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314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8315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27KB
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314Word下载.docx
《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31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314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名:
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
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
乐器:
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
乐曲:
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人物:
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
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四、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2、从闺中思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
每天吃得饱吗?
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
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从旁观者的角度,或控诉战争的罪恶,或批评边将无能、腐败,或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如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
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
五、常用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
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2、对比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虚实结合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用典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六、解题方法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而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雄浑磅礴,有的苍凉悲壮,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课前热身】
1、复习初中所学过的边塞征战诗,根据上述学案内容,体会边塞诗常见的意象、主题思想、表现手法。
(诗文见附录)
岑参《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王维《使至塞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李贺《雁门太守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杨炯《从军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答: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习中你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内探究案(第二学时)
3、品味《从军行(其一)》、《塞下曲》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手法把握
一、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边塞诗派代表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益
2、回顾旧知-----《从军行》(其四)的内容及情感
3、了解边塞征战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二、课内探究
1、熟读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其四)及李益的《塞下曲》。
附:
从军行(其四)
2、比较阅读:
在下表中填上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其四及李益的《塞下曲》三首诗的意象、主旨、风格、手法。
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其一)
塞下曲
意象
主旨
风格
手法
3、根据上表,尝试小结:
(1)边塞诗常见的主题:
①
②
(2)边塞诗常用的手法:
(3)鉴赏的一般方法:
三、当堂体验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4分)
四、训练反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7分)
(甲)凉州词(乙)从军行(其二)
王翰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诗。
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______________。
(3分)
②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场面,请说出诗中运用哪些意象来描写场面?
(1分)
③“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学后反思:
课内探究案(第三学时)
1、掌握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
2、品味《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1、知人论世——了解高适、岑参。
2、回顾鉴赏边塞征战诗的一般方法。
3、熟读《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二、课内探究
(一)
阅读《蓟中作》(高适),回答下列问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2、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课内探究
(二)
阅读《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
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2、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简要赏析“照”字的妙处。
2、“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的修辞方法。
3、尾联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全诗体现出______________的艺术风格(不超过8个字)。
四、课后作业
1、回顾所学知识
2、完成练习册内容
五、学后反思:
课后提升案(第四学时)
一、有效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二、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
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
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三、总结反思:
附录: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1.从军行:
为乐府《相和歌·
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
长安。
3.牙璋:
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4.凤阙:
皇宫。
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
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
暗淡,模糊。
7.百夫长:
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塞 征战 鉴赏 导学案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