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明差异比较备战高考之高三历史热点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63216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43.18KB
专题07 文明差异比较备战高考之高三历史热点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07 文明差异比较备战高考之高三历史热点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 文明差异比较备战高考之高三历史热点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高三月考)北方游牧民族在逐鹿中原建立政权后,统治者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接纳并逐步与汉族文化融合的路径,其内在推动力是
A.汉文化代表时代发展方向
B.统治集团的内部压力
C.学习汉文化可以改善民生
D.维护华夏文化的地位
5.(2019·
四川高考模拟)1927年5月,上海五洲大药房总经理的英文秘书邵莆棠因不满在华外国人贬低中国文明的论调,在《北华捷报》撰文抛出文明标准问题,并驳斥西方读者贬抑国民革命的观点,招来诸多在华外国人的批评之声。
这反映出
A.民族主义与殖民心态的文化交锋
B.民众捍卫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
C.新文化运动影响外侨的价值判断
D.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列强统治
6.(2019·
湖南长沙市·
长郡中学高三三模)下表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人格意识的比较。
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
A.人格个性特征
B.文化心理态度
C.男女社会地位
D.道德伦理观念
7.(2019·
河南高三月考)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
而达·
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
B.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8.(2019·
江西抚州市·
临川一中高三一模)梁启超说: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于一掷也。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
”这反映出
A.海洋造就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B.文明的发展是由航海家决定的
C.海洋文明优越于大河文明
D.文明的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9.(2019·
四川高三二模)“五四”前后,以杜亚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认为:
“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中国社会为静的社会。
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
”这表明该派认为文明具有
A.特殊性
B.灵活性
C.时代性
D.普适性
10.(2019·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三一模)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
这一做法的意在
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
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
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
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
11.(2019·
全国高考模拟)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形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12.(2018·
陕西长安一中高三其他模拟)《后汉书·
西域传》有一段这样写道: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
……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
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对这段话解读最可能有误的是
A.比较正确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
B.比较正确描绘了帝国居民的生活方式
C.基本反映了两大帝国的政治差异
D.基本利用中国思想解读罗马政治
13.(2018·
云南普洱市·
高三一模)结合所学分析下图,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性质B.政治体制C.思想观念D.经济结构
14.(2020·
北京昌平区·
临川学校高二月考)明史专家毛佩琦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的更替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C.国力对比的变化D.文化途径的迥异
15.(2016·
上海松江区·
高三三模)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赠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美术品等。
这两份不同礼物反映出中英两国最本质的差异是
A.英国的天文航海军事技术领先于中国
B.中国的传统丝织工艺品依然领先英国
C.资本主义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的差异
D.中英两国在外交上已经建立密切联系
16.(2016·
上海普陀区·
高三二模)对于人类早期文明的总称有多种表达方式。
下列最能体现欧洲中心视角的是
A.四大文明古国
B.农业文明
C.古代东方
D.大河文明
二、论述题
17.(2021·
山西晋中市·
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的殷商时代就一直继承下来。
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必要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
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
从春秋战国起,官用手工业就在手工业生产中居于绝对的优势,如楚国的官营手工业就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重要生产行业和部门,而民间手工业只是它的补充。
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
古罗马奴隶制官营手工业在蛮族入侵者铁蹄的践踏下,随着封建制的建立而衰落了。
在封建社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等级分封制,使王权衰微,国王处于无权地位。
既无庞大的官僚机器,也无常备军,这就没有建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的需要和可能。
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它既生产城市需要的各种食物,也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少量手工业商品。
近代以来,英法都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其中专利权是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力度是不强的,措施也比较简单,致使许多新兴工业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逃脱了政府的控制。
———摘编自王素琴《试论中国与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18.(2021·
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化特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
罗马文化对待希腊文化的态度,一方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希腊的历史、宗教、法律和建筑等文化;
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并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
最终罗马文明成为与希腊文明比肩的欧洲两大文明。
——摘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二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
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斯兰化的东西。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列罗马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阿拉伯文明在哪些方面受益于拜占庭文明。
由此可知,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
19.(2021·
四川绵阳市·
东辰国际学校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三种动机,即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出于“仁”、“孝”之德,出于经学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儒家的价值观而展开的。
由于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来源于儒家经典,因此,在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著作中,大部包含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儒学理论及诸如“气”、“理”之类的儒学概念。
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
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
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
——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在西方学者看来,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提倡人性,鄙视神性;
崇尚理性,鼓吹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
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思辩问题转向人生和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由于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欧洲各国不仅创办了许多学校,而且学校里所讲授的内容同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和教育内容不仅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
同时,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而这些正是人文主义传统所结出的果实。
近代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方法也同样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
先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经验方法。
后来是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的结合。
——摘编自钱兆华、申玉香《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人文主义对西方科学发展所发挥的相似作用,并说明其对科学及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历史因素。
20.(2020·
福建漳州市·
龙海二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历史的巧合,中西两种文明在16-18世纪相逢了。
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开始了持续的和多方面的接触和交往。
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之间基本上进行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世纪,双方都从这些交流和交往中获益多多。
尽管法国启蒙思想家没有到过中国,但通过阅读来华传教士、商人、使节的著述,以及与汉学家和中国留学生的直接交往,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天、道、礼或理,就是这个造物的上帝。
它要求人们无论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正如赫德逊所言:
“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传教士再次东来已没有了先前的谦逊和善,而是“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宝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中国现实的需要,西方数理化知识的最新成果系统地传入了中国。
但洋务派对西学的引进,主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重在西方的技艺。
从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西方确乎舍本求末。
当然“很有几位忠实的学者——如李善兰、华蘅芳等辈在里头,译出几十种科学书,此外国际法及其他政治书也有几种,自此,中国人才知道西人还有藏在船坚炮利背后的学问,对于西学的观念渐渐起了变化。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的原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
其意在强调各国的发展都是具备自身的特点的,各国的发展道路都要依附于本国的历史传统,故C符合题目的要求;
A项说法错误,“必然”一词太绝对;
材料中没有体现各国文明的共同特征,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文明的特殊性,故D项错误。
2.C
“番妇入城”之所以能成为外交事件,根源在于中英两国在制度和文明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约束与西方近代社会不同,C正确;
歧视只是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
“番妇”乘轿并未针对粤官权威,排除B;
题干所列现象与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
3.C
根据材料“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可知,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C正确;
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
材料中提到影响制度差异的不仅仅是地理条件,还有历史条件,从根源上来说是经济差异导致中西制度差异,因此选项B排除;
选项D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4.A
【解析】
依据材料“统治者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接纳并逐步与汉族文化融合的路径”结合所学知识扩展,从中国古代汉文化的逻辑发展走向可知内在推动力是汉文化代表时代发展方向,故A正确。
统治集团的内部压力不是导致游牧民族统治着选择汉文化融合道路的内在推动力,B错误;
学习汉文化并不是一定可以改善民生,C错误;
游牧民族统治着选择汉文化融合道路显然不是维护华夏文化的地位,D错误。
5.A
依据材料可知,邵芾棠批驳一些在华外国人贬低中国文明的论调,是民族主义的体现,而在华外国人对中国文明和国民革命的贬抑体现出的是列强的殖民心态,所以这反映了民族主义与殖民心态的文化交锋,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中“民众”一词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
C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是中国人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在华外国人;
D选项本身正确,但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6.B
材料反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人格意识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态度,西方凸显人文主义,中国强调人伦道德,故B正确;
人格个性特征属于表面现象,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
男女社会地位与主人公人格意识差异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道德伦理观念也是文化心理的表现,故D错误。
7.D
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不重视商业;
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所以珍宝进入市场,故D正确;
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由社会环境制约,故A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对外政策,故B错误;
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故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中西对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以对于财富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题,强调国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8.D
材料所体现的意思是海上波澜壮阔的生活可以激发人的进取之心,长期居住于海上可以“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差别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文明的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没有体现海洋造就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问题,故A选项与题干无关;
文明的发展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由航海家决定,故B选项说法有误;
材料没有比较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
9.A
根据“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可知东方文化派认为社会文明的产生是与社会环境和特点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文明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具有特殊性,而不是具有灵活性、时代性和普适性,故选A项,故排除B、C、D项。
10.D
从材料“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中可以看出,郎世宁这一做法可以让中国人容易接受西方绘画,从而减少了西方绘画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绘画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中西绘画方法的融合,故A项排除;
材料“万历年间郎世宁”反映出是明朝时期的,故B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绘画的进步,故C项排除。
“万历年间郎世宁”“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关键信息。
11.B
试题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
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造成封闭。
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
故选B。
其它各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两者区别
12.B
根据材料信息地理位置“以在海西”大致准确,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材料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与罗马的真实经济情况不符,而是我们基于本国的主观臆想,故正确;
C选项根据“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简单阐述了与中国君主专制的区别,故错误;
D选项,利用中国的天人感应思想去解读罗马的政治更迭,故错误。
13.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东方主要是以铁器牛耕为主;
西方由于耕地不足没有办法养活太多的人口所以只能出海去寻找机会。
所以答案选D。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自然环境的作用
14.B
崇祯帝的驾崩意味着清朝统治的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在清朝达到顶峰,封建社会日渐僵化。
而查理一世的死亡意味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英国逐渐实现政治近代化。
从这一角度分析可知,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即毛佩琦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中英两国社会形态的变化,B正确;
政权更替并不能解释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加快的现象,排除A;
17世纪40四十年代的英国国力尚不及同时期中国,因此C无法解释东方没落加速的现象,排除C;
东西方文化途径的迥异在17世纪40年代以后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其不构成东西方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排除D。
15.C
由材料信息“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赠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美术品等”可知,英国的礼物基本都是当时的先进科技,而中国的产品基本都是传统的手工业品。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份不同礼物实质上反映的是两国不同的文明形态的差异,即资本主义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的差异,故C项正确;
英国的天文航海军事技术领先于中国,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
中国的传统丝织工艺品依然领先英国,但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
此时清政府闭关锁国,两国不可能建立密切联系,故D项错误。
16.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东方是站在欧洲的角度看东方文明,因此最能体现欧洲中心视角,故C项正确;
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角度,故A项错误;
农业文明是站在经济形态的角度,故B项错误;
大河文明是在站在地理环境的角度,故D项错误。
17.示例一:
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与英法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各异。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英国官营手工业则居于非主导地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传统的影响,从商周时期起中国就推行“工商食官”政策,官营手工业已经存在;
而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
另一方面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国封建政府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例如汉武帝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而英法在中世纪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每个庄园都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
很显然,不同的管理制度、运营状况造成了中国和英法两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不同态势。
示例二:
中国和英法两国的官营手工业对各自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府强化对官营手工业的控制,实行匠户制度,保障了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但是,官营手工业缺乏独立发展的环境,生产不计成本,而且耗资无数,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更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英法两国则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尤其注重推行专利权制度,由此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推动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到来;
而且其工匠拥生产的目的是壮大独立经济,为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法近代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国和英法两国封建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型态影响了两种类型国家近代化发展的巨大差异。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材料是关于古代中国和英法的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地位和影响的对比。
首先,根据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例如根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
从春秋战国起,官用手工业就在手工业生产中居于绝对的优势”“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
”“在封建社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等级分封制,使王权衰微,国王处于无权地位。
”拟定论题为: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的原因、英法手工业居于非主导地位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最后,围绕论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不同的国情、制度等因素造成了中国与英法官营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
此外,还可以从中国和英法两国的官营手工业对各自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这一角度拟定论题,从中国、英法官营手工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方面进行论述。
18.
(1)特点:
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
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化特色;
成就:
儒略历,以罗马统帅凯撒之名命名,是现行公历的基础;
或格里高利历法,即公历。
(2)方面:
土地制度;
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
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
城市建筑;
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
关系:
阿拉伯文明在借鉴、吸收、继承、改造拜占庭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阿拉伯文化。
(3)看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化特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可得出,罗马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化特色。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有儒略历,以罗马统帅凯撒之名命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7 文明差异比较备战高考之高三历史热点专项练习 专题 07 文明 差异 比较 备战 高考 历史 热点 专项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