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6443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06KB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最先动作是头部动作,后躯干,后脚)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先上臂,再肘、腕)3、由粗到细(从大肌肉到小肌肉)4、有整体到局部(先是全身性到准确性)5、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
九、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1、头部(眼肌控制在出生初期)2、躯干部(翻身、坐)3、手臂和手(先学会拇指和四指的抓握)4、腿和脚(学会翻身、爬行)5、动作技能。
十、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它的进步性。
十一:
幼儿心理发展:
1、婴儿期和幼儿前期(0-3岁):
主要内容是动作和感知。
2、幼儿期(3-6岁):
游戏。
十二、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1、危险期:
在成长过程中,因新的生理、心理需要被旧
的心事束缚,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不满,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
2、转折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出现心理发展急剧变化。
表现出反抗、执拗,对父母说不。
3、关键期:
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是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4、敏感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
十三、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不能区分色调。
4岁后,能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异,并开始认识混合色。
十四、1、幼儿注意:
3岁幼儿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幼儿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20
分钟左右。
2、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a、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b、幼儿注意力的广
度不断扩大。
c、幼儿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d、注意力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
十五、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1、目的性(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2、牢固
性(记得快忘得快)3、精确性:
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容易混淆。
十六、发展记忆力的方法:
1、让幼儿多感官的参与。
2、歌诀记忆。
3、提出明确的激励目
标。
十七、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1、直观行动性。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
十八、幼儿的词汇:
1-1.5岁幼儿说出第一批词。
2-3岁词汇迅速增长。
3岁1000个词。
4岁1600-2000个。
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语言障碍)
十九、1、兴趣最早出现在新生儿4-7天后。
2、快乐最早出现在新生儿3-6周后。
3、笑是
出身之时就具备的能力,也是婴儿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二十、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
1、情境、外部性。
2、激动、冲动性。
3、暂时性。
4、与生理
需要有关。
二十一、幼儿基本情感主要感情:
道德感、理智性、美感,二十二、2岁以前幼儿如逐渐使用“我”,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二十三、亲子关系类型:
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二十三、1、感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3、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则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二、1、广义的教育:
泛指所有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
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
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三、广义教育目: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
样的结果。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四、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对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②政治对教育目的
的制约和影响③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④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和创造政治人才、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促进民族、
五、教育的性质和目的,从根本上说,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六、幼儿教育:
1、广义幼儿教育:
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
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
2、侠义幼儿教育:
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七、幼儿教育学:
专门研究3岁至入学前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八、1、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
2、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幼儿园,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
3、法制化: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6,1996、6正是施行)。
《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8,这是新中国颁发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明确各方责任)。
《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6规定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
九、西方幼儿教育思想。
1、洛克:
1693年《教育漫话》论述“绅士教育”。
主张严格、慎重挑选德行、能力好的学生进行家庭教育。
2、卢梭:
《爱弥儿》,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核心:
归于自然。
3、福禄贝尔:
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形成独立的体系。
4、蒙台
梭利:
(以适应自然为教育原理)主张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幼儿创立了蒙台梭
利教育体制,5、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188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思想:
a、教育及“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从做中学)。
b、教育无目
的论。
c、“学校既教育”。
d、教学论。
e、道德教育论。
f、儿童中心论。
6、皮亚杰:
皮亚杰心理学理论核心:
发展认识论。
A、儿童思维发展四大年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十、中国近代幼儿教育
1、陈鹤琴:
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
“活教育”理论。
主张:
A、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
育。
2、陶行知:
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教、学、做合一。
解放儿童创造力。
3、张雪门:
注重课程研究,逐步形成了“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
认为:
“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
也从生活而结束。
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他的
主要著作有《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
十一、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
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假装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有求幼儿园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十
二、我国幼儿教育目标: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十三、学前教育原则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则,是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教师均应遵循的,它反映了对所有教育者的一般要求:
另一部分是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是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是学前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a、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b、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a、之整体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有个性发展。
)
(二)幼儿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a、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的工作。
b、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c、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性的多样原则。
(a、教育的活动性。
b、
教育活动的多样)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a、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
废。
b、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
十四、幼儿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
十五、学前教育班级管理的基本要
求:
班级管理要求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求:
(1)主体性
(2)整体性(3)参与性(4)高效性十六、幼儿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
规则引导就是用简单易行的规则引导儿童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要求保持一致,确保儿童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保证活动秩序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通过激发和利用教师与儿童之间或儿童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积极情感,以促进儿童产生积极行为的方法。
(3)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就是通过促进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导儿童主动、积极、有效地与人交往,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儿童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的方法。
。
(5)目标指引法
目标引导法指教师从儿童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制定行为目标,引导儿童识别行为正误,规范儿童积极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三章生活指导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概念: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满足幼儿一天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人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
二、主要活动
1、餐饮活动:
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
培养儿童良好的餐饮习惯:
a、按时吃饭,坐定进食。
b、培养儿童独立吃饭菜的能力。
c、
注意不让饭菜撒落在桌子和地上。
d、进餐时不大声说笑。
e、学会收拾餐具。
2、睡眠活动:
3、盥洗活动:
4、入厕活动:
应对2岁左右的孩子进行入厕培养。
5、收拾整
理活动:
摆放玩具的橱柜高低,应适应儿童身高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
选择题知识汇总:
第四章幼儿园环境重点知识梳理
1.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
(1)精心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
(2)精心
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精心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对于幼儿园教
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幼儿园内部
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按构成内容的性质差异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
类。
4.广义的物质环境:
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
和。
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5.狭义的物质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
包括园
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6.广义的精神环境:
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8.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教育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所以说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2)环境的可控性,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
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
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
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幼儿参与性原则:
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
(4)开放性原则:
是指
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5)经济性原则:
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10.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物质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
11.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室内环境布置的目标偏离、室内环境布置的内容不系统、教师环境创设的观念存在偏差
12.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有效策略:
(1)把环境创设的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
(2)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创设与分享的环境空间;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创设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
(4)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3.
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14.活动区创设的原则
(1)教育性:
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
(2)整体性原则:
其一是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
其二是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没一个方面。
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
(3)共同发展原则:
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
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15.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
(1)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
首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活动区的范围;
其次,选择活动区时还应考虑班级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一般在4至5个为宜。
(2)活动区的规划与布置:
活动区的规划要合理布局、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活动区布置要半封闭式。
(3)活动区的规则制定: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的人数、进入活动区的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
16.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17.常规活动区域:
角色游戏区域环境设计、建构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美工活动区域环境设计、自然角区域环境设计。
18.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19.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
2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
(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
(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从孩子角度出发、有技巧地拒绝、避免“兴师问罪”)、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2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中主要的问题是:
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第五章幼儿游戏重点知识梳理
1.游戏的本质特征:
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2.幼儿游戏的功能:
(1)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儿童情感健康的发展;
(2)对障碍儿童具有治疗作用。
3.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分为两大类:
一是创造性游戏;
二是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
4创造性游戏的类型: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5.规则性游戏的类型:
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6.角色游戏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7.角色游戏的特点:
是幼儿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的活动;
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
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它具有很大
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固定的结果。
8.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
广泛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体验自主,发展主动性与创造性。
9.结构游戏的定义:
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机。
10.结构游戏的特点:
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11.常见的结构游戏:
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12.结构游戏的指导: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帮助幼儿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幼儿有目的、独立地进行构造活动。
13.表演游戏的特点:
具有戏剧性、具有自娱性、具有创造性。
14.常见的表演游戏:
幼儿表
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
15.表演游戏的指导:
选择适合表演的文艺作品;
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为儿童准备简单的表演服装和道具;
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
16.智力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丰富的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
17.音乐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18.体育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
19.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
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
20.幼儿游戏发展阶段:
(1)依据认知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
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2岁);
(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合作游戏阶段。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
织与实施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
既要关照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更
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渗透了教师的哲学观、主体价值观。
2.行为目标:
是指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
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包含四大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达成度。
(1)行为主体,即谁完成教育活动预期的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幼儿。
(2)行为动词,即可被观察到的行为动词,是外显的,如“说出,,”、“区别,,”、“分辨,,”、“画出,,”、“知道,,”、“体验,,”、等。
(3)行为条件,陈述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预期行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支持、
条件下才能实现的。
如:
“不需要成人的提醒,能够饭后漱口”、“能模仿成人或者同伴,连贯、完整地做出准确的早操动作”。
(3)行为达成度,是对教育活动预期的标准,用来衡量活动的成效。
行为达成度既可以限定在幼儿人数方面,也可以限定在幼儿表现出预期行为的熟练度方面。
3.生成性目标: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预期标准。
生成性目标则重在教育活动的非预定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非预期性与不可控性。
4.表现性目标:
描述的是幼儿学习后的身心一般发展变化。
这些发展变化是难以用直观的观察、测量方式在教育活动进行后能够衡量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关注而发觉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个体性。
通常,表现性目标蕴含的是幼儿将要处理的问题,幼儿将要参与的活动任务。
表现性目标的表达方式一般为:
“讨论,,”、“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考察,,”,如:
“参观农贸市场,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
5.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范围: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6.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原则
7.生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教知识与能力 知识 能力 重点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