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摘要全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3279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20KB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摘要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摘要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摘要全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托伦斯测试的基点不在创造的结果,而是在创造的过程。
,一般有图形和言语两个版本。
二、多选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间接性和概括性。
2、思维活动的进行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因此思维与语言相关。
3、阿奎那把人的认知分为三个等级:
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信仰的认知。
(信仰的认知是人的最高认知。
)
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类智能归纳为7种,分别是:
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5、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智能分类、知识的常规分类、跨科学分类、横断性的知识。
6、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
民族性与地域性、丰富多彩、模糊性、社会性特征。
7、新术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
一是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在的语词。
二是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8、从认知角度对问题加以分类可以分为:
界定明确的问题、未界定明确的问题。
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封闭性问题)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那些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开放性问题)
9、最基本的命题分析方式是把命题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0、依据逻辑联结词表达的逻辑关系不同,逻辑联结词分为:
联言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否定联结词。
11、依据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可以分为:
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12、扩展性推理主要有两种类型: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3、吉尔福特认为,有两类能力和创新密切相关。
(1)第一类是发散性思维的“切片”。
(2)第二类则是转换能力。
14、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两大类。
15、智商等级的分布有两个等级表
一个是由特曼和麦里尔早期制定的分布表,一个是1970年由田中改进的田中-比奈式分布表。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
4、收敛性思维又称为集中性思维或辐辏型思维。
收敛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发散性思维也叫做辐射性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的独特新颖的思想的思维方式。
6、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有的思路和方法而运用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7、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能够获得新知识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过程。
8、直觉性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或顿悟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9、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或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10、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1、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踊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定义。
12、最佳优化知识结构是指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佳知识结构需要满足以处条件:
(1)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2)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3)思维主体质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13、什么是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俗成,也就是自然形成的语言。
14、什么是科学语言
科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语言的特征:
精确性、客观性、简洁性。
15、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16、论题也属于问题,它和问题基本上有同样的意义,但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超越于事实的观念。
17、什么是论题?
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辨。
18、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们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19、问题意识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这种培养包括:
观察力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培养两个方面。
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良好心态的培养表现为:
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乐于寻求因果联系的示知欲望。
20、什么是方法?
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1、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
22、什么是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2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思维方法认为: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中最明显的标志。
24、什么是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命题的真假二值基础上的推理过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是这个推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
25、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在推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
演绎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26、什么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因此,演绎方法是一种获得必然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27、最基本的演绎推理知识包括:
(1)命题逻辑。
(2)三段论推理。
28、单个命题、复合命题。
单个命题:
把单个命题看作是不可再分割的整体,不考虑命题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把这类命题看做是构成其他命题的基本单位。
也称原子命题。
复合命题:
通过一些联结词联结起来构成的命题称之为复合命题。
29、什么是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共同概念的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的推理。
30、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的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
归纳推理可以简略的分为两类:
(1)完全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
)
(2)不完全归纳推理。
31、什么是假说
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假说的本质表现为:
假说是可测试的,可验证的。
32、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军想像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33、什么是直觉
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直觉内涵的几个要点:
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直觉的产生依赖于感官、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直觉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
34、什么是灵感
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35、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36、斯腾拍格把思维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分为三类灵感:
选择性编码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组合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比较中产生的灵感。
四、简答题
1、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思维的本质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
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2、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1)古代思维:
古希腊文明的三个代表:
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
柏拉图对理性思维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对思维研究的贡献。
三位思想家所作出的贡献简言之,首先是为思维确立了一个目标,这就是探求真理。
同时又建立起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的理性思维方法系统,这个系统的集中体现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
即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
(2)中世纪的代表:
阿奎那的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3)
3、思维的基本类型
(1)形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
(2)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3)常规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4)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4、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
(2)老产品的新用途。
(3)新的研究方法。
(4)新观念和新理论。
(5)纯粹的思想结晶。
5、创新的主要特征:
创新的智能性:
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结果。
创新的社会性:
创新的社会性体现在三个含义:
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团队性:
团队性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创新都是团队协作的产物。
6、创新的类型
按领域划分:
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人文创新。
(人文创新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基础。
按主体划分:
个体创新、团队创新。
7、创新思维的两种超越
(1)自身的超越:
超越思维的惯性、超越思维的惰性、意志的超越。
(2)境界的超越:
前提超越、逻辑超越、关系超越。
8、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
(1)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2)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
(3)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9、为什么说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10、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品德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
(2)标新立异的胆魄。
(3)坚强的意志力。
(4)勤奋而专注的工作。
(5)独立和自信。
11、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包含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
(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3)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像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12、建构创新品格与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创新品格与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是一种互动互进的关系。
(1)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
(因为没有良好的创新品格难以获得知识和见识,难以适应和改造环境。
核心技能的获得需要良好的创新品格作支撑。
(2)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
(因为在寻求掌握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个人的创新品格会在这种寻求的经历中经过不断的磨练得到提升。
13、自然语言的功能:
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行动指示功能。
14、创新思维与自然语言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15、科学语言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
(2)科学术语、公式和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16、实践能力的重要技能:
缄默认知
它是以行为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17、实践能力的特征
(1)实践能力的经验特征。
(2)实践能力的智慧特征。
(3)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
(4)实践能力的非言语沟通特征。
(5)实践能力的技能接受特征。
18、问题与论题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论题是两个意义相近的概念又是有区别的概念。
区别:
(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相同:
(1)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19、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问题解决的步骤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观念阶段、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
(1)创新首先是面对问题。
(2)给问题初步定位。
(3)表达问题。
调查阶段:
(1)明确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2)使用间接调查的手段。
(3)对信息的获取保持警觉。
(4)直接调查:
建立起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
(5)在调查研究中保持创新活力。
观念阶段:
(1)设想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观念。
(2)激发你的想像力。
(3)关注问题解决对象的边缘部分。
评价阶段:
(1)对主意进行评价。
(2)观念评价的要点。
20、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4)对客观事物进程发展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21、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
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
(层次性表现为:
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2、创新思维的分类:
按知识分类:
按思维特征分类:
立体思维与平面思维、纵向思维与水平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21、创新思维原理有:
超越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简单性原理、微量效应原理、对应原理
22、根据不同原理而产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要素整合法(整体性原理)、删繁就简思维法(对应原理、简单性原理。
)、关联思维法(微量效应原理)、协同思维法(整体性原理)、逆向思维法(对应原理)、极限思维法。
(1)要素整合法:
即把思维要素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排列、连接和组合,可以产生许多新东西。
(2)信息交合法:
是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各种坐标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3)删繁就简思维法:
即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无从下手的时候,首先把对象分成若干部份,然后去掉那些多余的东西,使思维对象的问题简单化,进而解决问题。
(4)关联思维法:
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5)协同思维法:
即创新思维的整体原理还表现在系统思维方法、控制论思维方法、混沌思维方法、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方法、超循环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上。
(6)逆向思维法:
是指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7)极限思维法:
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23、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
(4)用实验验证第一个极限假设。
(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
(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
(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24、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概念、命题、推理。
概念和命题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关注对象,推理是逻辑思维的本质。
25、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
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
不矛盾律:
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
排中律:
一个命题它要么真要么假,总是二者必居其一。
同一律:
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是“偷换概念”的错误。
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是“偷换论题”的错误。
26、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
(1)联言推理、
(2)选言推理、(3)假言推理。
27、一个直言命题由四个部分构成:
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28、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反映我们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是指:
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司性。
要领的外延是指: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29、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
(3)真包含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30、归纳方法与类比方法的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关提蕴含着结论。
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与结论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是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有强的。
31、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研究出五种方法即穆勒法
(1)契合法。
(2)差异法。
(3)契合差异并用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
契合法:
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
差异法:
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契合差异并用法: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共变法:
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序来判明因果相关的。
剩余法:
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
32、归纳和类比的关系。
(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
(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33、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
(2)类比的解释作用。
(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依据。
34、科学首先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个基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这个事实基础来源于没有偏见的观察者所作的仔细观察。
(2)事实优先于并且独立于理论。
(3)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且可靠的基础。
35、对事实的解释
对事实的解释可以分为:
科学解释与非科学解释。
科学解释:
当科学家在对一级事实现象给出解释的时候,这些解释依据合宜,是根据初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这些解释还期待着继续的试探和证实。
非科学解释:
如果我们对事实的解释不是依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得出,而是依据神话或者无根据的想象,这个时间的解释往往是非科学解释。
36、假说的作用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37、假说的验证
假说的直接验证、假说的间接验证。
38、假说的评价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39、假说的形成
(1)运用推理来形成假说。
(2)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
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有七步:
认定问题、设定初步假说、收集更多的事实依据、设计更精致的假说、推出进一步的结论、验证这些结论、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40、创新思维的逻辑方法与发散性内敛性思维的关系。
相似之处:
(1)归纳方法与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两者都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过程。
(2)演绎方法则有些似于收敛性思维,两者都是一种封闭式的思维过程。
(1)使用归纳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
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
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从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
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41、思维得以发散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
(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42、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精细敏感性。
(4)思维的独创性。
43、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
(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其他分类。
43、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一般有:
(选择)P246
(1)提问法。
(2)语词运算法。
(3)相关联想法。
44、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
一、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
(2)追求数量。
(3)思维形象化。
(4)暂缓评价。
(5)吸收异议。
(6)搭便车。
(7)持续努力。
(8)暂时搁置。
(9)适时停止。
45、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
(2)直觉的不确定性。
(3)直觉的经验性。
(4)直觉的快速性。
(5)直觉的累积性。
46、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
(2)选择功能。
(3)发现功能。
47、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
(2)突逝性。
(3)终端性。
(4)积累性。
48、直觉和灵感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是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思维 理论 方法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