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有序备课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1817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70KB
谈教师的有序备课文档格式.docx
《谈教师的有序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教师的有序备课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3.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4.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案的基本模式
教案应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①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②教学重点难点:
③教学内容与过程、策略:
④板书设计
:
⑤作业设计
⑥课后小结:
五、备课的分类
1.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
根据主体的不同,备课可分为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
教师备课,其目的是为了把课教得更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轻松愉快。
学生备课即预习,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根据主体范围的不同,备课可以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指教师(或学生)独立自主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或自我)、寻求教法、设计进程的活动。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或学生)集体就某一课题共同进行研讨,求得共识的活动。
个人备课是备课的基本形式,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提高和总结。
个人备课,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的有效途径。
提倡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二者结合进行的方针。
在时间上,个人备课应是经常性的,集体备课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
另外,集体备课的范围可大可小,或三两个人,或教研组,或全体教师(学生),或数校联合。
大范围的集体备课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要有召集人、重点发言人等,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3.单班备课与复式备课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根据教学时间可以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学期(或学年)备课,是在一个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对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筹划和安排,写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明确教学的任务和范围,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进程。
因此,必须坚持整体性、全面性、纲要性和计划性的原则。
单元备课,就是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准备,写出《单元教学计划》,瞻前顾后,全面统筹。
课时备课,是对一节课的准备,要写出《教案》,画出上课的蓝图。
(一)学期备课
首先,教师要了解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其编排体系、并清楚地了解所教的教材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研究教材,要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要教的一册教材。
(二)单元备课
是在学期备课,通读全册教材的基础上,在每个单元讲授之前的备课,目的在于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地学习研究,确定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采取恰当地教学方法,使单元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
在单元备课中要注意,首先对前两个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在单元备课中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前后衔接。
(三)课时备课
是在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对要教的一节教材进行的备课。
5.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
指临上课前的准备。
也就是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于临上课前,再浏览一遍教案,再熟悉一下教学内容,再考虑一下教学进程,再检查一下教具,做到万无一失。
需要强调的是,课前备课绝不是临时抱佛脚,不是没有丝毫准备的临时突击,而是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再检查,是高度责任心的体现。
课后备课“就是上课之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映,及时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设计,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力争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也符合现代系统论的“反馈”的原理。
提倡课后备课,有利于培养教师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因此,决不能把课一上,就完事大吉。
6.综合课的备课和单一课的备课
综合课的备课,必须考虑各项内容和任务之间的联系,分清主次,安排得当。
单一课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讲评课、参观课、自读课等。
每一类型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目的任务都不相同,因此,备课的要求也就不同。
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备课就必须突出对教材的钻研,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备课要求突出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研究如何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技巧;
备课的重点是设计好练习题,掌握好练习的量和度。
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探索、验证基本原理和定理,加深理解;
备课的重点在于充分地准备好实验条件,找准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节点,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取得成功,能够从具体现象化为一般的结论。
讲评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考核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以达到诊断问题、巩固成绩的作用;
备课的重点在于准确地掌握全部情况,找出问题,找准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否则,讲评只能是泛泛而谈,无的放矢,达不到讲评的目的和效果。
自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备课的重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把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特征的研究上,加强备课的针对性。
师生备课,必须结合课的类型特点,抓住重点,提高质量。
第二部分
如何备好课
教师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备活过程、备全自己。
一、备深教材
“千法万法,读懂教材是妙法”。
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第一环,教师一定要在读懂教材上下功夫,对文章的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
1.走进教材
“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
在备课中努力做到:
第一,进行文本细读,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
第二,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想一想,教材编写了什么?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编写?
第三,吃透难点重点,抓住关键点,读一读,想一想,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第四,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读一读,想一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体现?
从而居高临下的理解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真谛,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超越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课堂。
2.研究教材
首先看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体现出来的,如何体现出来的;
再多角度思考还可以给学生哪方面的启迪。
第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价值。
第三,跳出教材,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课外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把握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难点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3.活化教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
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
抓准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
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储备;
加工重组教材;
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
将教材内容情境化;
抓准各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
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
二、备透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备课要做到“目中有人”。
(一)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二)备学生的具体内容:
1.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2.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3.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度
4.备学生的能力
5.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6.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三)具体操作
1.尊重学生
为学生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2.了解学生
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
何时最投入?
学生的经验怎样?
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等问题。
3.激发学生
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4.依靠学生
把握学生认知中矛盾,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精选教法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
只有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学科性质、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进行教法设计方法选择。
1.活用教法
组合应用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
2.讲求情感
激活学生思维,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
教学应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等教学方法。
3.重视探究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当然我们也应重视教师有效的问题预设。
4.整合手段
教师要精心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让学生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法。
使课堂教学在充分预设中不乏生成,充满活力。
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设计板书和语言的技巧等,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
四、备全过程
教学过程的构建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程序,教师要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首先,设计生动的导入环节,采用情景对话,设置悬念、故事导入等方法在设计上力求新颖有趣,生动活泼,且能直奔主题,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其次,整个教程要紧扣中心找准突破点设计问题、质疑的话题,找到课文的“空白处”拓展延伸,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交流等环节,达到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产生课进行趣正浓的良效。
最后,一节课的结尾是由课堂走入生活的桥梁,因此课的结尾处更要匠心独具,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效。
结尾处激思,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拓展思路;
结尾处激情,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情未了的效果;
结尾处激趣,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备全自己
教学相长,教师要全面认识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我们要明了自己的强项和缺陷,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
要注重积累,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从与学生交往中积累经验;
从书本中积累经验,从教学的成败中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能够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体现自我
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教学质量。
2.注重反思
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3.积累经验
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备课不仅是为教师,更是为学生;
不仅是为教师“教好”,更是为学生“学好”,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好”是为了“学好”,所以应“以学备教”、“以学导教”。
那么在备课中需要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即从总体上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规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时间、内容、师生活动、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全面统筹。
一般来说,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师风格不同,课堂设计也就不同,可以说,没有两堂完全一样的课。
当然,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下面简单加以说明。
①传递——接受模式。
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或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操作程序是:
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新知识----检查教学效果。
学生的操作程序是:
听课——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接受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查。
其优点主要是教学效率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自学——辅导模式。
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其基本结构和程序是:
自学——讨论——启发——练习总结。
③引导——发现模式。
就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问题——假设——验证——总结。
④情境——陶冶模式。
即创设优美的环境和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可以参考以上模式,创造地运用。
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四”度”:
即教学目标的落实度、与学生的贴近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教学内容的密集度。
也就是说,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不能生搬硬套现成模式,而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的知识程度、智力水平和能力特点出发,从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出发,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含量大。
(二)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活动轨迹的纪录,是教学思想的外显,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组成的纲要,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
好的板书,就是一节课的浓缩。
因此,精心设计板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方面。
板书设计应遵循简洁、多样、清楚、启发等原则。
也就是说,在板书的内容上,要简单明快,不要主次不分,什么都往黑板上写,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降低教学效率。
即使很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如果书上有,也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再抄一遍。
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使用教科书的自觉性。
在板书形式上,要整齐优美,不要信手涂画,左一下,右一下。
在板书结构上,要多式多样,提纲式、列表式、图示式,都可以结合实际运用,不要老是一种格式,一幅老面孔,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地罗列。
在条理上,要脉络清楚、逻辑连贯,不要有思想的断层,逻辑的混乱。
在板书的本质上,要有启发性、提示性,能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
坚决反对在备课过程中不设计板书、在上课时随手涂画的现象。
(三)设计课堂提问
有些教师较常见的课堂提问误区主要有以下一些:
(1)提问随心所欲,无目的性和针对性
(2)提问不断,提问内容简单,只追求课堂热闹
(3)提问过于笼统或虚无缥缈,琢磨不定
(4)提问后没有停顿,立即点名学生回答
(5)提问的程序颠倒,先点名后提问
(6)提问只注意结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考查
问题本身的设计注意:
⑴要有一定的难度,即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⑵应有主次、轻重这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选题恰当,切勿随心所欲,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
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⑷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⑸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即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四)设计作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有的教师仅仅致力于把教材钻好,堂上讲清,这很不够。
备课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练好。
怎样设计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与习题。
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作业下水”。
所谓“作业下水”,就是教师要亲演习题。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要自我练习。
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过河不知水深浅”,尤其是初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坚持三个原则:
①全局性。
要观照其他学科和活动,不能唯我独尊,挤占其他学科和活动的时间;
要观照本课的其他部分,不要单调重复。
②稳定性。
在作业的量上稳定,不能忽多忽少;
在作业的质上稳定,不能忽难忽易;
在功能和作用上稳定,要自始至终都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
③多样性。
在作业的内容、形式、布置、批改等方面多样化。
把握三个度:
①数量限度。
不是越多越好、搞“题海战术”,应以学生掌握为度。
②时间跨度。
跨度太小,大脑容易疲劳抑制;
跨度太大,则早已遗忘生疏。
③难易程度。
太难,做不出;
太易,无必要。
理应难易适中。
学生经过努力能做出,才能达到作业和练习的目的。
体现三个注意:
①注意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技能。
②注意通过书面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③注意通过课外练习,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技能的迁移。
具有六性:
①综合性、②层次性、③启发性、④挑战性、⑤趣味性、⑥诊断性。
(五)设计课后反思: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上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也可以对这堂课进行自我分析鉴定,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
2.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妥当;
3.选用的教法和教具是否适当;
4.教学过程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因材施教;
5.教学效率如何,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每一分钟;
6.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求,等等。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
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
教后记"
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
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六)备课要“六忌”。
1.
忌简单照搬
目前,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较多,这些资料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
如果教师备课单纯为了应付检查,不加思索地抄抄录录,死搬硬套,表面看来备课效率高,其实流于形式,不能适用,是结不出果的花。
2.
忌千头万绪
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
老师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无需全盘端给学生,讲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讲什么,不讲什么,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以独到的眼光做到选择恰当,以精取胜。
讲课时,避开学生之所知,讲其所不知;
点出其“不知所以然”的地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不能蜻蜓点水。
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是“指挥棒”,决定了讲授的内容。
抓住教学重点,才能避免平均使用力气,把课讲活。
所谓难点,就是比较难懂的不易掌握的知识。
有些难点本身就是重点,只有把它解决了,重点才能解决;
有些难点不是重点,可以讲,也可以不讲;
还有些内容只有重点没有难点,比较好办。
解决难点有很多办法:
可以深入解释,然后综合;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集思广益;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加以辨析;
还可以通过挂图、参观、电教手段等解决难点。
3.
忌不顾实际
教师备课时,必须心里想着班级的学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应该了然在胸,切忌闭门造车,不顾实际。
否则,势必降低讲课效果。
4.
忌琐碎设问
有的教师习惯一问到底,备课时,常常把课文内容用几个问题串起来,把重点内容的讨论化成简单的一问一答,无视授课内容的特点,不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忽略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最优方法,不顾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是要不得的。
5.忌盲无目的
教学目的是备课时努力目标,备课内容应该受教学目的制约。
有的教师备课盲无目的,随意发挥,课上,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茫茫然,所得甚微。
6.
忌程式定势
根据学生好奇求新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找新颖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不宜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形成定势,这样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有序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