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发言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274020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24KB
数学评课发言稿Word下载.docx
《数学评课发言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评课发言稿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着这个原则,我们愿将一次朴朴实实、原汁原味的教研活动呈现给大家。
不求形式多样,但求扎实有效;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亮点凸显。
希望我们的这次教研活动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经安中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请各位老师来看大屏幕,对于去括号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下面先请大家完成一组题目,谁愿意回答请举手,四个题目完成后,追问回答的老师:
你是如何去括号的?
依据了什么?
大家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我们七年级学生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今年我校又组织了教师素质大赛,经数学组全体教师商定,我们七年级三位数学老师对《去括号》这节课进行同课异构,《去括号》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本节课的学习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看一下教材内容的电子版,教材章前引言的问题(3)引入的,这个问题是根据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路程,列出带有括号的式子,接下来就是需要对该式子去括号化简,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三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种设计:
三种设计方案最大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新知探究”环节,为了方便对比,我将三节课在探究环节印了一份材料,大家可以看投影也可以看手中的材料,首先我们先来看于老师的设计:
她从学生最熟悉的数开始探究,利用数式同性,将数变成字母,从括号前是正号到括号前是负号,一步一步,环环相扣,为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和符号变化规律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接着大家看到的是秋玲老师的设计:
她主要是利用乘法分配律从括号前是正负1的情况开始探究先得到这种情况下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化规律,然后进而探究括号前是正因数和负因数的情况,由易到难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一个设计是我的设计:
通过学生对数的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师将数转化为字母,通过类比教学由学生去交流讨论去括号前后项数的变化以及各项符号的变化。
正是由于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设计,才使的我们的课堂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三位教师讲完课,我们在这三个半进行了一次考察,测验主要包含10各小题,每题10分,我们将这次的成绩计表也给大家出示一下,通过数据我们进行了思考,我想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设计的不同,因此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议代数法则课的有效设计》,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
课堂诊断、问题深究,结合三位教师的课堂实际以及不同的教学设计,请组内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诊断我们的课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请爱军老师发言。
爱军老师从课堂导入环节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策略,接下来请宝印老师从课堂探究环节来进行诊断。
小明老师又不同于前面两位老师的看法,下面我们听一听她的看法。
组内教师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三节课进行评课诊断,每个人的课堂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是真实的,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通过我们的思维碰撞,相互讨论,我们数学课中像这种法则课如何设计才更有效呢?
下面由我们组的薛淑娜老师来
这么短的时间,大家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在以后的数学课的法则课例中我们要践行有效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这样我们,我们的教会越来越轻松,学生也会越学越快乐!
好!
今天的教研活动到此结束!
下面请秀娟老师对我们这次教研活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
具体表现在:
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
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
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篇二: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模板
九年级数学第五周集体备课发言稿模板
(2014.9.22)
主发言人:
xxx
活动时间:
2014.9.22星期一上午第三、四节课
活动地点:
大会议室
活动内容:
评课、集体备课
评课出席人员:
全校数学教师
实际出席情况:
评课要点记录: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应该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xxx
内容提要:
大家好!
本次活动主要任务是集体备课。
本周一到周五《2.1圆
(1)》、《2.1圆
(2)》《2.2圆的对称性
(1)》《2.2圆的对称性
(2)》《2.3确定圆的条件》共5课时,首先分析《2.1圆(第一课时)》
课题:
2.1圆
(1)
上课时间9.21课型:
新授课主备:
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即师生双边活动设计为:
下面,有什么补充意见、删改意见、调整意见的请依次发言,发言顺序为xxx老师、xxxx、xxx、xxx,首先请xxx老师发言!
……
好,继续下一课时:
……好,继续下一课时:
另外,下周即第6周集体备课发言人为:
,集体备课内容为新课四课时;
谢谢!
篇三:
教研活动发言稿
玉溪小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执教教师:
涂乾波执教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评课主题:
有效的教学
评课人:
张婷霞
听了涂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在导入环节,老师的设计很巧妙,让学生很好的感受到由面到体的变化。
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其次在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
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特点。
并且效果好。
还有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课堂上涂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
比如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教师从完整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下一根一根的去掉棱,让学生去还原长方体这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涂老师教学方法得当,问题具有启发性,层层递进,感觉很舒服。
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细,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在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吧12条棱分成4组,,可让学生用小棒拼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且长度相等后。
老师可提出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
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评课时间:
2016年3月10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