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65450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29K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Word格式.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
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4、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共产党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
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7.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
第二,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
第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对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冒进思想。
第四,必须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
8、试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五、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雏形
9、如何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三个代表是决定社会性质的。
有符合三个代表的党,不仅可以保证公有制真正落实,甚至也可以使其他形式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变性质来为全体人民服务。
实践:
⑴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⑵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⑶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供参考,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它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摆在了所有社会主义者面前。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积极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都作了全面分析和科学概括,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内在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政治保证、领导核心和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完善同步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体的广泛性,因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1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
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
建设这一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工人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时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必须承认差别,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制度;
至于消灭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则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也不愿意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作更多的描述。
因此,他们一再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实际上就是为后人的探索和深化认识留下了广阔空间。
我国的国情、革命道路和历史环境,是塑造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主要因素。
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
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将中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此也产生了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共性与个性、“世界历史”与“国别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
其中,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
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规模建设活动。
这一进程,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具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1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⑤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13、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列宁都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虽然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它只不过是一种过渡的社会形态,必然要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次危机粉碎了有些人认为资本主义永远不朽的神话,这是一件好事。
这次危机是不是标志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没落的开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一种社会制度的衰亡和退出历史舞台,往往是一个漫长和痛苦曲折的过程。
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当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经过这样的危机不会一下子倒下去,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经过这次危机是不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下坡路,是值得我们观察的问题。
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自身调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
但我认为可以大胆地做出这么一个判断,即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前些年妄图独霸世界的势头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或者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我们研究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现在缺乏能够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目前很多客观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振兴,社会主义运动在前些年受到重大挫折后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主观条件方面,无论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在组织上,现在都还是欠缺的,没有准备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还没有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重创中恢复过来。
现在西方社会反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是存在的,但是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重新组合起来。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基本教训:
1.社会主义国家把“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看作是发展国家实力的唯一手段,是片面的
2.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结果,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再也无法发现马克思的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发展经济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
3.极端的“阶级斗争”思想和实践也使人民及其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受到严重打击,
14.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重大变化:
经济全球化在使世界总财富增加和经济相互依存的同时,却又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发达国家依然主导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是这种旧秩序的受害者。
南北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非常明显。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减缓南北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经济的融合和依存并不掩盖南北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依然表现在两个世界间的矛盾及其整合,即文化上的西方与非西方、经济上的南方与北方以及政治上的权力与公理的矛盾与整合。
事实上,全球化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
即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
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
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
”(注:
俞可平:
《全球化的二律背反》,参见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对立中孕育着整合,整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对立。
对抗的结果是多元共生的长久的整合过程。
树立新观念:
(1)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
(2)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3)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4)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5)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6)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
(7)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15、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应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两大挑战:
1)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应对挑战:
1、为此,要了解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竞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
三是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为此,也要了解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
二是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
三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1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
其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要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研究者在新的形势下总结经验,不同程度的认为必须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战略进行调整。
第一,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在核战争威胁下,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改变了以赤裸裸的武力来夺取世界霸权的努力
第二,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三,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平共处;
第六,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战略是传统战略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是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
其基本特点有以下五点。
第一,新的发展战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地选择各自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各具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新的发展战略,不再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而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采取一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第三,新的发展战略,克服了对资本主义的片面性认识,全面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存在矛盾和斗争的一面,又存在继承、借鉴和合作的一面,强调社会主义要实行对外开放,与资本主义既竞争又合作,确立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
第四,新的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要集中精力发展自己,靠成功的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以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五,新的发展战略,不再强调原来那种“国际性”,也不搞原来那种“国际联合”,但并未否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性”。
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就总体而言,150多年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战略。
新战略是传统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
现实和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制定世界社会主义的战略。
17、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贡献及其前景?
?
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3、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根本的优越性。
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6、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不断挫败了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和霸权行径,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曲折性:
1、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社会主义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崭新事业,前进的道路必然会更加曲折。
3、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前景:
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2、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新振兴的中坚。
3、世界社会主义组织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1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基本经验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
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主要教训;
1、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倾向。
2、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
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大国主义。
21、怎样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