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题型专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86085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38.01KB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题型专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题型专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题型专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70
基因A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
0.01
0.19
0.51
0.75
0.84
0.90
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
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 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随时间的推移,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1970年Aa基因型的频率不是18%;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5.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
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
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7.在某动物种群
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
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
答案 A
解析 开始时基因频率为:
A=25%+50%×
1/2=50%,a=50%;
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8.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9.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18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
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7.5%B.10%
C.15%D.1%
解析 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XB+Xb=900×
1+900×
2=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Xb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Xb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8×
1+3×
2+13×
1=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因的频率=(27/2700)×
100%=1%。
1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
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1.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
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体起选择作用。
12.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
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13.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
A.总是适应环境的
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14.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
图中①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
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
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5.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16.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
进入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
C.种群1、2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种群1、2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
种群1、2出现的突变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
隔离的本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
生殖隔离的本质是不同种群基因库不同,C正确;
自然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D错误。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C
18.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克隆羊多利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
的物种,A项正确;
克隆羊多利与普通绵羊相同,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
骡表现为高度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项错误;
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
A
19.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0.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等位基因A、a的频率可以相等;
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
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
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
21.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4N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C错;
共同进化的定义: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
2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
Rr=1:
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可能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24.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
细胞色素C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袋鼠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
10
21
35
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细胞色素C为参照,上述生物中________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
从中心法则的角度分析,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
①提取生物A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A-A;
②提取生物B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B-B;
③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DNA,记为A-B;
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TA-B;
④计算两个变性温度TA-A(或TB-B)与TA-B的差值,记为M。
上述步骤中,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生物A和生
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黑猩猩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
(2)氢键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DNA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值越大
25.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种1与种2)果蝇的进化过程时发现:
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
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
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
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
(1)不定向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3)ACD
26.下列是关于某类地雀的生活与进化的问题,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上述哪些类型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
________。
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进化机制是________。
(3)从图1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甲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12
3
9
8
2
100
乙
196
168
36
400
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基因库____
____(大、小)。
②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________。
③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
有2×
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答案
(1)地雀A和B 地雀A和地雀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或小岛和大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
(2)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
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
(3)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
(4)①小 ②70% 乙 ③80
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小岛上的地雀形成新物种。
(3)图1中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别,说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多样性,最后通过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多样性。
(4)①种群甲比种群乙的个体少,所以种群甲的基因库小。
②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40+22+40+12+18+8)/200=7/10=70%。
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196×
2+168)/800=7/10=70%,二者的基因频率相等,但种群乙数量大,所以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乙。
③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
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2×
104×
10-5×
400=80。
27.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B.0<
N≤50%
C.0≤N<
50%D.N>
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
答案
(1)基因库 多样性
(2)生物进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
(3)选择 隔离 (4)B (5)变异的不定向性 d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秘籍 专题 25 现代 进化 理论 题型 专练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