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故事与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97503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82KB
关于老子的故事与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老子的故事与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老子的故事与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
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
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
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
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
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
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
?
老子。
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
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
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
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
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
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
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
3
感激不尽;
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
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
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
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老聃问道:
“天为何物,”先生道:
“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聃又问:
“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
“清清者,太空是也。
”“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
“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
”老聃又问。
“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
“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
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
“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
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
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
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
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
“日
4
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
“皆神所为也。
”老聃问道。
“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
“神有变化之能。
造物之功,故可为也。
”老聃问:
“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
“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
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
“君者,代天理世者也;
民者,君之所御者也。
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
“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
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
“神遣君代天理世。
君生则如将在外也;
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
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
“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
“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
“天下之事,和为贵。
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
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
“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
“民争,乃失小和也;
5
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
国争,乃失大和也;
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
“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
“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
“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尽,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
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
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
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
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
“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
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
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
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
6
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
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
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
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
“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
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
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
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
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4、孔子问礼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
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
“周之
7
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
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
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逗留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
“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
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
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
“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
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
“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
天地,自然之物也;
人生,亦自然之物;
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
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
利欲留於心,则烦恼
8
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
“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
“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
“水有何德,”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
“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
众人处上,水独处下;
众人处易,水独处险;
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
“汝可教也~汝可切记:
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
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
9
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
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
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
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
”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
“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
“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
“鸟,我知它能飞;
鱼,吾知它能游;
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
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
5、高论生死
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
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
一日,老聃忽得家讯,
10
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
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
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
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
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
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
老聃答道:
“人生于世,有情有智。
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
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
情者,智之附也;
智者,情之主也。
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
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
母亲生聃,恩重如山。
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
情难断,人之常情也。
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
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
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家将问道:
“智何以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
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
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
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
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
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
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
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
11
理也。
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
”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6、函谷著书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
周敬王受迫。
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
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
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
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
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
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内心想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
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兵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
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
12
道:
“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
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
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
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
关尹仰天而叹道:
“我生有幸。
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
“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
“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道:
“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道:
“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关尹道:
“关尹不才;
好观天文略知变化。
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
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
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
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
“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
”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
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
“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
13
天下人智为己任也。
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原《德经》为上篇,《道经》为下篇。
粟注)
7、点化阳子居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
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
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
老聃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
“弟子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
“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14
老聃道:
“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
“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
“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
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
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
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
“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聃问。
“安居何处,”
阳于居道:
“沛(今江苏沛县)。
老聃说:
“正好相伴同行。
”阳子居很高兴。
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
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
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
老聃慈容笑貌。
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
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
15
茶献巾。
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
老聃叹道:
“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
”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
“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
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
老子赞曰:
“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
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8、论养生经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
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
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
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
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
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
弟子不解,庚桑楚道:
“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
16
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
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
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
天高,鸟可以飞矣;
林密,兽可以隐矣;
海深,鱼可以藏矣;
洞多,兔可以逃矣。
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
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
庚桑楚道:
“古人曰:
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
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
“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
”老聃道:
“汝求何道,”“养生之道。
”老聃曰:
“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
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
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
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
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
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
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
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
内者,心也;
外者,物也。
内外两除者,
17
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
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
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
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
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
蹦先?
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
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
于是拜谢老聃道:
“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
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养生之经,要在自然。
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
”南荣问道。
“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
“非也。
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
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
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
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
”南荣问道:
“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
“未也。
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
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
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
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
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9、再授孔丘
18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
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
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
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
“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
故特来求教。
”老子曰: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
天地之内,环宇之外。
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
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
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
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
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
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丘问:
“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
“观其同,则齐万物也。
齐物我也,齐是非也。
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
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老子接着说:
“道深沉矣似海,
19
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
天得之而高,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老子 故事 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