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125865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60KB
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docx
《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
公务员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
2007-11-2714:
50:
47原文地址:
[查看原文]
本文转载自:
第一节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
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
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那么什么是关键呢?
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
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
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
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
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
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
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
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重点)
横向: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
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
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
概括主要内容(重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何以如此呢?
/原因何在?
(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
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
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
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
申论考试不但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
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
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
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
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
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
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
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
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
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
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
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
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
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
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
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
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
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二)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
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辩证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目前为止,SWOT分析方法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考过,但是不等于将来也不会考。
在我看来,随着对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力的提高,SWOT分析方法在未来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可能考察考生作为公务员策划推销政府资源,设计政府发展战略的能力。
例如:
W政府发展艺术产业园的SWOT分析
优势(S)
1、北京在全国艺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望京西路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3、中央美院位于望京西路东侧,并且大批艺术家聚集于望京;
4、国际雕塑公园和中国最大最现代的美术馆即将在望京西路东侧兴建;
5、望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
劣势(W)
1、望京西路为交通主干道,影响人流的聚集;
2、目前望京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申论 写作 套路 万能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