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教案 2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14840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79.66KB
历史必修2教案 2文档格式.docx
《历史必修2教案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教案 2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实行土地。
2.商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即。
(1)特点:
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为贵族占有,“”是劳动者的份田。
(2)瓦解:
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加速其瓦解。
3.封建社会:
实行土地私有制。
(1)确立:
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2)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3)发展
①宋初:
“”、“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加激烈。
②明清时期:
随着经济繁荣,通过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4)后果:
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社会动荡,统治者采取“”、“限田”的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
二、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关系。
2.发展
(1)时期已经产生。
(2)宋代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3)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影响
(1)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2)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巩固练习】
1.据《左传》记载:
“晋郤(xi,姓)至与周争鄇(晋之温地)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材料中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私有化趋势明显
C.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趋于严重D.周天子对土地拥有最高所有权
2.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农民分为自耕农和佃农。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自耕农承担田租、兵役、徭役等负担②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等负担③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④都有小生产者意识,都是落后阶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意义。
4.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晃错《-------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都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和80%。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
根据材料一的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靖八年,霍韫奉命修会典,言:
“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份)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
非拨给王府,则欺隐于猾民。
广东无藩府,非欺隐即委于寇贼矣。
司国计者,可不究心?
”——《明史·
食货一》
材料二凡官地,例禁与民交易。
然旗人不习耕种,生齿日繁,不免私有质鬻。
……自和珅管大农,奏改前章,于是旗人及府庄头率多撤地别佃,贫民始多失业。
——赵尔巽《清史稿·
材料三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
盖以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
——《周庄镇志》卷四,风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材料一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封建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
(2)材料二、三反映出农村怎样的经营方式?
“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问题
(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明清这种经营方式和土地生产关系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具有没收和再分配土地以及向庄田征税的特权,但它没有阻碍土地的随时买卖和继承。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手工业的发展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解读: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有:
冶金术的进步主要包括青铜技艺、冶铁技术、炼钢技术,突出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和冶铁技术成就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
丝织业、棉纺织业技艺的发展与成就;
陶瓷技艺,制瓷业的成就以及古代中国陶瓷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掌握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官营手工业的衰败与私营工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二,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第三,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第四,“男耕女织”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趋向典型化,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它是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特征。
一、三大手工业的发展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商代青铜技术已臻于成熟。
(2)冶铁业
①产生: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和钢的技术。
②燃料:
汉代开始用作燃料冶炼。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
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②西周后:
丝织工艺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称号。
④唐代:
出现技艺。
(2)棉纺织业
①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使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到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
(1)制陶业:
陶器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最重要的成就。
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业
①东汉晚期:
烧出了成熟的。
②南北朝时期:
烧制出,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③隋唐时期: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的生产部门。
④宋代:
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元代:
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
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
二、经营形态的变迁
1.家庭手工业
与农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很少进入市场。
(2)影响:
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起了一定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概况: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地位。
(2)特点: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从征役制到。
3.私营手工业
(1)产生:
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工、商与士、农并称为“”。
(2)发展过程:
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经营方式变化:
以来,私营手工业的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明朝中后期出现
关系。
【要点突破】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突破提示:
史实归纳分析法
突破归纳:
1.
2.
3.
4.
5.
6.
7.
1.(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中唐诗人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D.唐朝由盛转衰
3.(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
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
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士,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
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
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
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代景德制瓷迅速发展有哪几方面的有利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官窑”“民窑”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3分)请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2分)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一、农耕时代商业的产生、发展
1.原始商业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2.商朝:
出现职业和货币。
3.周朝:
实行“”政策,对商业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4.春秋战国:
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5.隋唐:
陆上和海上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6.宋元: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集镇、夜市兴盛;
元朝出现新高峰,广泛流通纸币。
7.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商人群体形成。
二、农耕时代城市的繁荣
1.城市功能与格局的变化
(1)自周秦迄唐代:
城市的主要职能是、军事重镇;
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制。
(2)宋代以后:
城市的增强;
允许县城以下的城郭和乡村设市贸易,还出现了
市、晓市和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界限也不复存在。
2.港口贸易城市的繁荣:
唐宋时期
(1)原因:
海上贸易的兴盛。
(2)表现:
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今蓬莱)等港口城市的兴盛。
3.工商业市镇出现: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地区为盛。
三、“重农抑商”
1.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取向发生矛盾。
2.表现
(1)战国: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以变法为代表。
(2)西汉:
汉高祖强化重农抑商,压制私人商业。
(3)中唐及宋元:
政策有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实行政策,商人地位提高。
(4)明清:
压制商业发展,对商人进行盘剥。
3.影响:
阻碍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1.(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
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
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
买卖热闹。
”“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梁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下和为中心的大城市。
……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7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最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5分)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当时的水平明显提高。
2.手工业:
明中叶以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泛使用白银,异常活跃。
4.城市:
工商业市镇兴起。
5.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的增长。
6.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二、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概况:
明中叶以后,苏州的中最先出现,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中也随后出现,另外采矿等部门也有出现。
3.特征
(1)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以为经营特点。
(2)大量雇工集中分工协作,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
4.地位:
发展缓慢,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地位。
三、近代前夜发展的迟滞
1.原因
(1)经济结构:
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在全国仍占据主导地位。
(2)封建剥削: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3)专制统治:
明清帝国的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
(4)不利政策:
明清两朝实行的“”政策、闭关锁国,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2.危机
(1)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
(2)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对外积极殖民扩张。
(3)中国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1.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有一族谱记载: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4.(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必修2教案 历史 必修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