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纲目学习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134758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6.24KB
内容纲目学习方法.docx
《内容纲目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纲目学习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容纲目学习方法
内容纲目:
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
二、在活动课和课外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
三、设计系统的长时段的历史学习活动
四、指导学生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
它们在课堂教学、活动课、课外活动等不同的历史课型学习中所占的比重、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老师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
方:
在目前状态下,常规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形式,因此探讨如何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教师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郝老师,你的《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是如何成功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的?
【案例3】《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郝:
我介绍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方:
朱老师,你觉得郝老师的这个案例有怎样的特点?
朱:
我觉得这个案例有两个突出特点:
其一,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
首先设计问题串探究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表现,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美国经济大危机,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去理解和判断罗斯福“新”政之“新”。
其次,聚焦基本概念,探寻罗斯福为何实行新政的原因——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认识调整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方法。
其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历史素养。
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探究历史问题、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探究历史价值这一历史研究的方法:
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搜集资料、构建证据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唯物史观的养成润物细无声,渐进达成历史课程目标。
方: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学会授之以渔。
这里的“好”问题有两个特征:
一是反映问题的本质特征,二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是常规历史课的主要方式,有没有由学生进行探究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呢?
(二)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4】《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片段
朱:
我曾经让学生来尝试自己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这里有一个课例,是九年级上册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讲述南北战争的背景,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概括美国南北矛盾的主要表现,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实现对于种族平等和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观点有一认识;通过对林肯在内战期间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林肯作为政治家的智慧。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南北战争是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战争。
鉴于初中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有相当难度,在上本课之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美国内战的相关材料,并且为联邦政府设计宣传海报,向南方人表明北方必胜的信心,动员南方人放下武器。
对海报提出了三项明确的要求:
要有醒目的标题、抢眼的图形设计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学生在收集材料和制作海报的过程,自然会对美国内战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图片、图表、地图、音频、视频、文字等等资料,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美国内战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同时,课上让学生展示他们作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比如这幅图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纸拼接而成的一张海报,象征南方和北方势不两立。
大鹰代表即将强大的美国,Equality这个醒目的标题表示强大的美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freestateswillwin是表明北方的必胜信心,并号召南方放下武器。
另外一幅图是用水粉和彩色铅笔合成的。
羊皮纸是的内容是宣传《宅第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画面上的林肯在号召解放黑奴;美国国旗象征着美国的理想——freedom.
第三副图的主题是“putdownyourweapon”。
画面上的木板告示上写着林肯的一句话:
“今天发生在黑人奴隶身上的事情明天会发生在你身上”,并告诫南方人:
参加北军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还有一幅图上的黑人正在努力摆脱枷锁的束缚,旁边的标语是:
freedom,emancipation,太阳象征着黑人心中的自由、解放的希望。
学生通过这些图的绘制,既锻炼了英文、中文的表达能力,施展了他们绘画的才华,同时又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的内容。
方:
通过学生的创作理解教学重难点,为林肯政府设计宣传《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海报,通过醒目的标题、抢眼的图形设计以及相应的文字向南方人表明北方必胜的信心,动员南方人放下武器,使学生的创作有效地转化为课程资源。
郝老师,你觉得学生参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对学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郝:
我想这样的教学尝试对学生的影响应该还是很深远的,大致有以下三点影响:
1.学生在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形成个人见解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创作宣传画的过程中得到激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学生在完成宣传海报后,已经对美国内战有一大致印象,上课时会更专注于听课,引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更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路因此更加开阔,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方:
显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提是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力度,这种参与,不是纯粹肢体的参与,而是围绕教学重难点的深层次的思维参与,是引领学生形成概念,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的过程。
刚才是从课堂片断去引领学生探究,有没有整节课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单元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单元
比如评价单元教学怎么开展?
评价历史人物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
朱老师你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相应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更好呢?
朱:
我觉得在初中教学中应尽可能早地引领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设计评价历史人物单元。
如,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分析评价唐太宗,既可以系统地梳理隋唐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所以有必要设计评价唐太宗(也可以是别的历史人物)单元:
【案例5】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唐太宗治国思想及其措施的分析,加深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认识。
能力目标:
通过归纳教材上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及提供的新史料,学习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归纳唐太宗的功绩,认识唐太宗在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初步体验如何实事求是地、发展地看问题。
本课的设计思路:
梳理学生已经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如唐朝的政治、唐朝的经济以及科举制等等制度以及社会生活,补充相关的历史材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该课的重难点:
引领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并掌握评价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力强大的朝代,尤其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与交流活跃,文化走向繁荣。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顺应了时代潮流。
理解唐太宗,是理解唐朝的一把钥匙。
所以以课标为基准,初步确立评价唐太宗这一主题。
学生是否需要评价唐太宗呢?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我做了一个前测,发现学生在学完唐朝的历史后,对唐太宗依然有很多疑问,比如:
1.“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他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
2.“唐太宗是怎样使国家从乱世走向盛世的?
”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3.“唐太宗治国措施有什么成效?
”他的政策对后代的影响?
4.如何评价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
为何还存在这么多问题?
我又重新分析了教材,发现书上也提到唐太宗统治后期有变化,又没有提变化是什么?
所以很有必要以评价唐太宗为平台,对唐朝的历史作一系统的梳理。
方:
第一步依据课标学情,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作为评价对象。
那怎么进行评价?
朱:
从已学过的四位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导入。
指出唐太宗是唐朝从乱世到治世非常关键的人物。
设问:
唐太宗如何将唐朝由混乱引向繁荣?
接下来按照梳理出来的学生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
纵向定位:
结合已学知识,提供必要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变化的趋势,包括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横向比较,帮助孩子们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更具体的问题更具体的史料:
唐太宗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呢?
提供: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目的引领学生分析吸取隋亡教训后,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思想、治国策略、治国方法。
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带着问题,分析史料,了解到一个比较丰满的唐太宗。
方:
第二步,科学地呈现这个历史人物。
在这基础上,如何突出它的方法,怎么评价的方法?
朱:
在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唐太宗之后,归纳:
从哪些方面认识了唐太宗?
这些认识是否全面了?
还有哪些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
老师再出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史料,如元朝戈直的观点,它的评价既有主体上对唐太宗历史功绩的认可,同时又从古代的伦理、道德对唐太宗的行为提出质疑;现代史学界观点:
对唐太宗后期变化的认识:
“贞观之治”相对于隋的战乱对比鲜明,每个乱世后面的治世都较容易,治是相对于乱来说的治,所以贞观之治所反映出来的盛世程度也是相对的;还有一原因,唐太宗晚年曾干预过史官的工作,史官的起居注他不仅看,而且还公然的要求史官掩藏其不好的言行,这说明现在研究贞观之治所凭借的史籍的客观性值得质疑。
这些不同的视角史料的提供,有助于学生自己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第一,历史地看问题:
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他,不能超越他的历史环境,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古代人;第二,客观地看待历史:
取材尽量真实,剔除有可能有假或夸大的或有意人为加工痕迹的史料,去伪存真;第三,全面地认识历史。
既看到历史人物的优点也指出其缺点;在宏观的历史长河中定位历史人物的发展轨迹,从更宏观的视角评价和判断历史人物。
方:
第三步,凸显评价人物的方法。
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是感受、体验、理解的过程,从而初步掌握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同时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三位一体,通过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也理解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理解了唐朝那些事儿,理解了史书对唐朝的记载,理解了人们意识中的唐朝。
郝:
所以设计评价单元,可以很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和运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的观点。
朱:
这也是学生间加强合作、加强理解、加强沟通的过程。
学生之间有意见的冲突,有争论,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后,借助老师提供的史料平台去加深认识,在学生间的争辩、冲突中,他们的潜在想法明确表达出来,更进一步促使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偏颇的观点得以矫正。
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探究过程中,历史的学习由认知、理性的智力范畴,渗透扩展到情感、态度、人格等非智力领域,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单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更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育人过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学生正确看待他人评价他人提供良好的人生借鉴。
方:
以上我们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二是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三是将整节课设计为探究单元,尤其是课程目标中所规定的方法目标均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现。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除外还有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在这两种课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我们接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容 纲目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