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复习笔记核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54134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5.94KB
中外建筑复习笔记核心Word格式.docx
《中外建筑复习笔记核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复习笔记核心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屋顶的荷载是通过层层叠叠的梁柱下传到两端的木柱上,可以提供比较开敞的室内空间。
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北方地区小型建筑也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但结构受力不尽合理,梁柱材料断面较大,最下层横梁尺寸硕大,浪费材料。
二.穿斗式木构架特色
又称“串逗式”、“立贴式”。
柱子之间没有梁,而是用传枋进行水平的拉接。
优点屋顶荷载大部分直接通过立柱传到柱础上,结构受力非常合理。
可以充分发挥木材支撑能力强而抗剪能力差的材料力学特性,穿斗式木构架的材料断面小,节省木材,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强。
缺点:
每一品柱子都直接落地,为减少柱子对室内空间的影响,通常用墙将柱子掩饰起来,并同时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这种结构体系难以提供比较开敞的室内空间,常用于南方民居中。
第四节.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组成——台基
单体建筑的里面可以划分为“三分”,“上分”为屋顶部分;
“中分”为屋身部分;
“下分”为台基。
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抬高地面的作用,台基由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四个部分组成。
一.台明
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从形式上分为普通式(平台式):
{砖砌台明和满装石座}和须弥座(最早现于北朝时期的石窟)两大类。
宋式须弥座的总体感觉是:
清秀、细腻而精致。
清式须弥座的总体感觉是:
庄重、成熟而壮硕。
二.台阶
又称踏道,有阶梯型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1.阶梯型踏步
分为垂带踏跺和如意踏跺两种。
如意踏跺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
阶梯高宽比1:
2
2.坡道
用于室外高差较小的地方,防滑。
《营造法式》:
城门漫道高与长之比为1:
5,厅堂漫道只比为1:
4
从等级上看,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跺,垂带踏跺高与如意踏跺。
三.栏杆
又称勾阑,古称“阑干”,横木为阑,纵木为干。
起到防护安全、分割空间。
装饰台基的作用。
一般用于台基较高,体制较尊的建筑基座,也用于桥梁。
湖岸等需要美化的地方。
1.宋式栏杆(佛光寺大殿台基矮,无栏杆)
望柱间距大,寻杖细长,望柱柱头所占比例小。
宋式栏杆整体样式的风格为:
空透、纤细、轻快。
2.清式栏杆
望柱间距小,减少望柱高度同时加大望柱柱头比例。
清式栏杆整体样式风格为:
粗壮、结实、厚重。
飞来椅,美人靠,吴王靠。
更适合与建筑构架的使用石材。
两者对比:
1.柱头大小2.望柱长短3.望柱与地伏的设置
四.月台
又称“露台”或“平台”。
根据月台与台的关系,月台可以分为“正座月台”和“包台基月台”。
五.铺地
铺地分为室内铺地和室外铺地。
早期使用烧烤的方式使室内地面硬化,以便于使用和阻隔潮湿。
晚周出现砖铺地。
东汉时期磨砖对缝地砖,唐长安大明宫地砖侧面已经被磨成斜面。
第五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组成——屋身
一.大木作
由柱、梁、枋、凛组成的主要结构部分统称为大木作。
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又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主要区分标志是:
间架、出廊、屋顶、大木构件(斗拱,飞缘,随梁枋,角背,扶脊木等构件小木作不可用)
开间与进深
1.开间
木构建正面相邻两柱之间的距离叫开间(又称“面阔”),一座建筑所有开间的总和叫“通面阔”,正中一间叫“明间”(宋称当心间),明间相邻的开间叫“次间”,再外叫“梢间”,最外叫“尽间”。
2.进深
檩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叫做“进深”,在清代叫“步”。
各步尺寸的总和或侧面各柱距尺寸的总和叫“通进深”。
二.小木作(装修)
相对于大木作而言,宋代将装修称为小木作。
具有分隔室内外空间、采光、通风、保鲜、防护等作用,还能烘托建筑形式和风格。
装修分为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中国木构架建筑还有大量的金属饰件,家具与陈设也是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彩画
彩画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最具特色的装饰手法,最初的朴素到后期的华美。
战国,六朝,唐,宋代中期。
明清时期将彩画归纳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多用于宫殿建筑,故合称“殿式彩画”。
和玺彩画等级最高,旋子彩画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等级最低。
四.墙体
木构架建筑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只起到围护作用。
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山墙、檐墙、槛墙、廊心墙等;
按材料划分又可分为土墙、砖墙、木板墙、石墙、编条夹泥墙等。
五.雕刻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的雕刻按使用材料分为木雕、砖雕和石雕。
木构件雕刻有高浮雕甚至透雕。
砖雕是伴随着粘土砖进一步使用而出现的。
第六节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组成——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最能够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特征的重要元素。
九种主要形制组成了严密的屋顶定型系列,按等级高低为序:
1.重檐庑殿(太和殿);
2.重檐歇山(天安门城楼);
3.单檐庑殿;
4.单檐尖山式歇山;
5.单檐卷棚式歇山;
6.尖山式悬山;
7.卷棚式悬山;
8.尖山式硬山;
9.卷棚式硬山
第七节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著作
1.宋代《营造法式》
宋代《营造法式》是官方修订的一部建筑典籍。
1097年时任将作监的李诫奉旨进行修编,1100年完成修编,1103年颁布。
《营造法式》包括释名,诸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共计36卷,主要目的是制定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作为朝廷指令性的法典。
用以“关防工料”,防止工程管理人员的贪污和物料的浪费。
《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间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古籍建筑技术专著。
他向我们展现了宋代的建筑设计,做法,施工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梁思成先生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研究古代建筑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2.清代《工程做法》
清代《工程做法》是官方修订的又名《工程做法则例》。
由清代工部与内务府主编。
1734年颁布,是继宋代《营造法式》之后又一部官方颁布的,较为系统的中国古代建筑营造专著。
全书共74卷,分为“做法”和“用料用工”两部分。
该书修编的目的是“确定官方建筑形制,统一房屋做法标准,用料标准,用工标准,加强工程管理制度,便于主管部门规范建筑等级,审查工程做法,验收核销供料经费。
建立了严格的以“斗口”为模数的清式建筑模数体系,提供了一整套明清建筑的制度和做法,是我们研究明清建筑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梁思成先生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的基础上1934年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它也是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部重要的教科书。
第二章城池防御建筑
城池的兴建源于防御功能,巩固王权。
从功能上看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统治机构(宫廷,官署),商业和手工业,居民区。
战国初期的著作《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周王城的制度是这样描述的: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其大意是:
工匠在建造城池时,城池为方形,每边长九里,每边各开三座城门;
城内有九条纵街、九条横街;
纵街的宽度要能够容九辆车并行;
王宫居中,其左右分别是宗庙和社稷;
宫前为外朝,宫后为市场。
市和朝的面积为“一夫”。
画图题:
《考工记》中图解的王城
典型城池防御建筑:
曹魏邺城遗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北宋都城东京汴梁遗址,山西平遥古城,西安古城墙,云南丽江古城,明代长城。
第三章宫殿建筑
第二节典型宫殿建筑
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式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早使用瓦的建筑。
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突破“茅茨土阶“的阶段开始向”瓦屋“过度。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华夏文明第一殿”也是中国三千年院落式公式布局的先驱。
整个院落呈折角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下面有宽大的夯土台基,大殿面阔八间、进深三间。
重檐四坡顶。
明清北京紫禁城
大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以中轴线上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对称布置文华殿、英武殿两组建筑群。
一.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太和、中和、保和殿。
太和殿是举行最隆重庆典的场所,中和殿是庆典前皇帝的休憩处,在明代,保和殿是庆典前皇帝的更衣处,清代改为赐宴厅和殿式考场。
三大殿共同座落在一个巨大的工字形三层大台基上。
二.紫禁城的设计意匠
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其规划布局与单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所在。
1.突出地创造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纵深主轴,其同北京都城的主轴线重合,并大大强化了都城轴线的分量,突出强调了工程的显赫。
2.从大清门到景山这条主轴上,资质了严谨、庄严、脉络清晰、主次分明、高低起伏,纵横交织的空间序列,把帝王宫殿的磅礴气势发挥到极致,表现帝王独尊、江山永固的思想。
3.在贯穿封建礼制、伦理纲常上,紫禁城明确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意识和‘前朝后寝’的规制,‘三朝五门’的周礼古制也有所体现,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表征‘三朝’.
4.通过建筑的数量、方位、命名和色彩等体现阴阳五行的象征和风水堪舆的禁忌。
5.在组群空间布局方面,也反映出严谨的平面模数关系,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作品。
第四章坛庙建筑
也可成为“礼制建筑”。
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帝王主持祭祀活动的如:
左祖右社的太庙,社稷坛等;
第二类是先贤庙,如孔庙、关帝庙,武侯祠,司马迁祠等。
第三类是在民间祭祀祖先的家庙或称祠堂。
孔庙:
大成至圣文宣王。
北京天坛
1.规划布局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
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南段为几天的圜丘坛建筑群,北端为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建筑群,他们的祭祀内容不同而各自独立。
圜丘坛是帝王每年冬至日祭祀昊天上帝的地方,圜丘坛的铺地石、栏杆以及坛的尺寸都是奇数,以对应天为阳的观念。
主殿皇穹宇是一座单层单檐攒尖顶圆殿。
祈谷坛建筑群包括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配殿、皇乾殿、具服台、神厨、宰牲亭等。
祈谷坛正中矗立着三重圆攒尖顶的祈年殿。
沿着这条轴线,有一条链接南北两坛的甬道——丹陛桥。
丹陛桥成了强有力的纽带,把分布阻碍南北两端的圜丘坛建筑群和祈谷坛建筑群联结成一个整体,在轴线西侧,有一组供皇帝斋戒的建筑——斋宫,是作为皇帝在天坛斋宿的住所。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
1:
他一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2:
他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静宁;
3:
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超大的坛区空间;
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试点,拓展人的视野,显示出天穹的分外开阔,早就天的从高,狂打,神圣的境界。
5:
它通过一系列的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示崇天的遗失;
6:
他还特地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规则,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天坛祈年殿
最初祈年殿屋顶三重琉璃瓦的颜色由三种色彩组成,由上到下为青,黄,绿。
清乾隆十七年将三重檐全部改成青色,这使祈年殿的色彩纯净而稳重,与天协调和呼应。
最优美的建筑:
中国天坛祈年殿,雅典帕提农神庙,阿格拉泰姬*玛哈尔陵。
第五章宗教建筑
第一节概说
一、佛教建筑
1.佛寺
东汉洛阳白马寺,按照古印度和西域一佛塔为中心的廊苑式布局形式建造的。
唐代建筑留存至今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的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的天台庵正殿(改建)等四座木构建筑。
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也是现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建造时间最早的实例。
2.佛塔
又叫“塔婆”、“浮屠”、“浮图”。
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组成。
主要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等几种类型。
楼阁式塔是中国佛塔的典型,现存最早的楼阁式木塔是辽清宁二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该塔也是现存中国古代独立的木构架建筑中高度最高的。
密檐塔多不能登临,底层有较高的实墙,与上层的密檐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实例是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该塔也是历史现存最高地面建筑。
多个组合的密檐塔还有云南大力崇圣寺的“大理三塔“。
二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统称叫做宫、观、院。
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与宫殿、佛寺、传统民居相似。
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道观是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
三.伊斯兰建筑
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与佛寺、道观有所区别。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受外影响,沿用阿拉伯建筑形式和风格;
另一种是建造时间相对较晚
第二节典型宗教建筑
1.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架建筑。
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11.62米进深9.67米,平面近方形。
台基高1.1米,柱子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
大殿不用补间铺作,仅在明间正中的柱头枋上隐刻驼峰,上置散斗。
大殿外观形式简洁,建筑立面以柱高位模数,通面阔极为三倍的柱高,后檐墙与山墙均为土坡垒砌,内外抹灰,前檐明间设板门,两侧为木棂窗屋顶为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
屋面坡度是已知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屋顶坡度最平缓的。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殿为殿堂型构造
佛光寺大殿殿堂构架特点: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角”。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列柱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培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3,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掾草袱,明乳袱,形成明,草两套梁栿。
4,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掾草袱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
5,斗拱用材已经标准化,材高30厘米,分长2厘米,大殿的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数倍,表明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至迟在唐代已经成熟运用。
画图题注意:
7开间,两个正方形,高度一半一半,单檐庑殿顶。
第六章民居建筑
用于满足居住需要的建筑应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皖南民居
多以天井院为中心形成三合院或四合院随山水自然布局。
没有严格的轴线。
皖南民居的结构主题为穿斗式木构架,厅堂常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的方法。
山西民居
砖石雕刻是山西民居的一大亮点。
下场的庭院式布局为主要特征,一正两厢为基本单元也可并联侧院。
多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式屋顶为主,单坡顶、卷棚顶为辅。
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
大门对面设置影壁墙,在东南角设置大门。
卷棚式屋顶,单体建筑更注重彩绘,轻视砖雕和木雕。
第七章园林建筑
“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式园林,西方几何构图式、伊斯兰规整式园林,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城市和近郊风景点四种主要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静林了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和高潮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期。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首次进入高潮期,造园活动已相当普及。
造型秀丽多样是宋代园林的建筑特色。
汉代至唐,堆土成山为其主流,宋代艮岳寿山使用大量的山石组成土石混合的山体。
《园冶》是中国明代的一部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步系统总结园林艺术与技术的理论著作,作者计成。
江苏吴江人。
完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
全书共有三卷,主要论述造园,相地,立基,屋宇,铺地,选石,借景等共计13部分。
是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中,最完整,最具学科深度的一部专业著作。
它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所作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高度概括。
三山五园
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圆明三园、畅春园。
圆明园包括:
圆明、长春、绮春(万春)三园。
第八章
陵墓建筑
唐朝沿袭秦汉以来的:
封土为陵以及魏晋和南北朝:
依山为陵的做法
黄肠题凑:
黄肠是指柏木,因为柏木的树心为黄色,故得名。
黄肠题凑就是用柏木段层层叠加起来,形成柏木墙,围绕中间的木质棺椁,这种墓葬形质是西汉时期帝王墓室的典型做法。
汉代石阙:
“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因系双阙孤植,“中间阙然为道”,故成为阙”。
按照使用性质又分为城阙,宫阙,木阙,祠庙阙等。
汉代盛行建阙,石阙采用仿木结构的形式,有高达二十余丈的巨型阙,也有数米高的小阙。
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始建于建安十四年的四川雅安的高颐阙,它可能是中国现存最为早的还屹立于中华大地上的建筑遗址。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建筑:
秦始皇陵。
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城北45公里的天寿山麓,建成于15—17世纪中叶,明迁都北京后永乐到崇祯14代皇帝,出景泰帝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外,13位皇帝都葬于此,统称明十三陵。
长陵是十三陵的主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成最早的陵墓。
外国古代建筑史
第十四章古代埃及建筑和古代西亚建筑
第一节古代埃及建筑
一.概说
古代埃及建筑史有三个主要时期:
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陵墓。
代表建筑--------伊姆荷太普在孟菲斯西郊萨卡拉设计建造了古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阶梯型金字塔——萨卡拉昭赛尔金字塔(62),也是历史上第一座使用石材兴建的金字塔。
(一条70米长的黑暗甬道:
作用)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146.6)哈夫拉(143.5)和门卡乌拉(66.40)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艺术最成熟的代表。
塔身倾斜角均为52度。
中王国时期,底比斯设为首都。
底比斯周围河谷狭窄,两侧悬崖峭壁,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法老效仿当地贵族在山岩上开凿石窟作为悬崖墓室。
曼都赫特普二世墓开创了古代埃及帝王陵墓的新形制。
这是已知最古老的多柱式大殿。
哈特什帕苏女王墓。
埃及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新王国时期,或称帝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奉行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政策,使埃及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帝国,古埃及人对神的崇拜达到了顶峰。
阿蒙神和太阳神合二为一成为埃及的国神)。
太阳神庙是新王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
(古埃及人最早将柱身进行定型化,这时柱头和柱身柱础的形式已经完整的出现。
卡纳克阿蒙神庙——新王国时期最大和最重要的神庙建筑。
前后超过一千年的历代帝王不断的进行建设,最终成为一座世界上最为雄伟壮观的神庙建筑。
神庙内最重要的建筑是由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多柱大殿。
鲁克索阿蒙神庙斯芬克斯大道
帝王谷:
新王国法老们的实际葬身之处。
唯一未被盗得第十八王朝少年法老图坦卡蒙墓。
第二节古代西亚建筑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保存至今最古老和最完整的建筑是乌尔纳姆统治时期建造于乌尔城的月神南纳神庙——乌尔山岳台。
早在公元四千年前就有了券拱技术,受材料影响没有得以发展。
到公元前三千年时发现了琉璃面砖的制作工艺
乌尔山岳台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伟大和最动人的早期神庙之一。
萨艮王宫的拱形结构门洞——对世界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使用泥呸砖使促使他们发明拱形结构的原因,------五腿兽。
帕赛玻里斯王宫——百柱厅
第五章古代希腊建筑
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里西的广大地区——古代希腊。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为西方古典柱式奠定了基础。
是古希腊留给世界建筑最具体而直接的建筑遗产——柱式。
古希腊建筑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
古希腊建筑的孕育期,爱琴海文明时期。
——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最大特点是柱子的形式,柱头采用肥厚的圆盘,并呈现出上粗下细的特征,被称为“鸡腿柱”表现了再起人们对结构受力的认识)和迈锡尼的狮子门。
(弧形石头过梁,狮子门体现出迈锡尼人对结构力学知识和艺术加工手法的深刻体会)
第二:
荷马时期——木材和砖建造神庙。
第三:
古风时期——祭祀活动场所的神庙成为建筑布局的中心,神庙建筑采用石头砌筑。
柱式更大的高细比和更大跨度。
代表建筑——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帕埃斯图姆的巴西里卡神庙,以佛所的阿丹密斯庙和科林斯城的阿波罗神庙。
第四:
古典时期,古希腊进入了黄金般的古典时代。
代表建筑——雅典卫城和奖杯亭。
第五:
希腊化时期,或称希腊晚期。
代表建筑——帕加玛的宙斯祭坛,雅典风塔和一些露天剧场(由波利克莱托斯设计的埃比道鲁斯剧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希腊露天剧场),室内会堂等建筑。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高达10米的雅典娜铜像组成。
·
1.卫城山门(山门采用多立克柱式,山门的西侧内部,沿中央的道路两侧,有三对爱奥尼柱式。
2.胜利神庙(采用爱奥尼柱式)
3.帕提农神庙(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一座象征古希腊神庙最高成就的杰出建筑,多立克柱式,内部有四根爱奥尼柱。
)(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课本p159.
4.伊瑞克提翁神庙,(是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第十六章古代罗马建筑
天然混凝土——古代罗马巨型建筑产生的直接原因。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罗马的建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券拱结构得到极大的发展。
是古罗马的是建筑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建造施工速度都达到了西方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天然混凝土:
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经加水搅拌后有相当的凝结力,不仅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也有一定的抗拉能力,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使用天然混凝土最初是在有火山的锡拉岛,但质量最好的是那不勒斯附近的港口普提奥里出产的一种红色火山灰。
券拱结构——古代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最大成就,是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摆脱古埃及,古希腊,故西亚的梁柱结构体系为主流的建筑结构形式。
最早应用于输送水源的高架水道桥。
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尼姆的加德水道桥和位于西班牙塞戈维亚的高架水道桥。
_————筒形拱,十字拱,交叉拱。
(p163)
柱式的发展
1古代罗马人在古希腊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建筑 复习 笔记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