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复习地的题目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30156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5.21KB
添加剂复习地的题目Word下载.docx
《添加剂复习地的题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添加剂复习地的题目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泡剂
⑸食品营养强化剂
3.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的一般程序。
(依据其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和毒性学评价)
把动物的最大无作用量(MNL)除以100(安全系数),可求得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单位为mg/kg(体重)。
ADI乘以平均体重得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A)。
然后根据人群膳食调查,了解膳食中含有该物质的各种食品的每日摄入量(C),分别算出每种食品含有该物质的最高允许量(D),从而制订出某种添加剂在每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E),其单位为g/kg。
每种食品中最高允许量(D)
各种食品中最大使用量(E’)
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⑴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⑵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⑶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⑷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⑸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⑹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绪论中:
⑴无毒:
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⑵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不降低食品质量,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⑶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性状、鉴别、杂质限度、纯度及相应的检验方法,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⑷不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⑸同时加入两种食品添加剂时无毒性协同作用;
⑹遵守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或残留量;
⑺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⑻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⑼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5.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有什么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附录A规定,在表A.1和A.2中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如:
同色泽的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6.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毒理学评价的步骤是什么?
⑴急性毒性试验:
第一次给予受试物或在短期内多次给予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确定试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性反应、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通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来表示。
目的:
测定LD50,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靶器官;
为以后的蓄积毒性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的剂量与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项目:
用霍恩氏机率单位法或寇氏法测定LD50和7天喂养试验
判定:
一种受试物,若:
LD50<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放弃用于食品,不再继续进行其他毒理学试验;
LD50>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LD50=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⑵遗传毒理学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
主要是对致突变作用进行测试。
以致突变试验定性表明受试物是否有突变或潜在的致癌作用,进行筛选,可为代谢研究提供方法。
蓄积毒性试验目的是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蓄积情况;
致突变试验目的是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的可能性进行筛选。
致突变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将受试物与一种生物系统相接触,观察该生物系统是否发生突变。
凡使生物系统发生突变者,即为致突变物。
致突变试验所用生物系统包括真菌、细菌、昆虫、细胞株和哺乳动物等。
试验项目:
◇细菌致突变试验;
◇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
备选:
◇遗传毒性试验;
◇传统致畸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即30d喂养试验。
⑴若其中3项试验为阳性,则表示该受试物可能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放弃用于食品,不再进行其他项目实验。
⑵若其中2项试验为阳性,而且短期喂养实验显示该受试物具有显著的毒性,放弃用于食品;
如短期喂养试验显示有可疑的毒性,则经初步评估后,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综合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⑶如其中1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修复合成(UDS)试验中的两项遗传毒性试验;
如再选择的两项试验均为阳性,则放弃用于食品;
如有一项为阳性,而在短期喂养试验和传统致畸试验中未见有明显毒性与致畸作用,则可进入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⑷如4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进入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⑶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主要是了解试验动物在多次给予受试物所引起的毒性作用。
◇一是观察受试物以不同水平较长期喂养,确定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二是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
◇三是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四是为评价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据三项试验中所采用的最敏感指标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评价。
◆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结果判定:
1MNL≤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放弃用于食品;
2100倍<
MNL<
300倍者,应该进行慢性毒性实验;
3MNL≥300倍者,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⑷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观察试验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用。
了解经长期接触受试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所谓长期是指检验受试动物整个生命期的大部分或终生,甚至可包括几代的试验。
致癌试验是检验受试物或其代谢产物是否具有致癌或诱发肿瘤作用的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用两种性别的大鼠或小鼠进行两年生命期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并结合于动物试验中。
1MNL≤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放弃用于食品;
250倍<
100倍者,经安全评价后决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
3MNL≥100倍者,可考虑允许用于食品。
7.食品添加剂的带入原则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配料(含添加剂)带入食品?
带入原则:
某种食品添加剂不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而通过其他含有该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原(配)料带入到食品中。
⑴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⑵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⑶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而带入的水平;
⑷由配料带入到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分析该种添加剂是否属于带入原则时,应结合产品的配方综合分析。
8.防腐剂对微生物繁殖的抑制机理。
(1)干扰微生物的酶系,如与酶的巯基作用,破坏多种含硫蛋白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的代谢,从而抑制其繁殖。
通常作用于微生物的呼吸酶系,如乙酰辅酶A缩合酶、脱氢酶、电子传递酶系等。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使酶或代谢物逸出而导致菌体失活。
(3)其他作用:
使蛋白质部分变性、交联导致生理作用不能进行。
9.熟悉防腐剂的名称。
有机:
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乳酸;
无机:
亚硫酸及其盐类、二氧化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游离氯及次氯酸盐类
丙酸盐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壳聚糖纳他霉素
防腐剂preservative、苯甲酸 benzoicacid、苯甲酸钠 sodiumbenzoic、苯甲酸盐 benzoate、山梨酸 sorbicacid、山梨酸钾 potassiumsorbate、丙酸钠 sodiumpropionate、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para-hydoxybenzoate
天然:
壳聚糖(chitoson)(又名脱乙酰甲壳质)、鱼精蛋白(protamine)、蜂胶(propolis)、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纳豆防腐物质(Natto)、溶菌酶(lysozyme)、纳他霉素(natamycin)
10.为什么大多数肉类食品不能用苯甲酸及其盐作为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盐类要想发挥最大的防腐范围是PH2.5-4.0,而肉类制品一般pH值也就5-6左右,防腐效果不明显,而且有异味。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钾必须转变成苯甲酸后才有抑菌作用,用量按酸计。
苯甲酸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遇明火、高热可燃。
且苯甲酸含有微量毒素,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安全性却只相当于山梨酸钾的1/40,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11.为什么要使用食用色淀?
一般水溶性色素需溶于水后才能着色,但有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水(如固体饮料、巧克力等)或水份含量越少越好,故需要开发不需要溶于水即可着色的产品,即色淀。
水溶性色素遇水会迁移,而色淀遇水不会迁移,在薄膜包衣,糖包衣、蛋糕裱花、口香糖等产品上应用可避免花片、渗色等现象。
水溶性色素耐光、热等稳定性差,产品易褪色,色淀稳定性明显优于色素,在薄膜包衣、糖包衣上应用优势明显。
12.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是什么?
AutooxidationMechanism自动氧化、Photoxidation光氧化、EnzymicOxidation酶氧化食品三种主要氧化途径
Antioxidationmechanism:
可以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BHA、BHT、PG、VE均属于酚类化合物(AOH),属于供氢体,提供氢原子与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R•+AOH~AO•+RH(稳定产物)ROO•+AOH~AO•+ROOH(稳定产物)AO•是醌式自由基,可通过分子内部的电子共振而重新排列,呈现比较稳定的新构型,这种醌式自由基不再具备夺取油脂分子中氢原子所需的能量,属稳定产物。
酚类抗氧化剂使用时常配合使用增效剂。
13.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油脂的脂肪酸组成CompositionandStructure:
双键的数目/位置/几何形状: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
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顺式/共轭双键易氧化:
顺式>
反式,共轭>
非共轭;
游离脂肪酸比甘油酯的相对氧化速率略高。
②O2:
有限供氧条件下,氧化速度与氧气浓度呈正比;
无限供氧的条件下,氧化速度与氧气浓度无关
③温度Temperature:
脂类室温下稳定,高温下易氧化;
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21-63℃内,温度每上升16℃氧化速度加快1倍
④Surfacearea:
光和射线
⑤Aw:
<
0.1,氧化速度很快;
=0.33,很慢;
=0.55-0.85,加快
⑥Catalyst:
Mn+(n≥2,过渡金属离子)是助氧化剂,Fe、Cu、Co、Ni(血红素、酶促氧化的酶均是氧化助剂)
a.促进ROOH分解
b.直接与RH未氧化物质作用。
Mn++RH,M(n-1)++H++R•
c.使3O2活化,产生1O2和HO2•
助氧化能力:
Pb>
Cu>
黄铜>
Sn>
Zn>
Fe>
不锈钢>
Ag
14.抗氧化剂BHA的安全性、抗氧化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BHA丁基羟基茴香醚
应用:
1°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BHA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2g/kg。
BHA与BHT、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BHT与BHA总量不得超过0.10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g/kg。
BHA与BHT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0.2g/kg(使用量均以脂肪计)。
2°
FAO/WHO(1984)规定:
用于一般食用油脂,最大使用量0.2g/kg。
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
3°
日本规定:
可用于棕榈原料油及棕榈仁原料油,不得用于一般食品。
4°
使用注意事项
(1)BHA对动物脂肪的抗氧化作用较强,对不饱和的植物油的抗氧化性较弱。
(2)BHA可以在油煎或烘烤的温度下使用,并在此过程中随油进入食品,从而对食品起到抗氧化作用。
(3)BHA具有一定的熏蒸性,因此它可以通过加到食品包装中而对食品起抗氧化作用。
也可涂抹或喷洒于包装上。
(4)BHA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氧化剂共同使用。
单独用于起酥油,其效果不如BHT、TBHQ,但在乳剂中效果比BHT好。
5°
实际使用参考
①用于压缩饼干和油脂含量高的饼干,每公斤加0.035gBHA和0.035g没食子酸丙酯及0.07g增效剂柠檬酸。
使用时将所用的油脂加热至60~70℃,直接加入,充分搅拌,充分溶解,分布均匀。
②BHA用于咸干鱼类,可采用浸渍法和拌盐法。
浸渍法的抗氧化效果和产品风味比拌盐法好。
而拌盐法在同样用盐量条件下,由于渗入鱼体的盐多,使卤品易晒干,贮存中不易发霉。
浸渍时把冲洗后的鲜带鱼在含BHA0.1%~0.015%的盐水(10~14°
Bé
)中浸渍2~3天后出晒。
BHA预先配成1%的乳化母液(BHA溶于10份食用乙醇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加2份乳化剂混合均匀,最后加88份淡水,边加边搅拌直至完全混合为止,即得1%BHA乳化母液)。
然后将1%BHA乳化母液接用量加入配好的盐水中,边加边搅拌,以避免BHA析出。
浸渍液与鱼的比例为1:
1。
③在包装材料上使用BHA作为抗氧剂时,可涂抹在包装材料内面,也可在包装袋内充入抗氧化剂的蒸汽,或用喷雾法将抗氧化剂喷洒在包装纸或纸板上,用量为0.02%~0.1%。
6°
有实验证明,BHA的抗氧化效果以用量0.01%-0.02%为好。
0.02%比0.01%抗氧化效果约提高10%,但超过0.02%时抗氧化效果反而下降。
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添加量,过多一则效果不好,二则对人体有害。
7°
日本、希腊、牙买加、摩洛哥和土耳其禁用
15.变性淀粉的作用有哪些?
主要作为增稠剂、胶凝剂、黏结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可以替代昂贵的原料,降低食品制造成本,提高食品质量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米面制品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增稠性、成膜性、稳定性、糊化特性。
主要使用的变性淀粉有酯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
1)添加变性淀粉的油炸方便面具有酥脆的结构和较低的吸油量,产品的品质和储存稳定性较好
2)在即食面中可以改善面条的复水性、咀嚼性和弹性,减少煮制时间
3)在面食点心中添加变性淀粉可以降低吸油量,改善面食的酥脆性,延长制品的储存时间
4)在米粉生产中作为组织成型剂和粘和剂,可以增加制品的透明度和滑爽度,减少粘性,改善口感
乳制品
主要作为胶凝剂、稳定剂、增稠剂使用,常用的变性淀粉主要有交联淀粉和羟丙基淀粉。
1)在乳酪制品中作为胶凝剂,使制品具有良好的胶凝性能,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酪朊酸盐的用量,降低产品成本
2)在冷冻甜品中作为品质改良剂,赋予产品粘性、奶油感及短丝性组织,增加制品的储存稳定性
3)在高温杀菌布丁产品中可用做胶凝剂,提高制品的加工黏度,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口感
4)在酸奶中可以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增加制品的稠度和口感,减少乳清分离
肉及鱼类制品
主要作为保水剂、黏结剂和组织赋形剂,常用的变性淀粉主要有酯化淀粉和交联淀粉。
1)在中国腊肠中添加变性淀粉作为黏结剂和组织赋形剂,可以改善产品的多汁性
2)在点心馅料中作为保水剂,可坚固组织,改善产品冻融稳定性
3)在火腿和热狗中作保水剂和组织赋形剂,可以减少皱折,改善制品的冻融稳定性和保水性
4)在肉丸和鱼丸中做凝胶剂,使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弹性、咬劲和稳定性
5)具有高凝胶性和稳定性的变性淀粉可在鱼浆中用做保水剂和稳定剂,大大减少鱼浆的汁液流失
烘烤食品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成膜性、高温膨胀性和稳定性
1)在蛋糕、糖衣生产中用作酥油替代品,提供良好的容量与结构,降低人体油脂摄入量
2)在焙烤食品中做釉光剂,可形成良好、清晰与光亮的薄膜,代替昂贵的蛋白和天然胶
3)在水果饼、馅饼、馅料中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提供产品滑爽、短丝结构,防止分层和爆馅
饮料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的稳定性,吸附性和乳化性,在奈精粉和椰浆粉等微胶囊化产品中作为包埋剂。
1)在饮料中作稳定剂,改善口感与体态,遮盖干涩味道
2)在乳化饮料中作乳化香精的稳定剂,部分渠道昂贵的阿拉伯胶
糖果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胶凝性、成膜性和粘性,常用的变性淀粉有氧化淀粉。
1)在硬胶和软胶糖果中作为凝胶剂,提供产品凝胶结构,采用适当的变性淀粉可以替代阿拉伯胶,制品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透明度
2)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成膜性和黏结性,用作糖果的抛光剂,形成的膜有光泽,透明并能降低产品的破裂性
粉末食品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黏结性、分散性和水溶性,常用的变性淀粉有预糊化淀粉、交联淀粉和复合变性淀粉。
1)在裹粉中,可以使粉体具有良好的黏结及内聚力,可防止裹粉脱落;
在制作脆皮时容易形成脆与坚固的外涂层,改善烘焙与微波处理食品的组织
2)在谷片饮品中添加变性淀粉可提供冷热饮品所需的黏度,悬浮饮品中微小质体,使其均匀且口感良好
3)在烹煮式粉末食品中添加变性淀粉,可改善制品低温蒸煮时的黏度,使制品清晰、滑爽,具有短丝结构
4)作为干果类食品的糖粉剂,一以减少干果类食品表面的粘性
5)在即食汤、酱与汁中添加适量变性淀粉可赋予汤汁适宜的年度,使产品冲出来的汤汁液浓厚、润滑
冷冻食品
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稠度和低温稳定性,提高制品的抗冻融能力。
1)添加变性淀粉的甜品具有良好的稠度和冻融稳定性,制品口感爽滑,具有奶油状组织
2)在果酱中添加适当的变性淀粉,可以控制制品的结构和黏度,使制品具有光泽,而且耐热和冷冻加工
3)作为脂肪代用品,将其添加于冰淇淋等冷饮甜品,可部分替代乳固体和昂贵的稳定剂,降低热量,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融化性和储存稳定性
4)在开胃酱、汁中添加变性淀粉可以提供黏度和稳定性,使制品具有好的透明度和口味,而且具有极好的耐多次微波处理的性能
5)适当的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增稠与稳定作用,糊透明度好,冻融稳定性好而且能常温加工,以此淀粉添加到表面装饰料中,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性能
休闲食品
主要利用变性淀粉良好的黏结性、膨胀型、脆性能和蓬松的结构,常用的变性淀粉有预糊化淀粉、醚化淀粉和复合变性淀粉
1)在挤压膨化食品中,变性淀粉可以使制品具有良好的膨化度和结构,产品的强度和脆性也得到改善,制品组织均匀,产出率高,同时可增加功能性纤维成分
2)在微波膨化食品中,变性淀粉可以控制制品的体积和结构,使制品孔隙均匀
3)在脆皮花生中,变性淀粉可以改善脆皮组织,赋予脆皮轻、酥、脆而且蓬松的结构
4)在其他食品中,变性淀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16.应怎样选择增稠剂?
增稠剂在使用时受什么因素影响?
选择:
对使用的目的有清楚的了解,要考虑产品形态(凝胶、流动性、硬度透明、浑浊度)、体系(悬浮颗粒能力、稠度、风味、原料类型)、加工(焙烤、油煎、冷冻、再热)、储存(时间、风味稳定、水分和油分迁移)和经济性。
明白应用增稠剂的哪种特性,抗酸性(海藻酸丙二醇酯、抗酸CMC、果胶、黄原胶、海藻酸盐、卡拉胶、琼脂、淀粉)、增稠性(瓜尔胶、黄原胶、海藻酸盐、卡拉胶、魔芋胶、阿拉伯胶、槐豆胶、CMC、琼脂、果胶)、溶液假塑性(黄原胶、卡拉胶、瓜尔胶、海藻酸盐、海藻酸丙二醇酯)、吸水性(瓜尔胶、黄原胶)、凝胶强度(琼脂、海藻酸盐、明胶、卡拉胶、果胶)、凝胶透明度(卡拉胶、明胶、海藻酸盐)、凝胶热可逆性(卡拉胶、琼脂、明胶、低酯果胶)、冷水中溶解性(阿拉伯胶、瓜尔胶、海藻酸盐)、快速凝胶性(琼脂、果胶)、乳化托附性(阿拉伯胶、黄原胶)、口味(果胶、明胶、卡拉胶)、乳类稳定性(黄原胶、槐豆胶、阿拉伯胶)
使用海藻酸盐类作增稠、粘结剂时,采用中、高黏度胶为宜;
若作为分散稳定剂、胶凝剂,一般用低黏度胶
影响因素:
黏度:
①浓度对食品增稠剂黏度的影响②pH值对黏度的影响③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④切变力对增稠剂溶液黏度的影响⑤有机溶剂对增稠剂溶液黏度的影响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①乘效应②叠加减效的效应
凝胶作用
凝胶的触变
17.甜味剂包括哪三类,分别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分类:
人工合成的非营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非糖天然甜味剂
优缺点:
化学合成:
具有甜味,非糖类化学物质,高甜度,不具任何营养价值;
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机体代谢,价廉,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甜味不够纯正,有苦后味或金属异味,甜味特性与蔗糖有一定差距,人工的。
我国批准使用的有:
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等
糖与糖醇:
口味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龋齿,可调理肠胃。
在人体中或不被吸收,或不需要胰岛素,有的还能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木糖醇)。
非糖天然:
极力开发,多为萜类化合物,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
甜味高,带有后味(甘草后苦味,甜菊糖后涩味),低热。
18.鲜味剂、酸味剂分别有哪些?
酸味剂:
有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添加剂 复习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