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4905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63KB
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文档格式.docx
《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而核心素养则是素养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部分。
而我国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的主要观点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是旨在解决关于21世纪到底需要培养学生哪些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适应主流社会的发展。
[3]
尽管有学者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读,但却逃离不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基本要素。
较为公认的看法是,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
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4]这一理解首先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阐释语文教学的目标,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着重突出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郑教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既把握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在语文核心素养大热的背景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程下的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皆与语文核心素养息息相关。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传递真情实感的过程,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生活生存的基本能力,可以说写作能力非常体现语文核心素养,若以语文核心素养中四个基本要素为指导理念,探索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倒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途径。
二、当前写作教学困境
(一)语言使用随意性
汉字的魅力在于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情景下却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汉字不仅有本义,还有引申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颇多,若不能正确理解,胡乱使用,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表达效果,笑料百出。
然而许多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胡乱理解及使用语言的情况。
当前写作教学似乎陷入套路和模式之中,什么样的作文能够拿高分,教师就教怎样的套路。
就拿现今中高考作文来说,由于阅卷时间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分,便会指导学生特别注重作文开头及结尾的语言描写,作文中间部分则强调段落开头要写的精彩出色,为此学生引经据典,套用修辞,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
出色的写作语言确实为作文增添风采,但这种语言是建立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而有的学生为了拿高分,钻改卷空隙,在没有审清作文题目及弄清写作要求的情况下,在作文中胡乱套用平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导致学生作文中时常出现乱用成语、诗句、名言、典故的现象。
更有学生病句众多,文不对题,行文结构混乱,作文毫无逻辑章法可言。
(二)写作思维混乱,内容空洞贫乏
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逻辑思维良好的写作者行文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而逻辑思维混乱的写作者行文前后不搭,结构混乱。
一个逻辑清晰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位好作家,但是一位好作家一定是具有清晰的逻辑能力。
可见写作与逻辑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而目前的中学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现阶段许多学生不愿意动手写作,往往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而更愿意通过网络、作文书籍摘抄,有的学生写作时常困于字数的不足,便生搬硬套,随意摘抄、胡乱拼凑作文现象较为严重。
很显然,这样随意组合的作文是不具有逻辑的。
再者,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许多学生作文语病众多,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诸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贫乏,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空间限制,加之课业较为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写作文时经常无料可用,再加上课外阅读积累不够,反映在写作上就是内容的空洞,学生只能够靠编写假故事完成任务。
学生写作文次数多了,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内容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可言。
提到“乐于助人”,学生想到的往往就是扶老奶奶过街、拎东西;
关于“爱”,则是妈妈如何照顾、关心生病时的自己;
讲到“奉献”,就是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等。
有人为此不禁发问:
学生身边难道全是一些需要帮助的年迈老人吗?
伟大的母爱已脆落至只照顾生病的孩童吗?
只有教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吗?
诸如此类现象不免发人深省:
学生写作内容为何如此匮乏。
诸多学生作文内容肤浅还体现在缺少文学素养的积淀,文章读来便觉索然无味。
学生不爱阅读,更不愿花时间阅读,导致作文质量委实不高。
(三)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
对于具备了一定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生
++活虽然单调而乏味,但若能留心,生活中处处有美。
且中学生还拥有一定的观察力、发现力、感悟能力,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来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处。
根据倪文锦教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审美发现与鉴赏就是学生获得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然而学生偏偏缺少这种能力,他们不能够发现自然中、社会中平淡生活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物,更无需谈体验、欣赏、评价生活中的别致之处。
因此,无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导致缺乏写作素材。
其次,学生不愿意、不爱看经典著作,不喜欢阅读也是造成作文素材缺乏的重要原因。
再者,中学生课业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繁重,尤其是高中生,他们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每天被试卷以及习题充斥着,根本没有闲暇时光去留意身边的美景,更没有时间去关注社会上发生的大小之事。
诸多因素的叠加,致使学生写作文时便无素材可用。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写作教学
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应当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创新中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重视语料的积累及语法教学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
它既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本性要求。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
[5]可见,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写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对写作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首先,重视精彩语料的积累,好的作文离不开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语言可用的基础上,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好词佳句能为作文加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课堂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做到正确理解、准确运用。
古语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精彩语料不能仅停留在摘抄、理解的浅层次基础水平上,还应当做到熟读成诵,写文章时能够信手拈来为妙,出口成章最佳。
其次,教师要加强语法教学。
中学生学语文要在“知其然”的基础之上“知其所以然”,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却不能熟练掌握。
学生写作时往往会出现不少病句,随意使用标点符号的现象,究其根源,学生语言基本功底差。
加上有的学生受地区方言影响较深,对语法知识把握不准,导致写作语法乱象。
中学阶段教师有必要教授学生语法知识。
张先亮在其研究中发现语法教学与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密切相关,语法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严密、科学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要达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就更离不开对语法的实践与把握。
[6]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加强语法教学。
(二)注重批判性思维引导
当前语文教学缺少批判性思维,写作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加之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弊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在接受教师既定的思维,“唯师论”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严重束缚。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审视自己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创新、选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有语病等。
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既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又可以通过审视其他人的作文反思自身作文优缺点,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写作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作文材料。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分析文题、构思脉络,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式,脱离课本及僵化的作文模式套路,学生的想象力无限被激发,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爱上写作。
教师在上写作课时可以通过不同优秀范文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作文的特色,汲取其中优秀的养料吸纳到自身的作文中。
比如,当学生以“四季”为主题进行写作时,其中一个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的特点,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炎热”,秋天的“丰收”,冬天的“严寒”,行文如流水,妙笔生花,赢得了不少学生的青睐。
而另一学生却另辟蹊径,以秋景为重点描述对象,从正面写出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以秋风为描述对象写出了秋的悲凉和萧瑟。
两人的作文都获得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好评,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拿出来引导学生分析二人写作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学会思考为何完全不同的写作手法,但出来的表达效果却是一样的。
再者,教师可以将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以自评,引导学生抓住作文中的某一点,写下自己作文中有欠缺的地方,利于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自评基础上互评,不同学生的评阅出发点不同,互评之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看法,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学生的评改意见,课上及时地总结反馈。
(三)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审美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的发现、体验、欣赏和评价美的能力,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立足认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推陈出新,推动本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与阅读紧密相连。
阅读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眼见,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无料可写,写作语言贫瘠匮乏,阅读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7]阅读既能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又能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立足教材的阅读。
教材中选取的范文都是语文专家精挑细选的,课文文采兼备,阅读教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更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熏陶。
更重要地是,立足语文教材的阅读有助于写作的提高,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为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仿写,掌握写作技巧。
学生若再遇到类似的写作题材时便可一气呵成。
再者,学生还可以从中品味其中的情感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文体之时,注意提取其中能运用到作文中的材料,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其次,课外拓展经典著作阅读。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为炎黄子孙提供了太多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古代文学作品不胜枚举,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更是层出不穷,一批优秀的现当代作家写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强探索精神;
“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的恪守诚信精神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学生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借鉴文章中精彩的语料,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形成深厚的知识底蕴,自己写作时还可以旁征博引,增强作文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带来了审美上的独特感受。
(四)读写结合,写后反思
反观中学生之前使用的教材,大多以阅读教学课为主,每学期安排写作的次数屈指可数,读写失衡,使得在这种教材教育下的中学生写作实践次数少,写作经验积累不足。
而部编本教材的投入使用,对当前读写失衡的现象有所改善。
以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全书共分为6个单元,共24篇课文,开展6次独立专题写作,部编本写作教学更着重强调方法技能以及文体方面的训练,要求读写配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主要描写富有精气神的人物,在学习课文时要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相对应地,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则是写出人物的精神。
这种读写配合的结构体系,不仅能够强化课上所学,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写作教学不能够只停留在学习的层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动笔写作,才能清晰地判断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如语言使用是否恰当准确,内容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等。
教者可以开展针对性专题写作,若课文以新闻体为单元,可开展新闻专题写作,学生选取身边热点话题,撰写一篇新闻通讯,既能巩固课上所学,又能锻炼写作。
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从仿写做起。
任何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就得有量变,学生可以从积累好词好句做起,再仿写他人的好句好段,继而升华到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写作当然也不例外。
学与思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学会反思,从横向上比较,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从纵向上比较,自己的写作语言、立意、构思等同之前相比是否有进步。
时常反思,方只进退。
一周小思,一月大思,学生只有在反思的过程中,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前进。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仅凭教师的“教”,还应当从学生自身层面着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写、思”相互配合,读写结合,写后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小结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对中学语文来说,写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缓解学生写作时的痛苦情绪,同时也帮助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积累语料及语法教学、批判性思维引导、阅读书籍、读写结合及学生写后反思,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2):
8.
[2]郭家海.小学习作核心素养教学模型的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2016(Z3):
33-35.
[3]王玉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
36-37.
[4]郑桂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
4-7
[5]倪文锦.怎样看小学生写作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
1.
[6]张先亮.语法教学与作文水平相关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6):
31-3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作文 教学 有效 策略 基于 语文 核心 素养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