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医师伤寒论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24723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07KB
中医三基医师伤寒论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三基医师伤寒论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三基医师伤寒论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益气补中,平肝降逆D.和中化痰,平肝消痞E.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15.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B.痰热互结
C.水寒互结D.瘀热互结E.燥热互结
16.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是()
A.大黄黄连泻心汤B.小陷胸汤
C.栀子豉汤D.黄连阿胶汤E.麻杏石甘汤
17.以下何证不属于少阴寒化证()
A.桃花汤证B.附子汤证
C.真武汤证D.四逆散证E.白通汤证
18.当归四逆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手足厥寒,脉细欲绝B.手足厥寒,脉微欲绝
C.手足厥寒,脉沉而紧D.手足厥寒,脉微而细E.手足厥寒,脉沉而细
19.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的主方是()
A.葛根汤B.葛根芩连汤
C.黄芩汤D.白头翁汤E.黄连汤
20.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脾气亏虚,运化失职B.脾阳不足,寒湿困滞
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E.中虚不运,饮食停滞
21.以下哪项不是猪苓汤证的主症()
A.发热B.渴欲饮水
C.脉浮D.小便不利E.心下悸
22.以下哪项不是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
A.腹满B.身重,难以转侧
C.面垢D.谵语,遗尿E.潮热
23.小建中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悸,欲得按B.心中烦,不得卧
C.心中悸而烦D.虚烦不得眠E.心动悸,脉结代
24.以下何方无大黄与芒硝的配伍()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D.桃核承气汤E.大陷胸汤
25.太阳病的病机是()
A.风寒束表,卫外失职B.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C.风寒束表,肺气上逆D.风寒束表,经脉不利E.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26.阳明病外证不包括下列何项()
A.不恶寒B.身热
C.汗自出D.反恶热E.腹满
27.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恶寒B.头痛
C.发热D.项强E.脉浮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0分)
1.以下哪些方剂可以主治呕吐()
A.干姜芩连人参汤B.吴茱萸汤
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E.栀子豉汤
2.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喘()
A.小青龙汤证B.麻黄汤证
C.麻杏石甘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E.葛根芩连汤证
3.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的共有症状是()
A.咳、喘B.渴欲饮水
C.下利D.小便不利E.心烦不得眠
4.以下哪些方证可见身痛的表现()
A.桂枝加附子汤证B.附子汤证
C.麻黄汤证D.桂枝新加汤证E.大青龙汤证
5.太阳蓄血证包括()
A.五苓散B.抵当汤证
C.猪苓汤证D.抵当丸证E.桃核承气汤证
6.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烦躁()
A.茯苓四逆汤证B.大青龙汤证
C.栀子豉汤证D.干姜附子汤证E.桂甘龙牡汤证
7.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鉴别要点是()
A.恶风与恶寒B.发热高与低
C.汗出有无D.身痛有无E.脉浮缓与浮紧
8.猪苓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药物是()
A.桂枝B.茯苓
C.猪苓D.泽泻E.滑石
9.以下哪些方证属于表里同病()
A.柴胡桂枝汤证B.桂枝人参汤证
C.五苓散证D.葛根芩连汤证E.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0.以下哪些方证可见下利的表现()
A.大柴胡汤B.黄芩汤证
C.四逆汤证D.大承气汤证E.桂枝人参汤证
11.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共见症状是()
A.心下痞B.恶心呕吐
C.干噫食臭D.肠鸣下利E.谷不化
12.以下哪些方证可见小便不利()
A.真武汤证B.猪苓汤证
C.五苓散证D.茵陈蒿汤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3.以下哪些方证属于寒热错杂证()
A.半夏泻心汤证B.乌梅丸证
C.大青龙汤证D.黄连汤证E.附子泻心汤证
14.太阴病兼表证的治疗用方有()
A.麻黄汤B.桂枝汤
C.桂枝加附子汤D.小建中汤E.桂枝人参汤
15.以下属于结胸证的方证是()
A.三物白散证B.大柴胡汤证
C.大陷胸汤证D.大陷胸丸证E.小陷胸汤证
三.是非题(共10题,每题0分)
1.寒、热、痰、水、蛔、瘀都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
A.正确B.错误
2.温经解表的代表方剂是麻黄细辛附子汤。
()
3.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鉴别要点在于口渴与否。
4.根据太阴病的病机,其对证之方应该是理中汤。
5.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6.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均有小便不利,口渴饮水的表现。
7.桂枝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均有心悸的表现。
8.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皆有头眩的表现。
9.太阳蓄血证当见小便不利之症。
10.寒热往来是厥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
四.填空题(共34题,每题0分)
1.解表升阳止利的主方是__________;
清热止利兼以解表的主方是__________。
2.少阳病的主要治法是__________;
主治方剂是__________。
3.厥证的特征是__________;
其共同病机是__________。
4.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阳明病的治则总以__________为要,其主要治法以__________为主。
6.太阴病腹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痞证的证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柴胡桂枝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是__________,治疗胃虚水停证的主方是__________。
10.泻热逐水破结的主方是__________;
清热涤痰开结的主方是__________。
11.小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__________证;
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____证。
14.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治以__________方;
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治以__________方。
15.调胃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黄连汤证的主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猪苓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五苓散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
18.大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发汗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___;
清热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___。
20.治疗厥阴热利的主方是__________;
治疗厥阴寒呕的主方是__________。
21.泻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___:
清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___。
22.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胸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其治法当以__________为主。
24.太阳伤寒证的病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少阴寒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阳明病的提纲是__________,其性质为__________证。
27.少阴热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白虎汤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苓桂术甘汤主治__________;
真武汤主治__________。
30.厥阴病的特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1.阳明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___:
太阳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___。
32.少阴寒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__:
少阴热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__。
33.阳明病主要可分为__________证和__________证两大类型。
34.厥热胜复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替出现。
五.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0分)
1.协热而利
2.结胸
3.痞证
4.奔豚
5.但欲寐
6.胃家实
7.蛔厥
8.六经
六.简答题(共26题,每题0分)
1.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2.太阴虚寒证的证治特点是什么?
3.太阴病兼表证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4.少阴寒化证主要有哪些证型?
其病机、治法为何?
5.何谓阳明病?
何谓“胃家实”?
阳明病的外证是什么?
试述其病机。
6.太阳蓄水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方药是什么?
7.痞证与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如何?
8.太阳病提纲证原文及其病机是什么?
9.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
三者有何不同?
10.少阴病篇有哪几种下利证?
其主治方剂各是什么?
11.如何鉴别结胸四证?
12.试述少阳病提纲的意义。
13.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14.《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5.心阳虚证有哪些类型?
各自的证治特点如何?
16.试述“少阳为枢”的辨证意义。
17.如何理解厥阴病提纲?
18.阳明病腹满与太阴病腹满有何区别?
19.何谓脏厥、蛔厥?
两者如何鉴别?
20.少阴病提纲证的意义是什么?
21.结胸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是什么?
22.太阳蓄血证分哪几种类型?
试述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与方药。
23.如何理解少阴病“急温之”的脉证及意义?
24.102条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其症见心中悸而烦,为何在心而治在中焦?
25.厥热胜复反映了什么现象?
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6.太阴病、阳明病、少阴病均可出现自利,应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D
4.A
5.B
6.C
7.E
8.C
9.C
10.E
11.E
12.E
13.E
14.E
15.A
16.C
17.D
18.A
19.B
20.B
21.E
22.E
23.C
24.B
25.B
26.E
27.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B,D,E
6.A,B,C,D,E
7.C,E
8.B,C,D
9.A,B,C,D,E
10.A,B,C,D,E
11.A,B,D
12.A,B,C,D,E
13.A,B,C,D,E
14.B,E
15.A,C,D,E
三.是非题
1.B
2.A
3.A
6.A
7.B
8.A
9.B
10.B
四.填空题
1.葛根汤,葛根芩连汤
2.和解,小柴胡汤
3.手足逆冷,阴阳气不相顺接
4.活血化瘀,通下里热
5.祛邪,清下实热
6.腹满时减,复如故
7.心下痞,按之濡
8.和解少阳,兼以表散
9.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10.大陷胸汤,小陷胸汤
11.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12.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13.热痞,寒热错杂痞
14.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15.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16.腹中痛,欲呕吐
17.育阴清热利水,温阳化气利水
18.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9.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20.白头翁汤,吴茱萸汤
21.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22.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23.有形痰水结于胸膈,攻逐破结
24.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25.阴阳衰,阴寒内盛
26.胃家实,里热实
27.肾水不足,心火偏亢
28.胃热弥漫,充斥内外
29.脾虚水停证,阳虚水泛证
30.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31.喜忘,如狂发狂
32.四逆汤,黄连阿胶汤
33.热,实
34.厥逆,发热
五.名词解释
1.协有“挟”之意。
热指表证发热。
即挟有表证发热之下利。
2.证候名。
指痰水结于胸膈脘腹,以胸膈脘腹硬满疼痛为主症的证候。
3.证候名。
指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症的病证。
4.证候名。
豚即猪,以气上冲犹如豚之奔而得名。
5.指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6.“胃家”统括胃肠,“实”指邪气亢盛。
即胃肠燥热亢盛之意。
7.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逆冷。
8.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
六.简答题
1.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均属蓄血证。
太阳蓄血证为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于下焦,以致出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
阳明蓄血证,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肠内,心神失养,故见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必黑。
太阳蓄血多为“新瘀”,而阳明蓄血为“本有久瘀血”,也即内有“宿瘀”。
两者成因和临床表现虽有差异,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
故治疗均用抵当汤。
2.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太阴脾脏主运化、主升清,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清阳不升,寒湿下注,必见下利之主症。
然其下利属虚属寒,内有寒湿不化,故虽下利而口不渴,这是太阴虚寒证的主要辨证依据。
本条与第273条太阴提纲证合参,太阴虚寒证还当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临床表现。
其主要病机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治当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仲景未言具体方药,而谓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四逆辈者,指理中、四逆一类方剂而言。
临证之时,可视病情的虚寒程度而处以不同方药。
若其病轻,脾阳虚弱,中宫虚寒者,自宜理中汤;
若病重者,不惟土虚,且火不暖土,则宜四逆汤治之;
若居于两证之间者,附子理中汤则为对证之方。
3.太阴病兼表证属表里同病,既为表里同病,就应当遵循《伤寒论》表里同病,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或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或表里同治。
《伤寒论》中,太阴病兼表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这三种治法恰恰体现了表里先后的这一原则。
其一,太阴病兼表证,病偏于表而里虚不甚者,治以桂枝汤先解其表,表解后再温其里(第276条)。
其二,太阴病兼表证,病偏于里,里虚较甚而表邪较轻者,治以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表里同治(第163条)。
其三,太阴病兼表证,里虚寒证病重势急者,则当用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先救其里,待里证缓解后再议解表(第386条)。
4.少阴寒化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寒化证大致可分为七种不同证型。
一是四逆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治宜回阳救逆。
二是通脉四逆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三是白通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
治宜破阴回阳,通达上下。
四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其病机为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反佐咸寒,滋阴养液。
五是附子汤证,病机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治宜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六是真武汤证,其病机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治宜温阳化气行水。
七是桃花汤证,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治宜温涩固脱。
5.阳明病是外感病病程中,邪入阳明经腑,正邪相争激烈,邪热极盛的阶段,出现以内热亢盛,津伤化燥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病证。
其性质为里、热、实证。
“胃家”泛指胃肠而言。
《灵枢·
本输》说: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素问·
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
阳明以燥热为本,其邪气盛,当为燥热之邪亢盛。
故“胃家实”当指胃肠燥热亢盛,概括反映了阳明热证与阳明实证在病机上的共同特点,因而作为阳明病的提纲。
阳明病的外证即第182条所言“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里热炽盛,蒸腾于外,则见身热;
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见汗自出;
表邪已解,故不恶寒:
里热亢盛,故反恶热。
此皆阳明里热实证之外候,为阳明热证与实证所共有,也是阳明病的辨证要点。
6.太阳蓄水证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蓄下焦;
二是患太阳表证,而膀胱气化功能不健,若饮水过多,水液不得及时排出,因而水蓄下焦。
其病机总为太阳表邪未解,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
故其临床表现以口渴,小便不利,苦里急,微热,脉浮为特点。
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故渴欲饮水,饮水后口渴不除;
膀胱气化不行,水道不调,故见小便不利:
水蓄下焦,故见少腹胀满急迫不舒;
太阳表邪未解,故脉仍见浮,身有微热。
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通里达表。
此方剂型为散,取其发散之义。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以利水:
白术健脾行水;
桂枝通阳化气,兼散表邪。
“以白饮和服”,含有桂枝汤啜粥之义;
“多饮暖水”,可助药力以行津液而散表邪。
汗出则玄府通畅,利水则气化通行,表里气机俱畅,有利于排除蓄水,故日“汗出愈”。
7.痞证与结胸证均因太阳病误下,邪陷于里而成,都以心下为主要病变部位。
两者的区别要点是:
结胸证为内陷之邪与有形痰水结于胸胁,故其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下破结之法。
痞证为无形邪气内陷心下,气机痞塞,故其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特点,治以理气消痞为主。
8.太阳病提纲证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在脉象上的反映。
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
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温分肉”功能,故见恶寒。
此脉证综合反映了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的病机,故作为太阳病提纲。
9.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
它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也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
六经辨证则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
它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10.少阴病篇下利证共有八种:
(1)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下利,治以四逆汤;
(2)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下利,治以通脉四逆汤;
(3)阴寒内盛,格阳于上之下利,治以白通汤;
(4)阳脱阴竭,寒热格拒之下利,治以白通加猪胆汁汤;
(5)肾阳亏虚,水气泛滥之下利,治以真武汤;
(6)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之下利,治以桃花汤;
(7)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之下利,治以猪苓汤;
(8)热结旁流,火炽津枯之下利,治以大承气汤。
11.结胸四证是指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和三物白散证。
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胁脘腹,结深热重,其证以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为特点,治以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
大陷胸丸证为水热互结,病位偏上,其临床表现除具有结胸证的基本特征外,尚见“项亦强,如柔痉状”,治以大陷胸丸,泻热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小陷胸汤证为痰热结于心下,结浅热轻,以“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为证候特征,治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
三物白散证为寒痰水饮聚胸脘,其证除有胸脘硬满疼痛的结胸证主证外,尤以但见寒象而无热证为特点,治以三物白散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12.少阳病提纲即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重点提示了少阳之经火气为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及其主要病证特征。
即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其经脉起于目锐眦,且与肝经互为表里。
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则口苦:
灼伤津液则咽干;
胆热内郁,火热循经上扰,则头目昏眩。
值得注意的是,口苦、咽干、目眩三症虽然充分反映了少阳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火气为病的特点,可以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但并没有概括少阳病的所有类型,故临证之时,见此三症,虽可以确认为病在少阳,而具体论治还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进一步确定其汤证类型。
如结合96条所述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某一主证,可以确定为柴胡汤证。
13.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
如白虎汤证既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
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
其他经络同样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十二经脉受邪之后,所循部位均会出现相应证候。
如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证。
其他经络亦是如此。
三阴经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象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不无关系。
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
但值得提出的是,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般的规律。
14.伤寒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伤寒论》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证,均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医师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