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教学专项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169013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33KB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教学专项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教学专项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普通高校教学专项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件1
2008年普通高校新专业抽查情况
(一)本科专业
按照我厅《关于开展高校教学专项抽检和验收工作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08]170号)要求,我厅组织专家对2006年度新设置的部分专业进行了抽查。
现将新专业抽查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本次新增设专业抽查,共涉及53所高校97个本专科专业,专家组评定23个专业达到优秀标准,74个专业达到合格标准。
其中本科高校54个专业中有12个优秀。
根据《浙江省高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总体看来,各本科学校均重视和支持新专业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定位准确,特色正在逐渐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
多数高校能根据浙江省的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向,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主动适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设置专业都经过校内外专家的多方论证,办学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条件具备,生源充足且新生报到率高。
丽水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向行业办学,实施特色办学,满足社会需求,定位准确,方案合理,受到学生欢迎。
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专业在对国内外所有相关专业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解后,定位于应用插画方向,填补了国内该专业的空白点,培养目标清晰合理。
浙江林学院建筑学专业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面向地、县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定位于培养面向多种媒体、能做融合新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鲜明。
二、重视教学条件建设,办学环境稳步改善。
多数学校对新专业建设前期投入有制度化保障,重视实验室、实习基地、课程、教材和图书资料的投入和使用率的提高。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每年自筹200多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新专业办学条件好。
中国美术学院成立实验教学管理部,对6个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整合为分合有度、聚散有序的实验中心,该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拥有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影视实验室,软硬件设备配置投入达到2000万元。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投入600万建设了专业所需实验室,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1.8万。
浙江树人大学重视生物工程专业的整改工作,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探索,新规划实验室400平方米,续建项目建设资金250万元已经到位,使该专业建设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并重,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新专业师资数量和水平。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新专业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博士24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5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
浙江理工大学传播学新专业重视新教师培养,为每位新教师聘请指导教师,明确规定新教师一年内听指导教师或老教师的课不少于20次,指导教师听新教师的课不少于4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大力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好,教学能力强。
浙江财经学院审计学新专业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财政部领军后备人才1人。
四、深化教学改革,重视课程、教材建设,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培育标志性成果,增强专业内涵建设。
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新专业在硕士点基础上办本科,起点高,基础好,已出版自编教材15部,其中《商业插画》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另外该专业还出版编著和专著19部。
宁波工程学院“点—线—面—体”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清晰,“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3部,开发CAI教学软件13个。
浙江工商大学审计学专业以会计学省级重点专业为依托,已建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管理型”财会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浙江海洋学院药学新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发展学生科研助手,2006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担任老师的科研助手,由学生主持的项目获得了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五、重视专业教学档案建设,教学管理规范。
多数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齐全,注重对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教案、教学研究记录、试卷及分析、学生实验实习报告等材料的积累及规范。
新专业普遍重视专业教学管理工作,不少专业还根据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制定了结合专业教学建设的具体规则,执行情况良好。
浙江万里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实习环节的教学大纲等文档规范齐全,实验室工作日志详细,同时结合学校和商学院的教学规章制度,制定了会展与营销系例会制度、教学活动规定、科研例会工作要求、关于专业核心课程考教分离的规定、关于专业建设的有关要求等相应的操作细则,各种细则科学合理,规范到位。
宁波工程学院两个新专业的规章制度健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文档规范齐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专业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手工记录内容详细,真实可信。
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发现,新增设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需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个别新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骨干比较缺乏。
个别工科专业缺乏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应加强教师工程背景教育和培训。
对青年教师要在提出学历学位提升要求的同时,加强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独立学院的新专业应建立并培养自己专门的师资队伍。
浙江海洋学院的油气储运工程(独立学院)新专业和浙江林学院的土木工程(独立学院)新专业的负责人还是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师资数量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绍兴文理学院的医学检验和环境科学(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师需要加大引进与培养力度。
二、需要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对于原有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的专业,学校要整体考虑专业群或者学科基础的发展,尤其是原来工科背景比较薄弱的学校,在办工科专业时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个别专业还要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研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凝练专业方向,逐步培育专业特色。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温州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理解,认同度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围绕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凝炼专业方向。
个别新专业论证不够充分,制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不太合理,对本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把握不够准确。
浙江财经学院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缺乏来自行业第一线专家的论证材料,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准确;
中国美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浙江工商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缺少对本专业社会需求的详细论证。
个别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缺少改革尝试,参与教学研究并有成果的教师数量偏少,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积极性。
浙江林学院的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新专业近三年没有发表教学论文。
三、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实验室开放度、提高实验器材使用率。
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完善。
一些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低,实验室开放不够,缺乏实验室开放的制度保障。
个别专业实验室条件明显欠缺,仪器设备单薄,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并切实提高使用率。
浙江理工大学的传播学新专业实验室主要是一个机房,摄影器材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
四、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浙江林学院的土木工程(独立学院)新专业06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只有10.7%,计算机通过率只有18.2%。
杭州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6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仅有个位数,明显偏低。
(二)高职高专专业
其中高职高专高校43个专业中有11个优秀。
根据《浙江省高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总体看,各高职院校对新专业建设都非常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中的落实举措,依托行业优势的专业特色正在逐渐形成。
一、新专业设置能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行业及被检学校的优势专业,专业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
多数学校的专业都经过校内外专家的多方充分论证,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特别是紧密结合行业背景设置新专业。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城市水利专业面向城市水利建设、城市水污染处理等方面服务,培养方向明确。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设计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实施“工学结合”的特色教学,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到58.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认真贯彻学校“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依托该校交通行业优势开设新专业,突显交通特色。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运行系统管理专业根据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通信行业背景,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邮电通信及其相关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足通信文章。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究了浙江省、嘉兴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针对嘉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面向外贸业务员、外销业务员和国际采购助理等职业岗位,提出了符合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院结合、校企合作,突出技术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各校在进行新专业设置时,都能够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制订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训条件优越,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接轨,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新专业时坚持“引企入校”的思路,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管理机制具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改造原有课程体系,前移专业课程,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编导(舞蹈编导方向)专业坚持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坚持“编、导、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2009届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究了浙江省、嘉兴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针对嘉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面向外贸业务员、外销业务员和国际采购助理等职业岗位,提出了符合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评估专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详尽“剖析”,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符合度。
三、重视新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培育标志性建设成果,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城市水利专业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带动了专业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中多门课程采用项目课程教学,并自编或出版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浙江医药高等专业学校构建了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其中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相关的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3部。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改研究,拥有宁波市教科规划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出版高职规划教材1本。
义乌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印刷技术专业教改领导小组,对印刷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指导,该专业教师获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中国高职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金华市市级课题1项,共发表论文47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发表教学教改论文15篇,主持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教改项目12项,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注重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采取进修、挂职锻炼、出国培训等有力的措施保证新专业师资的数量和水平。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引进了在中国联通担任过部门经理的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并聘任多名具有企业经验的员工兼课。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近几年学院每年投入15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是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控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担任。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选派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师资建设成效明显。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比例均达到了80%以上。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42.8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比例占85.71%,双师素质比例达100%。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达100%,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者达87.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新有省级“151”人才、省学科带头人、省专业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多名。
五、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新专业的教学投入,教学基本条件有保障。
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新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
保障教学基本条件。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现有实训场地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总价值超过12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可开设汽车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分组项目化教学与实训。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食品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2006年生物类学生的生均仪器设备费达到1万元,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有9个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立了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和工学结合办公室,学院领导任组长,该校的医学营养专业现与26家省市级医院、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06级医学营养专业实习基地共有52家,遍布省内各地。
一、需要完善专业建设计划并切实组织实施。
少数专业对专业建设计划的内涵理解不到位,部分专业有年度计划而无中长期规划,部分专业有中长期规划无年度实施计划,且规划内容较为粗糙,对专业建设无指导作用。
个别专业既无中长期规划也无年度建设计划。
需要在做好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新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二、任务引领和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与实际实施情况有一定差距。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是改革的方向,但在检查过程中,专家发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与卫生信息管理两专业,教师参与较高层次的项目研究以及发表较高质量的论文较少,对具有高职特色、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课程等教学改革研究亟待深入和加强。
三、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新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虽然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同时还需要大量聘任行业企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课)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数量,真正构建起“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仅有1人。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评估专业现有在校生330余人,但专业教师仅有8人,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四、校企合作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实验室开放与实训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需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有真才实学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但从检查的总体情况看,有些学校在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部分已建的校内实训场地缺乏职场氛围,影响学生对实际工作过程的感知。
少数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建设薄弱。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必需的主要实验实训条件目前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附件2
2007年普通高校精品课程抽查情况
按照我厅《关于开展高校教学专项抽检和验收工作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08]170号)要求,我厅组织专家对2006年度62门高校省级精品课程进行了抽查。
根据我省《省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评分表》,专家组评定19门精品课程达到优秀标准,占31%,43门达到合格标准,占69%。
总体来看,经过前几年的评审建设,精品课程对促进全省高校课程网络化建设、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成效较为明显。
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更新。
各校普遍提出了明确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合理的课程规划和各课程的建设计划,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和相关建设经费的配套措施,形成了从学校立项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省级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多级课程建设体系,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推进了课程的网络化建设。
浙江万里学院除了为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按1:
1经费配套外,校级精品课程也给予每门2-3万元建设经费,并要求各二级学院予以1:
1配套,为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学校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并由学校负责维护,保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高。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条件中规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期5年中每年计100分,该校除配套经费外,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奖励1万元,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奖励2000元。
二、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
各教学队伍以精品课程为纽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升了教学队伍的学历、学术、职称层次。
省级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配备普遍较强,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初具“教学团队”实力,绝大部分精品课程负责人由学校高水平骨干教师担任,凝聚带动了一批教师投入课程建设。
浙江工商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组教师中52.9%拥有博士学位,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有省级教坛新秀1名,校级名师2名,校级教坛新秀2名。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课程自2006年申报成功以来,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企业家3人,交通部专业带头人3人,交通系统283第二层次人才2人,汽车维修高级考评员3人,生产一线锻炼3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进修提高硕士学位3人。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组13人中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4人。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67%,获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1人。
三、注重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以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带动了学校其他课程的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内容更新便捷的优势,注重以科研带动教学、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引入课程教学。
浙江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强调“相关课程的整体联系”和“课程内容应用范围的延伸”,构建了颇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品CAD课程注重工程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积极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浙江海洋学院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程根据精品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时效性强的特点,结合教师科研活动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渔区、渔港现场授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浙江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强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在相关课程学习中能灵活应用经济学理论,受益长远。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倡导教学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渗透,与产学研相结合,面向问题与应用背景展开教学,在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以合作式教学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浙江树人大学国际服务贸易以前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教学内容,以研讨启发式的合作学习为教学模式、以创新式团队教学为授课形式,以启发教学、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增强教学互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特色明显,课程组成员出版服务贸易相关著作、教材30余部,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以开展工作任务引领的课题导向型课程开发为载体,按照“实训场所车间化、实训教师技师化,实训作品产品化”的思路,强化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明显,在连续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均有学生获得第一名。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概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工建筑物形成了以理论教学、认识实训、现场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项目组按照“双师”型建设要求,专兼结合,强化了课程师资力量,网站建设经过两年努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开发、服务、管理体系,建成了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图书、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共享资源库。
开发了三维虚拟软件系统和教学课件,更新了课件和大量素材,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典型水利工程实例贯穿教学各环节,建设成效显著。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程打破了“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按照“实践导向的任务引领式课程”方法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四、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共享程度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提升了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各校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方式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课程录像等在网上开放。
绝大部分课程网络资源丰富,并以每年10%以上的比例不断更新,有较高的点击率。
宁波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将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引入课程网站,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教育厅 办公室 关于 公布 普通高校 教学 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