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192722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91KB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
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
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
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
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
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古代陵墓。
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延安大学积极探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的新思路,将教材的理论性和现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D.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之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也搭上了屠呦呦的便车,被贴上“抗癌杀虫”等极有诱惑力的时尚标签,在网上热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冯天瑜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
色;
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
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
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
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削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
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
至近代。
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
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
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
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6.关于“中华文化元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
7.文中说,“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一项是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
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
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
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②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B.第③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
D.第⑤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
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
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
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
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
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
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以告,希烈不能诘。
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稍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
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
比澄入,洽已保子域矣。
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
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
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
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
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
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
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
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封士大夫笑其野。
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
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
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
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
李澄》,有删改)
9.对文章内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勉走”的“走”,其实是“逃跑”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走”有差别。
B.“希烈不能诘”,“诘”就是追问,此处引申为“追究、问罪”之意。
C.“表”是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澄滑州剌史”“奉表诣行在”两处都是此意。
D.“持节至”和“燔贼旗节”中的“节”都是“符节”,在古代是可以做证明的凭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养子六百戍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澄乃舍浚仪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①澄之丧,克宁秘不发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加卒婴城,将为乱②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1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B.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D.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澄多次封官司加爵,开始时做江淮都统李垣幕府的副将,最后被封为武威郡王,后还被加封王爵。
B.兴元元年,李澄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作准备。
C.李澄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明心意,李澄被封为武威郡王,后又归顺朝廷。
D.李亮宁杀马铉,将要作乱,后来皇上让贾耽代任节度使,克宁才护丧而归,进入京城,朝廷还赐给他财物。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l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
(5分)
(2)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沙塞子①
朱敦儒
万里飘零南越,
山引泪,酒添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
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1)结合上阕的内容,简要说明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2)请简要分析下阙运用的表现手法。
15.补写出下列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
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
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群鸟纷啼。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
起过李商隐的比喻
(1)“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蚕和蜡烛,两个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开始工作后,忙碌、烦恼纷至沓来。
想安静、想放松时,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3)“________?
________”。
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愁绪稍稍放下一点儿,使我们的心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
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五、(12分)
16.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使之更整齐而且连贯。
要求:
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艺术成就研讨会15日下午在京召开。
来自文艺界、军政界的一百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代表们深情回顾了阀肃在重大文艺活动创排策划中的突出表现和独特建树,高度评价了阎肃在65年艺术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
大家一致认为,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
阎肃同志勇立潮头、奋斗不息,堪称时代先锋;
阎肃同志是一个文艺标兵,他以服务部队、奉献社会为宗旨;
他一向严于律己,是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以阎肃同志为榜样,高唱正气歌,齐奏时代颂,筑牢民族魂,振奋精气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17.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
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
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
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8.将下面的四个句子依次分别填入下面一段文字ABCD画横线处,使语段衔接连贯顺畅。
闲情,是A,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B,去水边品茗。
有时多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C。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D。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答案(只填序号即可):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孝心
司玉笙
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
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
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
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
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
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
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
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
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
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
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
这不就是家吗?
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
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
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着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
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
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乡。
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
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
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
喊啥不一样?
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
大,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
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
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
大,上车!
俺不坐它——坐不惯。
怎么啦?
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
还是这车舒坦。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
里可生赖了……
那你想坐啥车?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里放着一辆老式地排车,旁边还有一只羊。
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
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
走呗!
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
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
大,咱上哪儿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儿?
在东地摘豆角儿。
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
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
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
他不是县长,是俺儿!
我来,我来!
司机要夺车把。
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
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
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
越走,他的步子越轻快。
庄里人见了,热情地与这爷儿俩打招呼。
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
父亲说,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
他说,大,我知道了。
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
小儿,啥事?
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
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
有俺和你娘哩……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
咋不走了?
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
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
大,儿记住了!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
19.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20.分析小说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
用手一抹,
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2)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
21.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还是“儿”?
为什么?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条《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
行为太恶劣!
》的微信引发了热议。
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一位的哥付师傅。
8月27日那天,他出车,乘客小郑将一个包遭落在车上。
付师傅为了还包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小郑按出车里程付费合计120元;
双方产生分歧,经过争吵,小郑付了65元拿回了自已的包。
之后小郑把这件事发到微信上,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人肉出“黑心司机”的姓名住址。
一时间付师傅遭到一些人的谩骂攻击;
也有人认为的哥很冤枉;
还有人认为的哥送还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车费就变了味。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给付师傅、小郑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李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山东师大附中2014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
相形见绌”意为跟他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和“相比”重复。
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D“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2.D(A项,有口皆碑:
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
用它修饰“奇怪建筑”,欲贬反褒了。
B项,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
应该用“不以为意”。
C项,风生水起:
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
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感情色彩不当。
D项,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
3.D(①飞短流长:
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②等量齐观: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不合语境需要,故错误;
③乔迁之喜:
用于祝贺别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
④妙手偶得: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⑤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贬词褒用,故错误;
⑥“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
4.B(A成分残缺。
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前加“对”。
C表意不明。
“224名”是否包括“机组人员”不明确。
D不合逻辑。
前面说的是“践行的好不好”,后面只说“率先垂范”)
5.C(A项“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成分残缺,应在“等”字后面加“一系列举措”;
B项“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表意不明,“他们”指代不清;
D项“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句式杂糅,应为“造成……的伤害”,或“使……受到伤害”)
二、(9分)
6.D(“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与文意不符。
7.A(“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原文不符。
8.D(“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文中没有依据。
三、(12分)
9.B(羞:
以……为羞)
10.D(动词,像,好像。
A助词,定中之间,相当于“的”,不译;
代词,我。
B代词,你的;
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学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