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精品推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20412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92KB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精品推荐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精品推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精品推荐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坚持以校为本,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2.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创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3.树立新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5.构建特色教研机制,共生态教研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6.研究解决教师专业水平、学生学业基础与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矛盾。
.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
2、坚持体现校本性、实效性的原则:
在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开展上,坚持体现课题研究的校本性,坚持课题的研究与教学研究的一致性、同步性,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
同时把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力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功能的发挥,以课题的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校本研究工作为主要原则。
3、坚持专题研究、实践探索的原则:
提出:
教学——问题——专题——课题的研究思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案例为主要依据,确立研究的主题,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为研究主渠道,在各学科中确立研究专题,形成系列的研究专题和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同时确立了个人反思——同伴交流——实践检验——总结提升。
取得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坚持实践更新的教法学法的原则:
以教学实践为重要的依据,将研究专题和具体的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并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法,形成特色教学法,使得不同学科教学有法、不同课型教学有法、不同教师教学有法、不同学生教学有法。
5、坚持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教研的目标是如何更好的实践新课程,在研究中开发出了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及教材,有利促进学校今后的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实验将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科教材,逐步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
研究过程的一般程序是:
问题——计划——行动——反思。
7、历史研究法:
校本教研已经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进行着,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的与实践的,成功的与失败的,都成为我们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可借鉴的研究资料,为此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研究工作所用。
8、课题研究全程通过电子信箱、QQ空间,课题组成员间进行即时交流。
六、课题的研究分解及行动实验小组的分工、时间安排、实施步骤与目标
1、课题内容分解:
课题小组
重点研究方向
组长
组员
数学
“一课四活动”连环跟进式教研
余天锡
卢建志、刘族刚、
李炳红、余天锡
戴朝阳冯涛
杨红珍刘忠君
易传安王蓓蓓
历史
专家引领、骨干带路、同伴合作式教研
李炳红
语文
学术沙龙与主题论坛式教研
冯涛
英语
课例诊断、示范研讨式教研
杨红珍
化学
案例反思式与同课异构式教研
戴朝阳
2、课题目标分解:
理
论
目
标
宏
观
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目标,树立学习实践的意识,认真学习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论专著,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政方针。
微
以《走进新课程》、《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校本教研案例研究》等书籍为理论指导,丰富研究经验、提高理论鉴赏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教研活动方式、策略等。
实
践
教
师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办公室是教研活动基地,教室是教研活动前沿,教师是教研活动者”的新理念。
建立教师教研活动记录袋,全面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
学
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能学到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
让学生成为有健康体魄、健康心理、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课题
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在不断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方法和策略体系。
成果
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氛围;
建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校本教研制度;
建构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开展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方法、途径与策略模式。
3.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组织策划阶段:
2009.11——2009.12
(2)申请立项,课题论证阶段:
2010.1——2010。
4
(2)制订计划,行动实施阶段:
2010.4——2011.5;
(3)总结成果,专家验收阶段:
2011.5——20011.7。
4.主要活动形式与研究过程
(1)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
主要包括《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案例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以校为本,正确定位校本教研》;
《教师的专业成长》;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等有关论著和文章。
学习《申报评审书》和课题研究方案,领会课题的精神,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研讨会,研究行动实践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并按专家的指导完善《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
(3)确定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共同体。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成为新校本资源的开发者。
(4)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新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上。
(5)制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工作制度:
《问题累积制度》、《课题研究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学习培训制度》、《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课题研究评价考核制度》、《研究过程监督制度》、《研究过程记录制度》、《研究资料管理制度》。
(6)确定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形式、策略。
并开展行动实验研究:
方式一:
专家引领、骨干带路、同伴合作式教研;
方式二:
教学叙事与微型课题研究式教研
方式三:
课例诊断与示范研讨式教研
方式四:
“一课四活动”连环跟进式教研
方式五、案例反思与问题会诊式教研
方式六、学术沙龙与主题论坛式教研
(7)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分组进行行动实验研究
卢建志:
总体策划、提供行动实验所须的参考资料,组织课题组行动实验,记录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文本编辑,材料剪辑合成,撰写研究报告。
刘族刚:
组织策划;
搜集国内校本教研强校的活动经验与做法;
研究并撰写《高效课堂之我见》。
李炳红:
,组织历史组开展校本教研行动实验研究,记录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研究并撰写。
《新课程理念下(文科)校本教研活动方式、策略研究》
杨红珍:
研究集省内外,校本教研强校的活动经验与做法,组织英语组的校本教研行动实验研究,记录研究过程。
研究并撰写《课例诊断与示范研讨式教研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余天锡:
组织数学组开展校本教研行动实验研究,记录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研究并撰写:
《一课四活动,连环跟进式教研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戴朝阳:
搜集国内外,省内外,校本教研强校的活动经验与做法,,组织化学组行动研究,记录研究过程,研究并撰写《案例反思与问题会诊式教研活动经验总结》。
冯涛:
研究国内校本教研强校的活动经验与做法,组织语文组开展校本教研行动实验研究,记录研究过程,撰写《学术沙龙与主题论坛式教研策略的实施与探究》
刘忠君:
教研全程监督指导,研究并撰写《优化校本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常规管理》;
易传安:
监督指导,研究并撰写《完善校本教研组织管理,培育高水平教师团队》
黄立俊:
过程指导、研究策划、监督审核。
七、“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策略研究”的研究总结
两年多来,本课题组,以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数学、语文、英语、化学、历史等学科教研组为行动实验基地,一切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践。
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的研讨气氛,发挥了教师的自主、创新精神,使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活动产生了一些新亮点,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保障活动的开展
两年来,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了旨在推动校本研究开展的规章制度。
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校本教研规划》、《校本教研制度》等,使校本研究处处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同时做到了时间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资料保障。
订阅了足量的专业报纸、杂志供教师学习和交流。
配备了微机,建起了校园网络,并开通了无线宽带网,使教师方便的从网上获取研究资料。
建立了有效的校本研究监控制度:
由教务处有关人员随时检查各组活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教研成果评奖活动。
教务处每学期召开一次各年级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考评。
以利于了解教师的校本研究工作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情况。
(二)强化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功能,开展高效常规校本教研活动
构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能发挥出强大合力作用。
针对我校教研组规模较大的情况,把开展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教研活动作为重点工作。
并规定:
每周四第9节课为全校统一校本教研活动时间。
各备课组分别集中活动:
交流、总结、反思教学情况;
进行课例评析,开展备课备课,确立下一周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策略等。
在备课组活动中,提出了“四备”、“六统一”的原则。
“四备”即每位教师要认真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六统一”即“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积累统一、课后作业统一”。
此外,因每位教师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坚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的指导思想。
教师之间发挥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做到“五个随时”,即“随时交流得与失、随时交换新观点、随时帮他人调整心态、随时解决个别教师遇到的难题、随时分享好的信息资源”。
通过上述做法,教师们切实解决了许多实际教学问题,并形成了良好的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教学研究习惯和品质。
(三)注重专家引领、骨干带路、同伴合作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最有效的是专家引领、骨干带路、同伴合作式的校本教研方式:
(1)专家引领:
两年来我们有计划的邀请了十多名我省的教育专家、兄弟学校名师(如何文浩、郭浠连、等),做专题报告、教学示范、教学诊断等。
并坚持定期出版《教育文苑》,刊登新课改资料,传达新课改信息,交流新课改经验,指导教师学会理性的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新课改理论、专家名师的成功经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对校本教研思想认识更到位了,校本教研的行动更自觉了,对学科教学的把握也更准确了。
(2)骨干带路:
我校有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0多人。
两年来,他们上示范课十余节,专题报告6次。
充分发挥了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带领青年教师对教学、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3)同伴协作:
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新老结对、师徒结对,互帮互学等活动。
两年来,师徒结对、新老结对12组。
使我校充满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教师队伍呈现百舸争流的局面,造就了一批新的青年教师骨干。
“让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正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形成了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协作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四)运用教学叙事与微型课题研究式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叙事:
是叙述教师在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已经经历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叙述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真情实感。
包含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肯定成功之处,剖析与纠正错误,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教学的规律。
其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叙事式教研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的方式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它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的讲述,启发自己和别人去体验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微型课题”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只需要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
要求本课题参与研究的教师做到:
每周学习一篇高中新课改理论文章;
写好每堂课教学后记;
每周听、评课一节;
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学期写一篇“微型课题”研讨论文。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小范围、短周期、低成本、高效果。
两年来,本课题组涉及的有9项微型课题已经结题,有6项正在稳步推进。
(五)开展示范研讨与课例诊断式教研,积累教师教学经验
示范研讨与课例诊断式教研是:
针对一节研讨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分析、诊断和认识。
一般包括:
1主讲人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2主讲人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堂课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
3主讲人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
4主讲人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
5听课者评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
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式分析与总结。
开展课例诊断式教研,是积累教师教学经验提升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六)坚持“一课四活动”式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每上一堂课,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的运作,包含一个课例四个活动过程。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改思想,探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年度,课题组分学科组共开展了20多场次“一课四活动”式教研。
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七)通过连环跟进式教研,探索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高效课堂
连环跟进式教研是指:
在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师连环跟进式上同一内容的课(或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班,接连上几次同一内容的课)。
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大家从模仿到内化:
风格连环,几种教学风格相互比较;
价值连环,从有收获、有点收获到大有收获。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近两年来,本课题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36次连环跟进式校本教研。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利用问题会诊式与教学反思式教研,唤醒教师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
在日常校本教研行动实践中,课题组设计了“教学问题积累表”,教师把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行动研究和反思,记录在“问题积累表”上,在教研活动时进行“问题会诊”,探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促进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的反思,自我探究的能力。
不仅强调合作会诊,还强调教学反思。
要求老师要做到“五思”:
即“课后思”(每节课后总结反思);
“单元思”(每单元后总结反思);
“月后思”(每完成一个月教学后总结反思);
“期中思”(期中检测后阶段性的全面总结反思);
“宏观思”(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的宏观反思)。
从而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并撰写“反思日记”、“反思随笔”等。
每学期本课题组教师向学校教导处每人提交一篇优秀教学反思。
(九)开展学术沙龙与主题论坛式教研,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各科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
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大家探讨新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学术沙龙式也可以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或其他时间、其他地点,“随意的、自由的、私下的”,就某个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论坛式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教研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实践反思、行为跟进、主题发言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
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到成熟的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
目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课、主题研讨会”等主题论坛式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般实施策略是:
1、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
①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应是着眼解决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
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
③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④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分三个阶段:
一是论坛前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
二是论坛中学,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寻找其根源。
三是论坛后学,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
教研组长事先查找相应的理论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组员自学,组员也要根据主题自主查寻相关资料专题学习。
3、召开主题论坛交流会,交流会上要有组员对主题学习的自主体会,对相关问题展开中心发言,分组讨论并加深认识,并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设计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有所收获。
4、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
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
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主题论坛的参与者,又是论坛资源的提供者。
5、行为跟进,总结成果:
行为跟进是将论坛中讨论的东西结构化,在理性认识提升之后落实到行动之中。
主题论坛式教研活动作为校本研训的一种形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获得共同提高。
(十)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式教研,丰富校本教学资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无疑给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提供了参与课程开发的机遇和空间。
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分析、课程选择、课程新编、课程补充、课程整合和课程拓展等,把校本教研与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潜在的创造能力发挥于课程开发的有益工作之中,使教师的教育素养与力量得以大大提升。
目前,我校建立健全了以何建明校长为主任委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发的《走进东西湖》、《有趣的数学》、等38本校本教材正在审定中。
不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同时也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了实处。
八、课题研究体会与取得的成果
通过两年多的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的实践,促进了我校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教学理念更切合学生实际。
课堂效率近一步提高。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集体攻关,初步解决了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两年来,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
例如,新课程提倡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实验之初,教师往往遇到两难的局面:
若教师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若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活动又会盲目无序,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处理教师指导与开放式教学的关系呢?
课题组经过反复探讨尝试,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第二,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查询资料等;
第三,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尽可能预见教学中情况,课中随机应变,课后注意反思和总结等。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精品推荐 新课程 理念 普通高中 校本 教研 活动 方式 策略 研究 报告 精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