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终极宝典doc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4569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61.04KB
运动解剖学终极宝典doc文档格式.docx
《运动解剖学终极宝典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终极宝典doc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调节作用。
2、细胞质:
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
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
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
包括:
A、线粒体: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内质网: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内网器:
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
D、微丝和微管:
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
E、中心体:
进行自我复制。
F、溶酶体:
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
G、核蛋白体:
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
包含物:
是无活性的物质。
3、细胞核:
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
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
二、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
其成分为:
1、基质。
2、纤维。
第二节组织
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
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一)结构特征:
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类和分布:
1、被覆上皮:
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
2、感觉上皮:
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
3、腺上皮:
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
(三)功能:
保护、吸收、感觉、分泌。
二、结缔组织
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分类和功能:
1、疏松结缔组织:
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
2、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
肌腱、韧带。
3、脂肪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
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
4、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5、骨组织:
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6、血液和淋巴: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肌组织
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见表格
肌组织的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分类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收缩舒张)
骨骼肌
附在骨面
横纹明显,细胞圆柱行,细胞核有一百个以上
随意肌
心肌
心脏
横纹不明显,有分支相吻合,有1-2个细胞核
不随意肌
平滑肌
内脏和血管壁内
无横纹,细胞梭形,只有1个细胞核
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神经元
(二)突触:
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与神经
(五)神经末梢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
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其中
躯干骨(椎骨、胸骨及肋骨)51块
颅骨23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听小骨6块
2、按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有一体两端。
中间细长称体或骨干,围成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呈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蝶骨。
3、躯干骨(51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24块
颈椎共有7个,其中第1、2、7颈椎形态特殊。
一般颈椎的特点:
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构成。
侧块上、下有关节面分别与枕髁和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的后面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
第2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由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体表容易摸认,是临床计数椎骨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胸椎---共12个,其主要特点是椎体两侧和横突上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
腰椎---共5个,特点为椎体粗大,棘突短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故相邻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大,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骶骨---成人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因此骶骨有些结构与椎骨相似,有的则是椎骨愈合后的遗迹。
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光滑微凹,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中部有4
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
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
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
骶
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
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裂
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此作为标志。
骶骨的两侧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
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
尾骨---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上宽下窄,属于扁骨。
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分(教材图1-13)。
胸骨柄上缘有三个切迹,正中的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接。
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胸骨体。
体与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胸骨体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剑突。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教材图1-14),共12对。
现只观察肋骨。
除第1肋外,其余各肋形态大致相同。
肋骨为细而长的弓状扁骨,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两端。
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接。
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关节。
肋头外侧的狭细部分称肋颈。
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有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
肋体分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
在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肋体的后份弯曲度更为明显,称肋角。
上肢骨(32块×
2)上肢带骨锁骨1块×
2、肩胛骨1块×
2
自由上肢骨肱骨1块×
2、尺骨1块×
2、桡骨1块×
2、手骨(腕
骨8块×
2、掌骨5块×
2、指骨14块×
2)。
上肢带骨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
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
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关节。
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其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为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
可分为三缘、三角和两面。
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喙突。
内侧缘较薄,
靠近脊柱,又称脊柱缘;
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
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
下角平第7肋水平,体表易于摸到,为计数肋的标志。
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前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
后面被一向前外上突出的骨嵴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
自由上肢骨
肱骨---位于上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股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解剖颈。
颈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
大、小结节之间有结节间沟。
上端与体交界处较
细为外科颈。
股骨体中份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称三角肌隆起,为三角肌附着处。
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斜行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同名神经经过。
股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
股骨下端外侧有一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内侧部为形如滑车状的滑车切迹,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
滑车的后上方有一深窝,称鹰嘴窝。
小头的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
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内上髁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时,有可能伤及沟内的尺神经。
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稍膨大称桡骨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
头的周围为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形成桡尺近侧关节。
头下方稍细,称桡骨颈。
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
桡骨下端粗大,外侧有突向下的锥形突起,称桡骨茎突,为骨性标志。
下端的内侧面有与尺骨头相关节的尺切迹。
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形成桡腕关节。
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的前面有一大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上方大者称鹰嘴,下方小者为冠突。
冠突的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用串连的手骨标本并结合手部x线片观察)。
①腕骨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它们排列成远侧、近侧两列,每列4块。
由桡侧向尺
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共同形成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
所有腕骨在掌面形成一凹陷的腕骨沟。
②掌骨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第1~5掌骨。
掌骨分一体及两端,近侧端名底,
远侧端称头,底与头之间部分为体。
③指骨共14节,除拇指仅有2节外,其余4指均为3节,由近端向远端依次为近节
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指骨的近端称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
下肢骨(31块×
2)
下肢带骨髋骨1块×
2(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
自由下肢骨股骨1块×
2、髌骨1块×
2、胫骨1块×
2、腓骨1块×
2、足骨(跗骨7
块×
2、跖骨5块×
2、趾骨14块×
下肢带骨
髋骨---属于不规则骨,幼年时的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可在小儿髋骨标本上观察),15岁左右软骨骨化,三骨融合成一骨。
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髋臼。
坐、耻骨之间围成闭孔。
髂骨---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
翼的上缘肥厚,称髂嵴。
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为一重要的骨性标志,临床常在此进行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检查其造血功能。
两侧的髂嵴的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确定椎骨序数的方法之一。
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
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为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
髂骨的内面光滑凹陷,称髂窝。
髂窝的下界有圆钝的骨嵴,称弓状线,窝的后部骨面粗糙不平,有一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
体后缘有一尖锐的突起,称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
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下后部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
体与支移行处的后部是肥厚而粗糙的坐骨结节,为坐骨的最低点,体表可触及。
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和上、支。
耻骨体和髂骨体结合处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
自体向前内延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
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
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
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自由下肢骨
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长最粗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湍。
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的外下方较细部分为股骨颈,体与颈交界处有
两个隆起,上外侧为大转子(同学们用手掌贴在股上部的外侧,并旋转下肢,可以感受到大转子在手掌下转动),下内侧的较小为小转子。
大、小转子之间,在后方有隆起的转子间嵴,
在前面以转子间线相连。
股骨体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此线上端分叉,向外上延伸为臀肌粗隆。
下端有两个向下后的膨大,分别称内侧髁和外侧髁。
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髌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形成关节。
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胫骨---位天小腿内侧,对支持体重起重要作用,故较粗壮,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
两髁之间有向上的隆起称髁间隆起,为前后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粗糙的隆起称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腱的附着处。
胫骨体呈三棱形,其前缘和内侧面在体表可摸到。
下端内侧面向下突出称内踝。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上端略膨大称腓骨头,头下方变细称腓骨颈,下端膨大称为外踝。
腓骨头浅居皮下,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足骨---可分为跗骨、跖骨及趾骨(用串连的足骨标本并结合足部x线片进行观察)。
①跗骨共7块,排成前、中、后三列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部粗糙隆起称跟骨结节。
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与胫、腓骨下端相关节。
中列为足舟骨。
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②跖骨共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
其后端为底,中间为体,前端为
头。
③趾骨有14节,除趾仅两节外,其余各趾为3节。
(二)骨的构造:
新鲜长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
1、骨膜:
A、骨外膜:
覆盖在骨表面(除关节面外),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B、骨内膜:
覆盖在骨密质靠近骨髓腔的内表面,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并有造血机能。
2、骨质:
A、骨松质:
分布于长骨两端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构成。
B、骨密质:
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干,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抗压、抗扭曲力强。
其构成包括:
四种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间板、哈佛氏骨板
两种管——哈佛氏管、福尔克曼氏管
一个系统——哈佛氏系统:
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共同构成的骨单位。
3、骨髓:
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内,分为:
红骨髓:
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成年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而成,无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有:
有机物——包含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骨的物理特性见下表:
有机物
无机物
骨性
运动锻炼注意事项
儿童
>
1/3
<
2/3
硬度差,韧性大,不易骨折易变形
注意正确姿势、全面锻炼
成年
具有最大的坚固性
无
老人
脆性大,易骨折,不易愈合
活动缓慢、柔和
(四)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
1、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如:
颅骨)、软骨内成骨(如:
四肢骨)
2、骨的生长:
(以长骨为例)
长长——由骺软骨不断生长与骨化。
长粗——由骨外膜的造骨细胞和骨内膜的破骨细胞共同完成。
3、骨龄:
(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1、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
2、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3、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
4、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
5、不同项目影响不同。
二、骨连结总论
(一)骨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连结分三类:
1、不动关节:
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2、半关节:
骨与骨以软骨相连,软骨有裂缝状腔隙,活动范围小。
3、动关节:
骨与骨之间连结组织中有腔隙,失去连续性,占大多数。
(二)关节的构造:
1、主要结构:
A、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
凸的称为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
覆盖在关节面上起保护、缓冲作用的称为关节面软骨,准备活动可使其增厚。
B、关节囊:
分内、外两层:
外层:
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连结两骨成关节。
内层:
滑膜层,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形成辅助结构。
C、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
有加固关节的作用。
2、辅助结构:
A、滑膜囊:
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的部分,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它的作用是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B、滑膜皱襞:
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的作用。
C、关节唇:
位于关节窝周围的软骨板,有加大、加深关节窝的作用。
D、关节内软骨:
有两种形式(关节盘及半月板),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E、关节韧带:
分布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有连结两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
分为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关节的运动:
1、屈伸:
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
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2、外展内收:
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
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3、水平屈伸:
上臂在肩关节处或髋关节处外展90°
,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4、回旋:
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向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四)关节的分类:
1、单轴关节:
A、滑车关节:
B、车轴(圆柱)关节:
2、双轴关节:
A、椭圆关节:
B、鞍状关节:
3、多轴关节:
A、球窝关节:
B、平面关节:
(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1、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肌肉状况。
5、关节周围的骨突起。
(六)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关节面骨密质增厚。
2、关节面软骨增厚。
3、肌腱韧带增粗。
4、力量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使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
5、不同专项对关节柔韧性影响不同。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1、上肢带骨:
(1)肩胛骨:
●前面:
肩胛下窝。
●后面:
肩胛冈、肩峰与肩峰关节面、冈上窝、冈下窝。
●三缘:
脊柱缘(内侧缘)、腋缘(外侧缘)、上缘。
●三角:
内侧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关节盂:
位于外侧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喙突。
(2)锁骨:
●内侧端(即胸骨端):
胸骨关节面。
●外侧端(即肩峰端):
肩峰关节面。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上端(近侧端):
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远侧端):
二髁:
内上髁、外上髁;
二关节面:
肱骨滑车、肱骨小头;
三窝:
鹰嘴窝(后面)、冠突窝、桡窝(前面)。
(2)尺骨:
在前臂内侧。
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环状关节面。
(3)桡骨:
在前臂外侧。
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关节凹、桡骨粗隆。
尺切迹、桡骨茎突、桡腕关节面。
(4)腕骨:
共八块。
●远侧列: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近侧列: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掌骨、指骨:
(简介)
(二)上肢骨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
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骨连结,球窝形。
(2)、肩锁关节:
平面关节。
上肢带的运动包括以上两个关节的运动,以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
(a)上提、下降:
(b)前伸、后缩:
(c)上回旋、下回旋:
2、自由上肢关节
(1)肩关节: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形关节。
辅助结构:
1)、盂唇。
2)、主要韧带:
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
3)、肱二头肌长头腱。
运动:
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稳固性差。
(2)肘关节:
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
包括三个关节:
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
由尺骨的桡切迹和桡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圆柱关节。
加固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屈伸、回旋。
(3)、前臂骨的连结
(4)、手关节:
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组成,在机能上两者构成一联合关节。
桡腕关节:
1)、由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三块腕骨(手舟、月、三角骨)连结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
尺骨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
2)、辅助结构:
掌侧、背侧、内侧、外侧均有韧带。
腕骨间关节:
由近侧列三个腕骨(舟、月、三角)和远侧列四个腕骨(大多角、小多角、头状和钩骨)组成。
手关节运动:
屈伸、外展内收、环转。
(5)腕掌关节
(6)掌指关节
(7)指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下肢骨
1、下肢带骨:
髋骨:
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愈合而成,有髋臼、髂嵴、髂窝、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弓状线、耳状面、坐骨结节、耻骨联合面、闭孔等标记。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
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
●股骨体:
股骨粗线、内侧唇、外侧唇。
外上髁、内上髁、外侧髁、内侧髁、髌面、髁间窝。
(2)髌骨:
前面、后面(关节面)。
(3)胫骨:
●上端:
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骨关节面。
●胫骨体。
●下端:
内踝、内踝关节面、腓骨切迹、胫骨下关节面。
(4)腓骨:
腓骨头。
●腓骨体。
外踝、外踝关节面。
(5)跗骨:
距骨,跟骨(距骨之下),舟骨(距骨之前),第一、二、三楔骨,骰骨。
(6)跖骨、趾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左右各一个,联合运动,平面关节)
(2)耻骨联合(属半关节)。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解剖学 终极 宝典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