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部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2876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44.07KB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部分Word下载.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部分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命题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公平性的原则.科学性:
统考科目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命题;
试题设计应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体现统考科目考试的功能和特点.高考命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试题可以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是改编题,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在解析高考新思路时指出:
美国的高考试卷SAT有些是完全脱离中学课本的,“有点像智力竞赛”.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高考是中学、大学教育的接合部,中国与美国不同,教学大纲是全国统一的,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中国的高考如果脱离了大纲、教材是行不通的,这会给高中教学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能进行统一高考的基础,而美国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大纲,不得不采用脱离教材的SAT考试.”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考命题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性试题设计应突出新情境、新材料,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
3.选考试题难度不会太大.
高考命题坚持公平性的原则.公平性命题要考虑全省各地教学条件的不同以及城乡的差异,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应适应所有考生,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因为试卷中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加之所占比例不高,考虑到公平性原则,选修部分命题会讲究平衡,不会太难,因此复习时所用的选考试题不宜过深,投入的精力不宜过多.
4.注重实验考查,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
《考试说明》中“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复习时应关注开放性设计实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高考方案,对我们高中物理实验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刻领会.
5.注重“科学探究”
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河南高考方案正是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出台的新的高考模式.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师生共同探索来获取知识与技能,进而进一步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达成“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2011年高考物理试卷的创新性在于试题设计将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走向,本人认为将可能会是:
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即双基)的考查,适当降低计算题的难度,加大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后阶段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加强科学探究类习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特点
自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首批实验区进行了新课改高考以来,2010年已经有16个省市参加了新课改后的高考,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普通高中都将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新课程高考较课改前的高考有哪些变化?
下面笔者通过比较20l0年全国l6个课改省市的物理试卷,对其作一简要分析.
(一)新课改高考省市物理试卷情况一览表
新课改15个实验区高考物理试卷考试范围情况
省份
模式
必考范围
选考范围
分值
全国卷(宁夏、辽、吉、黑、湘、陕)
理综
必修1、必修2、选修3-1、3-2
选修2=2、3-3、3-4、3-5
(4选1)
110分(必考95,其中实验15;
选考15)
山东
同上
选修3-3、3-4、3-5
(3选2)
89分(必考73,其中实验12;
选考16)
广东
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5
选修3-3(包括2-2)、、3-4
(2选1)
150分(必考140,其中实验24;
选考10)
福建
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4
选修3-3、3-5
(2选1)
120分(必考108,其中实验12;
选考12)
海南
单科
(3选2)
100分(必考76,其中实验15;
选考24)
江苏
(3选2)
120分(必考96,其中实验18;
选考24)
(二)新课标高考物理试卷的与非课改省份试卷的对比及主要变化
新课改后的高考首先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考试大纲》,自主命题的省、区、市制定本地的“高考方案”,并根据统一的(考试大纲》编制《考试说明》;
未列入自主命题的省、区,市则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说明》.因此,全国各课改省市的《考试大纲》是相同的,各地的(考试说明》则不一定相同.
1.理综试卷的结构与形式都有变化
以2010年课标全国卷为例,它与非课改地区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理综试卷相比,减少了一道计算题,增加了一道选做题.其他大多数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中也增加了选做题,有4选l、3选2,也有2选1的,还有四个省没有设置选做题.可见,各省的试卷结构是有差异的.另外,多数省份的试卷由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选做题四大类型的题目组成,有些省市是单选题,有些是多选题,个别省市还有填空题.
2.知识点明显减少
以山东理综卷为例,2010年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物理部分与课改前的2006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相比,知识点由131个减少到101个,Ⅱ级要求由49个减少到29个,I级要求由63个增加到72个,实验数目由19个减少到16个;
新增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探究动能定理2个实验;
删去了研究平抛运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器、长度的测量5个实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新课改后,高考理科综合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减少了,难度降低了.
3.突出主干知识,考试重心前移
新课程明确地将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包括必修l、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这些模块的内容为力学和电学,包含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在新课标试卷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以上必考模块占分比例约为80%,相对课改前的高考试卷,“力”“电”部分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选考模块,即选修3-3、3-4和3-5的占分比例约为20%,也就是说,热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原子物理的考查比例减小了,选考模块在高考中的难度降低了,在高考中的分量也有所下降.可见,新课标省市的高考对物理“力”“电”主干知识的考查更为突出.当
4.选择题、计算题的命题点发生了变化
以课标全国卷为例,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力学部分的机械振动、机械波试题和涉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题不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选择题都只在力学、电磁学部分命题.此外,大多数省市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的交叉或综合因知识分块而割裂.选考模块之间不会交叉综合,必考模块不会与选考模块交叉综合,选考模块一般也不会刻意地与必考模块交叉综合.由于动量部分在选修3-5中,因而必考计算题没有动量内容,难度自然就降下来了.
5.实验题能力要求提高
虽然实验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要求明显提高.考纲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实验探究能力”,并对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频繁出现.可见,高考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三)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选择题大多为中低难度
以新课标山东卷为例,去年山东《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中有21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8个部分,占86%.另有三个部分的知识点未涉及,包括分子运动论、电磁波、相对论.可以看出,试题以考查主干部分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为主.力学、电学试题共73分,占全卷82%.其中选择题的平均难度在0.6左右,以考查基本知识及其灵活运用的问题为主.
2.突出能力立意、知能并重的考查功能
2010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就更突出体现了对能力的考核,很多题目都体现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1)考查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及理解图象物理意义的能力
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
,纵轴是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
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三次方正比可知
,
,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
,整理得
,以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图像钭率为2/3,选项B正确.
点评与启示:
本题是一道考查圆周运动在天体中应用的基础题目,但是,描述行星运动规律图象的坐标用对数表示,却是学生们没有练习过的.本题巧妙的设问,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用图象描述行星遵从规律物理意义的理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既基本,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考生要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从提供的物理情境画出相对应的图象且能对图象变形或转换,根据图象展现的物理情境进行物理分析与计算.用数学表达式、图象描述物理规律,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素养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平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物理情境和规律能力的训练.
(2)考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例2(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21题)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1>
E2,a端为正B、E1>
E2,b端为正
C、E1<
E2,a端为正D、E1>
根据
,可见
<
.又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从a到b,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的,所以b端为正极性,选项D正确。
本题考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该题在比较电动势大小时却设置了几个障碍,一是随着导体棒的下落,切割的长度变小而速度变大,因而不能直接定性判断出BLv乘积的大小.导体棒虽然产生了电动势,却没有回路,因而没有电流.在不受安培力的情况下,导体棒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瞬时速度就可以表示出来了.但瞬时速度要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的表达式.此外,用勾股定理表达导体棒长度时,也很容易出错,本题虽然只是一道选择题,但却考查了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各种物理公式使用条件及物理意义理解的训练,使其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要求,高考物理试题要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在联系生产、生活方面的试题层出不穷,使得新课改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3(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17题)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粉尘受力方向应该是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只能是A图那样,不可能出现BCD图的情况。
答案:
A
该试题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创设了一个带负电的粉尘在带正电的收尘板形成的非均匀电场中,向收尘板做曲线运动的情境,与其说是电场中的运动学问题,不如说考的是一个物体做变加速曲线运动的轨迹问题.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加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所形成轨迹的理解,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要害.新课改强调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能从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物理模型,并用物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具体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4.考查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陌生且有难度问题的能力
表面上看起来,用学生学过的公式似乎不能解决一些没有学过的问题,这就考查学生能不能运用过去接触过的一些特殊值法、等效法等来解决这些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这类题目对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例4(2010,福建理综,第18题)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
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
a).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
A.
B.
C.
D.
由单位量纲关系可确定A、C选项错误.E的表达式由两项相减而成,其中第一项应为左环在A点产生的场强,第二项应为右环在A点产生的场强.若R1=R2=0,则两环缩小为一点电荷,此时A点场强大小应为
,而当R1=R2=0时,B项中的E=0,B选项错误.D项可化简出上式,故可判断D项正确.
这是近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探究性题型,这类题目的内容学生没有学过,表达式也比较繁琐,解决这类问题要采用“量纲法”、“特值法”、“等效法”等特殊方法,命题者设置这样的考题,主要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研究相关物理问题的特殊方法,去解决一些完全没有学过的实际问题,平时学习中,学生应多尝试掌握这类解题的方法.题者设置这样的考题,主要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研究相关物理问题的特殊方法,去解决一些完全没有学过的实际问题,因此,让学生领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道题考的是关于电场叠加从基础到提高的一系列知识,体现的是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考查了知识、过程和方法,是一道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好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物理教学要重视过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物理知识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主体,物理方法是物理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方法掌握知识,通过教学过程落实知识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教学的任务就是知识的掌握、方法的形成、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而那种首先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做大量习题完成教学的方式,是对过程教学非常浅薄或不正确的理解,必须加以改正.
5.实验题注重探究性的考查以及实验方法在新问题中的应用
【例5】
(2010年江苏物理卷第11题)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t/s
0.50
1.00
1.50
2.00
2.50
速度v/m·
s-1
0.21
0.19
0.23
0.26
0.28
0.29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
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解析;
由提供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物理意义可知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变小,进而推知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之前;
(2)(见图);
(3)同意;
在v-t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
点评:
由作出的图像推理出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是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飞跃.要得出小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小车所受的重力、弹力均不变,只有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才使得加速度减小.可以进一步探究,当木板足够长时,小车的加速度可以减小至零,加速度为零后,速度不变,阻力也不变
6.以“过程和方法”的组合题成为计算题的主打题型
计算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良好途径.在计算题中,学生需要独立地对创设的新情境及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能够把一个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进行表达、分析,最后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试卷中的计算题一般只有两道,其中力学、电学各一道.力学综合题就要尽可能地将曲线圆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运动学结合在一起;
电学则要将电场、磁场、能量、运动学进行组合分析.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计算题中出现了很多情境新颖、过程较复杂的新题,一道题就能考查学生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受力分析、情境分析、过程分析、运动分析等,在以上分析都清楚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例6(2010,新课标山东卷,第25题)如图所示,以两虚线为边界,中间存在平行纸面且与边界垂直的水平电场,宽度为d,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质量为
、带电量+q、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
垂直边界射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后进入电场做匀加速运动,然后第二次进入磁场中运动,此后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交替运动。
已知粒子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是第一次的二倍,第三次是第一次的三倍,以此类推。
求
⑴粒子第一次经过电场子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1。
⑵粒子第n次经过电场时电场强度的大小En。
⑶粒子第n次经过电场子所用的时间tn。
⑷假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电场区域场强为零。
请画出从粒子第一次射入磁场至第三次离开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不要求标明坐标明坐标刻度值)。
(1)根据
,因为
,所以
所以
.
(2)
=
(3)
(4)由
,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点评与启示这道电学题是关于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场中运动的问题,只有掌握好带电粒子在独立电场及磁场中的解题方法,掌握交替场的边界条件,才能做出这类组合题.由于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周期性特点,这类计算题还经常要求答案是用字母推导并表达的通式.因此,只分析清楚物理情境和过程还不够,还要熟练掌握用数学表达式推导的运算能力,才能完整地求解该题.这种题是用来选拔好学生和拉开分数层次的,题目一般都设有几问,每—问是按照难度逐步提高的思路设计的.
(四)2013年命题趋势
1、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注重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3、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
4、关注“过程和方法”,考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5、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2013年高考物理后期备考策略
1、注意构建知识网络,抓住主干知识及核心知识
高考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忽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为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不开知识的积累.高中物理知识比较系统,尤其是力学、电学部分的知识系统.在总复习中要强化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梳理,从点→线→网,建立起知识的网络,从整体地位上、从相互关系上重新认识,进而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主干知识及核心知识,为培养思维的探刻性和多向性,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做充分的铺垫.知识成网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冲破单向思维定势,在解题时把与物理过程相关的知识都调动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度和准确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专题划分:
专题一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
整体法与隔离法
专题二平衡类问题
专题三弹簧类问题求解策略
专题四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专题五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
专题六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专题七圆周运动
专题八力学规律的优选策略
专题九守恒类问题
专题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专题十一电与磁的转化
专题十二粒子•微观世界的认识
专题十三物理图象和数形结合
专题十四实验的创新与设计(侧重实验方法的应用)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考试 理科 综合 重庆 说明 解读 物理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