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20508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51.45KB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6330
211300
ф22钢筋(㎏)
12228
ф16钢筋(㎏)
160055
156135
780292
71286
61357
1229125
ф12钢筋(㎏)
12036
10579
3022
25637
ф6◎10×
10钢筋网(㎏)
7101
20451
31350
8481
6714
74097
劲性骨架(㎏)
234643
φJ15.24钢绞线(㎏)
161473
98974
25293
285740
锚具OVM15-12(套)
344
锚具OVM15-19(套)
80
64
144
锚具OVM15-27(套)
钢波纹管φ100(m)
1895
1287
3182
钢波纹管φ120(m)
1887
塑料波纹管φ91(m)
4318
塑料波纹管φ116(m)
4180
2、主塔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张拉、压浆
砼养护、拆模
环向预应力张拉、压浆
3、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主要布置机械设备、设施包括:
搅拌楼、拖泵、塔吊、电梯、电缆、水管及泵管等(见图2、图3)。
(1)搅拌楼、拖泵:
每个主墩分别设置一座50+75m3/h搅拌楼和两台拖泵,搅拌机下料口均设有一个1.2m3可移动集料斗。
(2)塔吊:
在每个塔各设置起重力矩125T·
M的塔吊两台,吊臂长度40m、最大有效起吊高度150m。
塔吊基础采用钢管桩,塔身附着于塔柱侧壁上,每个塔吊设置4道附墙架。
塔吊主要性能如下表:
吊幅
吊重
14.5m
18m
22m
26m
30m
34m
40m
125T·
M
10t
7.8t
6.2t
5t
4.4t
3.75t
3.1t
(3)电梯:
在上、下游塔柱外侧各布置一台电梯,电梯导轨附着于塔柱上,并随着脚手架的爬升而接高。
(4)水管、电缆、泵管、水管及混凝土泵管从中塔柱起,附着于塔柱内壁,并予以固定,电缆沿塔柱内腔向上牵引(从中塔柱门洞进入)。
3.2、施工工作平台
3.2.1外平台
塔柱外施工平台用脚手管塔设,脚手管环绕塔柱四周搭设成环状,以形成封闭的操作平台。
下塔柱脚手架直接坐落在地面和承台上,中(上)塔柱脚手架埋设牛腿,I25工字钢作支撑(如图4)。
脚手管排距为120cm,层距150cm。
脚手平台随塔柱升高,整个平台附着于塔柱上。
脚手架搭设以满足安装钢筋和模板的操作需要,塔设要点为:
⑴脚手架包围塔柱成环状,形成整体稳定结构。
⑵脚手架距塔柱边缘留80㎝间隙,以保证拆模翻模操作空间。
⑶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脚手架可用拉杆竖向每6m与塔柱砼壁上拉杆焊连;
脚手架上设爬梯,铺木板供人员行走。
⑷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加固。
脚手架搭设见附图4、图5
3.2.2内平台
塔柱内腔施工平台是利用上节螺栓杆作牛腿,[14槽钢作支撑承重架,上铺一层4㎜钢板或木板作平台(如图6)。
3.3、主塔测量控制
3.3.1、测量施工工艺流程
3.3.2测量基点和测量仪器
因全桥的施工测量控制点离27#、28#墩位较近,可以作为桥塔施工测量控制,故选取F65、E、F、G等点为桥塔施工的控制点。
为保证测量控制的准确性,在塔肢施工前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在以后的塔肢施工过程中保证控制基点的稳定性,如有破坏、位移、沉降发生,及时进行恢复和复测,从而充分地保证了桥塔局部测量系统的控制与全桥测量系统的统一。
全桥所用测量仪器全站仪2台,水准仪4台,50m钢尺2把。
3.3.3高程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高程的控制以三角高程为主,为此,应保证仪器竖直角的指标差和视线长度。
在下横梁和上横梁施工完毕后采用水准仪检核,其高程基准的传递,采用检定过钢尺传递。
传递时如图一,同时设置两台水准仪,两根水准尺,一把钢尺。
将钢尺悬挂在固定支架上,零点端在下,下挂一与钢尺检定时同重的重锤。
假设下水准仪在起始水准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为a,在钢尺上读取r1,上水准仪同时在钢尺读取r2,在待定水准点上的水准尺上读取b,并同时测定温度,则待定点的高程可用下式计算:
HB=HA+a+[(r2-r1)+Δlt+Δl]-b
式中,Δlt为温度改正,Δl为钢尺的检定改正数。
因钢尺一般是水平悬挂检定,在传递高程时钢尺垂挂,故此时除尺长改正Δl‘外,还需加入垂曲改正Δl1和由钢尺的自重而产生的伸长改正Δl2。
Δl=Δl‘+Δl1+Δl2
Δl1=Q2L/(24P2)Δl2=γl2/(2E)
式中,L为钢尺总长,Q为钢尺总重,P为钢尺检定时的拉力,γ为钢尺的比重,E为钢的弹性模量。
3.3.4塔柱各节段位置复核
塔柱每节段施工完毕后要对其位置进行复核,复核位置主要是塔柱四边边线和四个角点位置,复核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
3.3.5劲性骨架定位
为保证骨架正确的准确,需控制每节骨架顶部外侧到桥轴线的距离和墩轴线的距离,每节控制距离可由结构尺寸与倾斜度算出(图3):
横桥向到桥轴线的距离
顺桥向到墩轴线的距离S顺
内侧S内
外侧S外
下塔柱
(46.5H+1341.9495)÷
131
(21.5H+2570.9345)÷
(910.835-15H)÷
中塔柱
(1033.8543-3.9H)÷
47
(1234.0743-3.9H)÷
(195.7789-0.5H)÷
上塔柱
15.87
20.13
2.88
说明:
以上各式中H为每节骨架顶部的实测高程,单位均为米。
劲性骨架定位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
3.3.6塔柱模板定位
塔柱的模板控制是依据塔柱中心十字线来进行的,因此需在每节模板顶口高度处放样出塔柱理论中心十字线,它可根据模板的尺寸、模板总体布置及塔柱倾斜度计算出放样数据。
当然,模板控制也可类似与劲性骨架定位控制,其计算公式如下:
(46.5H+1326.2295)÷
(21.5H+2586.6545)÷
(926.555-15H)÷
(1028.2143-3.9H)÷
(1239.7143-3.9H)÷
(201.4185-0.5H)÷
15.75
20.25
3
3.3.7索道管的精密定位
索道管定位,首先在后场加工台座上进行索导管与劲性骨架相对定位,然后现场进行劲性骨架接长定位,最后测量进行复核,达到索导管的安装精度要求。
(1)索导管的后场定位
索导管、劲性骨架加工好后,测量人员在台座上将索导管位置在劲性骨架上做好标志,然后进行索导管安装固定。
(2)索导管的现场安装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相应的定位关系数据图表。
现场定位时,先进行高程方向的调整,然后再进行平面位置的调整。
高程定位先采用钢尺导入法将上横梁顶面高程定位控制点的高程引测至塔柱已浇段顶面的临时水准点上,然后再以几何水准测量配合竖向量距的方法测定索导管顶口和底口中心的高程。
整个调整过程采用逐渐趋近的方法,经过多处反复移动、调整、量测,使顶口、底口中心的三维空间坐标同时位于设计位置。
第一节劲性骨架安装前基准高程的要精确,每榀劲性骨架底口的操平垫板1、2、3、4严格控制,保证基准高程的准确,劲性骨架四角的平面位置经全站仪放样后,用角铁做好限位区,保证安装时底口平面<5mm。
布点如图6(设计点1、2)1、2点平面偏差ΔX、ΔY最好同符号,避免骨架的扭转。
劲性骨架的调整,首先测定顶端两设计点1、2实际位后,确定偏差大小,如果较小,通过顶杆顶撑或手拉葫芦调试,偏位过大,用一小千斤顶调整底口,通过在垫块(1、2、3、4中某一块)上垫几毫米的铁板就能迅速调试到位,避免上口的顶撑或手拉葫芦强行将劲性骨架拉或顶扭转变形。
索道管安装精度要求:
标高允许误差+5mm;
索道管中心线误差+2mm。
3.3.8竣工测量
按照前述定位方法,尽管力求准确,焊接牢固,但由于后续工序的施工(钢筋绑扎、立模和砼浇注等),不可避免地对索导管的位置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位变化。
因此,在砼浇注后,在对塔柱形体进行竣工测量的同时,还应对索导管进行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的作业方法,其平面坐标在顺桥向上由全站仪直接测出,横桥向是先放出上、下游塔肢纵轴线,然后用钢卷尺直接量得。
而管口高程采用钢卷尺竖向量距的方法测定,且顾及尺长与温度改正和拉力改正。
3.4、横梁支架施工
下横梁高6m,宽6.8m,顶标高为29.837m,中间用隔板分为3个腔室。
上横梁高6m,宽6.0m,顶标高为79.837m,中间用隔板分为2个腔室。
横梁和相连塔柱同步施工。
横梁支撑体系由预埋件、立柱、承重梁、分配梁、底模系等组成。
下横梁支撑立柱采用7排2列共14根φ630×
6mm的钢管,钢管长8.0m,焊接于承台预埋件上。
上横梁用φ630×
6mm钢管支撑,钢管支撑为5排2列共10根φ630×
6mm的钢管,钢管长42.0m,焊接于下横梁预埋件上。
支撑平联为φ400×
5mm钢管,设4道,间距10m。
横梁底模系统由纵横型钢及底模组成,承重主梁为焊接钢箱梁(尺寸为80×
50㎝),沿横桥向布设。
分配梁I25a顺桥向铺设,间距@30cm,在I25a上铺设底模。
每根立柱和主梁间设卸荷块。
(横梁支撑体系见图7、图8)
3.5、劲性骨架施工
3.5.1劲性骨架制作
塔柱劲性骨架总高度134m,考虑到钢筋模数及方便施工,采取分节加工安装。
劲性骨架竖向采用∠100×
100×
10角钢,其余采用∠75×
75×
7角钢制作。
劲性骨架加工在台座上进行,台座设置两个,一个台座用于分片制作,另一个台座用于组拼成节。
单个台座长18m,宽10m,其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基础、I25梁及δ20铁板;
砼基础放样及标高、预埋件埋设、工字钢抄平以及铁板的抄平均由测量控制。
劲性骨架制作方法是:
先测量放样,然后将角点桁片定位在台座上,再放样角点桁片间连接角钢位置,烧焊连接;
两节劲性骨架的连接脚板必须同槽进行加工,便于现场连接。
3.5.2劲性骨架安装和连接
劲性骨架运输:
劲性骨架吊运,采用吊车起吊,平板车装运,起吊时应采用四点吊,应缓慢平稳,运至现场用塔吊吊装劲性骨架;
运输过程中,劲性骨架底部用型钢或道木垫平,整个过程要尽量避免劲性骨架变形。
安装和连接:
随塔柱砼节段的升高,依次逐节接高劲性骨架。
两节劲性骨架的对接用角钢进行限位及固定。
对接前,测量放样限位角钢位置;
对接时,塔吊吊起劲性骨架,利用葫芦将劲性骨架喂入限位角钢内;
再利用葫芦调整劲性骨架顶口位置,必要时用楔形钢板微调,测量跟踪校核;
达到要求后,加焊连接脚板,焊接牢固后,松开塔吊吊钩。
在焊接过程中,严禁碰撞及松动葫芦。
3.5.3加工及安装精度
1.加工精度:
长、宽尺寸允许误差:
±
5mm
对角线允许误差:
6mm
轴线允许误差:
2mm
2.安装精度:
中轴线允许偏差:
H/1500mm
标高允许偏差: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3.6.索塔钢筋施工
3.6.1索塔钢筋分类及特点
(1)塔柱钢筋
塔柱钢筋主要型号有φ32、φ25、φ22、φ20、φ16、φ12钢筋和φ6@10×
10㎝带肋钢筋焊网。
钢筋连接,φ32主筋采用等强度墩粗直螺纹接头,其余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
φ6@10×
10㎝带肋钢筋焊网搭接附在φ16钢筋上。
塔柱钢筋施工特点:
塔柱φ32竖向主筋接长时悬臂较长,施工时安装、固定困难;
上塔柱锚固槽多,尺寸各异,钢筋数量大、布置密,特别是塔柱门洞钢筋、环向预应力防崩钢筋、索导管锚固槽钢筋布置密,定位、安装较难,施工难度大。
(2)横梁钢筋
横梁钢筋主要型号有φ25、φ16、φ12钢筋和φ6@10×
钢筋连接,φ25主筋采用等强度墩粗直螺纹接头,其余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
横梁钢筋施工特点:
横梁较高,钢筋层数多,定位较难;
预应力管道多,与横梁钢筋相互干扰大。
3.6.2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标准执行。
(1)主筋直筋加工连接接头
塔柱主筋按9m定尺长度下料,在钢筋加工车间进行镦粗及套丝。
钢筋套丝之前把钢筋端头先行墩粗,墩粗前墩粗机回零,钢筋从前端插入,顶紧,油泵上压控制压力进行钢筋墩粗。
钢筋套丝在钢筋螺纹套丝机上进行。
在受力钢筋中,端头有弯勾的采用加长型丝头,其余的用标准型丝头。
镦粗直螺纹钢筋丝头检验标准表
检验项目
检验工具
检验方法及要求
螺纹中径
检验螺母、螺纹环规(Z)
检验螺母应能拧入,螺纹环规拧入不得超过1.5扣
螺纹长度
检验螺母
对标准丝头,检验螺母拧到丝头根部时,丝头端部应在螺母中部的凹槽内。
螺纹牙形
目测法观测螺纹齿底不得宽,不完整齿累计长度不得超过1扣。
(2)其余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在后场加工组进行,根据设计图纸下料并考虑接头错开,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数量的50%,不同层钢筋接头也要按规范错开,错开间距不小于35d。
钢筋加工时短料接长采用对焊机对接。
钢筋加工检查标准
项次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全长
10
钢卷尺2点
2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水平筋各部分尺寸
5
3.6.3钢筋运输和安装
(1)钢筋运输
钢筋水平运输采用平车,由25T吊车按钢筋安装的先后顺序吊到平车上,转运、堆放在现场临时堆场内。
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塔吊,用专用吊具逐捆吊装至塔柱或横梁上安装(由于高空作业,场地有限,每捆重量控制在1t左右)。
(2)钢筋安装
塔柱钢筋安装顺序为:
主筋箍筋拉筋防裂网钢筋;
主筋依靠劲性骨架上的定位框精密定位,逐根就位后进行直螺纹接头连接,箍筋和拉筋利用主筋定位绑扎。
横梁钢筋安装顺序为:
底板底层钢筋底板底层钢筋底板拉筋腹板钢筋顶板底层钢筋顶板顶层钢筋
顶板顶层拉筋。
安装底层钢筋前测出横梁的纵横轴线,然后用红油漆在模板上标出底层钢筋的位置,按画线依次绑扎,以确保钢筋间距、位置、顺直。
钢筋安装时要注意接头错开,钢筋同一断面受力筋接头面积不大于50%。
(3)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受力钢筋间距
两排以上排距
同排
横向水平钢筋间距
0,-20
钢筋骨架尺寸
长
宽、高
保护层厚度
3.6.4钢筋施工注意事项
(1)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2)镦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
不合格的镦粗头,应切去后重新镦粗,不得对镦粗头进行二次镦粗。
(3)钢筋加工完成后,根据不同型号堆放,堆放时用枕木垫高并作好标识牌(标明型号、数量)。
存放的钢筋用彩条布覆盖,避免钢筋长时间日晒雨淋锈蚀和遭受污染。
(4)丝头用胶盖护住,避免损伤。
(5)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6)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7)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确保砼保护层厚度。
3.7.索塔模板施工
3.7.1索塔塔柱施工段划分
索塔塔柱共分31次浇筑完成,下塔柱分3次,中塔柱分10次,上塔柱分16次,上、下横梁与相连塔柱同步浇筑。
3.7.2索塔模板设计
3.7.2.1塔柱模板设计
塔柱外模采用大块定型组合钢模,面板加工采用δ=6㎜钢板,用[8槽钢作竖肋,∠80×
80×
6角钢作模板边框,用扁钢-80×
6×
L作加劲板,模板接头采用M16X30螺丝连接。
中、下塔柱外模设计为大块收分翻模,上塔柱模板设计为大块矩形翻模,翻模单节高度均为2.25m(具体尺寸见图9)。
塔柱内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组拼,定型组合钢模接头采用M12X30螺丝连接,外用用[16槽钢竖向加劲,组拼单节高度为4.50m。
转角、倒角采用木模。
3.7.2.1横梁模板设计
上、下横梁与相连塔柱同步浇筑。
横梁底模直接在支架分配梁I25a型钢上铺设,采用材料为6㎜钢板(或竹面板);
侧模采用上塔柱模板和承台模板,内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加支撑,转角、倒角为木模。
横梁与相连塔柱同步施工。
3.7.3模板制作和精度要求
塔柱模板在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加工制作。
模板所用钢材为Q235a,原材质量必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满足模板加工应具备的施工工艺性能,同时钢材表面质量和平整度符合相关要求。
模板制作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外形
尺寸
长和高
0,-1
肋高
面板端偏斜
≤0.5
连接配件
(螺栓)的
孔眼位置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孔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0
板面和板侧挠度
3.7.4模板的安装和验收标准
3.7.4.1模板的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清理施工缝、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和预埋件、清理模板表面及涂刷脱模剂。
(2)模板采用塔吊安装,手拉葫芦调位,手拉葫芦悬挂于劲性骨架上。
模板临时固定在劲性骨架上,塔柱模板就位后,相邻模板用螺栓固定,内外模板用对拉螺杆固定(见图10、11)。
(3)模板安装应在测量精确定位后固定。
(4)横梁底模安装时根据计算所得数据预设起拱值。
3.7.4.2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模板标高
模板内部尺寸
轴线偏位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模板表面平整
3.7.5模板的拆除
(1)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开始拆模。
模板拆除前,应有防摆动措施。
(2)拆除的模板应及时修复和清理,以便周转使用。
(3)拆模后塔柱混凝土表面留下排列整齐的拉杆预埋锥形小孔,应及时进行修补。
3.8斜塔柱施工
根据中交第一勘察设计院2003年10月22日答复,下塔柱不设临时顶撑,中塔柱设置两道临时顶撑。
3.8.1顶撑位置和预顶力
当塔柱施工到标高46.837m(距下横梁中心20m)时,在高程为42.837m(距下横梁中心16m)处设置第一道临时顶撑,施加水平预顶力3000KN;
当塔柱施工到标高76.837m(上横梁中心)时,在高程62.837m(距下横梁中心36m)处设置第二道临时顶撑,施加水平预顶力2500KN(见图12)。
3.8.2施工方法为:
1)在每道支撑标高处并排用两根φ800支撑钢管,每根钢管的预顶力为设计预顶力的二分一。
第一道撑杆钢管长度分别为35.2m、0.8m各两根,第二道撑杆钢管长度分别为31.8m、0.8m各两根。
2)、在塔柱上于顶撑的设计位置预埋100×
2㎝钢板(预埋件位置见附图12)。
3)、采用千斤顶施加预顶力,预顶到设计力后,采用型钢施焊在钢管外壁,型钢在钢管周围均布。
4)该水平顶撑与上横梁支撑体系的搭设集合考虑,避免与上横梁支撑体系相互冲突。
3.9混凝土施工
3.9.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1).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50,试配强度≮1.15R设
2)水泥: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3)细骨料:
中砂,细度模数2.6~2.9
4)粗骨料:
碎石,5~25㎜,级配良好,质地坚硬
5)外加剂:
高效缓凝减水剂
6)粉煤灰:
Ⅰ级
7)坍落度:
18±
2cm,满足泵送要求。
8)初凝时间:
下塔柱12~15h;
中、上塔柱12~15h;
横梁>35h。
3.9.2.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软管布料,串筒入仓。
(1)砼拖泵设在拌和站搅拌机的出口下,直接从搅拌机接料。
(2)砼泵管在下塔柱施工时附作在塔架上;
中、上塔柱在塔腔内壁附作,随塔柱施工面上升而接高。
(3)入仓混凝土按规范分层浇筑,用φ50和φ3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9.3塔柱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待已浇筑段砼强度达到2.5Mpa后,施工缝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散层,采用人工凿除。
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用高压空气冲洗干净,下段混凝土浇筑前先铺1-2cm厚1:
2的水泥砂浆。
3.9.4混凝土冬季施工
(1)冬季施工拌制混凝土的材料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采用对拌和水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按照规范规定)。
同时对骨料加以覆盖。
(2)气温过低时,应延长拌和时间,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
(3)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冰雪和污垢。
运输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4)养护时将模板外嵌一层5㎝厚泡沫,外用彩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拉桥 施工 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