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2052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92KB
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青少年的期望: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一文考察了中学教师、中学生及其家长对青少年的期望特点。
“自我倾注与抑郁、焦虑的关系述评”一文回顾了近些年来关于自我倾注与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
“教师工作自主问卷的编制”一文报告了适合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自主问卷的编制程序。
摘要:
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与角色性别特征相符或相悖的玩具偏好信息,当信息中出现的玩具与测验玩具相同或同属一个性别组时,考察256名3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是否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被预测角色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所有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
(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
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表征对应),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直接对应)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
(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造成影响。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愿望理解;
信息利用;
玩具选择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841(2009)01-0001-06
一、引言
根据对成人性别刻板印象的调查结果,Martin指出人们对性别刻板信息的运用大概可以分为3种:
第一种根据他人性别直接做出的判断(如已知他人性别,籍此推测其外貌、性格、职业等);
第二种是根据他人在某方面的代表特征预测其在相同领域内的其他特征(如已知他人喜爱某种女性化玩具,籍此推测其同样喜欢另一种女性化玩具);
第三种是根据他人在某方面的代表特征首先归纳其性格特质(男性化或女性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推测其在其他领域的特征(如已知他人喜爱某种女性化玩具,首先归纳其具有女性化特质,再籍此推测他的职业等等)。
儿童早期尚不具备从具体信息中归纳出他人性别特征,并据此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
Martin的实验也证明了年幼的儿童无法利用被预测角色的玩具偏好信息,只能根据自身喜好和角色性别为他人选择玩具,而年长一些的儿童则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帮助自己作出正确判断。
此外,当已知信息与儿童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相悖时,他们还会通过主观修正或遗忘来改变对这种信息的记忆。
心理理论指的是人们理解和推理心理状态(包括意图、愿望、信念、情绪等),并据此来解释和预测行为的能力。
愿望理解是个体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的最初阶段将首先具有愿望心理学(desirepsychology),包括简单愿望等基本概念。
在婴儿末期个体已经知道愿望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1岁半到2岁的时候,儿童可以正确地使用表达愿望的词语,而18个月的儿童已经可以在他人愿望与行为、情绪间建立起简单的联系。
已往研究发现,尽管成人完全可以在他人的中性愿望和行为间作出正确归因,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观点或愿望推测他人行为,这样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由此可见,人们在愿望理解测验中的成绩,除了反映出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内部观念的影响。
由于简单的愿望理解能力发展较早,很多研究关注愿望理解对其他心理理解的影响,鲜有研究讨论其他心理状态如情绪、信念等对愿望理解的影响。
我们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别刻板印象在4到5岁显著增强,在7到9岁趋于稳定。
因此本实验中,我们选取性别刻板印象正在发展过程中的3―8岁儿童,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描述角色玩具偏好的不同信息,有些与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相符,有些与之相悖,以此考察儿童性别刻板印象是否会影响他们在愿望理解中的表现,特别是当角色兴趣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时,儿童的愿望理解是否会受到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获得的发展模型中包括两种成分的发展,其一是垂直联系(即将性别与相关的属性联系起来,如“车是给男孩子玩的”等);
其二是水平联系(即对男性女性各自分享的属性联系在一起,以帮助人们推断喜欢车的也喜欢枪等)。
依据这一模型,具体来说,针对每种在角色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验选项,考察儿童能否根据性别刻板印象,通过抽象表征进行玩具分类:
在角色信息与测验选项“直接对应”的条件下,提示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在测验选项中再次出现(如提示信息和测验选项中均以“变形金刚”代表男性化玩具,属于垂直联系);
在角色信息与测验选项“表征对应”的条件下,提示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在测验选项中并非直接出现,而是换做与其同属一个性别特征组的其他玩具(如提示信息中以“变形金刚”代表男性化玩具,测验选项中则选用与“变形金刚”同属一个性别特征组的“枪”来代表男性化玩具,属于水平联系)。
在基线条件下,要求儿童为不含附加信息的中性角色选择玩具,考察儿童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实验条件中,将角色性别、角色兴趣类型和信息与测验的对应方式作为组内变量,儿童年龄和性别作为组间变量,综合考察以上各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儿童愿望理解的影响。
二、方法
(一)被试
北京、天津两地的幼儿园和小学中的256名儿童参加实验,男孩135名,女孩121名。
按照年龄分为三组:
3~4岁组(幼儿园托班和小班),5~6岁组(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和7~8岁组(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材料
5.7cm×
9cm的彩色图片19张。
其中包括男、女角色图片各3张,简单愿望理解测验角色图片1张;
彩色玩具图片12张,分为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枪和布绒玩具4类,每类3张。
根据在小学一年级中的问卷调查及幼儿园访谈结果,按照多数儿童(大于70%)的选择,确定变形金刚和枪为男性化玩具,芭比娃娃和布绒玩具为女性化玩具。
将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作直接对应组的实验材料,枪和布绒玩具作为表征对应组的实验材料,每次呈现给儿童的实验材料由主试从同类的3张图片中随机抽取。
(三)程序
全部实验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在安静的教室中单独进行。
1 玩具选择的基线测量
主试首先向被试呈现一张角色照片,同时给出如下指导语:
(1)男中性角色:
“这个男孩叫明明,他很想玩玩具。
”
(2)女中性角色:
“这个女孩叫芳芳,她很想玩玩具。
”在确定被试听清的情况下,主试将直接对应组的2张图片呈现给被试,同时对被试说:
“现在我这里有两种玩具,你觉得XX(角色姓名)会选哪一个呢?
”记录被试的选择结果,并换用表征对应组的两张图片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男女角色的排列顺序按照ABBA原则确定,在被试间作了平衡。
2 简单愿望理解任务
主试向被试讲述:
“丹丹很想吃苹果,现在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她会选哪一个呢?
”,记录被试的选择结果。
3 玩具选择愿望理解任务
主试取出一张角色图片,同时口头陈述角色信息,角色信息共分4种:
(1)男刻板型:
这个男孩叫强强,和许多小男孩一样,他很想玩变形金刚那样的玩具;
(2)男反刻板型:
这个男孩叫亮亮,和许多小女孩一样,他很想玩洋娃娃那样的玩具。
(3)女刻板型:
这个女孩叫兰兰,和许多小女孩一样,她很想玩洋娃娃那样的玩具;
(4)女反刻板型:
这个女孩叫姗姗,和许多小男孩一样,她很想玩变形金刚那样的玩具。
每种角色信息陈述完毕后,在确定被试听清的情况下,主试将直接对应组的2张图片呈现给被试,同时对被试说:
”记录被试选择结果,继而进行下一种角色信息的陈述。
角色信息的排列顺序在实验前按照拉丁方和ABBA原则确定。
在完成直接对应组全部4种角色的测验后,换用表征对应组的两张图片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4 计分方式
在玩具选择的基线测量中,如果儿童为男中性角色选择变形金刚或枪、为女角色选择芭比娃娃或布绒玩具,则作为一次刻板选择计1分,否则计O分。
统计儿童在两组测验中男、女中性角色上的总得分,分数范围为0~2分。
在简单愿望理解任务中,如果儿童做出正确回答计1分,错误计0分。
在玩具选择愿望理解测验中,如果儿童能够按照给出信息中的玩具,在测验中选出与之直接对应或与之同属一个性别特征组的玩具选项,则计1分,否则计0分。
三、实验结果
(一)玩具选择基线测量成绩
分别统计儿童在男、女中性角色上的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
以被试年龄和被试性别为组间变量,角色性别为组内变量,对儿童得分进行3(被试年龄)×
2(被试性别)×
2(角色性别)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被试年龄主效应显著,F(2536)=126.73,p<
0.001,Scheffe事后检验发现,三个年龄组的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3到4岁的儿童为他人选择刻板与非刻板玩具的次数几乎相等,尚未表现出很强的性别刻板印象,但随着年龄增加,儿童做出性别刻板选择的次数显著增加(p<
0.05)。
儿童性别主效应显著,F(1536)=10.21,p=0.001,女孩的刻板程度高于男孩。
角色性别主效应显著,F(1536)=14.12,p<
0.001,全体儿童对男性角色的刻板程度大于女性角色。
(二)经典的简单愿望理解成绩
统计各年龄组做出正确答案的被试人数和正确率,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最小年龄组的儿童已经能以79%的比率通过经典的简单愿望理解任务,对三个年龄组的正确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
(2)=2.44,p>
0.05。
(三)玩具选择愿望理解结果
分别统计儿童在各实验条件下的得分,结果如表4所示。
以被试性别、年龄为组间变量,角色性别、角色类型、信息与测验的对应方式为组内变量,对儿童得分进行3(被试年龄)×
2(角色性别)×
2(角色类型)×
2(信息与测验的对应方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
信息与测验对应方式的主效应显著,角色性别与对应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角色性别、对应方式与被试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进一步检验表明,在男孩中,角色性别与对应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对应方式主效应显著,测验选项与信息内容直接对应时的成绩显著高于表征对应时的成绩,说明在为男、女角色选择玩具时,按照玩具的性别特征将其分类会显著增加任务难度,F(1130)=5.74,p<
女孩中,角色性别与对应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116)=15.76,p0.1)(图1)。
儿童年龄主效应显著,年龄、角色性别、角色类型三者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进一步检验发现,对于男性角色,角色类型主效应显著,F(1249)=3.89,p0.05),但在7―8岁组,当女性角色的玩具偏好与儿童自身性别刻板印象相悖时,儿童的判断正确性要显著低于角色玩具偏好与自身性别刻板印象相符的情况,F(2250)=73.00,p<
0.05(图3)。
四、讨论
基线结果表明,没有任何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儿童在为他人选择玩具时表现出的性别刻板印象在3到8岁间随年龄显著增强。
这一结论与Martin的实验结果一致,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各个社会领域接触到的性别刻板信息和刻板行为逐渐增多,自身经验的增加、成人的引导以及环境的强化使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日益巩固。
儿童对男性角色比对女性角色更加刻板,这与当今社会中男性角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有关,整个社会环境对男性的性别特征界定范围更广、要求也更为严格,而对女性特征行为的规范则相对模糊,关注也较少。
但与西方研究提到的男孩的性别刻板程度更高这一结论有所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发现女孩比男孩子更为刻板,这从某些方面反映出我国当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特点:
对于女孩子,由于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各种社会媒介按照成人已有的刻板观念对她们灌输以更多的关于两性的性别刻板信息,并施加以更多社会规范和行为约束,限制她们接触两性非刻板领域的机会;
而对于男孩,由于独生子女状况的存在,人们常常把他们看作家中至宝而呵护备至,不再轻易放手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男子汉”精神,削弱了男孩的男性特质。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幼儿园,成人总是喜欢表扬听话乖巧的女孩子,而男孩子的调皮好动常常会受到成人的否定,这无形中会促使男孩们用“像女孩一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近来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4到6岁的男性儿童只有60%能够达到性别认同,但还不能达到性别恒常,这远远落后于性别概念发展的正常速度。
除此以外,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老师以女性居多,教师本身的女性特质,以及她们对文静、守规矩的过分强调,对儿童冒险与探索精神的鼓励不足也是导致男孩子男性化程度渐弱的重要原。
考察信息与测验对应方式对儿童测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发现,无论测验选项以直接对应或表征对应的形式呈现,儿童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均是随年龄显著提高的。
如果需要儿童根据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对不同玩具进行抽象的分类表征,会显著增加各个年龄儿童的判断难度。
这些结果与性别刻板印象获得的发展模型一致,即垂直联系在3岁左右就已经建立起来,但水平联系要在4―6岁开始,一直到8岁才逐渐完善。
然而,这种情况在女孩子对女性角色的判断中出现了例外,说明女孩子对本性别内的刻板信息了解更多,且运用更为灵活,即使要求通过抽象表征对玩具做出性别分类,也不会增加她们完成任务的难度,这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女孩比男孩具有更强的性别刻板印象。
看来,性别刻板印象获得水平的性别差异本身也是值得注意的。
考察角色类型对儿童愿望理解任务成绩的影响时发现,3到6岁的学前儿童在为女性角色做出预测时,并不会受角色是否与自身刻板印象相悖的影响,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相对较弱,还不足以阻碍自身根据已知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但在学龄初期,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得到极大的强化,以致使其忽略客观信息,凭借主观观念做出错误判断。
在为男性角色做出预测时,全部3个年龄组的儿童的成绩均会受到自身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表明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对男性角色有了很强的性别刻板印象。
对部分在反刻板角色上判断错误的儿童进行事后访谈,有相当数目的儿童做出如下回答:
“即使亮亮想玩洋娃娃,他也不应该选择洋娃娃,因为那是女孩子的玩具,他不应该那样做。
”这些结果为心理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具体来说,性别刻板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个体拥有的信念,儿童对某类玩具和对某类乐器的偏爱与被刻板化了的信念有关。
在心理理论各种概念成分的发展过程中,彼此会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如信念理解会受到愿望的影响。
,我们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愿望理解也会受到信念的影响。
对这些影响规律的系统探讨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实验除了综合考察3到8岁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以外,还更为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理解不同性别角色的玩具选择愿望时,受到角色玩具偏好信息的不同影响。
结论如下:
(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表现出的性别刻板印象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他人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全体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
(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如果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
(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造成影响。
责任编辑 曹 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性别 刻板 印象 愿望 理解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