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21666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6.19KB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
《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舆情监测行业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是重要新闻媒体成立的舆情服务机构。
它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把舆情服务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在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这类舆情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开设“舆情调查”版块,选取热点话题,采用投票、留言等方式让网民表达观点,获取分析数据,掌握舆情动态;
利用经常下到一线的优势,获得来自基层群众的原始数据。
这类舆情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舆论导向性和时效性,以人民日报社舆情监测室、新华网主办的《新华网络要情》为代表。
四是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
这类机构是随着舆情研究及舆情信息的数据搜集而产生的,它们的工作重点是为以上三类舆情服务机构和需要舆情监测的企业提供监测工具,或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舆情服务。
它们很少直接参与对舆情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且开发的监测工具主要是针对网络舆情监测。
这类机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质。
从事这类系统开发的机构以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
3、产业链结构
(1)上游对舆情监测行业的影响
舆情监测行业的上游企业多是媒体和广告代理公司,还有少数的活动和会展公司。
舆情监测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需要与传媒进行大量沟通,并与这些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形成自己的媒体资源和宣传网络覆盖优势。
新媒体环境对舆情监测市场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传播的新型业务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部分公司此类营业收入比重甚至占到了一半,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舆情监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2)下游对舆情监测行业的影响
舆情监测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快速消费品公司、互联网公司、通讯公司等等。
当前中国政府虽然还没有将“舆情监测系统”直接写入文件,但是政府对舆情监控和舆情监测的关注度、认可度都呈现了良性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在带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舆论可以迅速呈病毒式传播,政府、企业对舆情进行监测及应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将促进舆情监测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市场运行情况
1、市场现状
舆情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舆情服务的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对舆情服务认识不到位的现象。
首先,对舆情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
存在舆情服务等于舆情监控和删帖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舆情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致使有效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些地方与部门还把舆情服务看作是与一些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的重要渠道,违背了舆情服务的初衷。
其次,舆情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正在积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单位部门对舆情信息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应对舆情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相较于党政部门,企业对舆情的重视力度及应对能力更显不足。
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舆情监测室联手推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上,前9家企业都在“蓝色警报”线之下,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境内企业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大都被评在“合格线”之下,这里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
再次,对舆情监测的范围把握不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的集散地,因此,在说到舆情监测时,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舆情重视度不够。
在舆情监测中侧重于对显性舆情的监测,对隐性舆情的监测力度不够。
二是舆情服务市场不够规范。
虽然我国的舆情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舆情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舆情服务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
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业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来规范。
舆情服务的巨大商机,催生了舆情监测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在网络舆情服务领域:
上游是政府部门及众多企业客户,中游是舆情监测服务机构与市场咨询公司,下游是网络删帖公司以及危机公关公司。
舆情产业链上的利益的分配亟待规范。
据谷尼软件公司副总裁邹鸿强估计,在做舆情服务的同时,兼营网络删帖业务的舆情监测公司在行业内大概占到20%。
这不仅对只从事舆情服务的相关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扰乱了刚刚起步的舆情服务市场,侵犯了民众的言论自由权。
舆情服务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舆情服务机构的良莠不齐。
这些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
二是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化程度不高。
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调查,2009年上半年我国仅舆情监测分析软件的市场销售额规模就达6890万元,同比增长24.2%。
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服务,很少进行商业运作,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又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从事舆情服务软件开发的机构仅30家左右。
舆情分析所需要的有效数据量大,开发监测软件的所需要的成本高,专业技术性强,系统维护工作量大,而国家从融资、基础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舆情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就目前而言,我国党政和准政府组织的舆情服务机构与由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构成的舆情服务机构的联系比较密切,资源整合度相对较高。
党政机关和准政府舆情服务机构内部、重要新闻媒体建立的舆情服务机构和学校及科研单位等学术团体及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调查机构之间在舆情数据的共享上明显不足,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网络舆情监测与社会舆情调查的结合不足,舆情监测软件所得的数据与舆情监控需求最关键的安全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的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舆情服务的预警作用。
三是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舆情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很不完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一是舆情服务监测软件开发人才不足。
舆情分析工作所需要的数据量大,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情分析对高效、全面、及时、精准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决定了舆情有效数据的收集不能只靠人工来完成,舆情监测软件的开发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舆情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主要依托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于2008年和2009年,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开发人才短缺,软件开发所依据的数据模型和理论也主要借鉴国外,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二是舆情分析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现有的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舆情分析则主要是依托科研院校的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把舆情分析与理论研究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的人员不多,舆情信息工作理论建设比较薄弱。
从社会一线收集舆情的专业人员不足,这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舆情服务软件开发公司和科研院校舆情服务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是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少。
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一整套培训体系。
目前,我国的舆情服务人员主要依靠各个舆情服务机构进行内部培训,专业性不强,专门的培训院校和机构很少,舆情信息工作队伍的后备力量不足。
舆情服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亟待开发。
2、市场规模预测
2014年,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
二十年间,中国骨干网、宽带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IP数、域名数、网站数等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均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此外,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1997-2000年间,随着瀛海威公司面向普通家庭开放互联网服务,以及随后搜狐网、人民网的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活跃期,网民数量呈现翻番式增长,1998-2000年三年间增长率分别高达238.7%、323.8%和152.8%;
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从泡沫破灭后逐渐恢复并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带动网民总量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的《中国公共关系业2013年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增长缓慢。
据调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8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1.5%左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业务的结构性变化也逐渐凸显。
传统公关业务增速放缓,而新兴公关业务(如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发展迅猛。
总体而言,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关系行业,行业的成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4年度行业调查报告
从市场空间看,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网络舆情监测应视作数字化时代公关业务的前导阶段和关键环节,据统计,2014年国内公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80亿,且将保持每年25%-30%的增速,其中数字营销、数字公关的增速有望在50%以上。
从此角度判断,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业务未来的的总体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
3、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化、服务化是舆情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将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文本摘要、倾向性分析等结合语料库和知识库,建立基于SaaS模式的舆情语义分析基础设施,可更好的实现人机结合,提高舆情研判的准确率。
三、行业监管体系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的管理采用法律约束、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通信管理局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订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标准、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总体把握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
各地通信管理局负责对当地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实施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各地互联网协会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组织制定行业规定,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实现行业自律;
协调行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
提高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国家利益和用户利益;
普及网络知识,引导用户健康上网;
参与国际交流和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
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发挥互联网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2、行业政策
互联网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这一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下:
行业政策
主要内容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
将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并要求制定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将推动电信业向信息服务型转变、丰富增值业务、发展互联网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国务院颁发)
要求在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保障,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
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等十大产业中的137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信息的第15项中提到软件及应用系统,体现了网络搜索引擎,中文的全文检索、中文信息处理(含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中文和外文间的机器翻译)、文字识别、语音合成与识别,充分突出了网络搜索引擎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目标,培育发展互联网新兴业态,服务两化融合,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宽带中国”,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四、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1、行业特点
中国的舆情监测、舆情服务,总的来说在我们国内还是一项新兴事物。
虽然方正、邦富已经涉足这一领域皆有10余年,但是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业内外普遍的共识是舆情监测行业只是开始步入成熟期。
从的研究与对党政、企事业单位职员的采访情况看,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1)上市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2)关系营销、商务运作在销售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
(3)主要厂商的产品功能日益完善,但是和国外差距还是能直接感受。
从舆情产品的用户处反馈看,投诉问题包括:
(1)产品的实用性不强,后知后觉对工作帮助不大。
(2)产品的自动分拣和过滤能力不强,信息抓取不全面、不及时。
(3)信息的情感判定不准确,甚至是不能判断。
从影响签单因素的经验看,主要涉及五大因素:
(1)满足功能需求。
(2)费用与决策能力。
(3)产品的复杂程度。
(4)使用的安全因素
2、行业主要服务
(1)热点识别
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
(2)倾向性分析与统计
对信息的阐述的观点、主旨进行倾向性分析。
以提供参考分析依据。
分析的依据可根据信息的转载量、评论的回言信息时间密集度。
来判别信息的发展倾向。
(3)主题跟踪
主题跟踪主要是指针对热点话题进行信息跟踪,并对其进行倾向性与趁势分析。
跟踪的具体内容包括:
信息来源、转载量、转载地址、地域分布、信息发布者等相关信息元素。
其建立在倾向性与趁势分析的基础上。
(4)信息自动摘要
能够根据文档内容自动抽取文档摘要信息,这些摘要能够准确代表文章内容主题和中心思想。
用户无需查看全部文章内容,通过该智能摘要即可快速了解文章大意与核心内容,提高用户信息利用效率。
而且该智能摘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不同长度,满足不同的需求。
主要包括文本信息摘要与网页信息摘要两个方面。
(5)趋势分析
通过图表展示监控词汇和时间的分布关系以及趋势分析,包括地域信息分布。
以提供阶段性的分析。
如:
信息传播的区域分布,转载量与转载网站类型等。
(6)突发事件分析
突发事件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战争、动乱和偶发事件等等。
互联网信息监控分析系统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突发事件监听与分析。
对热点信息的倾向分析与趁势分析,以监听信息的突发性。
(7)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主要是针对舆情分析引擎系统的热点信息与突发事件进行监听分析,然后根据信息的语料库与报警监控信息库进行分析。
以确保信息的舆论健康发展。
(8)统计报告
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3、行业竞争格局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伴随着不断洗牌、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通过优胜劣汰,走向成熟与规范。
舆情监测服务行业也是如此。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舆情监测服务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也已开始进入洗牌阶段,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大批缺乏核心技术、客户服务能力差、没有持续创新精神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或者被迫转型。
经过市场洗牌,目前国内提供舆情监测服务的供应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拓尔思、方正电子、厦门美亚、北京西盈等为代表,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厂商;
一类是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拥有一定科研实力与传播资源的传媒科研机构;
还有一类是从事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服务型公司。
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最具竞争力的,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厂商。
比较知名的有拓尔思、方正电子、厦门美亚等上市公司,北京西盈等专业公司。
这类公司大多位于北京,占据人才、行业、市场、地理等各类优势,技术实力雄厚,持续研发能力强,各家各有所长,是舆情监测行业中坚力量。
其中托尔斯舆情相关主要业务TRSSMAS社会媒体分析云服务,近期连续收购投资成立好几家控股子公司,增加业务范围,提高行业优势,为公司未来向多领域多行业大数据应用业务拓展提供实践经验。
面对机遇与挑战,拓尔思提出大数据时代选择舆情类产品的三大标准——数据、技术、服务。
据目前了解,方正电子的策略有一些调整,舆情事业部已改名为大数据事业部。
这意味着方正除了宣传、出版行业以外,开拓金融、旅游等其它行业,并于去年承建某自治区5000万级大项目。
厦门美亚,中国公安系统信息产品的供应方,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公安领域。
北京西盈专注于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实践,在行业里以技术钻研和服务口碑见长,据调查该公司善于解决客户最棘手的舆情监测核心难点问题,大部分成交客户都是在多次比较鉴别淘汰了其他公司的产品之后,二次选择的结果;
在西部某些省份和某些行业规模以上舆情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4、行业准入障碍
(1)技术壁垒
舆情监测行业均是近几年内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而目前国内相关技术基础还很薄弱,企业进入这些细分行业几乎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供借鉴,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些行业中生存和发展。
(2)品牌效应壁垒
舆情监测行业本身业务属性就是为客户提供形象和品牌管理服务,因此自身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受到客户青睐,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公司的业务品质、人员素质、服务经验、事件处理能力等多个因素综合表现。
然而知名品牌形成不但是一个长期过程,更需要企业在舆情监测行业积累大量成功案例。
这对于年轻企业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壁垒。
(3)人力资源壁垒
舆情监测行业主要依靠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国内缺乏舆情监测专业能力培训机制。
从业人员只能在业内从事舆情分析工作时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经验和业务能力。
这就造成业内专业人才供求具有人才紧缺、流动性高的特点,优秀专业人才更倾向于在业内成熟企业工作,为潜在进入者带来一定人力资源壁垒。
(4)客户资源壁垒
目前,舆情监测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这些用户具有影响力大、相对稳定等特点,这就使得已经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更加容易拓展市场,而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市场拓展难度更高。
(5)经验壁垒
舆情监测行业均属于新兴行业,业务拓展和产品研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业务模式、产品功能需求等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不断积累和改进,企业进入该行业将面临业务模式不清晰、产品功能需求不明确等困难。
5、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其中,手机旅行预订以194.6%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O2O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的商务模式。
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企业的营销预算也在不断向互联网媒体倾斜,企业的营销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纸媒、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整合营销成为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选择。
截至2011年末,互联网广告已正式超越户外广告,成为继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后的第三大广告媒体。
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形象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在网络舆情监测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
2)经济持续增长、舆情监测手段与细分市场不断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舆情监测的重要市场。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品牌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社会公众不断的把品牌、声誉、诚信中的问题带到以商家、医院、饭店的这些甲方的博弈之中,在双方的博弈中使舆情监测的需求激增。
国内舆情监测市场将呈现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的态势。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等个主要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客户将会把更多的公共关系支出投向二、三线城市,舆情监测公司也将在这些地区大量涌现出来。
未来国内舆情监测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舆情监测服务将进一步延伸和规范,随着国际资源与本土资源之间合作加强,本土公司将加快整合业务资源的步伐,公司间并购将日趋成熟,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行业集中度也将提高。
目前,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舆情 监测 行业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