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81404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2.36KB
师说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格式.docx
《师说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1983年“银河—I号”研制成功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3.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
“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
4.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春,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
5.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
“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
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排除A、B、D。
这是指我国银河系列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C
6.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材料中描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科学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科学是科学,不能与政治混为一谈,体现的是科学艺术领域的“双百”方针精神。
7.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挟政治之威在全国迅速传播
D.是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从“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分析,这八个文艺作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因此选C。
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由此,我国的文艺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
①文艺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②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
③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出现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一方面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另一方面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推动了文艺工作再次呈现繁荣局面。
④是表现不是原因。
9.
《夫妻识字歌》唱道: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
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可知此时应为建国初期。
A时间为1949年,B时间为“文革”时期,C、D时间均为20世纪80年代。
10.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
A.1949~1956年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78~1988年
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未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
11.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
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C.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
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B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C是在1956年提出的;
结合“1977年”并理解材料“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的信息,D说法错误,A为正确答案。
12.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
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
高中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
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注意时间“1978~2007年间”,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并分析主要原因和影响。
第
(1)题考查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对开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
(2)题阅读材料,把握关键信息“首次”“第一”“蓬勃发展”“新增产值”说明科技发展的特点。
原因注意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和科技工作者的主观努力方面回答。
影响可根据科技成果的项目分角度进行归纳。
(1)第二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西方的殖民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的消极影响。
第三次:
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
“左”倾错误影响;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2)特点:
科学技术成果丰硕;
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全国普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基本上符合中国的国情,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
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
1966年到1971年,大学停止招生;
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
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
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
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
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
“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
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中国教育管理精览》
材料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66~1976年我国教育举措的认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4)材料三、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认识。
第
(1)题重在分析其实质,说明其危害。
第
(2)题需要在提取材料二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第(3)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第(4)题归纳材料三、四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1)高等院校招生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
造成了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质量严重滑坡、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后果;
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高考制度的恢复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它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并为此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并确立了教育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4)都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说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 课时训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 历史 新课 一轮 全程 复习 构想 课时 训练 31 现代 中国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128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