知识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一个企业的知识资本的增加不仅会使本企业产量增加,也会使别的企业产量增加;
同时知识具有非竞争性。
罗默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的知识,认为一般知识可以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内在经济效应”,给个别厂商带来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又形成个别厂商用于开发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
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递增的收益保证着经济的长期增长。
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和知识一样,在生产过程中有正的外部作用。
但人力资本并不像知识那样必须以物质资本为载体,而主要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得,附着在活生生的人身上,因此,人力资本具有竞争性。
在不同的国家,由于所积累的人力资本不同,对相同知识的使用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收益,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率和人均产出的不同。
卢卡斯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而“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由K.J.Arrowd60年代提出)所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
把技术内生化,把知识和技术看作是除劳动和资本外的第三个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而且这一要素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使边际生产率递增。
创新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进行有意识的R&
D投资,投资刺激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反过来又促进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说明了发达国家何以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穷国与富国之间增长率趋异而并非趋同的情况。
主张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因为这将产生“外溢效应”(spill-overeffect);
强调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
2.内生增长理论强调
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
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引入,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递增,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长期可能单调递增。
这一理论十分重视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
新经济增长理论重新阐明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结论严厉地批驳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所持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趋同的观点,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3.5.4对内生增长理论的评价
1.内生增长理论的贡献:
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
(1)强调以思想为基础
认为是思想(整个探索发展的进程)导致了经济增长。
得有完全不同的机构安排、确定价格的系统等,以使思想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2)强调劳动分工制度的作用
用劳动分工的自发演进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式,人均收入增长,贸易依存度的增大,市场扩大,内生比较利益的增加,专业贸易部门的扩大和其他结构变化都是分工内生演进的不同侧面。
(3)对技术(或知识)内生化的论述将经济科学和信息时代结合起来。
认为知识和资本一样是一个生产要素,它是“内生的”,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接受的,而恰恰解释了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现实现象。
2.内生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1)仍无法解决总量生产函数的问题。
人力资本比资本更模糊,可测性更差,因此,人力资本的总量可加性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2)并没有在生产理论上取得突破。
近年来,虽然有些学者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但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3)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忽视制度要素。
(4)数学技巧的运用过多,方程组过于复杂。
3.6罗斯托(W.W.Rostow)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3.6.1.理论产生
1.以英国、美国的经济史为依据,吸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利用熊彼得的“创新”学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哈多模型等理论和方法,
2.目的是为了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对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
3.6.2.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
1.传统社会阶段
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所有社会以及至今没有发生牛顿科学革命的国家和地区。
传统社会的最重要特点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
第一,经济积累的非生产性投资;
第二,存在一种缰硬、世袭的政治体制;
第三,科学技术的缺乏和思想观念的落后。
2.起飞前期阶段
第一,金融机构正在得到改进;
第二,运输交通改善;
第三,正在产生一种根本的政治变革,即建立中央集权的民主国家;
第四,企业家群体开始形成。
3.起飞阶段
罗斯托定义为工业革命,认为需要20~30年。
该阶段的特点包括:
第一,净投资率提高,储蓄与投资至少要提高到10%以上;
第二,一个或更多的主导部门的出现和发展;
第三,一种开发利用经济扩张利用率和外部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结构迅速出现。
4.成熟阶段
第一,现代技术成主导部门并应用到其他部门;
第二,投资水平上升到占国民收入的大约20%;
第三,投资高速度使得生产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第四,农业劳动力已大部分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的20%左右。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第一,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入耐用消费品;
第二,经济创造的收入大大高于人们的基本消费的需要;
第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四,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比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第五,人们的闲遐增加。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一,要求教育和卫生保障的改善;
第二,减轻环境污染和城市畸形化。
3.6.3.经济起飞的条件
起飞:
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困境地,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条件:
(1)科学思想条件。
罗斯托把牛顿科学思想看作历史的分水岭,它划分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时间界限。
(2)社会条件。
社会应该具有有利于创业精神产生和企业家出现的社会条件。
(3)政治条件。
统一国家的形成;
集中到谋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目标;
有强有力的政府发挥领导作用。
(4)经济条件。
经济的主体是工业和农业的基础;
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10%以上);
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3.6.4.经济增长的原因(了解不考)
经济增长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包括: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即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
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即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心理因素)。
主导部门是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导部门,它采用了新的技术,本身具有很高的增长率,并且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它的优先发展能够带动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 增长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