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04105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2.27KB
在山的那边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在山的那边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解释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
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附课内文段参考答案
1、⑴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
⑵ 执著追求
2、⑴ 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
⑵ 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3、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4、略。
(四)学习后记
(五)相关资料
1.诗歌常识(参见课中导学)
2.作者简介(详见教参)
课中导学
第1课时
导入
由两幅图片(一幅是美丽的大海,一幅是困居深山老林无赖的农人的)引出农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的渴望。
从而引出课题。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文本解读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2、读课文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涵。
齐读课文以声达意。
(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准词句;
二要读出节奏停顿;
三要读懂内容;
四要读出情感。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3、整体感知
第一节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
第二节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
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
4、品读精美语言片段
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A、“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是什么?
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痴想”原意是发呆的想。
这里的意思是:
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B、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向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与想望。
”
C、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D、“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E、“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F、“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领悟诗歌主旨、诗歌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
“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
“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
“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
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通过努力拼搏实现理想的惊喜之情。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
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7、再读诗歌,以声传情。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
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
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
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
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
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
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
齐声朗读课文。
8、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
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克服一个个困难,实现心中的梦想吧。
’
9、当堂训练(可以课外完成)
1.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2.熟读本诗,在诗中划出以下重点语句,思考相关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如何理解?
这里的“幻想”和“零分”又指什么?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3)“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对我来说为什么是一种“诱惑”?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里“枯干的心灵”意味着什么?
(5)“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句里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4.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
“海在喧腾。
海在远方喧腾。
海在远方为我喧腾。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句子:
鸟在歌唱。
10、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渴望越过高山想见大海
今天渴望越过高山(生活中重重困难)想见大海(理想的境界)
课后导学
第2课时
各小组交流上一课时当堂训练错题小归纳本子。
达标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ī________想ní
ng________成xuān________腾
yò
u________惑shù
n________间隐mì
________
二、选择怡当的词语填空。
1.A.信心B.信念
只有抱定坚定的________,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老师的鼓励使他的________大增,他又自信地站到起跑线上。
2.A.痴想B.幻想
不好好学习却想取得好成绩,无疑是________。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________不断成为现实。
三、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四、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五、阅读题。
(一)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2.“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为什么?
(二)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给加粗字注音。
(1)鳞________
(2)鳍________(3)傻瓜________
2.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
3.第四、五节诗的含义是:
鱼化石失去了________,不得已才沉默;
鱼化石失去了________,不得已才静止不动。
其内心极为________。
4.纵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想像与联想,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
()
(2)本诗几处运用了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
“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
“绝对的静止”与“运动”等。
(3)本诗表面上是写鱼化石,实际上深层次是写人,在写诗人的不幸遭遇。
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
6.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想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诵读解诗意
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归纳: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2、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
n
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
o
脊梁jǐ
贪婪lá
怨恨yuà
鬓发bì
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
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
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
诅咒:
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
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
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3、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4、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出示多媒体课件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
(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三、研读,悟诗理
(一)、多媒体展示:
这首诗意蕴丰富,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你们是否都读懂了呢?
请细读诗歌,勾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请组长将交流会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纸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预设问题
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
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
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
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
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
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
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
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
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
“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
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
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有欢笑?
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
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
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
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
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
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
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
“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
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那边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