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与人类历史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85345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5.18KB
天气变化与人类历史Word下载.docx
《天气变化与人类历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变化与人类历史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造成瓶颈的原因是4.5亿年前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托巴火山爆发,产生了一个10千米宽的大洞,腾起的烟雾高达30千米,喷发的岩浆和火山灰甚至降落到格陵兰岛。
约2800立方千米的熔岩被抛入大气层,足够修建100万个埃及的金字塔。
火山灰像毯子一样遮蔽了太阳,全球气温下降了12℃。
火山冬季持续了6年。
在此期间的积雪增多,进一步反射了太阳的光芒,使得地面无法吸收热能,地球于是变得更冷。
长达千年的冰期开始了。
部分研究人员推测,已经处于发展过程的冰期是火山爆发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冰期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减轻了火山上的压力,导致火山喷发,就像一瓶香槟拔掉了塞子。
爆发的结果进一步加速了冰川的发展,气候系统由暖变寒。
冰川形成后,海平面进一步下降。
暴露的土壤被风带走,沙尘暴怒啸数日,致使无数动植物死亡。
智人(现代人的学名)也差点重蹈尼安德特人(又称穴居人)以及其他灭绝的人种的覆辙,不过少数强健的个体在非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孤立地区存活了下来。
于是,我们的人口就只保留下人类曾经具有的大量基因多样性中的小部分。
这样的爆发还会发生吗?
不仅会发生,而且几乎是必然。
下一次火山超级爆发最有可能的地点就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吸引着大批游客的喷泉、温泉以及山脉是由宽20千米、深2900千米的巨大地下岩浆房形成的——几乎深达距地心距离的一半。
黄石火山已经爆发了3次,每次间隔60万年左右。
最后一次60万年的时间点是距今40万年前。
黄石仅仅是40个超级火山点之一,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已成为死火山,而且其他火山点距人口密集区域也没有如此近。
科学家说,黄石火山爆发释放出的能量将超过地球上核武器的总和。
冲击波造成的巨大声响远在英国都听得到。
大约10万人将立即送命。
有毒气体和火山灰将进入大气层,并在几小时内降落到美国西部的所有地区。
它们还将随风继续在全球扩散,导致火山冬季。
洪水——淹没了所有的生灵
在可能改变历史的所有气象事件中,影响最大的非诺亚洪水莫属。
洪水淹没了所有的生灵,除了诺亚一家以及每种动物的雌雄一对。
然而,《圣经》中记载的这次洪水真的发生过吗?
科研人员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能证明此次事件真实性的证据。
这次洪水大约7.5万年前发生在黑海周围。
化石证据显示,在此之前,黑海是一个吸纳冰川融水的中等规模淡水湖。
沿岸有无数的定居点,一条小的山脊将它与马尔马拉海隔开。
然而就在突然之间,黑海的化石从淡水软体动物变成了海水软体动物。
科考家罗伯特·
巴拉德利用声呐和遥控水下相机进行的研究表明,距目前土耳其沿海167米远处,存在一条海岸线。
那里挖掘出来的石器、泥和树枝编成的篱笆墙以及陶瓷碎片在海下埋藏了数千年。
部分学者推测,这片水体——我们姑且称之为“黑湖”——的沿岸或许就是文明的摇篮。
这里的土地比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更加肥沃。
手工艺、语言类別以及种族关系可以被认为是一次洪水暴发后人们从黑海区域向四处迁移而形成的。
当然,这个理论还颇有争议。
不过,科学家们几乎都不怀疑黑湖周围曾经存在着聚居区,而且它们全部被一次大洪水冲毁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最后一次冰期,冰河从北极一直向南延伸到芝加哥和纽约。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都冻结了,结果洋面要比今天低大约122米。
随着冰期的结束,冰河开始解冻,地中海的海面升高,海水开始流进马尔马拉海。
随着马尔马拉海海水上涨,分隔它与黑湖的山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后,这道天然的大坝决口了。
海水以超过尼亚加拉瀑布20万倍的力量冲泻而出。
水流咆哮声至少在160千米以外都能听到。
每天有大约42立方千米的海水涌入湖泊。
结果,在今天的土耳其、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俄罗斯以及佐治亚共和国等地的黑湖沿岸村庄全被淹没。
海水的灌入以及海水蒸发造成这些地区的雨量猛增。
村民们逃往高地。
但水还在不断涌来。
每天都会推进800米。
等到最后两处水面持平,黑湖已经变成了咸水海,比以前高出了150米。
飓风——失踪的殖民地成为美国迄今最大的谜
1590年8月17曰,约翰·
怀特从英格兰出发,经历漫长的海上旅途终于抵达洛亚诺克岛。
树木枝叶繁盛。
明媚的阳光下,长尾小鹦鹉在树枝间飞来飞去。
怀特马上就要与他的女儿埃莉诺、女婿亚拿尼亚·
戴尔以及外孙女弗吉尼亚·
戴尔——第一个出生在美洲的英国夫妇的孩子——团聚了。
他们的殖民地有一百多位移民,怀特就是他们的总督。
怀特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他在殖民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详细的地图以及美洲本土动植物和人的素描。
怀特的殖民地并不是欧洲人首次尝试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洛亚诺克岛定居。
首支探险队全由男性组成,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居住地,留下15人,然后派船回去接新一波的殖民者,包括女性和儿童。
从新世界归来的冒险者把新大陆竭力勾画成一幅幅无边无际充满冒险和财富的图画,这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原探险队的船长之一亚瑟·
巴娄将北卡罗来纳州描写成一个精美的花园,里面开满了芳香扑鼻的花朵。
这块土地是“整个世界上最富庶、甜蜜、健康、肥沃的地方。
”美洲土著人“温和、慈爱、忠诚、没有丝毫虚伪与奸诈。
”自愿漂洋过海来到这个天堂的不乏其人。
它将成为首个容纳妇女和儿童的美洲殖民地。
英国人认为只有让完整的家庭定居下来,洛亚诺克岛才能变成一个新的英格兰。
事实上,洛亚诺克岛的本土居民开始确实对这些欧洲移民很友善。
但就在那艘英国船只离开以后,首个殖民地的指挥官拉尔夫·
莱恩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土著人,从而使他们对这些欧洲人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就在巴娄用他美洲伊甸园里的土著人十分友善的故事来吸引新的冒险者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同时,印第安人开始攻击外来者。
原殖民地的15个成员失散后再也没有找到。
与此同时,包括怀特及其家人在内的第二批殖民者正驶向一片新的土地以及一个充满光明的崭新未来,全然不知道那里发生的一切。
他们的计划是先去接留守在第一个殖民地的15个人,然后继续航行到切萨皮克湾,在那里他们将建立一个新城镇。
但是当他们到达原先的殖民地时,只看到废弃烧焦的房屋。
沮丧的他们没有回到船上,就在前殖民者定居的地方搭起帐篷,不再沿着海滩继续前进。
他们花了一个月来垦地、引水、重建房屋。
一个月以后,每个家庭都可以舒适地待在新家了,他们于是派船回到英格兰去采购供给。
当约翰·
怀特亲吻女儿,登上轮船时,他根本想不到这将是他们的永別。
整个航程本来只需3个月,但是英国和西班牙爆发了战争,所有可以获得的船只都被征用参战。
过了3年多,他才被允许回到美洲的家人和朋友身边。
怀特没有盼到家庭的幸福团聚。
他踏上沙石路面,声音听起来响得像喇叭。
他停下脚步——没有反应。
他慢慢走进先前的定居点,结果只看到废弃的堡垒、几件金属物品以及一根刻有“CRO”3个字母的柱子。
过了一会儿,他又找到一条刻在另一棵树上的信息:
“Croatoan”。
&
lt;
o:
p>
再寻找也没有用,但怀特很肯定他知道信息的含义——这些殖民者一定是到克柔投安(Croatoan)岛去与友好的美洲土著人生活在一起了。
他恳请探险队的船长向克柔投安航行,去寻找他的家人。
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制订出航海路线图,一阵飓风扯断了一艘船的船锚,其他船锚也被抛得上下翻飞,船长们都害怕被船锚砸得粉碎。
他们拒绝在卡罗莱纳海岸再多待一分钟,立即回到港口整修船只并过冬。
那阵狂风使得洛亚诺克岛移民的命运始终成了一个谜。
《呐喊》画中的人为何尖叫
一个受惊吓、如幽灵般的人物,在一片晕眩火红的天空下伫立并尖叫着。
爱德华·
蒙克的画作《呐喊》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与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是广告中最常模仿的艺术作品。
画中的景象是完全源自创作者的梦魇呢,还是那片给人感受强烈的天空本就是一种真实的天气现象?
根据蒙克的日记,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夕阳西下,他和两位朋友外出散步。
“突然间,天空变成了血红色。
我停下来,感觉非常累,于是就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蓝黑色海湾和城镇上方火红的云朵。
我的朋友们继续往前走,而我仍站在原地,害怕而颤抖——我感觉到一声巨大且无尽的尖叫穿越天空。
”
来自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完全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那样无尽的尖叫。
那是一场火山爆发,它几乎摧毁了一整座岛屿,并夺去了约3万人的生命,并改变了全世界的气候。
显然,1969年拍摄影片《火山情焰》的人并没有查阅过地图。
喀拉喀托火山是在爪哇岛西边,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两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中。
即使将这座火山叫做喀拉喀托也不确切。
当地居民和荷兰贸易商都称它为“喀拉喀涛”(Krakatau)火山,但是1883年一份伦敦报纸错拼为“Krakatoa”,所以我们便以为它叫“喀拉喀托”,这也是今天大部分西方人对它的称呼。
这座火山名称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但有一传说是这样的:
一位外国船长询问一名当地船夫那座岛屿怎么称呼,船夫回答“KagaTau”,这是马来语的“我不知道”(显然意思是“我不关心它”)。
这座岛屿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火山活动形成的,而且时间早于19世纪的那场火山大爆发。
岛屿本身有804.67米高,以3座休眠了近300年的休眠火山峰为特征。
1883年,该岛属于荷兰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
当时荷兰殖民者已经喜欢上了亚洲的香料,而爪哇与苏门答腊则有肉豆蔻、丁香和胡椒等香料的可贵资源。
荷兰人利用从香料赚来的钱,开辟了街道、运河,以及肯考迪娅俱乐部等高雅的娱乐场所。
1883年8月,当喀拉喀托山脉开始隆隆作响时,爪哇的居民并不在意。
那是一个愉快的夏天,马戏团来到城里,家家户户在海滩上享受时光。
只有马戏团的一只大象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试图逃跑——它在饭店里的房间狂怒,驯兽师感到非常奇怪。
星期天,即8月26日,喀拉喀托变得不容忽视了。
烟云喷向空中,遮蔽了太阳。
灼热的火山灰如雨般落下。
先有3次规模越来越大的爆发,然后出现一次大爆发:
喀拉喀托火山以相当于1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爆发了。
巨大的声音在4600千米外都可以听到。
这次大爆发引发的海啸夺走了爪哇与苏门答腊岛上将近3.7万条性命,160座村庄被水冲走。
甚至远及南非、印度、日本和澳洲,都可以感觉到高高的巨浪。
一艘荷兰战船被巨浪抬起,搁置在4.02千米高的内陆山坡上,并在那里停留了好几年。
体积超过25立方千米的岩石被向上拋掷。
火山尘与火山灰不仅覆盖了该地区,并进入到大气中,改变了气候——全球气温突然下降,而且几年内仍然没有回归到正常的温度。
火山爆发甚至可能会产生新形状的云。
1883年,德国气象学者首次发现了夜间发光云,也就是位于大气较上层的小片云。
他们相信,喀拉喀托火山将火山灰尘散播到大气层中,形成了这种新结构的云。
并非所有科学家都这么认为,因为夜光云今天还存在,而火山灰尘早就消散了。
平流层的火山尘与火山灰因日光的干扰,在远及北欧和美国的地方,创造出戏剧性的夕阳。
纽约州波基普西市的一支消防队甚至冲出来灭火,因为他们以为发生火灾了,结果却发现是如火一般燃烧的夕阳景象。
喀拉喀托的夕阳呈现蓝、紫、粉红、青铜或棕色,有时候出现围绕太阳的彩色环。
鲜艳的色彩激起了艺术家和诗人的灵感,其中包括蒙克。
1883年11月下旬,喀拉喀托火山效应延伸到挪威的天空,并持续到1884年2月中旬。
蒙克的《呐喊》这幅最有名的作品创作于1893年,作为“生命的饰带”作品的一部分,其画出的疾病、焦虑及精神错乱等主题是根据创作者的经历,包括其死去的姐姐的经历而创作的。
我们最熟悉的《呐喊》是4幅图画中的一幅。
最早的素描来自于不同的角度——最有可能的是蒙克实际见到那次日落景象的地点。
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一条名为“瓦哈尔维恩”的路上有一座历史标志,就是纪念这个时刻的。
当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来到奧斯陆这个地点时,他们发现这个标志位于一条马路上的一处马蹄弯,而这条马路19世纪的时候并不存在。
他们进一步做了调查,并认为实际的地点应该是在现在称为莫斯伊维恩的一条路上,因为当地峡湾的景色符合原始的素描。
在19世纪的照片中,那段路就像《呐喊》画作中一样,旁边有栏杆。
当研究人员到了那个地点时,可以看出当时蒙克朝西南方看去——这个方位恰好是喀拉喀托日落景象可能出现的方位。
飞艇时代为何突然终结
在众人热衷于太空竞赛的今天,很少人会提到一项早期的科技竞争——飞艇竞赛。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飞艇就像是前卫的运输工具。
与飞机不同,飞艇很安静,燃料成本较低,而且客舱的内部宽敞又豪华。
德国和苏联都参与了飞艇竞赛,致力于生产最大、最令人赞叹的飞艇,以展现本国的超级技术。
然而在1937年5月6日,飞艇时代突然终结了,当时“兴登堡号”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着陆时突然起火燃烧。
多年来,“兴登堡号”一直被认为是毁于氢气爆炸。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则提出,兴登堡号是普通雨云的牺牲品。
飞艇时代始于1900年7月2日,比第一架飞机起飞早了3年。
那一天,退休的德国陆军准将斐迪南·
范·
齐柏林伯爵,驾着第一艘硬式飞艇飞行了18分钟。
1910年,这艘硬式的“德国号”成为第一艘商业飞艇,而且从1910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德国飞艇飞行了172498千米,载运了超过3.4万名乘客,没有人伤亡。
“洛杉矶号”的成功,开启了橫跨大西洋之旅的新时代。
“洛杉矶号”之后是有名的“齐柏林伯爵号”——这艘飞艇成了豪华前卫之旅的象征。
“齐柏林伯爵号”完成了首次横跨大西洋的载客飞行以及后来1929年8月的首次环球飞行。
当“齐柏林伯爵号”在这趟旅程中通过苏联上空时,造成了相当大的轰动。
苏联立即着手进行自己的飞艇计划。
从1933年1月开始,苏联政府提出了一项五年计划,目标是建立一支有50艘飞艇的舰队。
1934年11月5日,苏联飞艇舰队的骄傲——V6,开始了它的处女航,以作为“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庆祝项目之一。
它应该是一艘载客飞艇,但是却有个意想不到的小障碍:
没有足够大的机棚可以容纳它。
正如飞艇曾经是德国人的骄傲一样,飞艇也同样变成了苏联人骄傲的象征。
V6飞过苏联的城市上空,以庆祝共青团成立20周年。
德国当时强势的纳粹党,也充分利用了飞艇的视觉效果。
“齐柏林伯爵号”带着安定翼上的纳粹党徽飞越德国,投下吹捧纳粹意识形态的宣传单。
然而,齐柏林公司正准备将它最大的成就——最大的人造飞行物公之于众。
优雅的“兴登堡号”将是天空中的霸主。
尽管埃克纳本人是反纳粹人士,但是由于齐柏林飞艇被纳粹作为宣传工具,加上害怕飞艇在未来战争中的潜在用途,导致美国通过了《氦气管制法案》。
美国是当时唯一的大规模氦气制造国,而该法案是为了避免德国飞艇使用氦气而制订的。
因此,“兴登堡号”必须充盈更容易爆炸、更容易燃烧的气体——氢气。
但是对这艘飞艇的命运而言,更具决定性的是其外壳挑选的涂层。
它是氧化铁外加防潮功能的醋酸纤维制造而成的。
这种高度易燃的混合物几乎等同于火箭的燃料。
似乎是为了保证它一定会燃烧起来,覆盖在醋酸纤维上的漆料是靠铝粉硬化的,而铝粉也是高度易燃的物质。
“兴登堡号”在1936年4月从德国的腓特烈港升空。
在经过将近12次的横跨大西洋飞行之后,人们依然着迷于这艘壮观的银色飞艇。
1937年5月6日,它来到了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准备降落,一群新闻摄影师及电台记者都在场,准备记录下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由于下雨天,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已经因为加拿大纽芬兰上空的逆风而延误的“兴登堡号”飞艇,现在又因为暴风雨而无法降落。
它在机场上空盘旋超过一个小时,等待天气放晴。
当“兴登堡号”穿过雨云时,机体充满了负电荷。
当机组人员将湿透的绳子抛下地面准备停泊时,这些绳子就起到了接地线的作用。
当飞艇的金属架因接地而充电,机壳便开始升温,高度易燃的涂料开始自燃。
10秒钟之内,艇身大部分着火。
34秒钟后,巨大的“兴登堡号”就成了地上的一团火球。
到场的记者记下了这一改变飞艇工业的历史性转折。
悲剧全程都被拍摄下来且通过电台现场直播。
电台记者赫伯·
莫里森发表了著名评论:
“噢!
对全人类及所有乘客而言,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之一。
“兴登堡号”陷入熊熊大火的戏剧性影像,引发了人们对整个飞艇产业的安全性的质疑。
在事件发生时,已经着手建造另一艘与“兴登堡号”相同大小的飞艇的齐柏林公司,于1940年倒闭了。
美国海军的“比空气轻的航空器”计划则始于1921年。
终于1961年。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气 变化 人类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