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5879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6.78KB
8下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
《8下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下文言文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三峡》中哪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柳先生传》
1.何许人也(处所)2.不详其姓字(不知道)3.因以为号焉(以之为)
4.每有会意(体会、领会)5.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6.造饮辄尽(往、到)(就)7.期在必醉(期望)8.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去、离开)
9.环堵萧然(空寂)10.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11.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12.以此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13.衔觞赋诗(酒杯)14.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15.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二、默写并翻译全句。
1.闲静少言,。
译: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好读书,;
每有会意,。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3.造饮辄尽,。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4.既醉而退,。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5.,以此自终。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6.不戚戚于贫贱,。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三、简答。
1.“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句子: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点到“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这也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3.“五柳先生”三大志趣?
1、读书2、饮酒3、做文章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表现其生活贫困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单瓢屡空,晏如也。
6.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马说》韩愈
一、重点字词解释
故虽(即使)有名马,祗(只是)辱(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千里称(著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通饲,喂)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样的)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通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用鞭子打)之不以(用)其道(正确的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鸣之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执策(马鞭子)而临(面对)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其实)真不知马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
其真不知马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描写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5.具体写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句子: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7.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托物寓意;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
伯乐喻指能发现、赏识、仍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8.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怀才不遇和统治者埋没人才和摧残人才的控诉
10.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的看法:
(参考)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品德良好、有正义感、热爱科学,全面发展等
1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2.三段最后的三个“也”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痛惜、愤怒、嘲讽。
13.有关马的成语(三个):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老马识途、一马当先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词语
1.致(得到)2.假借(借)3.弗之怠(不懈怠)4.走(跑)送之
5.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6.以是(因此)7.硕(大)8.叩(请教)问
9.辞色(言语和脸色)10.援(引、提出)疑质(询问)理11.叱咄(训斥、呵责)
12.理愈至(周到)13.俟(等待)14.穷冬(隆冬)15.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16.至舍(学舍,书馆)17.四支(通肢)18.持汤(热水)19.沃灌(浇洗)
20.衾(被子)21.遇逆旅(旅店)22.被绮绣(通披)23.腰白玉(腰佩)
24.容臭(香气)25.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6.蕴(旧絮)袍敝(破)衣
27.无慕艳意(羡慕)
二、划分节奏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卒获有所闻3.手指不可屈伸
三、重点词句翻译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求书、求师、生活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反衬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的表现出他虔诚和恭敬的态度,也突出了求师的艰难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
为什么?
(参考)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交流,共同进步。
尊师重道也是中华传统的美德,严师出高徒
5.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和苦乐观。
6.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
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格外)清冽(清凉)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来)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5、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6、以其境过清(凄轻)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蛇:
(像蛇一样)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10、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11、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一样)1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感到……凄凉)(感到……寒)13、下见(看见)小潭14、隔篁(竹林)15、如鸣佩环(好像)16、心乐之(以……为乐)17、近岸,卷石底以出(而)18、俶尔(忽然)远逝19、潭西南(向西南)而望20、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1、不可久居(停留)22、乃记之而去(离开)23、隶而从(跟随)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题字离开了。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三、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
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不同意义
1.环如鸣佩环玉环2.清水尤清冽清凉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以其境过清凄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4.可明灭可见可以
不可知其源可能不可久居能够
五、选择题
1、下列加红词解释错误的一项(C)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2、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C)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3、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B“全石以为底”的意思是以一整块石头为底。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六、课内阅读
1、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4、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
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
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可以从写法、修辞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
(其他例子: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小石潭的极幽、极佳的景致。
佁然不动,写出鱼儿的静态。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潭中鱼的欢快嬉戏。
斗折蛇行,写出溪流形状的曲折。
明灭可见,写出溪流情态时隐时现。
犬牙差互,写出小溪两岸的高低不平。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岳阳楼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则有去国怀乡(离开)②南极潇湘(尽)③百废具兴(同“俱”,全,皆)④若夫淫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⑤横无际涯(广远)(边)⑥连月不开(放晴)⑦薄暮冥冥(迫近)⑧波澜不惊(起、动)⑨朝晖夕阴(日光)⑩去国怀乡(国都)⑾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⑿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⒀长烟一空(全)⒁宠辱皆忘(一起)⒂把酒临风(持、执)⒃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⒄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⒅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⒆越明年(及、到)
⒇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 (21)前人之述备矣(详尽)(22)增其旧制(规模)
(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24)或异二者之为(两种心情)(25)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 )(26)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28)而或:
有时。
(29)何极:
哪有穷尽(30)锦鳞:
美丽的鱼。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6、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连接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2、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13、波澜不惊: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14、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5、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16、商旅不行,山岳隐没了形体。
17、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18、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9、浮光跃金: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20、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21、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而乐”吧?
2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
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2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2、通:
北通巫峡( 到达,通往 )
春和景明( 和煦、和暖 ) 政通人和( 通顺、顺利 )
3、空:
浊浪排空(天空) 4、极:
南极潇湘( 到达)
长烟一空(消散) 此乐何极(穷尽)
5、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6、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语气助词)
7、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8、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然则北通巫峡( 那么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表停顿的语气助词)
四、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
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
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极为赞赏的。
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之为”是指以物喜,以己悲。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了对比。
④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⑥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⑦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⑧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
⑨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⑩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
⑾“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⑿由"
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3、《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
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
百废具兴,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
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
浩浩汤汤.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心旷神怡
4、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若夫”、“至若”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
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6、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①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②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从语法结构来考虑!
)(D)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
8、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胜状”一词照应;
文中写景转入写人的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词是:
“然则”“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岳阳楼。
9、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明是“古仁人”,暗指“滕子京”
10、本文段借景抒情,其中写阴天景致对应的两组文字是
(1)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对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对应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它们使用的修辞是对偶,抒发的感情是悲(用一个字概括),具体的表现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1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2、“微斯人,吾淮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13、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看,以议论为主,兼有强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