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政治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1664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161.40KB
厦门大学政治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厦门大学政治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政治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答:
A:
区别
(1)政治以国家或政府为焦点,涉及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的运作以及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一类现象,是一种公共生活的领域;
经济以市场和财富为焦点,涉及资源的配置,商品的生产、交换、流通一类的现象,是一种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
(2)主体、过程、所遵循的原则和目的存在着差别。
经济
政治
主体
厂商和顾客
国家、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和公民
过程
以市场供求关系为机制,通过货币中介实现产品交换及经济利益
以民主等为机制,通过选举或投票来决定公共物品的供求,来实现政治目的及社会效益
原则
自愿交换原则,不带有强制性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带有强制性
目的
资源的优化利用
资源汲取的最大化
B:
联系
(1)政治与经济有共同的基础。
这两个领域的基本活动者是作为成员的个人,而所有的个人其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即按“理性人”或“经济人”行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
(2)政治与经济是人类总体社会生活的两个侧面,存在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政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从当代各国现实,随着政府的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公共权力日益介入经济事务,公共政策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政府与市场及社会日益紧密的相互作用,纯粹的政治现象或纯粹的经济现象已不存在。
政治周期的波动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
3、政治学:
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和分配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治领域的知识。
它以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
4、政治学的划界(学科地位)?
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史学等发生着密切的知识关系。
一方面,它们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学科框架和焦点;
另一方面,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日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出现交叉、融合和整体化的趋势。
(1)政治学与经济学。
①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生活、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财富、市场以及资源配置为焦点;
②而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现象、上层建筑及其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以权力、国家和资源的分配作为焦点。
(2)政治学与社会学。
①社会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的狭义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及各种社会问题,其任务是指出社会形态的构造及产生过程,说明人类行为的变化;
以市民社会为焦点。
②交叉点:
民主制度,公民的政治参与。
(3)政治学与法学。
法学是以人类社会中的法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①政治学主要是一门普遍规律的经验社会科学学科。
②法学是一个规范性学科。
(4)政治学与史学。
①政治学的着眼点是现在的政治现象后的规律性。
②史学从过去及其与现在的联系来探讨规律性。
5、学习政治学的现实意义?
政治学并不是单一、简单的活动,而是汇集了各种行为和活动。
学习与研究政治学可以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如纯科学的理由、职业上的理由、政治实践的理由等。
作为政治动物的人尤其是现代人,必须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识。
6、古代政治研究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所谓研究传统,是指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研究组织、理论体系、主题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的构成方式,它决定了该学科的学者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理论论证的方式。
①
政治学研究是随着东西方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政治制度的形成而兴起,在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政治(学)研究传统。
②
其特点是政治思想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密切相关,人们研究政治问题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达到“正义”或“至善”的境界,主要是思辨的政治哲学或政治伦理的研究。
7、古代政治研究传统的地位?
(1)是人类对政治生活或政治实践的认识由自发上升为自觉,标志着政治学研究的真正开端。
(2)为后来的政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并确定了相关主题。
8、为什么说中世纪是西方政治知识的缓慢演变时期?
(特征)
(1)神学政治论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它是基督教神学在政治上的表现),而神学异端往往采取反对教会统治的形式。
(2)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是政治研究的中心主题,世俗权力来自于上帝,即君权神授是主导性观点。
(3)中世纪的政治研究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某些经验研究的传统及世俗政治观念,这深深地影响了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学研究。
因此,中世纪并非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的中断、空白时期,而是政治知识的缓慢演化时期。
9、中国封建社会早、中期政治思想及政治研究的特点?
①神学政治论的色彩较为淡薄,注重世事、侧重伦理;
②以论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有帝王统治的合理性作为中主题,统治术(权力的运用)、治国方略的研究占有突出的地位。
10、近代政治研究的繁荣:
近代(从文艺复兴开始至19世纪中期)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转型时期。
西方政治研究逐步摆脱了神学政治论的束缚,转入对现实政治问题尤其是人性、国家、主权、政体、权力等问题的实证研究,经验研究逐步取代伦理研究成为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式。
11、近代政治研究的范式特征?
(1)国家、主权、自由、平等、法、人性一类的范围占有核心地位(主题及范围)。
(2)经验、实证的研究逐步成长,渐成气候,改变以以往规范、伦理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
(3)法学世界观及法理研究途径有相当影响,国家、法律在政治研究中居核心地位。
(4)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尚未从道德哲学中分离出来,它只是道德哲学或人文社会知识总体的一个方面。
12、现代政治科学与以往政治研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现代政治科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与以往政治研究有着区别:
(1)首先表现在方法论上。
经验分析方法的成熟以及“现实主义”研究方式出现。
(2)其次表现在学科的制度化方面,即政治学作为大学教育和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扎下根,政治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及其成败得失。
A、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是一种用观察到的行为来解释政治现象,努力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的政治思维及运动,其核心信条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及模式来塑造政治学。
B、其本信条:
(1)政治可望最终成为一门科学,它可以进行预测和解释,其目标是建立系统、经验的理念。
(2)社会科学研究应以理论为方向,理论与资料之间必须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3)政治分析必须将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区别开来。
(4)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科际合作或跨学科研究对各学科都是有益的。
(5)政治学者对方法论应该更加自觉、熟练和精通。
(6)政治分析应以个人、团体的行为作为焦点,而不是以政治制度作为焦点。
C、合理之处:
(1)使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分析技术的探索成为自觉,并提供了一系列政治研究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2)强调对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的动态研究。
(3)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性,重视跨学科研究。
D、缺陷:
(1)它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过分推崇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模式,将事实与价值分离,追求政治研究的价值中立性。
(2)偏重学术而忽视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过分强调经验理论(微、中观理论),而忽视政治哲学(宏观理论)。
14、如何看待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的交叉、综合研究及整体化发展趋势下,当代西方政治学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呈现出新的知识格局,形成了大量的新思潮、新流派及新主题,后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和新制度主义构成当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流。
(1)后行为主义的“新革命”。
其核心信条是“关联与行动”,基本主张:
①实质重于技术;
②行为主义蕴涵着经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它局限于事实的描述与分析,妨碍它自身从最广泛的脉络上去了解这些事实;
③
关注在危机时刻满足人类的真正需要;
④
研究价值并加以建设性发展,是政治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⑤
政治学者须履行保护人文价值的义务和责任;
⑥
拥有知识等于负有行动的责任,而行动即去改造社会;
⑦
政治学者的政治化是不可避免的。
(2)理性选择主义“革命”:
虽然没有完全挤掉行为主义的正统观念,但却取得与后者同待的支配地位。
理性选择学派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政治科学。
①它将政治科学建立在经济学普遍公理和假设的基础,从而使统一的、积累的政治科学理论的前景得到了维系。
②它的基本前提是“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特别是短视的、物质上的自我利益最大化者。
③它的提倡者认为从这些理论前提出发便可能获得关于人类任何活动领域的假设。
更偏好于用实验方法而不是观察和归纳来检验假设的真实性。
(3)新制度主义“革命”:
新制度学派研究的主要领域涉及制度理论、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新制度主义首先在经济领域兴起,后扩展到政治学、社会学。
①力图证明除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分析应属经济学的核心地位。
②政治学:
恢复国家在政治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强调国家和政治机构的自主性;
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是政治分析的出发点;
要理解个人行为必须研究制度结构、组织模式、文化和社会模式、文化和社会范式,注意历史无效性的一面;
与政治结果相比,政治过程更应占有核心地位。
1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及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了人类政治思想史上一次真正的革命,它提示人类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现象的酉质。
(2)它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入手,研究政治生活及政治问题,开创了科学认识政治生活本质的可能性。
(3)提示了政治现象背后的规律性,指明了人类解放之路,并成为无产阶段革命实践的指导思想。
特征:
科学性与批判性的统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16、政治学的方法:
是人们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基本方式、法则和战略。
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面包括基本方法、研究途径和具体分析技术。
17、政治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内容。
(1)经济分析方法:
研究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提示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根源。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阶级分析方法:
政治是阶级的政治,一切政治都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
阶级分析方法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去考察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方向性方法。
应注意:
一是不能离开经济而孤立地考察、分析政治;
二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它的实际适用范围和时间限度。
(3)历史方法:
按照社会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的方法。
(4)比较方法:
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同一类事物进行对比,以提示其规律的方法。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5)跨学科方法: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借用其他社会学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多方位地考察分析政治问题。
包括经济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等(防止犯片面性错误)。
(6)计量方法:
运用统计学和统筹学及数学工具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18、政治学研究途径:
指的是用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它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程序,把研究对象的各项变量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
简单说,是指研究问题的角度、焦点和模式。
19、研究途径的基本内容和优、缺点。
(1)系统理论:
A、是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把政治放在系统的动工中加以考察的一种途径。
①它首先把政治看成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
②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政治系统的生存问题。
B、优点:
开辟了一条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政治现象的新途径,扩展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有助于研究政治现象以及政治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缺点:
只适合把握宏观政治现象,不刊登研究具体政治现象;
仅把政治现象、政治过程抽象为一种简单模式,无助于把握政治的实质。
(2)集团理论:
是以政治利益集团的行为为分析中心,通过研究政治利益集团的性质和互动来考察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在集团理论看来,集团利益对政治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的过程就是集团的过程,政治的本质就是集团间的矛盾和互动,政治系统的变迁就是集团形态改变的结果,政治最终只能通过分析社会中不同集团间的相互关系方能得到解释。
①注重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促进了政治研究从政治制度研究转到政治行为研究上来。
②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
①把政治过程仅仅归结为集团的互动过程,有失片面。
②政府、制度对集团的和影响。
(3)精英理论:
是通过分析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性格及其政治统治行为来考察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①精英理论首先假定任何政治系统都存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认为统治者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拥有社会价值(如财富、权力、地位)的大部分,是社会中最有能力的人。
被统治者则是非精英,他们受精英的支配,处于弱者地位。
②在此前提下,精英理论认为:
政治精英或权力精英支配着政治权力,他们是政治的核心,决定着政治的性质和社会的变迁。
精英理论以社会精英为基本分析单元,是一种微观分析方法,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政治领袖在政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研究极权政治显得更为有用。
缺点:
①在概念的界定上,对其主要概念如“精英”、“权威”、“影响力”等仍未获得一致,会影响精英理论的构建;
②夸大了精英的作用,忽视并否认了群众的作用,有失片面。
(4)过程理论:
指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运动和变化(即政治过程)来考察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①过程理论反对对政治进行表态研究,主张对其进行动态研究;
②认为政治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着重研究政治过程及研究政治生活的变化及其本质。
从过程角度研究政治生活,拓宽了研究视野,向我们一个动态的政治生活,有助于我们把握政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政治现象)。
①运用过程理论可解释每个现象的具体过程,却不能归纳出政治现象的通则;
②只注重具体过程,忽视了影响政治过程的因素。
(5)制度理论:
以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为分析中心,通过研究制度和机构的具体的政治动形式来考察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制度理论认为政治生活是围绕着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展开的,甚至是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的动作过程即政治过程。
制度理论把制度和机构作为研究的中心,从制度和机构的角度揭示了社会政治价值,有助于把握政治现实。
过于看重制度和机构,是种静态研究。
(6)新制度理论:
是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政治制度来研究有关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新制度理论把制度当作政治分析的基点,把制度的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核心。
它认为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制度性的政治行为,新制度主义有明显的后行为主义特征。
可分为两大学派:
一是文化――组织学派,一是政治――经济理性选择学派。
①根据现代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②在制度的科学分析上,特别是在分析发展中国家所面临政治与经济问题上,取得成功。
①内容驳杂,具有较浓重的唯心主义、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
②所界定的制度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制度,尤其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有很大差距。
(7)公共选择理论:
是运用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个人和团体的政治行为的一种研究途径。
A、在方法论上运用“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假设。
把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引入政治决策的研究中,认为人即使在市场之外,即使在投票站投票时也是经济地行事。
B、客观、冷峻的学术立场,激起这一领域研究者的积极态度。
但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成分是相当有限的。
(8)博弈论:
是通过分析政治参与者理论的应对行为或决策行为,来考察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
A、主要研究政治参与者在冲突和竞争情况下为寻求最大收益如何决策,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参与者、规则、策略、得失。
博弈论的核心是理性的假设,它假定在博弈的情况下参与者的行为都是纯理性的,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获得收益。
开拓了研究视野,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政治的运作过程。
排斥政治参与者情感、意志、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纯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分析人的政治行为。
第二篇:
主体论
名词解释:
社会契约论(2004、2009)、议会制(2002、2005)、国家结构形式(2010)、人权(2002)、利益集团(2003、2011)
简答题:
1、简要回答一下议会制(2004)
2、三权分立的内涵(2003)
3、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2010)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006)
5、简述内阁制政府(2004)
6、最具代表性的政府作用的观点有哪些(2010)
7、公民决定公共事务的具体权力有哪些(2004)
8、简述公民政治权利的构成(2006)
9、简述政党的一般作用(2003)
10、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010)
11、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2008)
12、简要评析两党制的特点(2007)
13、简述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2002)
14、当前我国利益集团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的表现是什么?
(2011)
论述题:
1、论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2008)
2、结合西方政治思想中各理论流派的争论与我国的现实国情谈谈你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2011)
3、论述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2009)
二、知识点及命题趋势
1.本部分内容为考研的重点。
其中,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为重中之重。
2.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如:
国家、政体、国家机构、政党以及政府的相关知识点、政治权利、西方政府政党关系、利益集团等。
内容覆盖范围广,需要系统把握,主要考试题型为简答与论述。
三、本篇相关现实热点
1、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是利益集团
2、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是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定位政府作用。
四、本篇内容高分学长笔记
1、国家:
是一定领土上全体居民所组成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是由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A、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体组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阶级统治具有三大特征:
①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它是整个统治阶级共同体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②国家的阶级统治靠暴力实现。
③国家实际上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实施阶级统治。
B、职能:
①政治统治职能:
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强制力量,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的职能。
②社会管理职能:
是对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的管理的职能。
两种职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政治统治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
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第一性的,国家是第二性的。
社会决定国家。
一方面,国家与社会是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4、当代西方国家理论举要。
(1)现代自由主义的国家理论(发展于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
格林、霍布豪斯、霍布森等。
提出“积极国家”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的原则。
(2)现代保守主义的国家理论(吸收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小政府的主张):
主张“消极国家”,强调个人的自由,竭立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事务的过分干预,主张限制过分膨胀的国家权力。
(3)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具有改良主义的特征,反对暴力革命):
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不同意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人民的权利共同体”,它不是代表某个阶级,而是代表全体人民的。
(4)第三条道路的国家理论:
①反对右翼的新自由主义把国家适为敌人,反对左翼的民主社会主义把国家视为答案,主张超越左和右的国家观念。
②反对国家和社会、国家和市场的二无对立,强调国家和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合作与协调。
③提出改革福利国家的观点,主张构造“无责任则无权利”的新的福利制度。
④世界性国家的观点。
(5)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根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集中分析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结构和职能。
承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阶级统治的性质,但国家具相对自主性。
5、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
(1)起源:
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社会分工论。
(2)演变: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考察国家的历史演变,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将历史上演变的国家划分为①奴隶制国家――极端暴力统治;
②封建制国家――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一体化;
③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民主共和制,自由放任;
④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国家。
(3)消亡: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说明了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国家的条件和途径。
其条件是阶级的消失;
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惟一道路。
6、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①新型民主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享有民主;
新型专政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少数敌对势力的专政。
②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专政;
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只有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保证人民的当家作主政治权力的实现。
③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大学 政治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