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洛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secret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1136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434
- 大小:343.62KB
浪洛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secretWord格式.docx
《浪洛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secret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洛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secretWord格式.docx(4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
平均每公里造价
284.7602
二
路线
路线总长
km
120.9018
路线增长系数
1.558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12
最大纵坡
%
8
竖曲线最小半径
600
三
路基、路面
路基宽度
7.5
土石方数量
1000m3
80.9517
土方
55.7772
石方
25.1746
防护工程
m3
76793
6
排水工程
93327
7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沥青表处/6m
四
桥梁、涵洞
设计车辆荷载
汽-20,挂-100
桥面净宽
中桥
m/座
100.52/2
小桥
85.31/4
涵洞
m/道
2069.4/235
按照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以交通部、国家安监局、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151号文)发布的《关于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浪卡子县至洛扎县油路(以下简称浪洛公路)改建工了该公路改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2征地地点及评估范围
浪卡子县至洛扎县油路改建工程路线起于浪卡子县县城以南约8km与S307线的平交处,在K0+573.5利用现有加桑桥,于K14+300过打隆镇,而后路线沿羊卓雍错湖滩、草原延展,过香达、普古村、萨荣桥、波拉垭口,过垭口后,路线绕普莫雍错东侧向前推进,向南翻越蒙达拉山垭口后进入洛扎县境内,后沿洛扎雄曲由西向东经扎日乡、拉拢乡、吉堆村、洛扎县中学至洛扎县城,终于县城以东2.5km的扎麦村。
改建公路里程为K0+000~K126+000,路线全长120.9018km。
除主线外,设计路线的比较线路(蒙达桥路段,比较线长0.52664km)仍属此次评估范畴,里程共计
km。
评估范围主要包括公路建设占地范围(填方在坡脚排水沟或挡土墙护坡外1m,切方在坡顶或截水沟外1m)及对建设占地范围可能存在地质灾害危害的有关山地、冲沟及其流j域范围。
根据该公路及其邻区的地质环境特点,确定本次评估范围原则如下:
公路临坡一侧一般以单面坡顶为界,临河一侧以河对岸岸边为界,有滑坡的地方以滑坡边界为准,泥石流沟一般包括其物源区以下的流域范围.按以上原则,评估区一般沿公路线1000~1500米宽度范围进行,加上泥石流、滑坡需扩展范围,评估区总面积约350km2。
以上详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1.3评估目的和依据
1.3.1目的任务
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浪卡子县至洛扎县公路一定范围内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地质灾害事件、公路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预测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并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加安全、合理地利用建设场地,避免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诱发地质灾害。
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分析改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查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的原因,对改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危险性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及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作出评价。
具体任务是:
(1)查明评估路段沿线及其两侧一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评估区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对评估路段沿线及其两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路段现状进行调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范围、稳定状态、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分析其成因机制和形成原因,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评估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依据项目类型、规模,预测改建路段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分析是否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
评价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工程的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
(4)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对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5)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1.3.2评估依据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1999年3月2日);
(2)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392号文,1999年11月1日);
附件: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局、交通部(国土资发[2003]151号文)发布《关于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2000]36号《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管理暂行办法》及西藏自治区人大[2003]1号文《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5)参照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03年4月1日印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报批稿);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4—94);
(7)《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至洛扎县油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3年3月);
(8)山南地区交通局关于该评估工作的委托书。
1.4前人工作程度
工作区前人工作程度低,极为缺乏地质资料及其他一些相关性基础资料,对本次工作有参考或利用价值的前人工作主要有:
(1)1:
100万拉萨幅(H—46)区域地质调查(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1979年6月);
(2)“西藏第四纪地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93年);
(3)“洛扎县城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勘查”(四川省地勘局一0一地质工程队,2000年12月);
(4)“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报告”(四川地勘局一0一地质工程队、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10月);
(5)“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至洛扎县油路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03年3月)。
1.5评估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查、踏勘,对拟建场地内的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作了调查,同时收集并利用了原四川地勘局一0一地质工程队的“洛扎县城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勘查报告”、“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报告”及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气象水文资料及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实际开展线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综合调查360km,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2。
主要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2
工作内容
工作量
1:
2.5万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综合测绘
Km2²
350
灾害调查路线
Km
360
地
质
灾
害
点
调
查
滑坡专项调查
处
高危边坡专项调查
段
45
泥石流专项调查
条(处)
60
塌岸专项调查
17
季节性冻土专项调查
评估工作
评估路线长度
121.43
评估报告
份
含文字报告及相关图件
评估项目组于2003年12月13日开展外业工作,12月28日结束外业进入资料整理及报告图件编制工作,2004年1月6日前提交“评估报告”(送审稿),2004年1月7日于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2004年2月完成修改完善并提交正式报告。
1.6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
1.6.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据调查,该建公路沿线范围内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
在蒙达拉山口以北地形地貌较简单,蒙达拉山口以南地形地貌复杂;
褶皱及断层等地质构造形迹较发育;
沿线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h)、第四系更新统(Qp)松散土层,三叠系上统下部(T3g)变质岩及辉绿岩体与花岗岩体岩浆岩等,地层岩性、岩土分层较为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状差异较大,岩层大多陡倾,倾角最大达80°
;
表层岩石风化强烈,岩体结构较破碎,裸露岩层崩解强烈,岩体内裂隙也较为发育;
区内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三叠系上统板岩、变质砂岩岩内裂隙水为主,岩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区内地震较强烈,属高烈度地震地区,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以农牧业活动为主,农户修建房屋削坡高度通常小于3m,公路开挖形成高约5~20m的高边坡,边坡稳定性较差,人类工程活动总体较强烈。
参照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03年4月1日印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报批稿)附录B,浪洛公路线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的划分情况如表1-3。
由表可见,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四项评价结论为“复杂”,“结构面及其组合对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岩体结构类型”、、“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五项评价结论为“中等”,“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评价结论为“简单”.根据“重庆技术规程”判定,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
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表1-3
判定因素
划分标准
划分结果
地质环境复杂
地质环境中等
地质环境简单
评估区基本情况
划分
等级
地形
地貌
地貌单元种类
>
大于2种
复杂
地形坡度(度)
35
10~35
<
10
蒙达拉山口以南大部分大于35度,以北湖盆区普遍平缓
沟河纵坡(‰)
25
10~25
蒙达拉山口以南>
25‰度,以北湖盆区<
10‰
沟河切割深度(m)
20
10~20
蒙达拉山口以南大多>
20m,以北湖盆区大多<
10m
地质
构造
岩层倾角(度)
10~45
褶皱发育,产状变化较大
断裂构造
可见断裂,裂隙超超过4组,间距小于0.3m
偶见断层或破碎带,有3~4组裂隙,间距多为0.3~1m
无断层,有0~2组裂隙,间距大于1m
偶见断层或破碎带
中等
岩土层界面倾角(度)
结构面及其组合对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大
小
岩体结构类型
碎裂、散
体结构
薄~厚层状
结构
巨厚层状~整体状结构
薄~厚层状结构
岩性特征
土层厚度(m)
8~12
大于12m
岩(土)性差异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0.05
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
5~20
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
5~30
简单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土质边坡高度m)
15
8~15
岩质边坡高度m)
15~30
部分边坡15~30
洞顶围岩厚度
1倍洞中跨
1~3倍洞跨
3倍洞跨
采空区占调查区的面积(%)
无采矿现象
注:
除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3项外,其它项中首先满足9小项者即为该等级;
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的比值、岩溶占调查区面积、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3项中,任1项复杂即为复杂,任1项中等复杂视为中等复杂。
1.6.2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
建设项目为三级公路路面,按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之表3-3所划定标准,该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表1-4)。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项目
类型
项目类别
重要建
设项目
大型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
20层以上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大型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场、体育场馆、›1000人的娱乐场所、建筑面积、>
5000m2的商场、>
300人的医院等
较重要
建设项目
一般建
面积<
0.5km2的开发区和建设新区、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面积‹1.0km2矿山、7层及其以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小型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场、体育场馆、<
500人的娱乐场所、影剧院、建筑面积、<
1000m2的商场、<
100个床位的医院等
1.6.3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级别划分标准,本工程建设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级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因此本次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工作级别确定为二级(表1—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划分表
表1—5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评估级别
建设项目重要性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2.1.1气象状况
浪卡子一洛扎沿线属高原半干旱季风气候,基本特征是:
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强,热量水平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四季不明显;
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量不大,蒸发量大。
浪卡子与洛扎县目前皆无气象观测站,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流域形态、海拔高程的相似,当地气象资料可借鉴邻县错那县城气象站的有关参数,根据类比统计,沿线多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最高气温9.7℃.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3℃;
最暖月在6一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15.8一16.3℃。
本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353.5mm,大部分集中在6-9月的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65%以上。
沿线平均日照为2983小时,年辐射量约为20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5米/秒。
另外,该区气候的垂直分带较为明显,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降雨在4500m以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4500m以上降雪为主要降水方式,并且降雪与海拔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降雪就越多,海拔越低,降雪也就相对较少。
2.1.2水文状况
沿线所经区域有两大湖泊和九条较大的河流。
两大湖泊为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为过蒙达拉山口前水系的最终入汇处,九条较大河流中有八条注入两湖,过蒙达拉山后,为本区最大的一条河流一洛扎河。
各地表水体表层在冬季均冻结成冰。
羊卓雍错位于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m,面积638km2,为一咸水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约K30+000之前路线在其西南侧经过,在K0+567、K8+402、K18+551、K28+186、K35+485、K61+987各有六条较大河流流汇入湖中,其中第一条为客如河,其余五条均无名称。
普莫雍错位于浪卡子县境内、羊卓雍错以南,湖面海拔5009m,面积284km2,为一咸水湖,湖水在K61+987处顺一条无名河可流入羊卓雍错。
在K55+620及K60+210处各有1条较大的无名溪流注入湖中,路线横跨两河下游。
根据水文调查资料表明:
每年4一6月份,普莫雍错水位最低,9一10月份水位最高。
洛扎雄曲为路线上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巴里加扛日峰(6526m)上游的扛浦曲,由南向北经勒沙贡转为东西向,出洛扎县城向东流进不丹王国,最后注入雅鲁藏布江。
洛扎雄曲全长131.5km,流域面积5160km2,河流落差大,流速急,在县城段平均流速为2.8m/s,平均流量75m3/s。
洛扎雄曲河床宽度20-60m不等,河水在每年6一9月上涨至最高水位,为丰水期;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水位最低,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通过对河水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显示河水对砼无腐蚀。
2.2地形地貌
沿线海拔3830m~5393m,除K108+000以后地段海拔低于4000m外,绝大部分地段海拔(达90%)在4000m以上,K89+000以前大部分地段(达74%)海拔达到或超过4500m。
路线总体趋势是:
起点至蒙达拉山口路段路线不断升高,蒙达拉山口到洛扎雄曲河畔路线纵坡陡降,此后直至终点路线逐渐降低。
除上普莫雍错(K36+000~K45+650)越蒙达拉山口(K72+600~K75+l00)、下蒙达拉山(K75+100~K99+100)等三处路段坡度一般达20°
~30°
地形较陡或陡峻外,其余大部分路段比较平缓,坡度一般小于l0°
。
浪洛公路沿线地貌主要为高山地貌,局部为冰川堆积地貌。
其中从K0+000~K36+000一段主要为冲洪积及高原湖相沉积的平原地貌,并且在K30+000以前部分路段及其两侧发育大片沼泽。
沿途水系均流入羊卓雍错,河流短小,河床低浅(K30+000以后切割稍深),下游河道众多,河谷较宽、平坦,尤其入湖一段。
K30+000以后发育二级阶地.河谷两边为侵蚀剥蚀的山峰,山坡坡度大部分<
45°
,少部分山坡较陡(>
60°
)。
从K36+000~K55+500一段主要为剥蚀堆积地貌,该段地表主要为一套残坡积松散堆积物,地形起伏较大,山坡坡度20°
至30°
,但路线在普莫雍错岸边沿等高线延伸时地势很平缓。
K55+500~K65+500一段主要为侵蚀堆积的河谷地貌及湖积小平原地貌。
这段河谷较前狭小,河床仍然很浅.两岸附近为小起伏的高山,山坡坡度一般<
20°
,远处则为起伏很大的高山。
K65+500~K99+100主要为剥蚀堆积地貌,地形起伏很大,该段在K75+50左右翻越蒙达拉山口,山口以前地形相对较缓,山坡坡度25°
,山口以后非常陡峻,这段相对高度下降1000余米,切割很深,该段地表以残坡积松散物为主。
从K99+100至终点,以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为主,间有剥蚀堆积地貌及冰川堆积地貌,河谷深切,两岸陡峻,形成峡谷地形,其岸坡高度>
100,坡度一般>
,洛扎河右岸及部分左岸沉积一套厚度很大的冲洪积冰川堆积的砾石、卵石、漂石层,在沟口形成较大的洪积扇,同时因地壳的多次上升运动,在冲积物中形成了多级阶地,并在右岸多处形成上述松散堆积物的高陡边坡。
沿线河流、冲沟在蒙达拉山口前总体上切割较浅,过蒙达拉山口后,河流、冲沟切割很深。
沿线河流及较大的冲沟基本稳定,短时间内一般不会迁移,而正处于发育初期的小冲沟稳定性较差,其沟床在山坡上较易迁移,尤其是冲沟的下游段。
沿线部分冲沟中发育泥石流,从泥石流的分布来看,主要在K40+000以前和K75+100以后,即上普莫雍错以前路段和过蒙达拉山口以后路段,上普莫雍错后至蒙达拉山口路段没有发现泥石流;
K40+000以前路段泥石流较多但均较小,过山口后路段少而较大。
2.3地层岩性
沿线出露地层主要有:
第四系全新统(Qh)、第四系更新统(Qp)松散土层,三叠系上统下部(T3g)变质岩及辉绿岩体与花岗岩体岩浆岩等地层。
按层序由新到老叙述如下:
第四系:
主要由冲积、洪积、湖积、残坡积、冰川堆积组成,少量人工堆积层,土层岩性复杂。
第四系全新统(Qh)
(1)填筑土:
灰一青灰色,由块石、小块石、角砾及粘性土组成,结构松散~较密实,仅局部分布在路堤、沟堤之表,厚度0.30m~0.90m。
(2)种植土:
灰、灰褐、灰黄色,软塑、可塑、硬塑,主要由低液限粉土组成,含角砾及小块石,内有植物根茎.结构松散.厚度0.20~l.00m.沿线零星分布。
(3)淤泥质粉土:
灰、深灰、灰黑色,软~流塑,含砂及(角)砾,夹泥炭.厚度0.50~8.60m,分布在K4+700~K5+825、K7+200~K8+800、18+980~K20+910、K21+148~K25+072、K26+545~K26+720、K27+000~K27+052等路段。
由于路线多伴随坡脚延伸,多处路段淤泥质粉土只分布在路基左或右半幅之内。
(4)泥炭:
灰一灰褐色、灰黑色,大部分有机质未完全分解,大多呈软塑状,少部分呈可塑状,酷似牛粪,手捏呈海绵状.含淤泥质土.厚度0.40~6.70m,分布位置与淤泥质土相同。
(5)低液限粉土:
灰色、深灰色、灰黄色,含较多角砾(或砾石)及砂,可塑一硬塑为主,部分软塑,主要分布K57+400以前路段。
(6)(粉土质)细砂:
灰色一深灰色、灰黄色,松散一稍密一中密,含粉土或有机质,或(角)砾,厚度0.53-2.40m.沿线零星分布。
(7)粉土质中〈粗〉砂:
灰一灰黄色,松散一稍密,含砾及粉士,厚度l.20-7.10m以上,主要分布K56+600~K58+650一段,沿线其余路段零星分布。
(8)粉土质砾、卵石(夹土):
灰一深灰色,松散一稍密、中密状态,粒径一般1~12cm,部分含漂石,成分为板岩、变质砂岩、花岗岩、辉绿岩,分布广,主要在前20km、约K18-K36及K59+600~K68+100等路段,并多处与角砾及小块石夹土相间分布或伏于其下。
(9)粉土质角砾、小块石夹土:
灰一灰黄色,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地质灾害 危险性 评估 报告 sec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