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130856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121.53KB
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docx
《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
□余 闻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一文,原文虽然涉及宋代金融的一些概念,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毕业生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
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
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A。
先看B项,原文第二段说: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由此可以得出B项的前半句是正确的。
“赈贷”主要是救济、抚恤性质的借贷,而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高利贷是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榨取高利的活动。
很明显,政府借贷的利率要比高利贷的利率低得多。
因此B项的后半句也是正确的。
再看C项,原文第二段有: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通过这两句可以分析出,债务人是在债的关系中承担义务的人;债权人是“债务人”的对称,在债的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
在宋代,债务人需要钱款时,他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
如果到了约定的期限,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债权人可用变卖不动产或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因此C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再看D项,原文第二段有: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或许学生对“通货紧缩”这一概念有些陌生,但是大家应该比较了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则是缩减了流通中的纸币发行量,这会带来资金不足的问题。
赊买赊卖是商家对购买者先交货物、延期收款的交易方法。
赊买赊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它满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缓解了生产、消费等领域的诸多矛盾。
因此D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最后看A项。
A项的前半部分表述是正确的,它来自于第一段的“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一句。
再来看A项的后半部分。
第二段说道: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这就说明了宋代信用形式的新特点,其实是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同时并存,即宋代的信用形式趋于多样化。
这就并非是A项表述的“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
同时本文在第二段只谈到了典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借贷、质、押等其它的信用形式是否在宋代产生,原文没有涉及。
事实上,质、押等信用形式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因此A项的表述有误,它是正确选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
先看A项,原文第三段指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由此可以推出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A项是宋代在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特点。
再看C项,原文第三段说到: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茶引、盐引这种信用工具是政府专卖货物的运销凭证。
商人们若想通过销售茶、盐等政府专卖货物获利,需要先交纳粮草或现钱,然后才能领取此类准卖证明。
因此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再看D项,原文第三段说: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可以看出,宋代高度发达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所以D项的表述与原文意思是相符的。
最后来看B项,原文第三段提到:
“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由此可以推出,宋代纸质信用工具的发行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货币不便携带等缺点,因此B项后半部分是正确的。
然而B项前半部分的表述“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是有问题的。
原文只能推出,由民间自发力量和官府的强制推行才出现了新型的纸质信用工具,但是这些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谁发行的,原文并没有提及。
事实上通过查询古代典籍,我们会发现交子、会子最初是由商人发行的,而并非由宋代政府发行。
因此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先看A项,原文第二段说道: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可以看出,质库、解库主要就是进行质和押这两种信用形式的机构。
在宋代,债务人需要钱款时,他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抵押物,向债权人借贷。
债权人放款后,可以赚取相应的利息。
因此A项的前半部分表述是正确的。
A项后半部分的表述具有推论的性质。
宋代的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这样看来,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质库、解库也应该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兴盛的。
因此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再看B项。
原文第二段谈到: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典权人支付典价后,可以暂时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而加以使用,并拥有获得收益的权利;出典人有权在典期届满时交还典价赎回典物,并可以不支付利息。
同时不动产是“动产”的对称,它指不能移动或经移动会损害其经济效用和经济价值的物,土地、房屋等都是不动产,B项中的“房产”对应的就是原文中“不动产”。
B项中的“出租权”对应的就是原文中“收益支配权”。
因此B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再看C项,原文第三段说道: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
”由此可以分析出,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具有汇票性质,它们还没有变成正式的货币。
但是与较为沉重的金属货币相比,新型信用工具更便于携带,而且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这些优点促成了最初的纸质信用工具后来逐步变为正式的货币。
由此可见,C项的理解分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全国 新课 试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