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4983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9.41KB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Word格式.docx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商先商贸后实业而尤重商贸,苏商先实业后商贸而更爱实业……如此鲜明的反差,虽不适用于两地所有的企业家,却是人所公认的两大商帮主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无出其右的持续辉煌和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令人理所当然地将其经商之道当作权威的评判标准,以衡量其他商帮的长短高下。
苏商也因此长期被人们认为落伍于浙商,地方媒体一度充斥着对苏商的忧患、困惑和失望,所有的批判都如出一辙,似乎与浙商反其道而行之的苏商,浑身上下都是毛病,非脱胎换骨地全面移植浙商基因不可。
对于这样的舆论,苏商不仅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冷静,而且毫不动摇地坚守自己不被看好的性格。
他们的唯一回应是,用默默无闻的行动向世人证明:
只要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苏商一定能与浙商殊途同归,谱写出同样令人瞩目的辉煌。
他们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最具权威性的认可。
2010年岁末,浙商全国理事会组织了一个企业家考察团,专程到江苏参观学习。
面对江苏庞大的经济体量、优化的产业结构、高质量的企业运营、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和大批实力强劲的规模型民营企业,浙江的商界精英们亲身感受到了“苏商的凶猛”。
他们不仅对苏商的经营之道大加赞赏,更以此为鉴,照出了自身的不足。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们眼中那些苏商的缺陷,如今竟被浙商们看作苏商的制胜法宝,反倒变成了浙商普遍欠缺和值得效法的长处。
从苏商被要求向浙商学习,到浙商主动提出学习苏商,问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对此,常规的思维自然会倡导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对于两个商帮中的少数另类企业家来说,这种仿效貌似可行,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和对方有着同样的特性。
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不同商帮之间风格各异的经营之道有必要相互整合吗?
就算有此必要,这种整合有可能成功吗?
又有谁能断言,对于一个商帮而言,这种成功的整合一定是如虎添翼而不会是虎入囚笼呢?
即使在苏商一展雄风的今天,仍有不少人坚信其诸多“缺陷”给自己的辉煌打了折扣。
他们在美中不足的遗憾之余,怀着善意的勉励之情感叹:
“假如苏商有浙商的抱团精神,则天下无敌矣!
”这种试图集众家之所长的完美主义,有着经久不衰的广阔市场,但在实践中却完全行不通。
纸上的完美与路上的完美
世上有两种完美,一种是纸上的,一种是路上的。
纸上的完美,倡导兼容并蓄,以集众家之所长;
路上的完美,却唯有认准一条路,执着地走到终点,因为道理很简单,你不可能同时选择两条路,更不可能同时踏上所有的路。
释迦牟尼放弃做完美的君主而选择了做完美的宗教家,他一定知道,完美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执着地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
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是完美的,林肯作为政治家是完美的,乔丹作为篮球运动员同样完美。
他们的完美就在于将自身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而不是遵循纸上的完美之路。
中国自古便有追求纸上完美的意识形态,结果造就的却是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平庸。
这种意识形态同样表现在对苏商的期望上,人们普遍认同书商的优点同时也是其缺点,差别只在于,纸上完美论者倡导用其他商帮的长处弥补苏商之不足,路上完美论者则主张扬长避短而不奢求珠联璧合。
把所有的美丽都集中到一个女子身上,结果造就的一定不是美貌。
苏商与浙商反道而行却各自成就别样的辉煌,是天地好生之德的体现。
纸上完美论者没有注意到造物主的公平性,它给了你一种长处,就会搭配一种短处,长处短处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试图抛弃短处只会连带长处也一并丧失。
纸上完美论挖掘了一个陷阱,一旦跳进去,就会迷失自我。
几千年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所以能够保持其亘古不变的文化内核,正是由于这种核心特征的排他性。
核心特征虽不可兼容,方法手段却可以借鉴。
关于这一点,体用论颇有指导意义。
所谓体,就是事物的本质,所谓用就是工具手段。
体是不可变也不能变的,除非你将该事物消灭。
用则可以广泛借鉴、不断更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经营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创新,为各国商界所采纳,但各国企业家的核心特征却丝毫未变。
人们往往忽视商业精神构成特质之间的天然匹配性。
苏商的专注、稳重和单打独斗是相互依存的,浙商的多元、冒险和抱团合作也是不可分割的。
将两种商帮的精神特质拆分互换,就会导致各自的紊乱或瘫痪。
让稳健的苏商兼有浙商的冒险是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
让苏商单打独斗式的自立精神变成浙商的抱团合群,必然打乱苏商的套路。
即使是熊彼特过度夸张和竭力推崇的创新精神,在苏商看来也必须中庸地加以对待,绝不可像浙商那样趋之若鹜。
条条大路通同罗马。
苏商与浙商的分野丝毫不影响各自优势的发挥。
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登山路径,苏商青睐平缓的远路,浙商偏爱崎岖的近道。
路虽不同,登山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坚持到底的意志也一样的顽强。
结局的差异只在于到达山巅的先后、落脚点的不同以及各自眼前的别样风光。
这样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公平的机会成本,苏商之道以牺牲浙商的辉煌为成本,浙商之道则以牺牲苏商的辉煌为成本。
先舍而后得,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终究会成就自己独有的辉煌。
少林拳和太极拳如果修炼到极致,都会天下无敌。
这听起来明显自相矛盾,其实却不然。
它们的并列无敌,并非打败天下高手后的无敌,而是战胜了自己这个唯一的敌人,放弃了一争高下的妄念,所谓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
老子说得好,“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独善其身而将天赋发挥到极致,则在自己的领域无人能敌。
自己的领域永远只有你一人,又何来敌人呢?
这就是路上完美的最高境界。
对于苏商、浙商以及其他各个商帮来说,只要做到扬长避短,将自己的独特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成就天下无敌的辉煌,又何须放下自己之所长而仰慕和效仿他人的长处呢?
认识自己而后坚守自己,这才是弘扬苏商精神的出发点。
苏商基因的进化轨迹
苏商的空间分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古代限于江苏省境内的太湖流域,即今天的苏锡常地区;
近代扩大到苏南、苏中、苏北部分地区,以及当时仍属江苏的上海;
当代则理所当然地覆盖了江苏全境。
这样的空间演变,给苏商精神的界定带来了困难。
因为今日的江苏境内,至少存在四种文化意义上的商业区域,即苏锡常、宁镇、苏中的扬泰通以及苏北的徐宿淮盐连。
这四大板块的商业精神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问题在于,如果严格地抽取其中的共同之处,由此得出的苏商精神必然变得单薄。
值得庆幸的是,与其他商帮相比,江苏省内四大商业区域的主要精神特征基本一致,只有强弱不同,而较少异质性冲突。
比如,无论苏南还是苏中和苏北,实业为主商业为辅、单打独斗、偏爱坐商、保守稳健等特征完全一致。
因此,当代苏商精神的定义,应该以四大商业区域中的先进地区为标准,以期达到以强带弱的示范效应。
苏商基因植根于江苏文化,是江苏文化与商业环境相结合的历史产物。
以苏南为源头而后辐射到苏中并逐渐影响到苏北的江苏文化,主要表现为中庸、理性、保守、稳重、务实、专注、忍耐、机智、精致、圆融、勤俭、自立、规矩、重信、守法、低调、本分、温良、谦恭、和善、包容、宽厚和公德心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构成了江苏人的共同性格,尽管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程度各异,但大多数江苏人的性格中都明显含有这些集体性格的成分。
上述特征中,最不容易被理解的也许是江苏人的自立。
江苏自古以来便是宗派情结最为淡薄的地区,较强的理性精神使得这里的人际关系逐渐脱离血缘基础,而以独立个体为单位进行理性的切割。
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人们从小就有了明确的独立意志。
在这里,就是亲兄弟都早早地自立门户,更不用说大家族中的成员了。
这种自立性是江苏文化最具现代性的标志之一,也是苏商喜爱单打独斗的文化根源。
江苏文化的主要特征作用于商业活动,便形成了苏商的集体性格。
这一集体性格的主要构成特质包括:
决策缓慢、投资审慎、稳中求进、持之以恒、厚积薄发、业务专一、管理精细、经营灵活、做事规范、注重信用、遵守法度、单打独斗、待人宽厚、藏而不露、行事低调、温和谦逊、开放包容和热心公益。
这些特征虽不适用于从古到今的每一位苏商,却代表了大多数苏商的基本性格,并在每一位苏商身上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
苏商的这些性格特征,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基因图谱,它是人类天性与特定的时空条件交互作用的历史结晶。
所谓特定的时空条件,主要包括水、土、气候、区位和社会变迁五大要素,其中,前四项是自然变量,后一项为社会变量。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苏商优越的原始基因。
太湖流域是江苏文化和苏商精神的发源地。
太湖是江苏文化的母亲,而太湖流域广袤的平原自然是父亲。
水是江苏自然禀赋的第一要素,在这里,即使是承载万物的大地,也是在大海东移、长江冲刷、太湖灌溉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孕育江苏文化的水,首推浩淼而温柔的太湖及其辐射到全流域的星罗棋布的河网以及众多的中小湖泊;
其次是宽阔而雄伟的长江及其与太湖水系相交汇的支脉。
两大水系的融合,将长江的阳刚注入太湖的阴柔。
包括今日上海在内的太湖流域,并不是一个内陆区域,而是一个江河湖海相结合的完美水系,长江在这里入海,流域的东部是蔚蓝的东海,江河湖海的交汇赋予江苏人开放包容的性情。
太湖流域的水质是全国最柔软的,她浇灌出肥沃细腻的土壤,滋养出丰饶的物产,哺育出温良而灵动的居民。
太湖流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处亚热带最北部而与暖温带接壤,这里四季分明、气温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风调雨顺。
在中国版图上,它既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南北枢纽,也是长江中上游由西向东的资源集聚区,更是面向太平洋地区的开放前沿。
太湖流域的地形为周边高、中间低,周边为丘陵、山地和沿江沿海高地,中间为平原和洼地,整个地形呈碟状,俨然一个吸纳东西南北财富的聚宝盆。
不过,江苏绝不只是单纯地吸纳财富,更是创造财富并利泽四海的经济枢纽。
有如此完美的自然条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般温文尔雅的江苏文化。
可以说,前面所列的江苏文化各项特质,均可在这种自然禀赋中找到出处。
原始文化基因一旦在人类天性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中形成,便会进入社会历史变迁的熔炉,从而开启其进化的历程。
通常情况下,这种进化改变着基因构成元素的状态,导致有的成分增强,有的成分减弱甚至休眠,也会激活某些尚未启动的成分。
基因具有捍卫其本质属性不变的本能,因而很少发生属性的变异。
一个民族历经千年社会嬗变而能保持其一贯的民族性,道理就在这里。
苏商基因就是遵循上述原理发生和进化的。
作为江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分支,苏商基因在江苏文化与原始商业活动的博弈中诞生,而后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阶段的进化,同时,也相应完成了三次商业文明的转型,即以手工作坊、店铺和集市贸易为基础的古代商业文明,以机器大工业、百货贸易和生产资料交易为基础的近代文明,最后是以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当代商业文明。
在三次转型中,苏商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且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辉煌。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优良的苏商基因对文明转型的创造性回应。
并不是每个地区的商业基因都能很好地顺应文明的转型,事实上,大多数地区由于先天商业基因的不足,或者缺乏释放其基因优势的环境条件,而只能悲哀地充当商业世界的配角。
一个地域的商业基因能否与商业文明的转型保持协同性,对于该地区工商业的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
苏商基因在三次转型中都保持了最佳的协同性,从而能够将其内在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
这足以说明,苏商基因具有优良的自适应、自调节机制,因而能够始终保持其开放和活力,历久而弥新。
基因进化的目标不是兼容并蓄,而是充分释放其固有的潜质和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天赋的优势。
外力可以助长或者阻碍这种进化的机制,却很难改变基因的天性,除非平地再造一个移民城市,从而合成一种崭新的商业基因。
犹太人无论散落何处,也无论经历何种沧海桑田,其古老的商业基因却始终不变,便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苏商基因的所有本质特征自古以来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些特征的强弱程度。
理想的环境会将所有特征充分地释放出来,而恶劣的环境则导致各种特征不同程度地衰减甚至休眠。
后者突出地表现在消灭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无疑是苏商基因进化历程中的一场严冬。
改革开放以来,苏商基因得以复苏和振兴。
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改革仍不到位,社会法治环境和道德水准尚未恢复到应有水平,苏商基因中的一些特质也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释放,其中尤其是商业道德、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较为薄弱,尽管苏商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明显好于国内大部分地区。
可以预见,随着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推进,社会环境将得到根本的改观,苏商基因优良特质的全面绽放不再遥远。
当代苏商应该庆幸自己能够继承这份伟大的精神遗产,并对造就这一遗产的祖师爷们表达由衷的敬仰和感激。
他们有理由从苏商基因的成功进化中获得坚定的自信,而不是见异思迁地试图照搬别人的长处。
21世纪的苏商精神:
营商若水,善利天下
我们已经归纳出苏商精神的主要特质,并且认定这些特质从苏商基因形成起至今亘古不变。
现在,我们需要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艰难作业,这就是提炼21世纪的苏商精神。
我们首先必须找到一个画龙点睛式的象征物,透过这个激活生命的灵魂之窗,人们可以对苏商精神的全部特质一览无余。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段简洁凝练的话语,作为21世纪苏商精神的形象用语。
该话语必须全面满足下列要求:
(一)反映江苏自然禀赋和历史传统的共同精髓;
(二)包含画龙点睛式的象征物,能够激发人们即时联想到苏商精神的各种特质;
(三)涵盖苏商精神的全部特质;
(四)永不过时的解读弹性;
(五)内含源自苏商基因的关键激励因子;
(六)凸显21世纪的时代精神;
(七)语言通俗、简洁精炼而朗朗上口。
水作为苏商精神的象征物,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这是完全没有争议的。
水是江苏自然禀赋的首要元素,它在自然风貌上将江苏和其他地区鲜明地区别开来。
水不仅是太湖流域的灵魂,而且将今日江苏全境画成了一体化的棋盘。
两横——长江与淮河,两纵——大运河与海岸线,两腰——太湖和洪泽湖,以及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棋子一般散落全境的湖泊、水库、池塘,汇成了一个江河湖海浑然一体的完美水世界。
水还是融合江苏自然和历史的纽带,一部江苏的历史,大多数笔墨是用水写出来的。
尤其是苏商的历程,无论是萌芽、成长还是成熟,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和承载,所有的商业重镇都依水而建、因水而旺。
水代表了商业文明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轨迹,是串连苏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主轴,从古代的河流文明,到近代的通商口岸,再到当代的海洋文明,她成就了苏商昔日的辉煌,推动了苏商今日的崛起,更为苏商开启着广阔的未来。
正因为水是江苏文化和苏商基因的伟大母体,苏商精神忠实地继承了水的全部精神。
关于水的精神,古今中外的智者们有着精辟而详尽的诠释。
老子从“道”的高度解读水的精神。
他将至善比作水,认为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品格几乎与道无异。
他总结了水的“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孔子则从“德”的层面解读水的精神。
他这样回答子贡对水的疑问:
君子用水比喻自己的德行。
水遍及天下,没有偏私,好比君子之德;
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之仁;
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君子之义;
水浅则流行,深则不测,好比君子之智;
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之勇;
水性柔弱活灵,无微不至,好比君子之察;
水遭到恶浊,默不推让,好比君子之容;
水承受不法,终至澄清,好比君子之善化;
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之正;
水过满即止,并不贪得,好比君子之度;
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之志。
军事家孙膑视水法为兵法之最高境界,认为水虽和善,却是什么力量都挡不住的。
管仲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荀子的“积水成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是赞美水的经典名句。
关于水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它们为我们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寓意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
“水到渠成”,寓意成功是努力的自然结果;
“覆水难收”,寓意做事要三思而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寓意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寓意心存感恩、不忘报答。
日本历史上有一位名叫黑田孝高的大将军,擅长用水作战,有“如水”的别号,他曾经写过“水五则”: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水的精神是解读不完的,好比她的源远流长而又深不可测一样。
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从先哲们的思想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水是道和德的完美统一。
如果说道是自然界和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永恒规律和法则,那么德就是遵循于道的一切善行的总和。
道,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永恒逻辑;
德,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也是实现自我、演绎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上面的有限解读,我们不难看出,水的精神不仅能涵盖苏商精神的全部特质,而且为苏商指明了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那就是以水为楷模,在商业经营中追求道与德的完美统一。
这虽然是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目标,却是激励苏商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
在苏商精神的内涵和象征物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浓缩苏商精神的形象用语,即“营商若水,善利天下”八个字。
营商若水,表达了苏商的经营之道;
善利天下,则是苏商之道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一形象用语完全符合前文所列的七条标准。
首先,它反映了江苏自然禀赋和历史传统的共同精髓,这就是水的精神。
就自然而言,千万年来,水始终默默地在江苏大地上滋养着万物众生;
就历史而言,自古以来苏商一直秉承着水的精神,践行着利国利民的传统信条。
其次,它包含了水这一画龙点睛式的象征物,水能够勾起人们对江苏自然禀赋和人文精神的丰富联想,也能令人联想到苏商之道的种种特质。
第三,它涵盖了苏商精神的全部特质。
第四,基于水的内涵的无限丰富性和普适性,这一形象用语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第五,它以“善利天下”这一水的核心精神,作为苏商的关键激励因子,为其永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善利天下”,既强调了全球视野,又指明了全球化时代的苏商使命。
第六,它凸显出相互依存、互助合作、共赢共享的21世纪时代精神,表达了“善利天下,天下利我”的至善之道。
第七,文字简洁,通俗易懂,音律和谐,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营商如水的核心精神和至高境界在于老子所揭示的“不争之道”。
在老子看来,水接近于道的完美,关键就在于她无私奉献地“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的这种完美,绝不意味着水拥有万事万物的优点和美德,而恰恰在于水懂得扬长避短,在“善利万物”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不与万物相争。
这正是苏商应该努力追求的至高境界。
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在短处上与人争锋,而在长处上独善其身,挑战自我的极限,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质和潜能,在“善利万物”的奉献中将自己的事业推向极致,这样的商道与水的精神如出一辙,也就接近了道的境界。
至于自己的短处,为何不留给别人的长处去展示呢?
善利天下的核心精神和至高境界在于“我利天下而天下利我”。
在寸草不长的沙漠,既没有水也没有万物;
而在生机盎然的绿洲,水滋养着万物,万物也呵护着水以免其流失。
水和万物是共生共灭的,因此,水利万物就是万物利水,万物不也是水的源头吗?
水和万物的这种辩证哲学,被韩国畅销小说《商道》中的主人公林尚沃演绎为至高境界的财富哲学。
他历经千难万苦后成为天下首富,却将财富毫无保留地捐赠给需要的人,自己则过着简陋的田园生活。
令他了悟财富真谛的是一句与“水”有关的诗——“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这句诗的意思是,“财物像水一样平等,人像秤一样正直”。
顿悟之后的林尚沃这样概括他的财富哲学:
财物跟水一样。
水只是随着地势的高低而流淌,流水不腐,如果想拥有它而把它固定,水就失去了生命力,成为死水一潭。
财物也是这样,它原本没有属于你、属于我之别,就如水没有归属一样。
我所拥有的财物只不过是暂时停留在这里,但人却总想把原本没有归属的财物据为己有。
如果想把流水用手握住,也只能暂时将水握在手中,水终究会从手中流失,复成空拳。
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江苏人幸运地居于上善之地,因而也就注定应该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古代的“太湖熟,天下足”和“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到近代的“实业救国,富国利民”,江苏人始终将自己的繁荣与“兼济天下”的使命联系在一起。
这一光荣传统,理应在当代苏商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苏商的未来
在明清以来的五大商帮中,苏商一直给人一种名与实很不对称的错觉。
它创造过众所公认的一次次辉煌,但却从未在社会上享有过什么盛名。
甚至还有人否认苏商群体的存在,将这个概念的出笼归结为政府的炒作。
这种“有实无名”的现象,正是苏商的低调谦卑和注重实干所导致的。
江湖上的盛名,离不开人生和事业上的传奇色彩,而这一点恰恰是守土坐商、低调务实、作风保守的苏商格外欠缺的。
与晋商领袖“汇通天下”的乔致庸、徽商领袖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及当今商界大批浙商群体中的风云人物相比,苏商不乏工商巨子,如张謇、荣敬宗、陈光甫以及当代的一大批实力型民营企业家,但自古以来,苏商群体中除了惨遭朱元璋折腾的昆山沈万三,很少有人能够成为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企业家不是演员,其存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猎奇性的审美快感。
江湖名声、社会知名度并不是衡量一个商帮的权威标准,商帮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工商领域的实绩和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名与实的不对称,对于苏商来说,既不是问题也不是缺陷,而是企业家精神的真正所在。
不少人会从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性来批评苏商的低调,却没有注意到一个企业家将自己编织到品牌价值之中的潜在危险,更没有思考过,一个将大量精力投放到做秀上的企业家,如何能经营管理好他复杂而庞大的商业王国。
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商将会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保持其上善若水的谦卑、低调和务实。
因为无论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这样的性格丝毫无损于苏商的辉煌。
同样,苏商会一如既往地恪守其稳健的作风,追求夯实地基之后的厚积薄发和根深叶茂。
我们更要强调苏商的单打独斗是一种优势,而不是劣势。
这种自立精神意味着更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合作共赢精神。
具有强烈理性精神的独立者,更懂得合作的必要和重要。
因为孤单,所以更需要依赖于社会,更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平等互利。
自立者更懂得尊重别人的利益,因为他渴望得到他人相同的尊重。
正是单打独斗的自立精神,促使苏商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配置国内外优质资源,从而得以率先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专注精神,使得苏商更具有挡住诱惑的定力。
这将确保他们在一轮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选准发展方向和投资领域,占领制高点,通过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卓绝努力,逐步从全球供应链的低端向中高端乃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善若水 水善利 万物 不争 众人 道居善 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