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24675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58KB
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涉案产品来看,位于前三位的是纺织品、轻工业品和化学工业品,总计占涉案产品的83%。
从涉案金额来看,大案件增多,直接涉及金额上升约20%,仅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遭遇各类贸易摩擦涉案已达89亿美元,约400亿~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
从发起国别来看,目前提出对我国贸易救济国家正在从美国、欧盟等规则制定主导国向其他国家扩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占我国此类调查总数的60%。
我国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已悄然到来。
一、我国贸易摩擦趋高的因素分析
1.近年来,以反倾销措施为主流的贸易救济措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愈演愈烈。
(1)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家越来越多。
过去主要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拿起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比如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等国。
(2)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
1995年~200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发起2416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印度379起;
美国329起;
欧盟274起;
阿根廷180起;
南非166起;
澳大利亚163起;
加拿大122起;
巴西109起;
墨西哥73起;
我国72起。
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数占总数的77%。
(3)贸易救济措施涉及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
产品涉及钢材、化工、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食品、矿产品等多个品种。
2.我国出口步入竞争扩张期的必然结果。
出口增长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主要是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两方面,在一国出口产品结构与竞争力不发生大的变动之际,需求是决定出口的主要因素。
回顾20多年我国出口的发展情况,我国出口的年际变动与国际市场需求变动存在着较强相关性,说明我国出口一直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
近年来频繁遭遇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反倾销尤为突出,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长率。
出口的快速增长:
(1)表明贸易摩擦的增多对总体贸易增长并没有显着的影响,同时也表明我国产品具有了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就更容易受到进口国竞争产业的抵制;
(2)贸易规模与贸易摩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都是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
(3)我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也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日益被某些国家视为潜在和现实的竞争对手,于是贸易摩擦也被作为一种手段,用以达到一定的非经济的战略目的。
3.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
(1)表现为国内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太大,而且集中度也太高,贸易风险过于集中。
据统计仅2004年就超过了70%,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我国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及地区,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
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直接影响,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增长;
(2)我国一些重要产业产品依存度极高。
部分大宗轻纺产品在某些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临界点。
如我国轻纺和家电等产业对外依存度普遍较高,特别是服装和鞋类的出口依存度都在70%以上,一些加工贸易“拳头”产品对某个具体目标市场也存在依存度过高的风险。
一旦出口受阻,国内生产和相关企业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4.出口秩序和出口产品的结构因素。
(1)我国的出口企业缺乏对特定市场的长远打算,一发现新的市场就会蜂拥而入,而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最终结果往往是将出口商品的价格杀到无利可图,直至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出境,从而引起被进口国的反倾销,如俄罗斯、越南等国的深刻教训。
(2)贸易保护要么是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尚未成熟且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要么是保护夕阳工业,夕阳工业优势已经衰减且面临产业调整。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某些劳动密集的产业环节上,如纺织服装业、玩具、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装配等。
而这些产业正是发达国家的夕阳工业,竞争优势已经削弱,但在各种贸易保护和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仍有一部分资本和劳动力滞留在这些产业中,同时由于这些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敏感性,因此欧美国家便将贸易政策作为一种社会政策(保护就业)来保护这些夕阳产业。
(3)从现实的角度看,针对我国的贸易限制措施,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纺织品、服装、鞋、玩具、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这正反映了我国目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巨大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的身份主要是商品的输出者,而非资本的输出者,而普遍来看,资本的输出者远较商品的输出者受欢迎。
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例: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美产业结构逐渐趋同,加强了它们之间产品的竞争性;
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进口国的贸易收支恶化,促使日美为弥补逆差而扩大出口,这些因素导致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5.我国在技术、环境保护、质量控制和认证等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迄今为止,由我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标准也不过寥寥13项。
我国的国家标准在至2001年底共有19744项,但近40%的标准制定时间超过10年,与国外3到5年就修订相差甚远,且标准基本上属于“无法作为”的标准,因而不能快速满足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针对中欧动物源性食品贸易中抗菌素残留问题,欧委会发言人在布鲁塞尔环境宣称“不能相信我国的食品检验!
”显然,欧日食品检测的标准极其苛刻,对待问题的方式也甚是片面,而我国低效地食品检测对于出口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环境标志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使得出口产品只要取得绿色环境标志,也就取得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有些国家便借此大行贸易保护行为,严格限制非环境标志产品进口。
由于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其环境标志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一致,对产品的评价方法也有差异,加之对外国产品的歧视态度,发展中国家往往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认证,即使有幸获得,代价往往也太大,最终总会影响其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6.我国企业对国外倾销指控的应诉不力。
我国出口企业不愿或无力支付高额的律师费用、不懂反倾销的运行机制和法规,以及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企业大多只是消极等待,而不愿意积极应诉。
从而带来的结果是以”不合作条款”为由单方判输,不战自败。
二、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思考
1.从近期来看:
预警与协调战略并举。
加快建立有效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
要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机制经验,加快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应对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我国政府实施“三反一保”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建立以企业和工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新机制。
该监测预警机制应力求:
管理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泛,资料传递迅速,调查研究充分,立案反应及时。
不仅可以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亦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形成一套纵向指挥管理,横向密切配合的组织机构,使产业、商协会、和政府部门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渠道,遇有问题,能快速反映,快速行动,切实维护国家和产业的利益。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协调机制。
要解决摩擦,单靠外交途径的谈判是不够的,还要讲道理,靠法律。
因此需要注重加强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并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规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积极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权益。
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方面,我国要争取有一席之地。
①积极运用WTO规则,就世贸组织主要成员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的不公正待遇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包括磋商谈判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以争取我国应有的贸易利益。
②要用足用尽世贸规则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和特别待遇,打好发展中国家这张牌。
③在参与国际公约、规则的讨论、制定和完善时,一方面要和发达国家增加沟通,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协调合作,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同时,真正最大限度地使各种多边经贸和环境机制能够反映我国的正当利益和要求。
2.从中期看: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实施企业出口多元化战略,降低贸易集中度。
(1)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①对于某些自然资源型的出口商品,要尽量提高其出口加工程度,以避免某些国家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对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征税和其他限制。
②对于一般工业制成品,要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的过程,增加其出口附加值,提高产品本身的技术、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
一般说来,出口加工程度浅,附加价值低的商品比较容易引起进口方的反对和制裁。
③产品结构调整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逐步过渡升级到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
(2)建立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采用国际标准的运行机制。
要使企业认识到标准认证工作对入世后自身生存、发展的特殊意义,并且借助认证手段大幅度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贸易摩擦虽然有着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负面效应,但也具有积极推动贸易发展的机理。
特别是ISO推出的ISO9000族标准已成为认可度、接受度最广泛的国际标准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组织利用认证手段提高竞争实力的进程。
企业只有通过贯彻实施这样的标准,才能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3)外贸企业应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市场格局。
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也是我国出口集中地和技术壁垒发源地,我国要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出口格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抵消贸易壁垒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巩固发展现有主要出口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和新兴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细分市场,开发适销产品,以产品差别化应对市场多元化,完善提升营销渠道;
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以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将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当前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各国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采用世界普遍采用的跨国经营方式可以改变我国目前出口依存度高潜伏的一些风险。
3.从长期来看:
根据贸易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持总体贸易动态平衡,实行扩大内需,出口、进口和内销并存的平衡贸易战略。
经济增长通常由出口、投资、消费拉动,其中消费的影响力最大,对经济影响的权重是60%以上。
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消费占主导地位应在70%左右。
如美国为78%,日本为85%,而我国只有10%左右。
我国13亿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潜力相当大,应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战略,内需的增长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可减少我国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产业空洞化。
扩大内需必须建立在结构升级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要有效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拉动”应从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实现“中性”贸易政策,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可适度地选择产品进行内销。
加强对战略物资的实物储备,如石油、铁矿石、铜等稀缺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必须要像对待出口那样高度重视进口和进口安全。
我国有一定的外汇积余,有一定的进口能力,可以通过增大进口来增强买方地位,加大外汇购买国内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力度,把外汇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国内消费市场的供给能力。
贸易摩擦,在短期内会对国内经济和产业增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如果坚持战术调整和战略调整相结合,贸易摩擦就会成为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加速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助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讨 当前我国 对外贸易 摩擦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