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学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6242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1.87KB
届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学案Word下载.docx
《届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学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3)影响:
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但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使凡尔赛体系走向崩溃。
2.国际联盟加试——(b)
由来
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成立
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性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盟约主要内容
“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3.华盛顿会议及华盛顿体系加试——(b)
(1)会议召开的原因:
日本利用一战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大大扩充实力,对英美构成威胁;
一战后美、英、日展开新的海军军备竞赛;
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筑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4.维护和平的尝试
(1)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加试——(b)
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
(2)《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加试——(c)
主要表现
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洛迦诺公约》
1925年,德、法、比、英等国在洛迦诺会议上缔结维护欧洲和平的条约,改善了德法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欧洲局势稳定。
公约的缔结使得德国取得了与别国平等的地位,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随后,德国逐步打破各种限制
《非战公约》
1928年,美、德、法、英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非战公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其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
但条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凭借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三、圣雄甘地(加试——选修四)
1.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加试——(b)
(1)1914年,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1915年甘地建立起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1919年,甘地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后,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3)1929年,甘地授权再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于1930年亲自参加“食盐进军”运动。
(4)二战期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2.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加试——(c)
(1)甘地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是印度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甘地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微点拨 以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或自治,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本质特点,集中表现为用不合作来号召动员群众起来进行反英斗争,又用非暴力来防止社会改良转化为革命,集中体现了这一政策的革命性、策略性、妥协性。
一、从国际意识认识一战的原因、影响(加试)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2)根本原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3)主要原因: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使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4)物质、技术基础:
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5)火药桶的出现:
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6)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多视角认识一战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催生新世界
欧洲衰退
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国际地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摧毁了德意志、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出现
美日崛起
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日本:
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亚、非、拉觉醒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
国联成立
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人类生活
政治上
推动民主进程;
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改变政府机构职能
经济上
催生新技术,推动生产管理的革新
思想上
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影响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考向:
时空意识与计量史研·
审视大国发展)
(加试题)(2015·
10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点拨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美国赶超,故①正确;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整体都在上涨,反映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
世界市场孕育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③错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故④正确。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考向:
史证意识·
世界战争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加试题)(2016·
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点拨 ①~④四幅历史区域图分别存在于一战后初期、一战前、二战前、20世纪90年代后,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②①③④,故选C。
答案 C
[命题感悟] 从试题的考查形式来看,注重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考查,通过趋势图的形式,从计量史学的角度呈现战前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从而得出一战爆发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如2015年浙江10月选考加试题第29题,该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又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6年浙江4月选考加试题第28题,通过判断英、德、美、苏四国经济发展的曲线图,既考查一战爆发的背景,又考查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两次选考试题命题角度相似,考查内容相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也形成了选考试题的特色。
1.(加试题)(2017·
义乌新高考适应检测)“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界定一战性质的依据是( )
A.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解析 D项不是界定一战性质的描述,是对一战带来的消极影响的表述,可排除。
一战结束后,实际操控和会分赃的除了英法之外,还包括美国等,排除C项。
一战超出了欧洲国家范围,故A项错误。
2.(加试题)(2017·
义乌新高考适应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B.俄国退出战争
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协约国实力占优势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一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应考虑实力劣势。
故D项正确。
3.(加试题)(2017·
义乌新高考适应检测)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
“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 据材料中“印度支那”“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及“1926年”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故选B。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秩序发展脉络(加试)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洲、亚洲的政治版图,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美日争夺亚太霸权的矛盾激化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参加国
美、英、法、意、日等27个国家,美、英、法三国操纵会议
美、英、法、意、日、中等9国参加,美国处于主导地位
主要内容
(1)《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对德领土、殖民地、军队和战争赔款问题。
(2)对奥、匈、土、保的和约。
(3)讨论了国际联盟的问题
(1)《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
(2)《五国条约》限制了海军军备,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3)《九国公约》使中国受到多国支配
评价
(1)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3)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2.凡尔赛体系的调整
(1)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将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变为复兴德国的政策。
(2)《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1)从1935年开始,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展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
(2)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3)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并于1936年将其吞并,冲击了凡尔赛体系。
(4)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5)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考向:
数据解读·
二战前大国实力变化)
4月浙江选考)下列所示为1913~1939年英、德、美、苏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
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点拨 一战后,美国大发战争财,①应是美国;
②曲线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且迅速跃居第二位,应代表苏联;
③曲线在战争期间尤其战后受到削弱,但在20世纪20年代又重新崛起,可判断③是德国,④是英国。
故选C项。
[命题感悟] 复习时要牢牢把握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同时又是战胜国之间分赃的产物。
解答这一模块的试题,应将战后体系与一战的性质紧密联系,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也是分赃体系。
正因为如此,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导致战后的和平非常短暂。
丽水新高考适应检测)《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赃”指所占的殖民地,②③是对德国战败者的束缚与控制,未体现出分赃性质。
湖州新高考评估)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
“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这一条约是( )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日本十分不满”“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可知原有的英日同盟被拆散,这正是《四国条约》的作用。
舟山新高考评估)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
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诸多矛盾。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故选C项。
三、一战与中国和印度甘地(加试)
1.中国参战
(1)参战时间——1917年。
(2)参战方式——华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3)参战影响——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一方。
2.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1)和会上日本的目标:
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巴黎和会日本的主要目标就是攫取中国山东。
(2)和会上中国的目标:
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
(3)列强的最后决定: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4)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中国山东问题
(1)问题的由来
①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
③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问题的解决:
华盛顿会议时,会外中日谈判,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2)《九国公约》
①签订:
1922年2月,与会各国签订。
②内容:
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③影响:
该条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解决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②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③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
4.对甘地的客观评价
(1)功绩
①甘地一生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
②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发展。
(2)局限性
①政治:
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②经济:
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历史理解·
国联的活动及作用)
(加试题)(2017·
4月浙江选考)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
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
”该文旨在( )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学者认为,一方面不能指望国际联盟,主要还是靠自己,另一方面,国际联盟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还是有其作用。
因此,该文旨在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外交的被动,A项错误,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台州新高考适应检测)山东青岛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
签署了对德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故我们用直选法可得出正确选项为B。
湖州选考满分练)1921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指出:
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
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 )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
C.《非战公约》D.《洛迦诺公约》
解析 材料显示该会议主要的议题是裁减军备,可判断应是《五国条约》。
湖州新高考评估)《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
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没有废除列强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解析 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
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选A。
4.(加试题)“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
”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平”“印度和巴基斯坦”,可知该事件是指甘地为了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5.(加试题)(2017·
衢州选考检测)在某部史学书籍目录中,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属于下列哪一章节( )
A.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B.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反弹
C.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D.对超级大国霸权的挑战
解析 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与近代印度寻求独立过程面临的困境不相符,故A项错误;
英国与印度在殖民、民族独立的较量过程之中体现的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较量,故B项正确;
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应属于新航路开辟时期的史实,故C项错误;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与超级大国霸权无关,故D项错误。
押题1 (立意:
逻辑推理·
一战的背景)
普陀新高考适应检测)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
各个因素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表达: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要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取得地区乃至世界的霸权,使得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为了在争霸和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获胜,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对应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押题2 (史证意识·
一战前大国立场)
镇海新高考适应检测)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
这些耸动的口号与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
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德国“我们的未来在海上”反映了与海上殖民霸主英国的矛盾,法国“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体现了与德国的矛盾,俄国“保卫斯拉夫兄弟”体现了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据此判断这些“口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押题3 (计量史研·
大国关系的经济解读)
杭州七校选考评估)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
同期美国对德、奥匈同盟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
以上情况说明参战前美国( )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可知,美国倾向协约国,但看不出放弃中立政策,故①错误,③正确;
国家利益永远是国家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学案 二轮 复习 浙江 专用 专题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世界 加试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116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