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生存状态简析与体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299273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0.01KB
方鸿渐生存状态简析与体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方鸿渐生存状态简析与体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鸿渐生存状态简析与体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感的描写离不开人物,方鸿渐就成了其最重要的切入点。
这里主要就作者笔下头号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作一简析,探讨生命的指向
关键词方鸿渐生存状态体悟
《围城》的影响力在国内外都是非常大的,并被译成多国文字。
旅美学者夏志清称之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围城思想”深刻道出了人生的困境。
就写作风格而言,钟书君妙语连连、字字珠玑,中外典故或常见或生僻、层出不穷,汪洋恣肆,浩淼如海,令人高山仰止:
各类比喻或通俗或深沉纷迭而至,妙趣横生,发人深省,令人目不暇接。
无数前辈高士对此写了许多深刻的评论,在此,笔者想就其中钱老表达的忧世伤生思想作一简析——此点主要是借助主人公生存状态来表现的,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围城的中心主题主要是通过方鸿渐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
因此本文通过对头号人物方鸿渐的生存状态的剖析,试图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人生认识。
在《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旅途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这四大阶段。
《围城》全书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最基本的人生的四大阶段和人生支柱,以及它是如何必然地在方鸿渐这个典型的现代人身上逐步走向破灭,以致于彻底崩溃,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就是一个逐渐失败以至于全部人生价值彻底破坏的过程——不仅是人身上的失败,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萎缩和人生信仰的空无所有。
一、从“城外”到“城内”
方鸿渐可视为一个辐射源,带动了周围人的出场。
作品从方鸿渐等一群留学生乘法国游轮归国以及在熟食铺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起。
先是同船的苏文纨,她是以令人望而敬畏的高贵与博学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面对方鸿渐同鲍小姐的亲密状,她表现出嫉妒既而生气,初涉爱情圈的方鸿渐对于鲍小姐无耻的引诱全然不知,自以为自己真的如鲍小姐所讲像她的未婚夫,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可以行使其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和她结婚的责任,于是两个人爆发了一场纯乎肉欲的恋爱。
但很快随着香港的靠近方鸿渐被冷落了,乃至鲍小姐理都懒的理他了。
此举引起了方鸿渐内心极大愤恨——“方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都烧红了”,
“鲍小姐谈不上心和灵魂,她不是变心,因为她没有心·
”并且“方鸿渐把这种巧妙的词句和精密的计算来抚慰自己,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地厉害”。
最初的爱情体验得到的不是幸福的回味而是极度的不适与耻辱。
面对鲍小姐的情感玩弄,自己尴尬不堪,而此时的苏文纨能恰如其时地出现,并且不计前嫌,两个人同学情谊又亲密了一层。
但对于苏小姐的“善意的独裁”,他又觉得不妙,“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份向她求婚的责任”。
他在欧洲四年换个三个大学,随便听几节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有意无意间居然购得一个假博士文凭。
假文凭让他出了不小的名,而这都是他愤恨而又羞于提出的。
风波过去,生活留下的是乏味和无聊。
他记起苏小姐并想着去拜访她——“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在的女朋友又太缺乏了!
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是图眼前的舒服”,这或许叫“行不由衷”吧!
正是这一次,和苏小姐释解误会之后,他见到了唐晓芙——这个激起他无限感情遐想的女孩。
初次的印象美好而难忘,“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就拥有的好脸色,不需要一般女人花钱费时,调脂擦粉来仿造,新鲜的使人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出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是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不当。
”爱情让一切都美好起来,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接着说赵辛楣粉墨登场,一场由误会而引起的爱情角逐微妙地在四个人之间展开——辛楣不知情地以方鸿渐为情敌,苏文纨偏不领受赵辛楣的火热与执着,一味地在方鸿渐的无意表现的温柔圈里愈陷愈深,可是方鸿渐偏不识趣地把热情留给唐晓芙,误会和单相思终于浮出水面,方鸿渐懦弱的坦白失去了苏文纨的爱情,包括友情。
这场失意让方鸿渐痛苦不堪——“这些时,他才像从昏厥中醒过来,开始不住地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
昨天囫囵吞枣地忍受的那块痛苦,当时没功夫辨别滋味,更重要的是晓芙的情谊。
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地深深没底的回味·
”就连听到赵辛楣提到苏曹婚礼上见到晓芙,他的内心也波澜翻滚——“鸿渐这时候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拦阻这痛的追赶·
”这次第怎一个“痛”字了得?
共同的失恋,让方鸿渐、赵辛楣一起踏上去三闾大学的征途,在那里方鸿渐邂逅了人生的种种丑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欺世盗名,利欲熏心,势利阿谀·
他感慨到:
“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个同伴来分摊?
聚在一起,动不动冒犯人,或者有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作为“不好但也不坏”的他,在其中可以深体其味,最终以赵辛楣与酷似苏文纨的汪太太的尚未发展起来的爱情曝光为界,他们继续逃离了这块乌烟瘴气的地方。
艰难的处境,灰暗的现状,战争的影响,婚姻的现实,让方鸿渐对爱情的痴心追求痛心追忆都如烟一样渐去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和柔嘉婚姻的建立,继而以争执、矛盾、裂痕的出现产生的不平静。
请听在小家庭尚保留一个形式时,方鸿渐对他的妻子孙柔嘉所发的幻灭般的感慨:
“现在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人,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偶合,双方本相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识谁。
”这不仅是方鸿渐的个人经验,而且也如他自己所说是“泛论”。
至此,方鸿渐的人生四部曲以全部失败和完全幻灭而告终,由此看来,方鸿渐的人生经历不是快乐的历险而是痛苦的历程;
不是成功的收获而是失败和总和;
不是理想的的实现而是对最起码的人生价值的彻底幻灭;
不是自我力量的焕发而是自我的迷失和发自本性的懦弱;
不是有目的的理性凯旋而是盲目的本能受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者并未赋予方鸿渐的人生旅程以任何称为崇高的理想追求和伟大的价值目标,而是具体生动的展现了最起码的人生四种价值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的例行过程,也是其从“城外”到“城内”的过程,从而使方鸿渐这样一个普通现代人和平凡的生命历程具有了极大的普遍概括性和高度的本体象征性,不但概括了整个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而且也象征着整个人类的基本存在状况。
二、得与不得之间
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尽管是痛苦的失败的受挫的,但他也有着对于人生美好的追求——出国留学,追求幸福的爱情等。
而在得与不得之间,却更多拥有了后者。
正是这样扫兴的结果,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失恋继之以失业”,他陷在教育、事业、婚姻等诸种围城中难以解脱。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另一个则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得与不得都是悲剧,生命如此,人何以堪?
这似乎也暗含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样的命题。
爱情上,方鸿渐失去了唐晓芙,他经历了死一样痛的折磨,他的不得对他崇高的爱情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剧,那些失意的感情,细腻的思想,美好的体会,动人的灵魂都失去了与人分享的对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也成了一个遥不可期的梦,和孙柔嘉的结合似乎是一种平静的婚姻,“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了结婚的资本了·
但是当年对唐晓芙呢?
可能就为了唐晓芙情感都消耗完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
”是“曾经沧海”的感慨与惆怅?
还是参悟了人生要义?
或许都有?
可见人在现实面前很多东西会改变初衷,隐隐带着一点宿命的意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的确,方鸿渐婚姻家庭是动荡不安的。
生活的琐碎,物质的欠缺,亲戚的势力,工作的无着落·
鸡零狗碎,林林总总,无不在吞噬着他们的婚姻中不多的自适。
因为“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因为婚姻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田地,而又夹杂着两派亲戚,各类人物的关系·
自然而然,婚姻走向崩溃的边缘。
幸福在哪儿?
方鸿渐是迷惘的,他在得与不得之间的悲剧中体悟到是精神的萎缩和人生信念的空无所有。
放眼周围,许多人都在感慨自己悔不当初,工作的选择,爱情的定位等,很少有人说自己对所处的状况满意,得到的后悔,得不到的还是后悔。
我们不得不赞叹钱老提炼人生伟大的功力。
现实中的饮食男女凡夫俗子都像找到恶劣自己的影子,像许多人在鲁迅《阿Q正传》中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样,好像自己也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自欺欺人、媚上欺下等劣根性。
通过以上分析,让我们辩证的看待得与不得,“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人类面前,在历史面前,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大海中一滴水,宇宙中一粒尘埃。
人无所谓绝对的正确与聪明。
少一份患得患失,多一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样人的心情才能旷达开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诵读这伟大的乐章,让心在得失之间寻找着点滴的平衡与超脱。
三、方鸿渐生存状态解读和感悟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学贯中西,是个典型的学者作家,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中均体现了他对文化、知识以及文化人、知识分子的独到认识,根据他的这些理论著述,我们可以重新来解释方鸿渐这个形象,这样我们就会得出不同于前人的认识,甚而会有更合理、更深层的理解,也就更觉这个形象耐人寻味。
作者从中西文化审视的角度,运用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把主人公方鸿渐置放到富有多层意蕴的人生境遇中去塑造,因而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耐读性多义性和深刻性。
首先,从社会批判(讽刺)这个角度来看,书中所涉及到的社会世相都是钱钟书留学归来亲历的,“钱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自然,他会用他学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
在作品中,作者借主人公方鸿渐的行踪写尽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
国外学界的弊端;
回国途中游船上的留学生们热衷于麻将牌的精神状态;
回国后,始终如一的社会世俗,可笑的婚姻观,老式的家庭,迂腐可笑的父亲,言必嵌英文的张家,就业、人才体制的混乱无序,脏污不堪的餐饮,旅店。
拥挤没有秩序的交通,尔虞我诈、互相猜疑、拉帮结派的高等学府,人浮于世的报馆,互相攀比的亲情、骄横的大兵,令人慌乱的战争等等,凡方鸿渐所到之处,均被作者那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笔法所摄,这一切构成了方鸿渐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环境,身处这样的社会,一个凡人自然显得无能也无用,因为:
他无依无靠,既没有资深的家庭、亲朋作后盾又没有谋生的本领;
他手足无措,既不能用西方的文明来规范这个社会,又不甘心融入这个社会,真可谓一无所有一无所能,仅有的一张可以骄人的文凭还是哄骗来的,更何况,他还有做人的尊严,对此讳莫如深,哪还能用它来谋生、立世。
在这一层面上,作者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这是人生存的大环境,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真实存在。
它也为书中人物的个体活动奠定了令人信服的社会现实基础。
其次,从知识阶层这个层面来看,作者写出了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尤其是对这些很敏感的知识分子们,作者更是笔墨,将他们置身其中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描绘的细腻、逼真、深刻。
方鸿渐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普通一员,在学业方面,他没有出色的表现,书中写到“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已死的未婚妻的父亲会出钱支助他这个未过门的女婿出洋留学,赶时髦,镀镀金,使之身价倍增,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而他全不在乎出洋留学的方式、目的,反倒暗自庆幸,这点正是暴露出了他人性的弱点——懦弱、妥协。
正因为他对出国留学有着这样盲目的糊涂的认识,所以他到欧洲,学习也没目的没动力,因而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第四年春天,他看到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
而此时父亲写信问他是否已得文凭,因为这个前清的科举中人非常看中,支助他念书的老丈人也为的是名利双收,“鸿渐受到两面夹击,才知留学文凭的重要”,这张文凭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蠢都遮掩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
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于是他设法花了十美元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以应付父亲和老丈人。
谁知这张文凭竟成了他日后的一个心里隐痛,使他时时觉得羞愧、无地自容,但有时也能稍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
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矛盾着的方鸿渐,这种矛盾恰好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和性格。
同时也让我们悟出:
当时的社会如何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认识上的断层,老一辈人还认为留洋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所以只求名而不求实,而新一辈人既不想求名也没有求实的预见,两相错位而冲突,使得双方都陷入了人生的尴尬,因而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他们的种种令人捧腹让人深思的笑话,如方鸿渐那令人作呕的演讲,父亲与丈人对他毕恭毕敬的吹捧等等。
在爱情婚姻方面,他也采取应付,逢场作戏的游戏态度。
早在上高中时,他还不知爱情是什么时,就由两家大人做主订了婚,等到上了大学,他才情窦初开,觉得自己的那场婚事不妥,想退婚,结果被父亲威胁不给学费而妥协,这场亲事虽因未婚妻早死而没成,却因他的一封吊唁信而使丈人大为赏识,出钱送她出国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世俗的错位,也为其以后的人生冲突埋下了伏笔。
留学归来,他也学得了恋爱自由,但他的中西结合的婚姻观在现实面前屡遭挫折,先辈自认为西化的他却被一种异化的鲍小姐所玩弄,后被美貌的唐晓芙所弃,还遭受了爱他而不肯表白的博士苏文纨的暗算,最后在四面楚歌中,因同事们不怀好意的玩笑掉进了孙柔嘉精心设置的婚姻陷阱里。
本想好好的过日子,却因两家大人的不和以及旧式家庭中的很多规矩,束缚不了新式的夫妇而矛盾重重,所以婚后两人经常吵闹,最终不欢而散。
在这失败的爱情婚姻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和顺、善良、虚浮、缺少原则的方鸿渐。
方鸿渐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有这样失败的命运,关键就在于他处于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盲目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生活中,当然也有他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内。
在工作生活方面,他有天赋的想象力,能看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虽嘴上机敏但内心怯懦无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他更显得手足无措。
他能看穿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中文系教授李梅亭,但仍得与他同行共职于一校;
他揭穿了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却被其暗算;
是酒色之徒老奸巨滑的校长高松年看他大势已去而解聘了他,他还得写信感谢人家送的礼金;
还有那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汪处厚,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陆子潇与顾尔谦,他虽瞧不起他们,但仍不得不周旋于其间;
他虽看不惯文学博士的苏文纨走单帮发国难财,但却遭人家奚落。
羞辱而毫无还击的本领;
他想独立,但却怎么也离不开朋友赵辛楣的举荐。
在这里作者取下了知识分子神圣的面纱,揭露出他们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性格弱点:
自私、虚伪、卑污、懦弱,这些在正常环境下可以深藏不露,而在战时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就暴露无遗,而且-还会成为性格的主要方面,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同时这些知识分子群们,更衬托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善良、稚嫩与这种生存环境的不相协调,因而也就更加引发读者的深思:
这群“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怎么啦?
方鸿渐何以生活得这样憋屈?
最后,从现代主义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人生的困境”来看,作者认为人生就是一座围城。
这一意象是在坚实的现实生活描写基础上应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升华而得到的,从而把作品的意义提到了一个高度,从而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就领悟到这一层面,这也正是《围城》让人百读不厌的关键所在。
那么这一象征意象的载体就是主人公方鸿渐了。
作者用方鸿渐的人生旅程来隐喻人生的这一困境。
在求学中,在婚恋中,在谋职中,在家庭中,方鸿渐无一不是以追求始,以失败终,在左冲右突中,却怎么也摆脱不掉人生的这一困境,人生的这座围城像一道无形的紧箍,使人陷入一种无奈、无助的境遇中。
小说借人物之口暗示了这一象征意义,结婚仿佛是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方鸿渐更说到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喻他努力,他挣扎,却怎么也无法使自己摆脱这座围城。
小说结尾写他想冲出婚姻的囚笼到重庆去,可那未必随心如意,可能是又一座围城在等着他。
“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表明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
”也是作者借主人公人生之旅程来反思人生,反思中西方文化碰撞时期的人生处境。
从这一层面来看作为平凡的知识分子方鸿渐,这一形象以大大超出了其知识分子本身,这是作者站在文化审视的高度对人生、人性的一种高度概括,因而方鸿渐这一形象通过作者成功的象征手法的塑造,给读者增加了一份凝重,一份沉思。
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第20页.
傅希青《外国文学名著选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586页.
隋慧娟《唐诗宋词》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第8页.
参考文献
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傅希青《外国文学名著选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安忆《长恨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精萃·
小说卷·
五》,华夏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鸿渐 生存 状态 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