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复习笔记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20412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9.18KB
神经病学复习笔记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神经病学复习笔记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复习笔记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顶下小叶:
A体象障碍
B古茨曼综合症:
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认、书写不能、失读
C失用症
(三)颞叶:
①感觉性语阎中枢
②听觉中枢
③嗅觉中枢
④颞叶前部:
记忆、联想、比较高级神经活动
⑤颞叶内侧面:
边缘系统,司记忆、精神、行为、内脏
听觉、语言、记忆、精神活动
①优势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听不懂)
②优势颞中回后部:
命名性失语
③颞叶钩回:
幻嗅、幻味
④海马:
癫痫,精神症状、内脏症状和抽搐、记忆障碍
⑤优势广泛或双侧广泛: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
⑥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视束:
视野改变——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四)枕叶:
视觉
①视觉中枢:
刺激性——闪光、暗影、色彩等幻视
破坏性——视野缺损:
双侧-皮质盲:
全盲,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偏盲: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中心视力不受影响
距状裂以下舌回: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距状裂以上楔回: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②优势纹状区周围:
视物失认
③顶枕交界区:
视物变形
(五)岛叶:
内脏感觉、运动
刺激性——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饱胀感
破坏性——内脏运动感觉异常
(六)边缘叶:
高级神经、精神、内脏活动
损害——情绪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
二、内囊:
外侧豆状核、内侧丘脑、前内侧尾状核
前肢(豆、尾之间):
上-丘脑前辐射;
下-额桥束
膝部:
皮质延髓束
后肢(丘、豆之间):
前到后-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颞桥束、丘脑后辐射、视辐射
完全性:
三偏——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部分性: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运动性失语中一两项。
三、基底神经节:
随意运动、肌张力、姿势反射、调节复杂运动
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
尾+豆=纹状体;
豆=壳核+苍白球
尾+壳核=新纹状体;
苍白球=旧纹状体;
杏仁核=古纹状体
——病损:
1新纹状体:
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2旧纹状体、黑质: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四、间脑: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一)丘脑:
1前核群:
内脏活动
2内侧核群:
身体、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记忆功能、情感调节
3外侧核群:
A腹前核:
调节躯体运动
B腹外侧核:
锥体外系运动协调
C腹后外侧核:
肢体、四肢感觉
D腹后内侧核:
面部感觉、味觉
(二)下丘脑:
1视前区:
体温调节
2视上区:
视上核-水代谢;
视旁核-糖代谢
3结节区:
腹内侧核-性功能;
背内侧核-脂肪代谢
4乳头体区:
产热保温
(三)上丘脑:
——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
帕里诺综合征(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神经性聋、小脑性共济失调)
(四)底丘脑:
锥体外系功能
对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偏身投掷)
五、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
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网状结构
交叉性瘫痪:
病侧脑N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感觉障碍
III-中脑
5、6、7、8脑桥
9、10、11、12延髓
1延髓:
①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A眩晕、恶心、呕吐、眼震
B病侧软腭、咽喉肌瘫痪
C病侧共济失调
D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N损害)
E交叉性感觉障碍
②延髓内侧综合征:
A病侧舌肌瘫痪萎缩
B对肢体中枢性瘫痪
C对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椎动脉、基底动脉后部阻塞】
2脑桥:
①脑桥腹外侧综合症:
A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对侧中枢性偏瘫
C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桥服内测综合症(Foville综合征):
B向病灶对侧凝视
C对侧中枢性偏瘫
③脑桥被盖下部综合症(小脑上动脉综合征):
A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B病侧眼球不能外展
C病侧面肌麻吃
D双眼患侧注视不能
F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丧失
G病侧Horner征
H病侧偏身共济失调
④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闭锁综合征)
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双侧中枢性瘫痪(眼球上下运动示意,水平运动障碍),不语,双侧面瘫,舌咽运动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3中脑:
大脑脚综合征:
A病侧除外直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B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下肢瘫痪
红核综合征:
A对侧肢体震颤、强直或舞蹈、手足徐动、共济失调
B病侧除外直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C对侧肢体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六、小脑: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七、脊髓:
1上行:
①薄束和楔束:
肌肉肌腱关节的深感觉、皮肤精细触觉
②脊髓小脑束:
下肢、躯干下部深感觉(运动、姿势调节)
③脊髓丘脑束:
侧束-痛温觉,前束-触压觉
2下行
①皮质脊髓束:
躯干、肢体运动
②红核脊髓束:
屈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肢体运动
③前庭脊髓束:
躯干和肢体伸肌
④网状脊髓束:
躯干、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⑤顶盖脊髓束: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⑥内侧纵束:
协调眼球的运动、头颈部运动。
——部分病损:
?
后角损害:
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
后索刺激性病变:
相应病变区出现电击样剧痛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损害水平低于同侧)
脊髓横贯性损害:
1高颈髓(C1-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平面下感觉缺失,可波及延髓小脑
2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N元性瘫痪,下肢为上运动N元性瘫痪,平面下感觉缺失;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C5或C6||肱二头肌ok肭三头肌-~C7
3胸髓(T3-12):
比弗征:
T10-11腹直肌下半部无力,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
4要膨大(L1-S2):
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L2-4膝反射消失;
S1-2踝反射消失;
S1-3阳痿
5脊髓圆锥(S3-5尾节):
肛周会阴感觉缺失、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真性尿失禁。
6马尾神经根:
类似上,为单侧或不对称。
第二节、脑脊髓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前三分二,部分间脑
眼动脉——眼部;
脉络膜前动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
后交通动脉——吻合支;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
2椎-基底动脉:
后三分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
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
迷路动脉——内耳迷路
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
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
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
?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
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
第三节、脑神经
二、视神经
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视野缺损
1视神经:
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2视交叉:
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
正中部——眼颞侧偏盲
整个损害——全盲
3视束: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兄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
全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同侧偏盲
部分受损——象限盲(与部位相反)
5枕叶视中枢:
一侧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
对侧象限盲
一侧完全损害:
对侧偏盲,偏盲侧对光发射存在,黄斑回避
刺激性损害:
对侧视野闪光型幻视
枕叶前部:
视觉失认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一)动眼神经:
①外侧核:
上下内直、下斜、上睑提肌
②正中核:
辐辏运动
③E-W核: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缩瞳、调节反射
(二)滑车N:
上斜肌
(三)展神经:
外直肌
——周围性眼肌麻痹:
①动眼神经麻痹:
上睑下垂、外下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调节反射消失
②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偏上,下视时候复视
③展神经麻痹:
患侧眼球内斜视(无定位意义)
——核性眼肌麻痹:
脑干病变—眼球运动神经核损害
①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双动眼神经核部分受累
②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同侧周围面瘫、三叉N麻痹对侧偏瘫
③分离性眼肌麻痹:
个别神经核团损害—某一眼肌受累
动眼核性&
核下性麻痹鉴别(p36)
——核间性眼肌麻痹:
脑干内侧纵束损害—眼球水平通向运动障碍
①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视枢和动眼N枢间)双眼对侧注视患眼不能内收,单眼眼震
②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视枢和展枢间)同侧注视患眼不外展,刺激前庭则患侧可正常外展。
③一个半综合征:
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N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受累~患眼水平注视时不可内收外展,对侧不能内收可外展伴眼震。
——核上性眼肌麻痹:
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
特点:
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保留
(1)水平注视麻痹:
①皮质侧视中枢受损:
两眼侧视麻痹
②脑桥侧视中枢受损:
双眼向病侧凝视麻痹,向对侧共同偏视
(2)垂直注视麻痹:
上丘病变,
①上丘上半受累,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帕里诺综合征
②上丘上半刺激性,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动眼危象
③上丘下半损害,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
(二)眼肌麻痹导致复视:
哪侧麻哪侧虚,眼球偏对侧。
(三)不同部位损害的瞳孔改变
对光反射传导通路:
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N→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辐辏反射:
注视近物双眼会聚
调节反射:
注视近物瞳孔缩小
阿罗瞳孔:
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艾迪瞳孔:
强刺兢才导致瞳孔调节、对光反射,过程缓慢,合并阶段性无汗、直立性低血压称艾迪综合征
四、三叉神经
角膜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眼支→三叉N半月神经节→三叉N感觉主核→两侧面N核→面N→眼轮匝肌(闭眼反射)
五、面神经:
特点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
面瘫程度重轻
症状表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
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配),皱眉额、闭目无障碍
病灶对策随意运动丧失,哭笑等保留
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N瘫
恢复速度缓慢较快
常见病因面神经炎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
七、舌咽、迷走神经
舌咽、迷走神经核受损——延髓麻痹(真性球麻痹)
舌咽、迷走神经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双侧同时损伤发生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假性球麻痹。
特征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
病变部位舌咽,迷走神经(单or双侧)双侧皮质脑干束
下颌反射正常亢进
咽反射消失存在
强哭强笑无有
舌肌萎缩可有无
双锥体束征无常有
第六节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
椎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他们的联络纤维等。
小脑是调节随意运动的重要结构。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①皮质型:
局限性病变时出现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的中枢性瘫痪(单瘫)
②内囊型:
三偏综合征
③脑干型:
交叉性瘫痪——病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④脊髓型:
双侧肢体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小时,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
①脊髓前角细胞:
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
缓慢进展性出现肌束震颤
②前根:
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
同损后根:
根性疼痛、节段性感觉障碍。
③神经丛:
一肢体多数周围N;
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疼痛
④周围神经:
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自主N功能障碍、疼痛;
多发时--对称性四肢远端肌肉瘫痪,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第七节感觉系统
感觉:
特殊感觉:
视觉味觉听觉嗅觉
一般感觉:
浅、深、复合
-浅感觉:
来自皮肤、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
来自肌腱、骨膜、肌肉、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
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
1痛觉、温觉传导通路:
脊髓丘脑侧束
2触觉传导通路:
精细触觉——薄楔束;
粗略触觉——脊髓丘脑前束
3深感觉:
薄束楔束→内侧丘系→丘脑皮质束
脊髓丘脑束:
外到内——颈胸腰骶
薄楔束:
外到内——骶腰胸颈
第八节反射
深反射:
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射(腱反射、肌肉牵张反射)——反射弧: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C5-6);
肱三头肌反射(C6-7);
桡骨膜反射(C5-8);
膝腱反射(L2-4);
跟腱反射(S1-2)
浅反射;
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反射弧:
脊髓节段的反射弧;
冲动达大脑皮层→脊髓前脚细胞
腹壁反射(T7-12);
提睾反射(L1-2);
跖反射(S1-2);
肛门反射(S4-5)、角膜反射;
咽反射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意识:
个体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意识障碍:
觉醒度下降(嗜睡、昏睡、昏迷);
意识内容变化(意识模糊、谵妄)
嗜睡:
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很快入睡。
昏睡:
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奇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能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做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①浅昏迷:
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
周围事物、声光无反应,强烈刺激(疼痛)可有回避及痛苦表情,不能觉醒。
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生命征不变。
②中昏迷:
正常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
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生命征改变
③深昏迷:
任何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
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
生命征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脑死亡:
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
①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②自主呼吸停止
③脑电图~直线;
颅多普勒~无脑血管灌注;
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功能丧失
④以上情况持续至少12小时
⑤腱反射、腹壁反射等可消失
⑥排除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意识模糊:
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谵妄:
对周围环境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表现为紧张、恐惧、兴奋不安,甚至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白轻夜重,持续数h至数d。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丧失)
意识丧失,但睡眠、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的睁闭眼、转动眼球,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反射存在,但无自发动作。
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高。
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去皮质强直。
【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严重颅脑外伤】
2无动性缄默征(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损):
睁眼昏迷
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和人物,但无活动和言语,二便失禁、肌张力减低【脑干梗死】
3植物状态: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
A认知功能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
B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有视物追踪
C可有无意义哭笑
D吸吮、咀嚼、吞咽等原始反射存在,有觉醒睡眠周期,大小便失禁。
持续植物状态:
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持续12个月以上;
或者其他原因持续三个月以上
四、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征:
去传出状态,意识清醒但呈失运动状态。
2意志缺乏症:
清醒、运动感觉存在、记忆功能尚好,因缺乏使动性而不语少动。
3木僵:
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
伴蜡样屈曲、违拗症,语言刺激触及痛处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能清楚回忆发病或称。
(精神症状)
第二节、认知障碍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包括:
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
记忆障碍:
记忆包括损失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失语症:
1Broca失语(表达性、运动性失语)
【优势侧额下回后部】
口语表达障碍(谈话非流利、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
2Wernicke失语(听觉性、感觉性失语)
【优势侧额上回后部】
听理解障碍(听不懂别人和自己的话、口语表达语量增多但混乱割裂,缺有意义词汇)
3完全性失语:
(混合性失语):
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
4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
【优势侧颞中回后部】:
命名不能。
痴呆:
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症。
(两项或两项以上认知域受损)
头痛:
外眦、外耳道和枕外隆凸连线以上部位疼痛
面痛:
连线以下到下颌部的疼痛。
第四节、癫痫发作和晕厥
癫痫发作:
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
临表:
①意识障碍;
②运动异常;
③感觉异常;
④精神异常;
⑤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晕厥:
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机理:
大脑及脑干低灌注
晕厥前期——晕厥期——恢复期
临床特点痫性发作晕厥
先兆症状无或短可较长
与体位关系无关通常在站立时发生
发作时间白天夜间均可发作,睡眠时较多白天较多
皮肤颜色青紫或正常苍白
肢体抽搐常见无或少见
伴尿失禁或舌咬伤常见无或少见
发作后头痛或意识模糊常见无或少见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有无
心血管系统异常无常有
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多正常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层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注视某一点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节律性往复运动。
瘫痪:
个体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性和肌源性等类型。
临床检查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降低,迟缓性瘫痪
浅反射消失消失
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阳以阴性
肌萎缩无、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障碍常有
肌束震颤、肌纤维颤动无可有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
共济运动:
在前庭、脊髓、小脑的锥体外系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共济失调:
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躯干、四肢肌和咽喉肌时可引起身体平衡、姿势、步态及言语障碍。
1小脑性共济失调:
①姿势和步态异常
②随意运动协调障碍
③语言障碍
④眼球运动障碍
⑤肌张力减低
2大脑性共济失调
3感觉性共济失调
4前庭性共济失调
不自主运动: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受主观控制的无目的的一场运动。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一、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C5-6
肱三头肌反射:
C6-7
桡骨膜反射:
C5-8
膝反射:
L2-4
踝反射:
S1-2
Hoffmann征:
C7-T1
Rossolimo征:
L5-S1
二、浅反射
腹壁反射:
T7-12(肋弓T7-8;
脐孔水平T9-10;
腹股沟上T11-12)
提睾反射:
L1-2
跖反射:
肛门反射:
S4-5
三、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
锥体束受损
强握反射:
对侧额叶运动前区
脊髓自主反射:
单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Babinski征阳性
总体反射:
双侧脊髓自主反射+腹肌收缩、膀胱直肠排空,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CSF:
脑脊髓保护、支持、营养作用
CSF产生:
脑室脉络膜(主要是侧脑室脉络膜)
CSF走形:
CSF→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侧孔→蛛网膜下腔、脑池
CSF吸收:
(大部分)脑穹窿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病 复习 笔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