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7261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9.28KB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50年代,世界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经济合作方面更是不断充实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区域联盟发展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突然优势,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影响日趋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益呈现自由化趋势,对外贸易也逐渐成为一国(地区)发展经济、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历史悠久,农产品贸易是双方洽谈合作的重点之一。
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关税的减免使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量大大增加。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国内的生产已经明显不能满足这种高速增长的需求,大量的农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中国与东盟之间在这一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合作的广泛前景。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现状、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发现贸易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影响贸易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如何,并针对这一性质结合国家的贸易政策对扩大贸易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我们现在和即将面对的中国与东盟贸易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章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关于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分析
Helpman(1987)提出垄断竞争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有关产品多样性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而Deardorff(1995)侧重于研究基于赫刻邪尔-俄林提出的自然禀赋决定比较优势条件下的有关非竞争性产品的产业间贸易。
两者的研究考察的是产品的互补性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产品的互补是决定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因素。
对产品互补性分析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提出一国一般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
在这样贸易结构中,双方的产品出现互补性。
如果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产品能够互补,就说明它在该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Josel.Tongzon(2005)利用1996年至2000年的数据统计,分别对中国的进口情况和东盟国家的产业情况做了分析。
分析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许多方面:
如农产品、能源、初级材料等许多方面存在互补性。
他得出的结论是,东盟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并从中中获取利润,东盟国家应该与中国避开竞争,发展互补优势,那才是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渠道。
从JoseL.Tongzon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中互补性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研究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
2、国内研究动态。
对贸易结构互补关系的分析
史智宇(2004)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进行测算,发现中国与东盟区内贸易存在较高的互补性、而在区域外的出口结构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态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早期收获”农产品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上存在着较高的相似性和竞争性。
苏振东和周玮庆(2009)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认为中国东盟出口的贸易结构有恶化的趋势,低附加值和中等偏下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中等附加值产品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中等以上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在原本就偏低的情况下啊持续下滑。
因此得出,中国与东盟处于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和恶化的贸易条件,使中国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怪癖。
蔡雪姣(2011)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变化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和贸易结构变化的分析,按照海关分类标准HS的两位数的分类水平,认为中国在第十五类、第三类、第十七类和第十八类产品上占据绝对优势,并提出应该重视中国与东盟间广阔的贸易市场,大力引导中国与东盟在机电产业上的分工和贸易,促进占据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最大份额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对产业间互补关系的分析
孙林(2005)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一文中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验证中国与东盟农业生产互补的假说,并且列出了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处于竞争、互补贸易关系农产品的种类,并且得出了结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相似性小于市场相似性,出口产品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为主。
郭晓磊和吴国蔚(2007)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驱动机制分析》一文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驱动机制出发,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扩大双方的出口额。
他们认为,该贸易区是在中国-东盟双方传统及非传统经济利益的共同驱使下建立的。
陈雯(2009)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利用引力模型中的单调模式,以中国为角度,考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得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贸易的结论。
对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潘青友(2004)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一文中运用贸易互补指数和相对竞争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本自由贸易区之外市场上的出口相对竞争优势,从中发现中国与东盟在相互贸易和第三方贸易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说明了我国出口贸易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丁峰(2005)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与互补性研究》一文中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三大指标,从不用的角度对中国东盟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互补性极强。
庞卫东(2011)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一文中利用2002-2009年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出口相似度指数的测算,进行实证分析。
他认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不断激烈,大大地影响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
冯阳(2013)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五国间农产品贸易强度较大,且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情况并存,认为双方应当加强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仅农业就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吸纳了高达%的就业人口。
与农业的稳定增长相一致,我国农产品贸易在改革开放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额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除欧盟、美国、日本之外的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2005-2009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
万美元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额
进口额
366
出口额
贸易逆差
资料来源:
2004-2009年数据摘自历年《农村经济绿皮书: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表2009-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单位:
万亿美元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贸易逆差额
中国行业研究网由表和表对比可知,中国农产品贸易在2009年前连续六年呈走势,但在2010年后,进出口额不断增加,说明世界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前景广阔。
2009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农产品贸易逆差有下降也有增大,但农产品的贸易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零关税的实行,使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东盟创建于1967年,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1996年后增加越南,1998年后增加老挝和缅甸,2000年后增加柬埔寨。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亚洲农产品进出口国,但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规模远大于我国。
东盟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占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五位。
90年代以来,东盟一直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与GDP的稳定增长相一致,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自90年代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东盟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双边贸易现状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及零关税的实行之后,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中。
2011年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共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净进口额为的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出口与进口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2%、46%。
2012年中国出口到东盟十国的农产品为万美元,同期比增长了%,进口东盟十国的农产品为万美元,同期比增长了%。
表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单位:
出口
进口
国家
出口金额
同期比%
进口金额
文莱
1,
缅甸
23,
17,
柬埔寨
5,
3,
印度尼西亚
173,
344,
老挝
2,
马来西亚
264,
383,
菲律宾
142,
47,
新加坡
83,
46,
泰国
257,
429,
越南
234,
201,
根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整理
由表可知,2013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出口中占比例最大的为马来西亚其次是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文莱和老挝等四国所占比例极小。
到2014年1-8月,出口东盟万美元,同期比增长%,进口东盟万美元,同期比增长%。
由此可见,东盟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产品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国的农产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东盟农产品的不足,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第三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不合理
在中国对东盟各国出口的农产品中,非优势互补的产品占了大部分,而且我国对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中附加值低的谷物占了很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园艺产品、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比重较低。
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占到80%,而深加工产品仅占20%,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不合理。
2、双边贸易机制的不完善
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速度非常快。
在这个较短的过程中,原有的带有强烈计划性质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取消,但新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要求的调控体系刚刚初步建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如何防范快速自由化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和损害方面更加欠缺。
我国在世界农产品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农产品贸易中不具备完善的产品流通配套机制,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已经形成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的一体化,而我国的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东盟各国的声誉。
3、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运输设备的不通畅上。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主要依靠海运和陆运,其中西南与东盟国家接壤的省份则主要依靠陆运与河运。
根据现有的交通设施,云南、广西等地与邻近的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基本上是依靠公路运输的。
在开放的边境口岸中只有凭祥海关有南宁到友谊关的高速公路,由于地理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昆明至曼谷的高速公路已经修通但部分路段也只是二车道,运输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且运输成本也高。
4、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将减少和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将。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极为不利。
人民币升值不仅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而且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成本。
尤其是我国部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及东盟国家。
而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东盟各国都先后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依靠对我国的出口来获取更多的人民币,进而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中国农产品对东盟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内因素
对我国而言,仍存在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弱,所以对东盟国家的同类产品不能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其发展速度慢。
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成立后,东盟国家出口到我国的农产品取消了关税,非关税壁垒也降低了,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受到的阻力大大地减少,如咖啡茶、可可、香料木材等产品进入我国的速度非常之快,我国本土产品出口面临很大的问题。
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地理位置和环境等的不同,对于这类竞争力处于劣势的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有不胜数的农业企业萌芽和兴起,而这些处于孕育期的农业企业和发展初期的农业企业,自身的农产品竞争力不足,资金匮乏,包装、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很难将产品推入市场,同时东盟国家利用其竞争力强的农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使得那些还在发展中的农业企业得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甚至有些农业企业还没发站成型就已经面临消亡的情形。
所以我国应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速度占领东盟国家的市场。
同时利用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产业外因素
中国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品种上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满足广大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我国需要从东盟农产品市场上进口我国没有的农产品品种,而东盟国家也会从中国农产品市场上购进本国缺乏的品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中国和东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使得中国与东盟一些具备互补性优势的农产品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更有效的补充各国农产品市场上缺乏的品种。
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有效扩大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产品种类和市场容量,而我国的农产品进入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市场,既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又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增加知名度。
品牌效应在贸易中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手段,但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农产品名优品牌少,这也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整体竞争力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第五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1、贸易互补性测算指标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一国一般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两国产品指数数值间的对比中发现两个国家或地区产品间的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指数即TCI(TradeComplementarilyIndex)指数,通常用来表示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的亲密程度。
互补性贸易指数见公式():
=
其中,
表示i国出口与j国进口k产品之间的贸易互补指数。
表示i国在k产品上具有的比较优势。
表示j国在k产品上具备的比较劣势。
而其中RCA指数的由公式()可:
=
/
)
其中
表示k产品在j国的进口值,
表示j国的进口总值,
表示k产品在世界的进口总值,
世界的进口总值。
由上述可知,的指数越大,表示i国家k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越强,指数越大,表示j国家k产品的相对比较劣势越显著。
而C是两者的乘积,所数值越大,表示i国家与j国家在k产品上的互补性就越强。
C的取值以1为临界点,当C大于1时表示两个国家产品的互补性强,C小于1时,则表示两个国家产品的互补性比较弱。
2、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将农产品分为四大类,即0类(食物与或动物)、1类(饮料与烟草)、2类(原材料)、4类(动植物油、脂、蜡)。
表2012年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产品类别
中印
中马
中菲
中新
中越
中泰
0类
1类
2类
4类
资料来源: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网站UNCOMTRADE的数据库的数据计算。
表2012年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印中
马中
菲中
新中
越中
泰中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网站UNCOMTRADE的数据库的数据计算
从横向来看,表中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0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说明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0类产品的贸易存在极强的贸易互补性;
2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中除菲律宾和新加坡外,指数值也达到1以上,说明我国2类产品的贸易与大部分东盟国家存在贸易互补性;
而我国出口东盟国家1类和4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均小于1,表示我国出口东盟国家的1类和4类农产品互补性相对较弱。
表中东盟国家对我国出口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整体看,除了1类产品,其他三类产品的指数值均大于1,甚至指数中有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值高达,表示东盟国家出口的大部分农产品和我国的进口有极强的贸易互补性;
从具体数值来说,东盟国家中不同的国家出口到我国的同类产品中,其贸易互补性指数值有很大的差异,如印度尼西亚出口2类产品到我国,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达到,而菲律宾只有,说明两个国家在同类产品贸易中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强度不同;
出口同类农产品产品4类产品,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互补性指数值为,两者表现极强的贸易互补性,但是新加坡和我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却小于1,两者贸易互补性极弱。
从纵向来看,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对东盟国家中的任一国出口不同类别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值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如中越贸易中,0类贸易互补性指数值为,而4类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只有,不同类别的产品出口到同一国家中表现了不同的贸易互补性,其他东盟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从表中分析可知,东盟国家向我国出口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其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差别也是很大的,如印度尼西亚出口农产品到中国的不同类别中,4类产品表现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达到,而1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只有,二者相差有,所以表现的贸易互补性也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同的,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值也相差,其他东盟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综合表和表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同一类别的农产品,不同的国家表现的贸易互补性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东盟 农产品 贸易 互补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