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41089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01KB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Word格式.docx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全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我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一些学者认为“《尚书》唯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
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
传世的古文《尚书》与“清华简”不符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九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
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三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三篇组成。
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
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也是后人编造的。
“从'
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
”刘国忠说,“通过'
清华简’,我们不仅真正看到了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以为一千多年来的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一个圆满句号,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异常呢!
”
还发现不为人知的《尚书》篇目
据刘国忠介绍,“清华简”中《尚书》一类文献中,还有一些从来不为后人所知的篇目,如已收录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尹至》篇和《保训》篇。
《尹至》篇共有四支竹简,简长45厘米,原无标题,简背有次序编号。
简的长度与字体风格均与《尹诰》篇相同,内容也密切相关,篇中所述的是伊尹见商汤时的对话。
在简文中,伊尹说到夏的民众怨恨其后(即桀)。
关于夏后(桀)的罪恶,伊尹特别举出“龙(宠)二玉”,即宠爱琬、琰两位妃子。
简文中还提到了夏民发生疾病。
夏末疾病流行、民众困苦不堪,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尹至》的面世,使我们对夏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先秦《尚书》一类的文献确实是很多,除了百篇《尚书》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篇目。
”刘国忠说,“而我们居然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新读到百篇《尚书》之外的《尚书》类文献,真是太有眼福了!
据新华社上海1月5日专电(记者张建松)
“清华简”局部图图片来自网络。
传世两千年古文《尚书》系“伪书”?
本报专访清华教授刘国忠网友质疑“清华简”来历不明有出版炒作之嫌
儒家经典文献《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而对《尚书》现存版本《古文尚书》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
在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清华简”中,专家们通过研究失传多年的《尚书》原貌发现,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是“伪书”。
昨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华简”给古文《尚书》真伪之争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网友质疑“伪书”之说早有定论,作为证据的“清华简”来历不明,有出版炒作之嫌。
文/本报驻北京记者于梦江
争议史
古文《尚书》真伪无实证
刘国忠教授告诉记者,《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现在流传的《尚书》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所藏的《尚书》均需烧毁,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这也给《尚书》带来了“灭顶之灾”。
西汉时,有个名叫胜的博士伏生把《尚书》秘密藏在宅中的墙壁间,等取出来时,书已散乱不堪,只有28篇。
刘国忠介绍,由于这些篇章是用当时的隶书写成的,故称为今文《尚书》。
这部书被汉朝政府列入学官,据多数学者的考证,认为它是真的。
汉武帝时,相传鲁恭王刘余为了扩大自己的宫殿范围,拆毁了孔子的旧宅,并从孔宅墙壁中发现了许多用蝌蚪文字写成的竹简,由于汉以前多用大篆或籀文,所以这些被称为古文《尚书》。
当时的学者也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把它和通行的今文《尚书》互相校读了一遍,发现多出了16篇。
在而后的战乱之中,古文、今文《尚书》都失散,不存在了。
到了东晋时期,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朝廷将其颁行天下,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刘国忠教授介绍,从宋朝开始至今,许多学者都在质疑这部书的真实性,其中包括朱熹等学者,但大多从文字以及内容上来考证,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于是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
“清华简”
2008年捐赠成证伪主证据
对古文《尚书》真伪争议给出证据的是“清华简”。
据介绍,“清华简”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此外,在《说命》篇中,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
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刘国忠说,经过研究对比,证实了现行流传的古文《尚书》与战国时期的《尚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证实确系“伪书”,这给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真伪之争一个明确的结论。
广州日报:
有网友提出,清华简2008年就入藏清华大学,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得出古文《尚书》伪书的结论?
刘国忠: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清华简”之后,立刻开展了对“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到2009年和2010年,已经研究出对《尚书》真伪的成果,我们还出了一本书,名叫《走近清华简》,里面也有对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研究结果,只是这两天被媒体广泛报道出来。
“清华简”是判定古文《尚书》是“伪书”的证据,有网友质疑“清华简”的来历,一直都说是一位清华校友捐赠的,那么捐赠之前“清华简”有什么身世之谜?
刘国忠:
“清华简”是被人从墓葬中盗出来的,辗转到了香港,后经过一位清华的校友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至于是谁从哪个墓葬中盗出来的,现在还不清楚。
2008年,我们对清华简进行了严格的鉴定,一是专家鉴定。
清华大学邀请了11位全国研究竹简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得出的结论是:
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
二是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
公元前305±
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通过测定含水率等物理、化学方面的鉴定,证实了清华简的真实性和价值。
现存古文《尚书》是伪书,它是否具有价值?
有很大的价值,我们说古文《尚书》是伪书,只是说它不能作为研究先秦的依据。
但该书流传2000多年,且流传范围很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对传统文化起到了深远影响。
比如对理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文《尚书》中有一篇《大禹谟》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
网友评论:
《尚书》是伪书又怎么了?
质疑1:
已有定论为何再炒作?
@孤心俱乐部:
就说怎么又把“梅传《古文尚书》乃伪作”的新闻捣腾出来,敢情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列的第贰卷出炉了。
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第壹卷由中西书局问世时,还是小有卖点的只是现在再拿出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而言就毫无疑问是碗冷饭了。
质疑2:
“清华简”来历不明
@檀作文:
汉伏生所传二十九篇乃今文尚书。
五经正义本尚书五十八篇,即古文尚书,被考定为伪古文尚书。
近人考订系委托西汉孔安国所传,实晋梅颐所伪。
“清华简”未多关注,不知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东西。
言有易,说无难。
证今文尚书传承有自,不难。
然亦恐清华简尚书与今文尚书同源,不足证古文尚书之真伪。
@wanghuahui:
古文《尚书》证伪明清之际早已尘埃落定,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清华简”说不定也是删减簒改过的阉割本?
质疑3:
是伪书又怎样?
@洋风汉魂:
古文《尚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可以根据其中的文字和论点研究伪造者当时的学术思想。
所以,伪书不伪书的对于今人来说其实并不如阎若璩的时代那么重要。
名词解释:
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这批竹简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
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
据清理,清华简中整简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
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
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
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尚书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 千年 原来 清华 证实 传世 古文 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