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教学问题研讨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5047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85KB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教学问题研讨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教学问题研讨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专题教学问题研讨文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林和:
重视语言规范提高民族素养---关于语言规范的调查报告
中央电大剑阁分校2018汉本学员周林和、高居相、戚松山、唐小蓉、梁小菊
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
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
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语言交际随之扩大和频繁,语文生活日渐丰富和活跃,语言文字应用中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后,各地在语言规范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做好语言规范方面的工作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汉语言本科学员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成为推广规范语言的基层勇士,应该成为语言专家研究语言规范的得力助手。
在中央电大以及地方电大老师的指导,我们5人组成一个小组,对各自所在区域的语言规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然后进行情况汇总。
我们发现剑阁语言在标准语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方言渗入,其他语言影响,语言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规律的分歧和混乱现象,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合规范的现象。
1、表现在语音上,与汉语普通话相比,读音分歧很多,如:
角jiao—guo,朵duo—dou,沟gou—jiu等。
2、路牌路标注音不规范。
如:
“西安路”标牌上的拼音是“XIANLU”;
“天府/广场”的拼音是“TIANFUGUANGCHANG”;
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五指山”的拼音应该是“WǔzhǐShān”,而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三环路”的拼音应该是“3Huá
nlù
”,可是二者往往混淆。
3、不合规范现象也常常出现在词汇方面。
如“塞子saizi”说成“皱皱zhouzhou”;
“四季豆”说成“豆角子”;
“乳猪”说成“猪儿崽崽”;
“背心儿”说成“汗衫”;
“岳母”说成“老丈妈”;
“手掌”说成“耳巴子”;
“那个地方”说成“那个榻榻”……
4、词汇方面的不规范现象还表现在生造词和乱简称方面。
“哑静、楞生、路道、土尘、拉躺、克抑”;
“男牛鞋”(男式牛皮鞋)、“贾校”(贾校长)等方面。
5、不规范现象也表现在文字上。
个别单位的墙报和板报上仍然在使用繁体字和生造简化字。
6、不合规范现象还表现在语言方面。
熟语(俗语):
“你不要吹牛”说成“你不要冲壳子”;
“你是什么东西”说成“你是什么玩意儿”;
“你没多大本事”说成“你算哪把夜壶?
”等。
7、严格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经过到街头、单位、学校的深入调查,我们欣喜地发现:
现在城市各单位在开会等庄重场所,领导讲话都在使用普通话;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上课、集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在使用普通话;
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一般都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总的情况是:
城里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比农村好;
学校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比其他单位好;
在单位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比市镇街头好;
年青一代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比老一代好。
尤其欣喜的是:
教师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和评职称等,都要求至少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对小学教师要求更高。
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普通话的广泛使用和使用水平的提高。
但要达到所有公民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交流,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语言规范化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采取李斯的建议,统一规定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六国的异体字,对汉字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汉字进行了几次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语言规范是一个历史范畴,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不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语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合乎规范的,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就可能发生变化,不再是规范的了。
这是因为语言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不论什么时候凡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现象都是规范的。
确定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要考虑到它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又要看到它的发展和变化。
语言在不断发展,新质要素在逐渐积累,旧质要素在逐渐衰亡,必须重新肯定经过考验的语言成分,淘汰过时的东西,而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一般是从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使用开始的,在开始时可以是不规范的,但大家都跟着用,用得广了,时间长了,也就约定俗成了,也就成了新的规范。
从少数人的使用到多数人使用,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则它一般是合乎语言的发展规律。
不论是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还是衰退消失的语言现象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的,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样就出现一种中间过渡的现象,或是两种现象并存,这就需要确定哪种现象是发展的,是上升的,是有生命力的;
哪种是衰退的,无生命力的,必将消失的现象,并把前者定为规范,大力推广。
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些词的读音的变化,新的读音是发展的趋势,但旧的读音还没有消失。
例如:
“缔结”原来的读音是tī,现在是dì
;
“秘密”原来的读音是bì
,现在是mì
“收获”原来的读音是hù
,现在是huò
“说客“原来的读音是shuì
,现在是shuō;
“暴露”原来的读音是pù
,现在是bà
o等,现在经过审音,确定后一个读音为规范音。
我国在普通话推广方面、在文字方面、在词汇方面、在语法方面等,专家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还存在着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因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强化宣传;
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确保我们语言更加规范,更加有利于交际活动,更快地提高中华民族素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这是我这个学期读到的最好最认真的小组调研报告!
为各位同学的教材表现加十分:
研究十分认真!
内容十分生动!
报告十分精彩!
老师十分满意!
戚松山:
规范我们的语言文字势在必行
怎么把作业答案搬上来了?
丁容:
现代汉语主要有那些内容
啊哟,丁容同学这个问题令人困惑啊!
本课程有哪些教案内容,强烈建议你阅读教材解决这个问题!
梁昌菊: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有什么现实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节缩造词和别的造词手段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特点?
(可以有选择的答题)
节缩手段造词法就是把语言中短语形式的单位通过一定的方式节缩,改造成为新词,这样造成的词就是缩略词,一般也叫简称。
语言运用有经济要求,即表达信息使用的词语尽可能地少,使得称说方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常常采用节缩的办法,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成分,简化语言形式。
语法手段造词指现代汉语合成词中语素与语素的组一致性,合成词的结构具有语法属性,上是一致的。
修辞手段造词修辞是选择运用语言的活动,就是这样在修辞活动中不断出新,其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行为尤其突出,新词也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被创造出来,通过节缩手段构成的新词,往往与原来的短语并行不悖。
语法造词是合成词的构成基础,因为它反映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最基本的结构关系,反映了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其他几种造词类型,就其造词动因、手段、路径而言是独立的,但是其内部的关系仍然离不开语法造词这个基础,不能违反汉语的语法结构关系,所以语法造词手段是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概括、解释所有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分析其语法关系,而修辞手段造词和节缩造词只是创造部分新词的手段,只能适用于部分词的分析和解释。
特点:
节缩构词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代汉语双音节发展趋向是一致的:
一是构成的新词以双音节形式为主,这与现;
二是节缩大多是事物名称的节缩,构成的新词以名词为主,动词较少,其他类词鲜见;
三是通过节缩手段构成的新词,往往与原来的短语并行不悖,同时存在,例如“土改”与“土地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
又如“电大”与“广播电视大学”,并行使用了二十多年,互相不能取代。
正是如此,节缩构成的新词作为词的地位常常得不到承认。
节缩构词在推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巨大。
一方面,简化了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卞便。
另一方面,节缩构成了夭量的新词,丰富了语汇,发展了语素组合功能,扩展了语义联系范围。
现代汉语语素活动能力强的这个特点,在节缩构词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再一方面,节缩又是现代汉语非语素音节变成语素的重要手段,这在表现外来词方面尤其突出,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其中的“美”只是一个音节而非语素,节缩简称为“美国”。
认识很不错!
汤辅娇:
关于如何养成说好普通话的习惯和形成语言规范的看法。
通过对我所在的市镇使用普通话的现状的调查,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点,就目前,我国在各教育机构中对普通话的普及是十分到位的,师生间的交流都是一普通话为主,同时,还积极宣传使用普通话,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语言规范;
第二点,当面对外地的游客或陌生人的询问,大部分人都会以普通话进行交流,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实在平民百姓之间,我们已经明白了普通话的重要,以及语言规范的好处。
以下我们围绕以上两点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在学校中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中除了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中坚持使用普通话,还应该积极鼓励,要求学生在课下也使用普通话,这样既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同时,有利于语言规范的形成;
2、为了使语言规范,所以教师应多练习并不断提升普通话的使用能力和标准,传递给学生规范的语言;
3、在于外地游客中的交流当中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说的他们听不懂?
是哪里不对。
”多改进;
4、多听广播,接受正确、规范的语言;
5、敢于大方的使用普通话,及时改正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以上几点只是我们小组几个人粗浅的看法,欢迎各位多给建议。
观点很不错!
刘小林:
大家好,同学们好!
关于电大,我还有点弄不懂啊,以后多多指教哦!
欢迎小林铜须饿随时啦这里和大家交流研讨!
杨宝:
对现代汉语专题课程内容的几点意见
一、对课程内容的意见:
这是一门重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对于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应该能够阐述,比如汉语拼音为什么要使用各种规则变化,为什么不同的音素使用一个字母表示,此外像语汇的文化分析分析、语病分析、网络语言研究,都是比较适用的,都应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和上学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相比,我认为这是一门更具有实用性的课程,课程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应用问题,涉及到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等问题,其核心是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使用语言时所碰到的问题,其实是很有实用意义的。
二、学习计划:
(一)熟练掌握基础课现代汉语的有关内容
(二)掌握各个专题的重点
(三)注意掌握基本的名词术语概念
(四)注意加强实践练习
(五)注意加强自学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的及时、交互功能进行学习。
这是你的学习计划设想吧,不错!
李鸿:
语言规范的文字
带着完成现代汉语专题
(1)的作业任务,对市镇单位、学校和街头使用普通话以及街头广告、招牌的字的规范使用的做了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明显感受到普通话是工作中密切相关的沟通工具,大大促进了交流的便捷,减少了语言中歧异现象的出现。
在街头已很少见到错字、别字、不规范简化字的出现。
这些年国家语言文字的使用越来越规范,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语言文字是我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工具,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语言文字。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规范自己的语言文字,以有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积极宣传、积极推进,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国家连语言文字没有给予必要的规范,那么在其中生活的人们将面临一个无序、杂乱的社会秩序,其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因此,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需要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主动积极地配合,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尽自己所能积极推广和宣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挺不错,如果能够举一些实际例子就好了!
田德彬:
语文规范大家谈
记得有人说过: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轻易做起来难。
我们要经常性地思索,我在做啥,我做得咋样,我要成为咋样的人。
”做咋样的人,每自己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全部有一个基点,那便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自己仍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全部是何等的重要。
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是啥?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注意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瞅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等等。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讲自己自由,明白不明白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便行了。
的确,现代社会尊重自己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降低了要求。
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了,由于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便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全部十分注重文明礼仪。
事实上,越是明白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由于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相反,假若缺乏教养,不明白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又咋能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做文明之人,便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
再简单地讲便是要明白礼貌,明事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假若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便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
文明礼貌是最轻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全部的学问全部重要。
礼貌经常能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便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没,假若有矛盾,应该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那么,咋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往努力吧。
首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
脸、脖颈、手全部应洗得干干净净;
头发按时理、经常洗;
指甲经常剪;
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
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德彬同学的观点不错!
谈语文的规范化
对语言规范的认识问题。
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际。
规范是为了更好地交际。
衡量规范与否,唯一标准是交际值――交际到位的程度。
规范是有层次的,交际是分类型的,对不同语体的语言规范的要求是不同的。
正如不能拿应用文的规范来要求小说、诗歌一样,不能拿别的一些语体语言的规范来要求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人在聊天室里的用语。
有人可能把规范和规则混同起来了,而且还把某种语体的规则当作是正常的,是许多甚至所有语体应该遵循的,认为不遵循就是不正常了。
还有,说话不能都是老一套,求稳和求新是语言既能用来交际又交际得好的要求,语言能力是跟不同的人实际交际,既求稳又求新或者说既趋同又趋新把握好度的不断磨合的能力,这种交际和能力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动力。
如果一个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规范。
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语言规范,目的就是更好地使语言为交际服务。
观点不错,但是比较空泛,能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分析更好!
欢迎常来!
徐四海:
胡老师好!
胡老师辛苦了!
许老师你好!
热烈欢迎光临指导!
对于本课程的教案你有很多经验,欢迎介绍哦!
特别是对于本课程的教案内容的设计,欢迎提出建议,以便以后修订采纳!
胡老师客气罗,向胡老师学习!
徐老师在教案上有一套,在学术研究上也有一套,可以多多给我们介绍你的教案经验和治学经验!
这课不是客气!
特别是对于现代汉语专题的内容,你觉得目前需要做些什么样的调整改进呢?
比如是不是要增加什么减少什么?
你在基层,接触学生多,对于学生的感受有直接的认识,你的意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关于各章教案需要注意的问题(重要)
由于本课程已经使用了多个轮次,各地老师对于本课程的教案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这个帖子将就各章教案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同时欢迎各位老师发表自己对于一些章节的具体问题的教案处理方面的意见!
我们期待着老师们在看到这个帖子以后随时在这里留言,补充你的意见和建议!
你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定马上生效,但是我们在以后修订或重编教材是用得上的。
我们的课程教案内容的设定能有今天的面貌,也是和基层电大老师多年的意见建议推动分不开的!
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对我们教案工作的大力支持!
第一章教案问题
第一章,第一章虽然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命名,但是实际上涉及到很多内容,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一方面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一方面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除了语言文字法本身,旁涉开来的普通话、方言、汉语拼音方案是三个基本点,由于是专题性质,教材不可能按照现代汉语课程的讲法把所有内容详尽展示,只能说是点到为止,而在教案中,就需要教师扩展开来介绍,甚至帮助学生梳理要点,例如汉语拼音方案,就需要教师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原理,这样才能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章的难点不在于汉语拼音的运用,这是技术问题,多加实践练习即可解决。
真正的难点问题是如何给学生讲清楚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一方面,又要保护方言,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
但是实际上从政策层面看,方言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生存空间,那么如何保护方言,如何协调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应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
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
”这些问题深究起来其实要讲清楚很有难度,因为既要推普又要保护方言,二者的度如何把握呢?
当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加深认识。
对于推普的方针要适当加以阐释,即“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可以对比五十年代的推普方针加以对比。
推普工作以城市为重点,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提高普及普通话。
使普通话在各级各类学校成为教案语言,在各级各类党政机关成为工作语言,在广播电影电视等传媒成为宣传语言,在不同方言区的人的社会交往中成为交际语言。
这一章如果要扩展,关于语言文字法是最好的题材,可以深入扩展讲授的内容很多,诸如法的意义、类别、法与规定、指示的区别联系,推广普通话的系列文件与语言文字法的关系等等。
当然,这些内容作为知识扩展,但是不是本课程的教案要求必须的。
第二章教案问题
第二章,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清楚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很多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现代汉语并不扎实,而大部分专科死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学习本章更是吃力,需要补课,因此这一章第一节需要教师充分扩展,详细介绍讲解。
这一章的实践性内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我们认为只能作为知识介绍,真正要作为实践操作来完成教案内容是困难的,比如普通话的水平测试指南,只能说是介绍性质,不可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就让学生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
方音辨正一节也是如此,只能是方法介绍,学生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加以实践探索,取得成效,而不是在课堂上通过教案直接取得成效。
当然,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现代汉语 专题 教学 问题 研讨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