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敦华西方哲学史下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89742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65.50KB
赵敦华西方哲学史下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赵敦华西方哲学史下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敦华西方哲学史下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认为被怀疑的观念包括:
(1)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2)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笛卡儿的这个对自己身体的存疑想法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庄周梦蝶”。
(3)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
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在此有一个问题要同学们去思考: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的思想与传统的怀疑主义(如希腊的智者派和皮罗主义)有什么不同?
(二)论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手段不是为怀疑而怀疑,怀疑不仅是作为考察现有的知识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寻找知识的确定基础的手段。
用他的话讲,“只是要为自己寻找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和粘土来”。
1、认为在以上的普遍怀疑中,理性要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怀疑能否怀疑自身?
结果发现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
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对“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儿的《哲学原理》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既然这样地排斥了稍可怀疑的一切事物,甚至想象它们是虚妄的,那么我们的确很容易假设,既没有上帝,也没有苍天,也没有物体;
也很容易假设我们自己甚至没有手没有脚,最后竟没有身体。
不过我们在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时,我们却不能同样假设我们是不存在的,因为要想象一种有思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那是一种矛盾。
因此,我思故我在的这种知识,乃是一个有条有理进行推理的人所体会到的首先的、最确定的知识。
”
3、认为“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
笛卡儿在《方法谈》中是这样说的:
“‘我思想,所以我在’这条原理是这样确实,这样可靠,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我就立刻断定,我可以毫无疑虑地接收这条真理,把它当作我所研求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4、认为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
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
5、认为在“我思故我在”中“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论上帝和世界的存在
笛卡儿认为找到了“我思故我在”这个知识的基础原则后,接着的工作就是通过它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的结论了。
1、认为通过对第一原理的分析,首先得到的是一个关于真观念的标准的结论,即以“思想的我”(自我实体)为标准,凡是“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
或者说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2、认为根据以上的判断标准,可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
他把上帝存在的结论作为他的形而上学的第二原理。
笛卡儿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明白、清楚的“上帝”观念。
其次,他认为“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
最后,他认为“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是它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如出一辙的。
3、认为由于有了上帝作为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的终极原因或保证,因此也可以推导出世界是存在的。
他把世界存在的结论作为他的形而上学的第三条原理。
笛卡儿是这样推论世界的存在的:
他认为我们有一个“广延”观念,造成广延的观念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心灵或外部事物,而是上帝。
而上帝是无限完满的,它不可能欺骗我们。
因此,上帝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必定是真实的,我们也就把握到一个与广延相符合的实在世界。
(四)心物二元论
笛卡儿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同时肯定了作为思想的实体和作为广延的实体的存在,在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时,他通过结合在人身上的心灵与身体来阐述了他的心物二元论思想。
1、认为实体应定义为“一个不以赖其他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东西”。
上帝毫无疑问是实体,心灵和物质如果除却了要有上帝作终极原因这一点因素,它们也是实体。
2、认为心灵的本质属性思思想,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广延,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因此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3、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产生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的协调一致的原因是人脑部的“松果腺”。
四、笛卡儿的物理学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衡量,笛卡儿的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与他的形而上学有比较大的差别,基本上是以自然科学的认识态度来面对自然界的。
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
“在他的物理学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
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广延性。
2、认为物质和空间是同一的,没有绝对无物体的虚空。
3、认为物质在宏观方面是无限的,在微观方面也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4、认为物质的运动只有一种机械运动的形式。
5、认为宇宙不是现存事物的总和,而是一个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五、笛卡尔哲学在十七世纪的影响
笛卡儿哲学产生后,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立刻产生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笛卡儿哲学遭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反对。
反对的声音其一是来自于罗马、法国和荷兰的教会,其二是来自于法国的唯物主义者伽桑狄(1592—1655)和英国的唯物主义者霍布斯、洛克。
2、笛卡儿获得了许多信徒,追随者从不同方面发挥了笛卡儿哲学。
具有代表性的后继者有荷兰的斯宾诺莎和法国的马勒伯朗士(1638—1715)。
思考题:
1、解释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2、笛卡儿的普遍怀疑的思想与传统的怀疑主义(如希腊的智者派和皮罗主义)有什么不同?
3、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思想观点。
第十四章唯理论的发展
斯宾诺莎哲学
莱布尼茨哲学
一、斯宾诺莎哲学
(一)斯宾诺莎的生平活动
巴鲁赫(本尼狄克)•斯宾诺莎(Bauch/BenedictSpinoza)、1632—1677年。
(二)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特征
黑格尔说:
“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
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
”“要开始研究哲学,要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它说明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鲜明的个性。
1、把获得最高的幸福(“至善”)作为哲学的目的。
斯宾诺莎继承和发扬了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提倡的关于“知识就是美德”的强调道德的理性本质的传统,把人生幸福定位于精神幸福和通过对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思辨而获得的心灵的快乐。
一方面是对道德理解得到升华和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他反对把幸福看作财富、荣誉和感官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哲学的实践价值。
因此他将他的一本主要哲学著作命名为“伦理学”。
2、极力推崇几何学方法,用几何学方法来研究和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斯宾诺莎的哲学研究方法明显受到了笛卡儿的影响。
他认为哲学的正确方法是从真观念出发,并且不断地增加真观念的推理过程。
他认为这个方法的步骤是:
(1)确认真观念。
(2)从一个真观念推导出其他真观念。
(3)真观念之间的推理要从原因的观念到结果的观念的顺序进行。
(三)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1、论实体的概念
2、论实体的属性
3、论实体的样式
4、论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的区分
(1)认为实体的定义是: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或者说“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2)认为实体具有以下的特性:
实体是自因,他的本质包含存在。
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
实体是唯一的。
实体是无限的。
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体是永恒的。
(3)认为实体也叫“神”或“自然”,或者说实体、神、自然是等同的、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
斯宾诺莎认为他使用的“神”不同于宗教的“神”,“自然”也不能作具体的自然物来理解。
实体、神、自然都作为万物的基础或本原、原因来理解。
(1)认为实体的属性的定义是:
“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它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性。
(2)认为实体的属性是无限多样的,但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想。
(3)认为每一个具体存在物都有广延与思想两个属性,因此广延和思想不是分别属于两个实体的两种属性,而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
(4)认为实体的两个属性之间是彼此独立,相互平行的。
二者各自有自己的样式,但都是同一个实体的表现,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1)认为实体的样式的定义是:
“实体的特殊状态,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
”它就是个别事物。
(2)认为样式是由实体通过属性派生出来的,依赖于实体,但是样式相互之间处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之中。
(3)认为样式分为两个系列:
有形事物系列和观念系列。
有形事物是实体的广延属性的样式,观念是实体的思想属性的样式。
样式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只在同一个系列中存在,即事物只能与事物相互作用,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互作用,而事物与观念是不能相互作用的。
(4)认为事物的因果系列与观念的因果系列必然有对应关系。
因此身体的活动与心灵的活动是可以协调的。
实体、属性、样式的关系图:
思考问题:
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与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的联系和区别。
斯宾诺莎在实体论中关于自然(神、实体)与个别事物(样式)的关系的论述,涉及到了无限与有限、整体与部分、一与多、普遍与特殊、原因与结果、本质与想象、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集中到了他关于“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的区分的论述上。
这是他的哲学中最难以理解的内容。
(1)认为作为整体的实体与作为个别事物的总和是不相同的,前者称之为产生自然的自然,即“能动的自然”,后者称之为被产生的自然,即“被动的自然”。
(2)认为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二者具有不同的特性,前者的特性是形而上学进行研究的,后者的特性则是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
(四)斯宾诺莎的真理论
1、认为知识根据观念的清晰程度分为四种:
(1)由传闻和符号得到的知识。
(2)由表面经验得到的知识。
(3)推理的知识。
(4)直观的知识。
以上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可合起来为一种,称之为“意见和想象”。
2、认为直观知识才是对一切事物本质属性的直接认识,称之为“真观念”。
“真观念”是一切真理的源泉,是正确思想的出发点,是方法论的前提。
3、认为真观念是纯思想的结果,它的标准在于自身,即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性。
他把这叫做真观念的“内在标志”。
4、认为虽然真理的标准来自自身,但是“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即真观念与外部对象之间是一致的。
他把这叫做真观念的“外在标志”。
(五)斯宾诺莎的人性论和自由学说
1、人性论
斯宾诺莎认为人生的最高幸福是精神幸福,也就是把握自然的生活,而这种对自然的认识不仅仅是外在的自然界的知识,而且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把握。
认为把握人的自然本性更是自由的前提。
(1)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个体都有保存自身的自然倾向,这是被自然本性所决定的行为和意向,是个体的“现实本质”和人类德性的“唯一的基础”。
(2)认为保存自身不仅是消极的维持现状,而且是扩张自身力量和行动的倾向。
他尤为强调后者,称之为自我完满。
(3)认为自我完满有自发和自觉之分:
自发的叫嗜好,自觉的叫欲望。
欲望又分两种:
意识到完满性的增加是快乐,对完满性降低的意识是痛苦。
爱是伴随着完满性增加的原因的观念而产生的快乐,恨是伴随着完满性减少的原因的观念而产生的痛苦。
因此,伦理的善恶观不是先天的,而是相对于人们的感觉而言的。
(4)认为因此人的观念与是否获得幸福和快乐有直接的关系,要获得幸福和自由,就应用“理性克制感情,管辖感情。
”应该说,斯宾诺莎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能象他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
2、自由学说
斯宾诺莎的自由观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1)认为由于自然中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一切都是必然的,所以也没有任意的自由。
(2)认为自由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
也就是说,人自觉地按自然的本性而存在,就是自由和永恒。
就如上所说,是幸福的。
后人把他的这个自由观概括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在中国哲学中有自由是“知天命”的说法。
二、莱布尼茨哲学
(一)莱布尼茨的生平活动
莱布尼茨的主要思想:
单子论
神正论
(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1、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在对以往的实体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
(1)对原子论的批判。
(2)对笛卡儿的心灵实体论的批判。
(3)对斯宾诺莎的实体论的批判。
2、莱布尼茨认为他提出的作为实体的“单子”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
‘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单子的特征是:
(1)单子是“没有部分”的,是“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
(2)单子没有广延,不是物质实体。
(3)单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只能以非自然的方式“突然”地产生或消灭。
(4)单子不受外部影响,每个单子“没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口”。
单子之间的关系是由上帝安排的,叫“前定的和谐”。
(5)每一个单子具有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单子与单子的区别是质的程度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大小的差别。
3、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固有的质是它的活动,因此单子是能动的,是无形的精神实体。
他还进一步把单子的精神活动说成知觉灵魂,单子的能动性在于表象活动。
4、莱布尼茨认为由于表象的清晰程度有差别,因此单子的质的程度产生了差别。
差别分为三个等级:
(1)最低级的单子只有细微的知觉。
(2)较高的单子具有动物灵魂。
(3)最高级的单子具有理性灵魂。
它只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
5、莱布尼茨认为有知觉能力的单子是决定万物的实体,世界也就是一个生生不息、常变常新的有机体。
6、莱布尼茨认为虽然单子存在因表象的清晰程度而产生的差异性,但是,由于每一个单子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象整个世界,所以单子的各个等级、各个程度之间不存在截然区别的界限,自然界的各个物种之间是连续的,同一物种内的各个个体之间也是连续的。
7、莱布尼茨认为单子的连续性表现为运动的连续性,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
8、莱布尼茨认为单子的连续性还解决了困扰二元论的身心关系问题。
在此可看到心灵与身体是以特别密切的方式相互依存的。
(三)莱布尼茨的神正论
莱布尼茨认为关于自由和必然的大问题,特别是关于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他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能造成对神的不利的情况的。
相反,他应是神的正确性的解释。
1、莱布尼茨根据逻辑规律包括充足理由律的主张,认为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首先是一种逻辑关系,即必然等于必然理由,自由等于充足理由。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发生在造物主和被造物主两个层次上。
结果现实世界总是有充分的理由存在,而且是最好的的世界。
2、对于在最好的世界中会有恶的问题,莱布尼茨认为在被造物层次上发生的偶然事件都有充足理由,不论是物理的恶还是伦理的恶,都属于上帝创造的和谐的秩序,因而是善的。
3、认为“物理的恶”是“凭借自然的秩序,甚至凭借事物的机械结构而带来的惩罚”。
自然的“惩罚”不是对人类的有意伤害,他的存在的充足理由是事物之间互相补偿的平衡。
4、认为“伦理的恶”是为了衬托善而存在,如果没有恶的考验和折磨,也不会有善,恶越大则善越大。
5、认为人的自由在于善恶的选择,并因选择的结果而受到上帝的报偿或惩罚。
而上帝惩恶扬善的公正只有在人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来。
第十五章英国经验论
洛克的哲学
贝克莱的哲学
休谟的哲学
一、洛克的哲学
洛克的生平活动
(一)洛克的生平活动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1704年。
洛克一生主要活动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和所谓1688年的“光荣革命”时期。
恩格斯曾说他“是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儿。
“洛克的哲学无疑是一种很易了解的、平凡的哲学,正因为如此,也是一种通俗的哲学。
(二)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1、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作为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的体现,否认“天赋观念”的存在,理由是:
(1)认为“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
(2)认为“天赋观念”的假设理由是错误的。
“天赋观念”的理由是存在普遍同意的观念,洛克对此的批判是:
第一、普遍同意不一定是“天赋观念”的体现。
第二、根本不存在普遍同意的观念。
(3)认为即使把天赋观念看成是只要一提起它大家就会同意的潜在的观念,而不一定是人类实际具有的共同观念,然而,“潜在的观念”的说法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4)“天赋观念”论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莱布尼茨对洛克的批判的反批判
针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莱布尼茨曾写下《人类理智新论》,在书中对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进行了反批判,对“天赋观念”论进行辩护。
(1)认为洛克在承认知识来源于感觉之外,还认为有反省这一心灵固有的来源,可见洛克也不否认心灵中有某种天赋的东西。
因此,“天赋观念”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双方对它的理解有分歧而已。
认为“天赋观念”不是现成的清楚明白的观念,而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
它的作用常常是感觉不到的,但感觉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认为洛克关于“潜在的观念”的自相矛盾性的分析是表面的,是他不懂得“天赋观念”的真正内容造成的。
(2)认为经验虽然对于知识有作用,但是它不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为经验无论是在实验科学领域,还是在实验科学以外的学科领域,其作用都是有限的。
(3)认为经验在知识中的作用是提供了发现天赋观念的注意力,只是知识的机缘,天赋观念才是真理的来源。
他针对洛克认为心灵是“白板”的说法,把心灵比喻为有纹理的“大理石”。
(思考题:
是否有天赋观念?
)
(三)洛克的双重经验说
如果说洛克否定天赋观念只是对唯理论的一次摧毁性的打击,但是要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还得从正面来提出建设性的主张。
为此洛克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来源的双重经验说。
1、认为人的心灵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诸如感觉、印象、概念、情感等等观念。
这是洛克的所谓“白板”说。
2、认为作为观念的来源的经验分为两类:
(1)感觉。
它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
(2)反省。
它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它是心灵这个“内部感官”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和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而得到新观念的过程。
3、认为感觉和反省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是两者都是观念的等量齐观的来源。
4、认为从反省的存在出发,必然要设定一个主动的精神实体——心灵的存在。
(四)洛克的观念分类说
洛克根据观念自身的构造,对观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1、认为无论感觉的观念还是反省的观念,都可以分为简单的观念和复杂的观念两种。
(1)简单观念是“只包含一个齐一的现象或心灵中的概念”。
它是构成知识的直接对象、材料和要素。
(2)复杂观念是“由若干简单观念结合而成的观念”。
2、认为简单观念构成复杂观念的方式有三种:
(1)相加。
它是把多合成为一,由这样的方式得到的观念叫复合观念。
如“实体”观念。
(2)并列。
它是把几个简单观念或已经由简单观念组成的复杂观念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这样产生的复杂观念是关系的观念。
如“因果观念”。
(3)相减。
它是把同时存在的观念彼此分开,把复合观念中的特殊成分除去,保留它们共同的成分,由此形成的观念叫抽象观念或一般观念。
如“人”观念。
3、认为复合观念“实体”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把很多关于性质的简单观念集合在一起,需要一个附着物,我们就被这个附着物叫做“实体”。
也就是说,“实体”作为观念是存在的,但是,是否真的存在“实体”则是不知道的,它只是一个必要的假设。
因此,上帝、物质、和精神这三个实体都是假设的存在。
(1)物质是为了使感觉的观念得到来源的说明的假设。
(2)精神是为了使反省的观念得到来源的说明的假设。
(3)上帝是为了使宗教和道德的观念得到来源的说明的假设。
4、认为抽象观念也就是“共相”作为类事物的本质只是一种“名义本质”,即唯名论所说的名称,它作为“实在本质”只是一种假设。
(五)洛克区分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
洛克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物体的性质进行了区分和分析。
1、认为我们关于物体的大小、形相、数目、位置、运动、静止等观念,是物体的第一性的质的观念。
由于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与物体的第一性的质是相似的,所以它们也就是第一性的质。
因此第一性的质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西 哲学史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