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口腔临床药物学doc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74679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5.96KB
完整版口腔临床药物学docWord格式.docx
《完整版口腔临床药物学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口腔临床药物学doc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在合格药物以正常用量和用法用
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2、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
:
①副作用②毒性作用⑥特异质反应⑦药物依赖性
③后遗效应⑧致癌作用
④变态反应
⑨致突变作用
⑤继发反应
⑩致畸作用。
第六章抗微生物药(重点)
第一节抗菌药物概论
1、抗菌药物:
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
成、全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2、抗菌谱: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
3、杀菌药:
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机体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具有杀菌效果,MBC:
最低
杀菌浓度。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
4、抑菌药:
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机体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具有抑菌效果,MIC:
抑菌浓度。
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5、化疗指数:
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通常用其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表示,即化疗指数。
化疗指数愈大,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
6、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如青霉素;
(2)、抑制细胞膜的功能:
如制霉菌素、多黏菌素;
(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如红霉素、氨基苷类、四环素类;
(4)、抑制DNA或RNA的合成:
如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
第二节抗生素
7、抗生素:
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
类药物。
8、抗生素种类
(一)青霉素类
(A)作用机制:
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为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G
(1)、药理作用:
口服吸收差,肌肉注射吸收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易入炎症组织。
半衰期短,30分钟。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65%。
(2)、临床应用:
多种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大叶性肺炎、蜂窝织炎、化脓性脑膜炎、淋病、梅毒、破伤风。
(3)、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率高,可致过敏性休克。
毒性反应——肌注部位发生周围神经炎;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肌肉痉挛、抽搐、昏
迷。
二重感染——耐药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时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肉痛、心跳加速等。
(二)、头孢菌素类
四代头孢药物的区别
(四)、四环素类
共同特点:
①抗菌谱广;
②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③口服吸收良好;
④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⑤主要经肾脏排出;
⑥主要用于布氏杆菌病、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和立克次体;
⑦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儿童牙
齿黄染。
第六节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9、细菌的耐药性:
指细菌在反复接触抗菌药物后,代谢途径改变,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
消失。
可分为天然(细菌染色体基因)与获得性耐药(反复接触抗菌药)两种情况。
1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按照适应症选药
2、按药动学特点指定给药方案和疗程
3、针对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
4、严格控制并尽量避免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外),不宜用抗菌药。
6、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
11、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菌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4、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12、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目的:
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扩大抗菌谱、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13、抗菌药物分类:
(1)、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等。
(2)、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等
(3)、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等
(4)、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等
其中:
(1)+(4)→提高疗效、
(2)+(3)→增强或相加
(1)+(3)→拮抗、
(1)+
(2)→增强或协同。
第七章抗肿瘤药
1、增值细胞群:
指不断分裂增值的细胞。
2、生长比例(GF):
增值细胞所占整个肿瘤细胞的比例。
GF越高,瘤体增长迅速,对化疗敏
感性高。
3、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核酸合成;
(2)、直接与DNA结合并影响其结构功与功能;
(3)、干扰蛋白质合成;
(4)、改变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
4、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类、植物药类、激素及杂类。
根据抗肿瘤药物对各期细胞的不同敏感性,分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一次大剂量间隔给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小剂量持续给药)。
5、抗肿瘤药合理用药:
(1)、联合化疗
(2)、诱导化疗
(3)、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
(4)、姑息性化疗
(5)、个体化选择敏有效药物
(6)、用合理给药方法
4、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①骨髓抑制;
②胃肠道反应;
③脱发;
④外周神经病变、心脏毒性(蒽环类)、肾毒性(铂类)、博来霉素可致肺纤维化。
第八章局部麻醉药
1、局部麻醉药(localanaesthetics):
是指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冲
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感觉及运动麻痹而不
对神经造成损伤的一类药物,随着其作用消失,外周神经功能也即刻恢复。
2、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1)表面麻醉(粘膜表层)、
(2)浸润麻醉(注组织)、
(3)传导麻醉(神经干)、(4)硬膜外麻醉(硬脊膜外腔)、
(5)蛛网膜下腔麻醉(腰椎蛛网膜下腔)。
3、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
A、短效
(2)利多卡因:
A、中效
(3)丁卡因:
A、长效
B、不用于表面麻醉C、要做皮试!
!
B、心脏有问题的要注意C、不需要皮试
B、主要用于黏膜表面麻醉
4、局部麻醉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减缓局部麻醉药吸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延长
局麻作用,增加神经阻滞强度。
5、局麻药合理用药原则:
1.具有抢救设备,抢救药品
2.询问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和用药史,向病人解释麻醉药的并发症,知情同意
3.了解局麻药的性能,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必要知识
4.组织内注射给药一定要回抽无血,缓慢注射
5.注射的同时应观察病人,及时发现预兆,及时停药,及时处理
6.个体化用药,(浓度、剂量),保证局麻效果
7.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能有效的抢救
第九章镇痛药
1、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兼有解热抗炎作
用。
2、镇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
(1)、口服用药。
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的给药途径。
(2)、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该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只在疼痛时“按需”给药
(3)、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该由弱到强逐渐增加,用药应个体化,应注意病人
的实际疗效,剂量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
3、癌症三阶梯方法:
对癌症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和原因选
择镇痛剂:
轻度—解热镇痛消炎药(非甾体)
中度—弱阿片类(可待因)
重度—强阿片类(吗啡)
4、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
(一)乙酰水杨酸: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2)、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3)、临床应用:
广泛用于头痛、神经痛、关节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的治疗,还
用于预防心脑血管阻塞。
(4)、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常见,多为轻度胃肠道刺激症状。
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凝血障碍,大剂量引起中毒。
小儿
可引起致死性脑病(瑞夷综合征),呼吸抑制,高热,惊厥,昏迷及至死亡。
(二)、布洛芬(最安全非甾体类镇痛药):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牙
痛、痛经、术后痛等,适用于中性钝痛治疗。
(3)、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较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易耐受。
6、其他镇痛药:
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可对抗地高辛中毒所致的心律失
常。
第十章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抗焦虑药
1、抗焦虑药临床常用:
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甲丙氨酯、羟嗪、氯美扎酮。
2、焦虑症:
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且不能自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常表
现为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感,与现实中的威胁程度不符合。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
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运动不安和震颤等躯体症状。
3、地西泮:
又名安定。
(无麻醉作用)
(1)特点:
①抗焦虑②安全范围大③成瘾性低④嗜睡
(2)药理作用:
1、抗焦虑2、镇静催眠
3、抗惊厥、癫痫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5、半衰期大于40小时
(3)临床应用:
治疗焦虑症、焦虑性失眠、抗癫痫和抗惊厥,缓解骨骼肌,亦可用于麻醉前给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药。
口腔科常用于沟纹舌,缓解灼口综合征等患者的精神紧张、焦虑症状。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首选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
(4)用法:
定点吃药定点休息,关键是养成一种睡眠习惯。
(5)副作用:
嗜睡(指用药清醒后还想睡,用药后不可高空作业,驾驶)、食欲缺乏、头昏、乏力等。
大剂量服用可有共济失调、手震颤。
过量时解救用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4、艾司唑仑:
又名舒乐安定,为高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
适用于焦虑、失眠、紧张、恐惧
以及癫痫大、小发作和术前镇静等。
第二节镇静催眠药
1、苯巴比妥(鲁米那):
I、用于焦虑不安、烦躁、甲亢、高血压、功能性恶心、小儿幽门痉挛
等患者的镇静催眠;
II、对小儿高热、破伤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均有效;
III、用于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
V、与解热镇痛药合用,以增强后者的效果;
VI、麻醉前给药
(2)、不良反应:
A、催眠剂量轻度抑制呼吸中枢
B、易产生耐受,易成瘾
C、过敏反应
D、5—10倍催眠剂量致中毒
第十一章促凝血药
1、促凝血药物作用机制:
(1)、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活性,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如维生素K、凝血质、酚磺乙胺。
(2)、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称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抵抗性,如肾上腺素腙、垂体后叶素等(4)、凝血因子替代或补充疗法,如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
(5)、物理化学的凝固促进剂,用于局部创面,能吸收血液而呈现止血作用,如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等;
(6)、其他止血药,如云南白药等
2、维生素:
(1)维生素K1、K2为天然维生素,是脂溶性,其吸收依赖于胆汁的分泌;
维生素K3,K4为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其吸收不依赖于胆汁的分泌。
(2)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
(3)肌内注射
3、酚磺乙胺:
(1)临床应用:
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出血的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的紫
癜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通
常与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以增强疗效。
还用于预防手术出血。
第十二章抗组胺药
1、抗组胺药:
即组胺拮抗剂,是一组能在组胺受体上竞争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可分为H1
受体阻断药和H2受体阻断药。
①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②H2受体主要介
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
2、第一代抗组胺药选择性差,有中枢抑制作用,如苯海拉明;
第二代选择性高,但有心脏毒
性(Q-T间期延长),如特非那定;
第三代无心脏毒性,如非索非那定。
第十三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糖皮质激素药理应用:
1、抗炎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3、抗毒作用4、抗休克作用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影响6、对淋巴组织影响
7、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8、对消化系统影响9、对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
2、适应症:
1、替代疗法2、严重感染3、自身免疫性疾病4、过敏性疾病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6、血液系统疾病7、其他
3、禁忌症: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感染
3、严重神经病史和癫痫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及创伤修复期
6、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及接种牛痘
7、严重骨质疏松症
8、严重高血压、中度以上糖尿病、动脉硬化
9、妊娠早期。
4、给药方法:
1、大剂量突击给药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3、隔日疗法4、小剂量替代或补充疗法
5、局部用药6、合理停药及用量的选择
5、不良反应:
(一)、长期大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2、肌萎缩,骨质疏松,骨缺血性坏死
3、诱发或加重感染
4、诱发或加重溃疡5、致畸
6、青光眼和白内障7、诱发精神症状
8、延缓伤口修复
(二)、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
6、氢化可的松(短)
临床:
(1)、口服使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代替疗法首选药物
(2)、静脉注射用于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危象
(3)、各种感染引起的中毒及休克症状
(4)、严重过敏状态
(5)、关节炎、腱鞘炎局部注射或眼部非特异性炎症时滴用。
7、泼尼松(中)/泼尼松龙——强的松/强的松龙
抗炎和抗过敏效果较强,保钠排钾作用小
1、急性细菌感染伴中毒及休克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严重变态反应性疾病
4、肾病综合征
5、严重支气管哮喘
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7、某些严重的皮肤病
8、口腔疾病如药物过敏性口炎、糜烂性扁平苔藓、贝赫切特病腺周口疮等。
8、地塞米松(长)——氟美松
特点:
抗炎抗过敏作用更强,保钠排钾功能作用轻
1、重症感染合并休克或中毒症状
2、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
3、高血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
4、协助库欣综合征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
5、抗炎、抗过敏
6、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十四章免疫调节药
1、免疫调节药:
是指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的药物,多用于防治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
2、免疫抑制剂:
治疗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3、免疫增强剂:
治疗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难治性感染、肿瘤辅助治疗。
4、环孢素(免疫抑制药):
通过抑制IL-2的合成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T细胞依赖的B细胞免疫应答。
i器官移植、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坏疽性脓皮病、慢性特发性荨麻
疹、风湿性关节炎(严重)
ii
局部使用:
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季节性角膜结膜炎、
干
眼症
1)常见:
厌食、恶心、呕吐震颤等
2
)肝肾毒性3
)易继发感染
4
)继发肿瘤几率高
5)大剂量快速静注引起抽搐、癫痫样症状。
6
)其他:
多毛症、牙龈肿胀
5、胸腺素(免疫增强药):
使多能干细胞转化成T细胞,增强细胞免疫;
促进细胞迁移、血管形成、抑制TNF-α调节的NF-κB活化作用。
治疗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病;
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癣等有一定疗效;
辅助肿瘤病人的治疗。
轻微,偶见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大剂量静滴可致头痛和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第十五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维生素B1(水溶性)用于治疗脚气,但易被维生素C破坏,切勿同时服用。
2、维生素B2用于治疗口角炎、唇干裂、舌炎、口腔溃疡。
3、维生素C用于:
(1)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2)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3)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4)舌部疾病(地图舌、沟纹舌)
(5)防治坏血病。
第十六章消毒防腐药
1、消毒防腐药是消毒药与防腐药的总称,
在一般浓度下,前者是指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
药物,后者是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2、用于根管消毒的药物:
(1)氢氧化钙(首选)
(2)麝香草酚
(3)甲醛甲酚溶液(现已少用)(4)2%戊二醛溶液
(5)木馏油(严重感染的根管消毒)(6)次氯酸钠
(7)氯胺-T(1%-2%)(8)樟脑苯酚溶液(CP)
(9)碘仿
3、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制:
(1)蛋白质凝固变性,如酚类、醛类、酸碱、氧化剂
(2)干扰酶的合成,如氧化剂、卤素类、染料类
(3)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如表面活性剂类
3、酚类代表药:
(一)、苯酚(中效):
(1)药理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起杀菌作用,0.2%抑菌、1%杀菌、1.3%杀真菌、5%24小时内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2)临床应用:
A、樟脑苯酚溶液(CP,由樟脑、苯酚、乙醇配伍而成):
①窝洞及根管消毒
②减轻逆行性牙髓炎时的疼痛
③急性根尖周围炎开放引流
B、碘酚:
牙周脱敏和脓性牙周袋内壁消炎去腐。
(3)不良反应:
对组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高浓度外引起组织损伤,皮肤或黏膜蛋白凝固变白,局部灼烧感,麻木,神经末梢麻痹,组织坏死脱落。
(4)注意事项:
本品可引起局部组织腐蚀、疼痛、恶心、呕吐、出汗和腹泻,可出现短暂的兴奋,随之知觉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循环和呼吸衰竭。
避免用在破损的皮肤和伤口。
(二)、麝香草酚
(1)、临床应用:
A、窝洞消毒:
用医用棉球蘸本品涂布窝洞后吹干
B、根管消毒:
根管预备后,拭干根管,用棉捻蘸药封入根管内
C、牙本质敏感症时脱敏:
用医用棉球蘸取本品,置于敏感的牙面上,用灼
热的充填器熨烫,同时嘱咐患者向外呵气,以免吸入蒸汽。
D、牙髓安抚
E、真菌或放线菌引起的皮肤病
(三)、丁香酚(丁香油主要成分)
有清除牙菌斑,清洁口腔,预防龋齿,麻醉止痛的作用
A、与氧化锌调和成硬糊剂,用于牙髓充血时的安抚治疗、深龋洞衬底和窝洞暂封剂。
稀糊剂可作为根管填充剂
B、与氧化锌及松香等调合成硬糊剂,用于牙周手术后创面的保护(牙周
塞治剂),有止痛、压迫和固定龈瓣止血、防感染等作用。
C、急性牙髓炎开髓后,于穿髓孔处放丁香油棉球,可迅速止痛。
可放于
开髓引流的窝洞。
D、化学性或机械性刺激所致的牙周膜炎,可将丁香油棉捻封入根管止痛。
E、用硝酸银脱敏牙本质时,可用丁香油作还原剂,使银离子沉淀。
(3)、注意事项:
1)过敏者慎用2)久贮或遇光易色泽加深而变稠,应避光,避免与铁、
锌等金属接触。
(四)、木馏油:
感染严重的根管消毒,盖髓剂。
4、醛类代表药:
(一)、多聚甲醛:
1)乳牙牙髓失活剂
2)用于根髓无感染的后牙干髓疗法,现少用
3)盖髓剂4)抗牙本质敏感剂
(2)、注意事项:
1)不得用于坏死感染的根髓
)对于局麻下切除冠髓,根髓尚存活力者,放多聚甲醛时不可加压
以免引起疼痛,有些因失活不全可导致残髓炎
3)有过敏史慎用
(二)、戊二醛:
(1)临床应用:
1)器械消毒
2)2%戊二醛溶液可用于根管消毒
3)与氢氧化钙配伍可作牙髓切断后的盖髓剂
5、酸类代表药:
(一)、硼酸:
弱防腐药,对细、真菌有弱抑制作用,组织刺激性小
3%-4%溶液用于皮肤、鼻腔、阴道、膀胱以及角膜伤口时的冲洗,口腔
炎与咽喉炎时含漱,急性湿疹、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时湿敷。
(3)禁忌症:
大面积皮肤损伤禁用,婴儿禁用
(二)、枸橼酸:
牙周手术中处理暴露的牙根面
6、碱性药物代表药:
(一)、硼砂:
弱的抑菌作用
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口腔消毒。
脱发
(二)、碳酸氢钠:
抑制真菌生长
1)口腔黏膜真菌感染
2)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含漱时,本品与其交替使用,可减少过氧化氢
溶液的不良反应
(三)、氢氧化钙:
促进牙髓细胞表达和激活碱性磷酸酶,诱导牙髓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并促进牙本质基质的形成。
(2)临床应用(简答题):
1)直接或间接覆盖牙髓,活髓切断后可覆盖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口腔 临床 药物学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