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散文阅读题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205052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8.12KB
高三散文阅读题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散文阅读题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散文阅读题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
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如:
09重庆《瓷器的意味》16题答案: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09湖北《书房的窗子》16题答案: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2010年重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15题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2012年大纲卷《听朗诵》17题答案:
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
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2012年重庆卷《太阳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
“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梦——实现——再寻梦,按着意思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
(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2)“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⑵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见《步步高》P135)
09天津《老屋》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
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见《步步高》P144)
2010年湖北《烟花三月下扬州》17.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分)
2010年湖南《一朵午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2010年北京《海棠花》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2011年(全国大纲卷)《针挑土》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011年上海《又见鹭鸶》9、第⑥段“又见鹭鸶!
又见鹭鸶!
”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
”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2年四川卷《柴禾》15.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
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
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
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
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09山东19题答案: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09天津19题答案:
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
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引起下文。
2010年湖北17题答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秋尽江南草木凋:
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结构上照应全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2010湖南17题答案: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
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2010年北京18题答案: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2011年(全国大纲卷)《针挑土》14.答案:
用意(2分):
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
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4分):
黒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
②黒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16.答案:
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
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2011年上海《又见鹭鸶》9.答案:
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
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
照应题目。
(每个要点1分。
)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分析表达效果。
如深化文意(作用,形式上),表达效果,内容上,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答案示例:
①深化文意。
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受。
2012年四川卷《柴禾》1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表达效果。
首先要弄清本文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的内容,然后在思考在全文中的作用。
因为文章中间,故考虑呼应、铺垫等方面作用。
内容:
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
作用:
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并为柴火在今后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等,或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
09北京18题答案:
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作用(如:
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⑶开头与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
09江苏《上善若水》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文章见《步步高》P121)
2010年全国II《大河家》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2010年浙江《静流》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2分)
2010年四川《自然》14.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1年北京《祁连雪》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
2011年(湖南卷)《想飞》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
2011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19.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2011年(上海卷)《又见鹭鸶》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六个要素:
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
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
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五是是否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时光们样的情感;
六是是否交代了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2年(天津卷)《掐辫子》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2012年(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研究:
09江苏11题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010年全国II14题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每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2010年浙江12题答案:
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2010年四川14题答案: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2011年北京《祁连雪》17.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
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2011年(湖南卷)《想飞》15.答案:
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
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答题思路总结:
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2011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19.答案:
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
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解题思路】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
概括内容+中心+结构上的作用。
2011年(上海卷)《又见鹭鸶》12.答案:
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
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第1要点1分;
第2要点2分;
第3要点1分。
2012年(天津卷)《掐辫子》1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场景描写对全文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012年(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15.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4.答案示例:
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手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⑷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最典型的一篇文章就是《荷花淀》开头的景物描写。
09全国II《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见《步步高》P142)
2010年福建《春风》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2011年上海《又见鹭鸶》7、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2012年(广东卷)《荷叶》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
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09全国II14题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2010年福建15题答案:
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
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
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
2011年上海《又见鹭鸶》7题答案:
突出鹭鸶的美。
2012年(广东卷)《荷叶》16.【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
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
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一自然环境的……画面(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
第二节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1.命题特点:
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09年12个考散文阅读的省市有11个省市13道题考查这一考点;
2010年13个考散文阅读的省市有11个省市12道题考查这一考点;
2011年7个考散文阅读的省市有5个省市11道题考查这一考点。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4分、6分,便于批改评分操作,当然也给概括要点的个数提供了一个依据,便于查漏补缺,答案要么2个,要么3个,要么4个。
第一种:
概括某些原因
09全国II《岳桦》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2010全国II《大河家》17.
(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2010年重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2010年浙江《静流》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2010年福建《春风》14.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请简析。
2010年湖北《烟花三月下扬州》19.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
”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2011年北京《祁连雪》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200字)(10分)
2011年(湖南卷)《想飞》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2011年(湖南卷)《想飞》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17.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
2012年(大纲卷)《听朗诵》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这是为什么?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
2012年(广东卷)《荷叶》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
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09全国II《岳桦》16题答案:
①它们的命运不同:
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
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③它们性格不同:
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09江苏《上善若水》12题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
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②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
③功效长久:
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2010全国II17题答案:
第一问:
(4分)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
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
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答对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2分)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
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答对一点给1分。
2010年重庆16题答案:
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
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
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2010年浙江14题答案:
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
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
④弟弟表现了父亲的软弱;
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2010年福建14题答案:
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
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
2010湖北卷19题答案:
(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
(2)“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2011年北京《祁连雪》19.答案:
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
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2011年(湖南卷)《想飞》16.答案:
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
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
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2011年(湖南卷)《想飞》18.答案:
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
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17.答案:
(1)因有青苔,防滑倒;
(2)躲避鸟的袭击;
(3)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
2012年(大纲卷)《听朗诵》14答案:
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
②时过境迁.如夸知音难觅,令人感慨;
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2012年(安徽卷)《往事
(二)之八》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一题的筛选区域在临近上下文中去找。
从原文一些重点语句上可以看出,如“晴明之日,可以悠然看潮落星生。
风雨之日,可以听浪花怒撼崖石。
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可读一切的新书籍。
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分条归纳概括。
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意。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2012年(广东卷)《荷叶》17.【答案】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
②是孩子的“玩伴”;
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第二种:
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08辽宁《雨韵》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
(文章见《步步高》P141)
2010年湖南《一朵午荷》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2010年江西《饮一口汨罗江》16.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2011年(全国大纲卷)《针挑土》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2011年北京《祁连雪》18.作者曾说:
“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2年北京《心灵的篝火》18.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2012年四川卷《柴禾》14.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分)
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喜欢关注的对象,这从高考题此点考查的数量可以看出。
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着眼,全局兼顾。
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办法。
08辽宁17题答案:
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2010年湖南18题答案:
①形象美:
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文 阅读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