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式作文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品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323827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4.73KB
小学主题式作文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品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主题式作文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品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主题式作文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品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教师忽视习作前的指导。
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为了“抓”出自己的教学分数,忽视对学生习作前应做的各项指导,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抄录和背诵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
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2.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
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主体”大多做不得主,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正——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
这种教学结构往往受教材和“序列要求”的限制,所写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经常只能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这样很难引起学生作文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失去了最好的老师,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消极化,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毁灭了学写作文的内驱力,这必定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学生的观察力不强。
人们一般认为“观察”就是“看”,其实不然,观察是多种感官参入的复杂活动。
观察必须用脑去观察。
观察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手段,使事物给人留下真实、全面、深刻的体验。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参入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观察。
4.学生不善于积累材料。
小学生作文素材靠平时有意和无意的观察来获取,这就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在脑中形成表象,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素材的积累当然不会多了。
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运用业已存储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观察现实,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
5.学生缺乏表达激情。
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更甚者,有些学生想表达的内容比较丰富,却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而此时教师如若没有及时诱导,他就会不想去表达了,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二)研究的意义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
若我们忽略了身边常见的生活资源,习作之“源”就会枯竭;
若我们不善于积累、内化语言,文本的资源价值就会不断地流失。
选编为课本的文章蕴含着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情感因素渗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文章结构典型、语言规范优美,在遣词造句上起到范例的作用,同学们的优秀文章更是贴近大家的习作水平,深入品读与自我比较,就会领悟到语言的艺术和习作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品味。
实践表明:
不为表达而表达出来的语言,不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的要求硬生出来的,而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的,它如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力。
主题作文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情到笔端不得不发,把内心体验通过作文外化,让学生自身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久而久之,借助文笔抒发感情就会成为学生的优先选择和习惯了。
让言语自然生成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文以主题为先导,与生活同步,与教材并行”是主题作文有效整合的目标导向。
“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是主题作文教学的追求境界。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研究”。
(三)相关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相应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①大连瓦房店师范附属小学开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实验》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
②美国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主题式作文教学”?
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延伸,通过对生活资源的综合与整合,提炼出某一主题,让学生能围绕这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
2.一个主题,学生能完成三篇或三篇以上的习作。
3.习作教学的时间具有连续性,一个主题可连续用三天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二)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本课题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文本与生活的整合,确定主题式的习作,让学生在丰富的写作资源面前开始提笔。
2.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
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3.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体系。
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利主义、强迫命令的教学观相对的、全新的教学观。
它显著特点是:
从尊重儿童的人格与个性出发,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师生真诚的合作中实现目的与手段、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深刻一致性。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原则、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体验写作的乐趣。
2.加强小学语文主题作文领域的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3.有效整合主题作文的“教学序列”,促发语言的自然生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自编教材”,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和途径,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让借助文笔抒发感情成为学生的优先选择和习惯。
(二)研究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辅导。
2.积累性原则。
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宜过早地关注怎么写,首先要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即强调积累。
学生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两个方面。
3.开放性原则。
教师要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在一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更广阔的领域。
把作文与学生的综合活动、探究活动结合起来;
注意开辟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措施,不拘一格地开展作文教学。
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观察事物,积累作文素材,大胆尝试,写放胆文;
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评论他人的作文,为学生作文成功创造各种条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在本年级段开展研究,以学年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四、研究步骤与人员安排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8.11——2018.02)学习有关理论,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
确定活动方案和内容,收集和了解学生信息;
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
(2018.03——2018.12)全面展开研究,组织实施活动,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写好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
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方案,补充内容。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8.01——2018.06)理论提升,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种研究成果,认真撰写研究报告,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人员安排
课题负责人:
黄炜负责全面规划、实施本课题,撰写阶段报告。
陈川负责实施课题,撰写阶段报告、结题报告。
陈韵悦负责搜集资料、实施课题,撰写阶段报告
五、具体研究过程及成效
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预期目标,组员进行了分工,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并定期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方案,补充内容。
我们开展这个课题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实施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活动初期,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前期的诊测活动。
及时收集了实验的资料与数据,并作出跟进分析。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习作兴趣及习作状态。
在活动开展之前,为了了解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态度,也为了了解学生个性的差异,以便确定合适的课题操作目标,我们从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接触较多的问题入手,对所任教的年级的两个班共50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具体内容见附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解:
(1)平时你喜欢写作文吗?
(2)你认为写好一篇作文难不难?
(3)你喜欢上作文课吗?
(4)在你对老师在作文本上的评语采取的态度是怎样的?
(5)在写作时,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收回有效问卷50份。
通过统计,现状不容乐观:
对习作很感兴趣的孩子仅有7位,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四;
而认为写作很难的孩子有20个,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平时习作没什么事情好写,其中“对作文课感兴趣的孩子”只有8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六;
另外数据显示,“对老师作文本上的评语采取的态度”是“经常仔细地看的”有36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二。
2、对学生写作现状的几点分析。
我们从以上的一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1)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度不高。
被测中有25人表示对写作兴趣一般,18人则表示对写作毫无兴趣。
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觉得写作很难,难在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造成如此的恶性循环。
(2)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度不高。
被测中有20人认为上作文课没有兴趣,占了被测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
分析原因是我们的作文课总是为了达到写作的目的,而常常忽略了儿童心理特征,为了写作而写作,把写作课上得比较单一,而缺乏生动的引领和模式的变换,给不了学生新鲜感,从而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写作的自由度比较重视。
问卷调查中有21人表示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自由命题),善于“我手写我心”,而不喜欢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思维。
从中也提醒我们研究的老师要重视引领学生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4)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较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从调查表中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教师评价,教师在作文本或写作练习稿上留下的评语,学生们都会仔细地读,针对这个优势,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评与学生评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达到对学生习作的最有利指导。
3、对“习作”的思考。
通过问卷反馈的资料,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学生的需要。
结合教师在授课中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从三个领域着手:
一是立足“主题单元”,淡化作文轨迹。
二是紧扣儿童生活,提炼习作主题,引导抒发童情感三是优化思维过程,聚焦习作主题,提升作文创意。
立足主题,紧扣生活,优化思维,三者密不可分。
另外,还要注意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我们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体验写作的乐趣。
(二)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
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发掘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新教材,以“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教学手段,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主要做了以下实践:
1.立足“主题单元”,提炼习作主题,淡化作文轨迹
①整合和拓展单元文本,使作文主题更贴近儿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新课标教材,巧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宽教材空间,努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角色。
人教版新教材配有许多课文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线条流畅;
人物形象饱满,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创造出与抽象文字表述相辅相成的、有一定质感、空间感觉的直观形象。
教材图文的整合性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特别是新教材中大量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图恰好为学生训练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教师可巧用资源,尽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
具体方法是利用新教材中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主题图)、适合儿童阅读的儿歌,并选取课外有关主题图、有关阅读资料,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个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选编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有一张主题图,描绘的是盲女孩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盲女孩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的和谐的画面。
让我们感受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一主题。
《花的勇气》中的主题图描绘了维也纳草原上,冷雨中,千万朵小花冒了出来的情景,那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小身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的道理。
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系列的主题图,丰富孩子的感官世界,孩子们有感而发写出了一批不错的作品。
如王哲同学写的《生命生命》:
你思索过吗,什么是生命?
有一次,我在花园的花坛边,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趣地把它带回家放进水盆里。
可是这只蚂蚱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的我不能安睡,翻到床下看它。
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蚂蚱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家里有一盆牡丹花,收拾房间时,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不再理会。
可是,几天后,我竟然发现新的枝桠长出来了。
在没有阳光没有水的情况下,牡丹花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啊!
这就是伟大的生命力。
从小我就听过张海迪姐姐的事迹:
她身患重病高位截瘫,不能上学,她就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吉林大学授予的哲学硕士学位。
她学针灸,医好了许多患者的病。
她翻译著书,一部部作品展示给人们。
她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
生命予昆虫,予植物,予人,只有一次。
因为一次更显得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此时,我们会发现“生命”这个字眼,在孩子们眼中变得如此具体,如此形象,孩子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轨迹,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②分解单元主题,淡化作文轨迹
我们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通俗易懂、经典优美的文章,提炼成文本教材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与作文的兴趣。
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多读多写。
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课课练,可以降低单元主题作文的难度。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把单元目标分解成一课一个阶段,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等到写时,已经可以水到渠成了。
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为了使学生写出对自己最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我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去诵读周恩来的诗词,让学生领略伟人的胸襟。
在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后,引导以《从<
乌塔>
想到的》为话题练笔,和我们的父母长辈进行交流。
开展“我的成长故事”口语交际,最后开始写“成长故事”时有了文思泉涌之感。
学生写出了《最难忘的事》、《不守信用的烦恼》、《兔肉》、《奇怪的音乐课》、《吹口琴》等形形色色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如陈丰铖的《有趣的一堂课》:
上午,学校来了许多苍南少艺校的老师,来我们班开课。
第一节课下课后,同学们坐在座位上都为下一堂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铃!
铃!
铃……”上课的铃声响起了,大家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老师上课。
只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拿着一个大袋子来到讲台桌前为我们上一节有趣的阅读课。
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又问我们平时喜不喜欢看书?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喜欢!
”老师叫班长给每人发一本书和一张纸。
让我们看着这本书的封面,问我们从中看出了什么?
我举起手来说:
“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蓝鲸。
”同学们各自做了回答。
老师又让我们看背面,问我们:
“年轻人为何要向蓝鲸发出挑战呢?
”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告诉我们:
“其实是年轻人见一位小女孩双目失明,不想让这小女孩困境在黑暗之中,于是便向蓝鲸发出挑战,企图夺走蓝鲸的眼睛。
”哦!
原来是这样,大家终于明白了。
时间飞逝,这堂课结束了。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阅读课。
从中也明白了如何保护动物,不要侵犯动物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得到安宁,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紧扣儿童生活,锤炼习作主题,引导抒发童情
我们常常发现:
孩子的作文经常是说假话,虚张声势;
说大话,不着边际;
说空话,面壁虚造;
说套话,人云亦云。
许多孩子在写作文时根本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因此,每次写作文时都非常头痛。
实际上,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成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倡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在作文中写出童真、体现人性。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在作文中体现出童真呢?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可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感悟事物的真谛。
①聚焦大自然
生活是一本书,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总能给人们启示。
房角在风中飘忽的蛛网,使人叹服于昆虫的灵巧;
门前古老的桂花,使人忘情于生命的繁华和不朽;
操场“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奥妙无穷的。
自然界的一景一物、一花一草都是最真实最富有灵气的东西。
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投入其怀抱,去领略大自然给他们的那份真切和朴实。
学生自会有所领悟。
如我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的好文章。
如林淑娴的《美丽的星空》:
今天,放学一回家就写完作业,吃完饭后,就去学习了。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来接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了。
匆匆忙忙地整理完东西,和妈妈一同走在大街上,我抬头一望,不禁赞叹道:
“啊!
真美啊!
星空!
”看着看着,想起了明天的天气,就对妈妈说:
“妈妈!
你快看!
今天的星星好多呀!
明天是晴天吧?
”妈妈点着头,微笑地说:
“对呀!
今天的星星很美!
明天的天气也很好,不会像今天这么寒冷,耳朵、手都冻僵了!
”
然后,我和妈妈一起坐在出租车上,我望着星空,看着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就像珍珠一样,那么美;
那一道道亮光,比钻石还亮还美……在我的心中谁也比不过星星的位置,因为星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看见的星空比我昨天看见的星空更美!
如此平凡的事物,在她的笔下竟变得如此美丽。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②关注校内外动态
美国心理学家理斯基奈说:
“世界太大了,而学校又太小了。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课堂学习,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时政,读书看报。
如发生了青海玉树大地震,我组织学生时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关注救援情况,把事件引入课堂,举行了有关的班队活动。
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虽然还很稚嫩,却是孩子们真实思想的流露。
如朱烁州的《青海玉树大地震》。
有人曾说:
“生活是一首歌,每个音符都要你自己去填写,如果你用多种音符来合奏她,那么,你将感受到五彩缤纷的生活。
”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世界的光怪陆离。
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在学生笔下谱出了或轻松,或诙谐,或高昂,或惊喜,或失落的生活乐章,如《捕鼠记》、《“成功了”》等。
更有甚者,从中直接获取反映社会风貌、人情风俗的材料,激起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鼓励学生以日记或游记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
如赵育琇的《年味——在丽江》:
寒假,我来到了丽江,在丽江过了一个年。
天气很不错,晴空万里,在温州,好久没见着太阳了。
来到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呀,还真是别有一番风情呀!
小巷两边挂着灯笼小溪旁有人在放鞭炮,我也买了鞭炮。
房子下有一些是砖,一些是墙,很古老,还有很多的客栈。
虽然游人很多,但地面依然干净。
我们找到了一家叫“万春园”的客栈歇歇脚。
在里面晒了大约40分钟的太阳,我看见一个50多岁的奶奶,在做一道百年好合的菜,我拍了照;
又见一位阿太在做金元宝,我也想拍,可她说不能拍,这是要上坟用的。
我很尴尬,关了相机。
就这样走啊走。
7点了,天还亮的,我们去吃晚饭了。
我们吃了一顿纳西火锅,有蘑菇,肉呀,菜呀,数不清的东西,这简直是人间美味。
火锅里还加了油汤,见锅里直冒烟,滚烫的,还有一些纳西人自酿的酒,大人们喝了一些,小孩也喝了一些啤酒,庆祝春节!
还有一点金针菇,用特殊方法制作的,也有特殊的味道!
晚上,和大家看春晚。
和同龄人一起过年,真是少有的快乐。
在丽江过年,阳光十足!
美味十足!
让我们领略了丽江古镇的幽静,同时体会到了不同的过年习俗。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确定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
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
教学片段:
《说茶》
学生:
茶树长什么样?
茶叶究竟是怎样制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主题式作文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推荐 小学 主题 作文 教学 有效 整合 实践 研究 报告 精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