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的领导讲话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09239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71.04KB
干部下基层的领导讲话Word格式.docx
《干部下基层的领导讲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下基层的领导讲话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反复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
光在机关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工人,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
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王伯祥、沈浩等人民群众衷心爱戴的好干部,都是在基层这个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
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越少。
改革开放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
我们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
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
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
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主要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
越是发展潜力大、越是工作表现好的骨干,越要舍得放下去。
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注重从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办法,逐步提高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
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改革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认为领导机关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
有的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前程;
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
这是一种短视眼光。
胡锦涛同志指出:
“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锻炼人;
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干部的价值。
沈浩同志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了近20年,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任科员,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6年时间,不仅带领小岗村民根本改变了后进面貌,而且实现了自己精彩人生的理想。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
基层舞台大、天地宽、机会多,干部到基层去,既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也是自己健康成长需要。
有志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能锻炼意志、最能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干部的基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全国组织系统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
活动视频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09年6月23日)
5月25日,中组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组织系统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
李源潮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沈跃跃同志主持会议并对活动作出部署。
中组部部务会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在京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市、县三级党委组织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分别在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江西、河北、辽宁三省和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安塞县等5个地方党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李源潮同志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系统要做表率。
在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地组织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
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扎实深入地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
第二,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
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和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盼,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有效经验。
要与干部谈心谈话,关心了解干部。
组织部长主动与不跑不要的干部谈心谈话,跑官要官的就会受遏制,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就会减少。
要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结对帮扶摸索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要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与诉求,认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以公道正派、可亲可敬的形象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
第三,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要讲求实效。
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要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每位同志都要严格自律,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真心实意地为干部群众服务,进一步树立组织部门“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同志对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作了具体部署:
沈跃跃指出,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有利于组织部门更加深入地掌握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推动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党员干部和各类各类人才,进一步树立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
根据中组部部务会研究的意见,这次“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中组部和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组织部的部长、副部长和部务会其他成员,总计1万余名。
省、市、县直属机关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下基层活动,由各地党委组织部具体部署。
沈跃跃强调,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下一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组织部门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带着题目下去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组织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效果,认真听取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意见建议。
当前,特别要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围绕组织部门如何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保证,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等重大课题开展调研。
调研结束后,每位同志至少要撰写1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牵头解决1个以上的实际问题。
第二,普遍进行谈心谈话。
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同志要把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作为下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采取登门访谈、主动约谈等多种方式,与所联系的干部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力争今年内都谈1次,做到“全覆盖”。
组织部长重点要找各级党政正职谈心,特别是近期要与县委书记普遍进行1次谈话。
还要注意找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在矛盾复杂、条件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遇到挫折、感到委屈的干部谈心。
要尊重干部、理解干部,营造谈心谈话的良好氛围,让干部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第三,广泛开展结对帮扶。
组织部门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在基层建立工作联系点,并至少与1名基层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农民工党员等结成帮扶对子,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朋友,热忱帮助他们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
结对帮扶既要注重济一时之困,又要注重解长期之难。
要通过结对帮扶,进一步促进在党内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第四,带头参加信访接待。
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意见》要求,主动参加信访接待工作,在这次下基层活动中至少要用1天时间直接参加接访。
对信访中涉及组织工作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
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并列入工作日程抓紧研究解决。
对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也要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沈跃跃强调,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要与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融入其中。
第一批已经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要结合“回头看”工作,通过下基层认真检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进一步查找问题、改进工作;
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特别是市、县党委组织部门,要把下基层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并部署、同步安排、狠抓落实。
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
下基层的各项安排都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特别是要树立好的作风,轻车简从,勤俭节约,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三是要充分运用活动成果改进工作。
对下基层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使这项活动真正起到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
做好情况沟通和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总结和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下基层经常化、制度化。
在百名干部下基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王国臣
(2007年4月29日)
同志们:
县委研究决定,从部分县直机关和乡镇选派近百名科级后备干部到村和社区任职,接受实践锻炼,这是我县创新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模式,加强后备干部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实施百名干部下基层工程,有利于推动我县干部队伍建设和促进后备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下面,我代表县委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意义,充分认识实施“百名干部下基层”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个人自身努力;
二是社会培养造就。
实行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是县委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
其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到基层一线体验生活、接受实践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同时也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是培养锻炼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2005年,我们按照“双推双考一公示”的办法,选拔了210名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在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实践锻炼的办法,把6名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派到园区、招商、信访等重要部门进行实践锻炼;
实行了助理制,选拔45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任乡镇(场)局长助理和主任助理;
先后有17名正科级后备干部,经群众推荐和组织考察被提拔重用。
可以说,这些科级后备干部无论是在接受锻炼期间,还是担任助理或提拔之后,大都能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干部群众是认可的。
但从我县目前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宏观情况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后备干部的成长进步。
主要表现在:
对农村实际接触的不多,想问题、办事情容易脱离实际;
缺少在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总揽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不了解市场,不懂经济,对经济发展没有理性认识,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
农村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涉及各个方面,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最佳平台,所以县委从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进步考虑,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可以加深干部对“三农”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本领;
有利于加深对农民的了解,增强对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有利于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增强党性,磨砺意志,陶冶情操,经受锻炼和考验。
(二)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县委在综合分析全县各村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划分出20个生态示范村、50个集中整治村和30个经济发展后进村,聘请省、市有关部门为60个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委主要领导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要关注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加大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这次选派科级后备干部进村任职,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县委、县政府及县直部门与农村的联系,推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真正进入“三农”工作主战场,把管理与服务职能向农村基层延伸,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
把县直部门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农村,使发展项目和资金向农村倾斜,进而带动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是加快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农村全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尤其是村级规模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以及“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出台,迫切需要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可以说村级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村级组织必须尽快转变职能,不断完善功能,这就从客观上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在我县的村级组织中,还有少部分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三无”现象,少部分村党员队伍作用不突出,还有的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极不利于开展工作。
选派后备干部进村任职,通过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的外部活力,切实解决少数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确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村基层,巩固和扩大农村综合改革成果,推动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建立。
二、明确任务,切实增强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大批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在我县还是第一次,既体现了县委在培养锻炼干部上的创新,也体现了县委在加快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的决心。
在定人定单位时,我们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选派干部,将选派单位的优势、选派干部的特长和基层的需要对接起来,将选派干部的驾驭能力、工作经验,所在部门的职能与派驻单位的总体情况通盘考虑,可以说做到了按需选派。
所以说,所有选派干部都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这是一种政治任务和责任,在此,我代表县委就大家下步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要真正下得去,尽快掌握基层的总体情况。
我们在座的这些同志,大部分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副职领导干部,不要因工作忙、没时间等原因,通过打电话等形式走马观花似的了解派驻单位的情况,要真正下得去,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尽快掌握派驻村和社区的总体情况。
选派到村任职的同志,要全面分析派驻村的发展前景和劣势,主动向其他村干部学习,做到村里的“家底”心中有数,产业项目发展情况心中有数,要多与所在乡镇党委的主要领导请示沟通情况,重点掌握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选派到社区任职的同志,要尽快熟悉社区的工作职能和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社区创收项目的建设情况,社区党员尤其是无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社区人少事多,要抓住服务群众这个重点,在发展社区创收项目、组建社区服务机构、规范社区党员管理、创新服务群众方式上,主动帮助出点子,联系项目,做一些实际工作,做到多帮忙不添乱。
不能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或县城的干部,到基层任职不过是临时行为,是特殊角色,基层同志对你一客气,就把自己当成了客人,“做客”不做事,这样既违背了县委的意图,同时自身长期“潜伏”的不足也得不到克服。
总之,要真正下得去,尽快进入角色,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消极无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具体的时间表,必须熟悉了解基层的情况,增进与干部群众的感情,真正取得对基层实际工作的发言权。
(二)要真正蹲得住,切实为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县委、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具体目标,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村级组织的任务非常繁重。
所以,我们这些后备干部进村任职后,决不能当监督员,更不能当“看客”,要真正躬身做一些实际工作。
一是要大胆参与村里的决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村还没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还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体现不出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
我们这次进村任职后,一定要帮助制定出发展规划,已经制定规划的,要重点抓好实施。
二是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在我县,有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村也不少,但普遍存在工业项目品位不高,农事企业拉动作用不强的问题,没有体现突出规模、突出精品、突出效益的原则。
所以,一定要在这项工作上多做一些努力,在打造品牌,培育支柱产业项目上做文章,要充分依托现有的铁矿石、膨润土、马铃薯、蔬菜大棚、杂粮加工等产业项目优势,尽快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把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落到实处。
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城市要支持农村的发展,包括在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农村基层提供支持,能帮助协调和争取资金的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协调和争取。
当然,基层同志也要理解挂职干部,不能给他们过重的压力,更不能以争取到多少财物论英雄。
四是协调理顺好村“两委”班子之间、社区党支部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做村“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工作团结和个人友谊,从而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要真正做到自律,不搞特殊性。
要服从派驻单位所在乡镇场街党委的统一领导,尊重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做出的决定。
积极参与村或社区开展的党务、村务活动。
不准在所驻乡镇场街、村或社区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
不准用公款吃请和收受礼物。
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同时,切实做到不出事。
做到深入基层摸实情,以朴实的形象感召人;
仪表大方有风度,以文明的言行举止吸引人;
办事扎实效率高,以超人的工作能力说服人;
实事求是戒虚浮,以卓著的实绩影响人;
公私分明讲原则,以清廉的风范教育人。
三、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光靠组织的培养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
在实践锻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一要勤于学习。
随着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对领导者的衡量标准和要求也愈加严格,只有掌握新的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广大群众。
因此,不仅要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来认识、来对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干部。
要学习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要努力向实践学习,通过基层各项工作的实践,逐步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通过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掌握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思路、经验和方法。
二要善于思考。
古人说:
“行成于思”。
思考是对实践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重要认识环节。
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增加工作的有效性。
要善于从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行动前必须深思熟虑,“三思而行”;
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采取对策;
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认真咀嚼消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领导经验,尤其是在失败的情况下,更应认真思考、总结,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增一能”。
要搞好阶段总结。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和锻炼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通过总结,找出不足,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要肯于实干。
做任何工作,如果只是图虚名,练虚功,不愿实干,不求实效,结果必将一事无成。
后备干部要在实干中不断增长自己的工作才能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敢干不要蛮干,时刻把握干的方向性。
敢干绝不同于蛮干、盲干,只有敢干并善于把学的方针、政策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避免盲目性,从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第二,要实干又要巧干,时刻注意干的科学性。
常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实干是实现人生价值,增长才干的先决条件。
但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必须巧干,讲究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把事情办好。
第三,要手脑并用,干学结合,时刻不忘干的目的性。
只有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才能达到既干好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又能够在干中深化认识,学到知识,增长才干的双重目的。
四要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县委也把2007年作为全县的开放创新年。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最终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部 下基层 领导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