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特点及火灾扑救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15662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28KB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特点及火灾扑救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特点及火灾扑救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特点及火灾扑救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分类。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分为: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根据建筑物的材料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都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造价比其它建筑要低,比钢结构要高;
钢结构的梁、柱的材料都是钢材,一般为大型工字轻钢,钢材的受压性能较差;
混合结构的承重柱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横梁为钢材,可承受轻质屋盖结构,其跨度比钢筋混凝土梁大。
二、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基本特点
(一)施工要求简单,成本低、工期短。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自重轻、基础造价底、适用于软弱地基、安装容易、施工速度快、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工厂制作程度高、施工污染环境少、抗震性好。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多为单层(或带夹层)建筑,以轻钢柱子、梁或钢筋混凝土柱子为主要承重主体,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要求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建筑,而且它的构件自重轻、耐地震力效果好、可大批量预制加工,所以整体预算成本相对较低,施工快捷,工期短,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出效益也相当快。
(二)建筑跨度长,空间大。
为适应使用功能多样化的需要,往往决定了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比较大。
单层(或带夹层)框架结构厂房长度大多在100米以上,甚至达到200多米,建筑物的宽度一般都在50米—100米,高度为6—15米,厂房面积从几千到几万平方米,甚至达到十万平方米以上。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建筑基本上不设闷顶,上下连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内部空间,这种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特点给初期火灾的蔓延和扩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可燃物质多,功能齐、密度高。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多适用于二、三类产业的生产,而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如纺织化纤、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木材纸张、汽车、摩托车等均为可燃或易燃物品,且厂房内往往不是一条单一的生产线,有可能是多条甚至是整条流水线作业,这就使内部存放的物品种类多,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一应俱全,无形中增加了内部可燃物密度。
而且大部分单位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和便于管理,往往将临时仓库也设在厂房内,出口通道往往不足或被占用,大大增加了火灾扑救难度和人员疏散。
(四)地处偏僻,水源缺乏。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受自身占地面积大这一特点的限制,一般都建在城郊或是较为偏僻的工业园区,而此类地段的设计规划往往起步缓慢,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有甚者象一些区域性由村、办事处一级组建的工业园区根本没有系统的规划,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框架结构内无消防设施、给水系统不完善,附近无消防水源。
即使设有给水系统,但多数的是非环状管网,一旦遇上大面积的灭火战斗,水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五)起步晚,机制落后。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厂房是近年来才普遍兴建的建筑形式,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消防法规、监督规范没有对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作具体的规定,导致大量大跨度大空间建筑设计和施工存在许多先天不足。
再加上企业在实际工程操作中为了尽快出效益,存在着先施工后申报、项目更改未重报、未通过验收便投入使用、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这也正是促成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燃烧猛烈、火势蔓延迅速。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门和窗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客观的讲,一旦发生火灾,在初起阶段火势的蔓延速度是比较慢的,产生的燃烧产物也相对不多,但由于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可燃、易燃物资,导致其耐火性能整体较低,在一段时间后,参与燃烧的物质开始增加,加上整体结构的大跨度、大空间,温度便以高于一般火灾的热对流形式0.5—3m/s的水平扩散速度急速传递,燃烧强度急剧增大,蔓延速度加快,很快进入猛烈阶段。
另外,建筑物的顶棚、门窗等耐火性能都比较低,一旦火势突破至外围,大量新鲜空气进入后,会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二)能见度低,毒气烟雾弥漫。
火势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的蔓延,烟气的流动扩散速度与烟气的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起火初期一般为0.1-0.3m/s,起火中期为0.5-0.8m/s。
而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速度更快,一般为1-5m/s。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内部可燃物多且室内空气流通不畅,而且没有相应的排烟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物将释放出大量的烟雾,使得现场的能见度很低,而且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毒成份,特别是生产原料为塑料、橡胶等产品时,烟雾中的有毒成份所占比例更高,这就给救援行动的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空间过大,构件容易坍塌。
由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一般采用大跨度结构,而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大跨度建筑的防火要求较宽,特别是在防火分区的划分上标准相对较低,厂房越造越大,现行规范存在“滞后”现象。
再加上这种结构的厂房可变性较大,厂房在实际使用时企业往往变更了使用功能,降低了耐火等级,且为追求大空间和节约资金而忽视了必要的分隔,其防火分区大大超出了安全的要求。
一旦发生火灾后,在火焰和高温的作用下,烟气和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厂房,承重主体构件的承载能力快速下降,在厂房本身构件荷载的作用下,加速了承重结构的变形,短时间内出现倒塌现象。
构件倒塌后,内部堆积和存放的物资会散乱,随之建筑内部会出现更大的空隙,内部阴燃火会一下子形成有焰燃烧,这样就会促使现场火势在短时间内更加猛烈地燃烧起来,给整个扑救工作增加无形的难度。
(四)情况复杂,战斗展开困难。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占地面积大,工艺涉及面较为广泛,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多样化,有的企业更是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整条流水线作业,功能的复杂化决定了使用物资的多样化,这必然使得内部情况变得复杂,可燃、易燃材料,固态、液态和气态材料大量共存,一旦发生火灾后,不同的工段将会出现各种形式的燃烧现象,这就使得在战斗展开时要分别处理、逐个对待,选择得当的战斗模式和正确的灭火药剂,给整个现场的战斗指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厂房倒塌后,屋盖覆于燃烧物之上,使灭火剂无法到达火焰。
(五)面积超大,力量不足,供水艰难。
一般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建筑面积都在几千平方米左右,规模较大的建筑面积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如此大的面积再加之内存大量的可燃、易燃物资,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开来,势必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火场,扑救如此类型的火灾,对辖区的消防力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黄岩“三叶”集团有限公司火灾过火面积11300平方米,如出口径19mm的水枪,按每支水枪最大控制面积50平方米计算,则需要226支水枪,按1小时供水量计算,火场上需5288吨水,而辖区的消防力量和水源远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结合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实际特点,周边水源缺乏的情况,在扑救过程中,保证火场的供水不间断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六)纵深蔓延,残火消灭持久。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内堆积物资涉及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大量的物资存放,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多以堆垛的形式放置,例如:
纸箱、塑料包等,而且堆垛高而密,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开来,火焰通过堆垛间的缝隙和内部通风孔洞向纵深延烧,再加之建筑构件的坍塌,内攻近战危险性较大,在危险区域的实战上缺少经验,这就使得内部阴燃火的扑救成了一场持久战,所以真正的战斗结束往往要耗时数十小时。
(七)危险性大,防消经验缺乏。
在现行可操作的专业性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没有针对性的条文规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上没有强制性的消防设施配备标准,例如:
防排烟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固定灭火设施,这样就促使一些框架结构从设计初始便存在了先天性的不足,而防火监督部门针对存在不足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规范条文,使得这些漏洞最终成为引发火灾的导火索。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并形成大面积燃烧后,单靠辖区大队现有装备和执勤力量是无法实施和有效控制的。
虽然,当前基层中队在此类火灾的扑救上均都加强了第一出动力量,但考虑到单位管理机制不完善、消防设施缺乏,距离市区消防队远、厂区水源缺乏等一系列综合情况,第一出动力量到场时基本上已错过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间。
对于基层消防指挥员而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的扑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战的指挥战斗中,缺少成熟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借鉴,在全局的把握上,缺少准确性和稳定性,仅仅只能依靠参战官兵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来取得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冒险成分,客观上也无形地加大了扑救过程中的危险性。
四、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钢结构与钢筋混泥土结构火灾特点及规律区别
(一)轻钢结构承载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不会因燃烧而突然断裂,当用水进行冷却时,轻钢柱、梁的承载力可重新恢复。
而混凝土结构被火烧后,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承重能力减弱,加之外部射水后不但增加了荷载,而且短时间内混凝土强度因分解产物吸水膨胀等作用而进一步降低,可能发生突然断裂、倒塌现象。
这也是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在水冷却后的主要区别。
(二)钢结构,顶部梁与梁之间一般相互连接;
而钢筋混泥土结构,每跨的梁一般分别搁在柱子顶部的,跨与跨之间的梁一般不相互连接。
钢框架柱,当温度在200℃以内时,钢材的强度基本不变,温度在250℃以内时强度还有局部性的提高,但超过300℃以后,钢材的强度开始显著下降,当温度达到500℃时,强度则下降一半,钢开始熔化、扭曲,当温度达到600℃时,其强度几乎等于零,框架倒塌;
钢筋混泥土框架柱,受热低于300℃时,温度升高对柱子强度影响不大,甚至使强度增强,受热高于300℃,混凝土产生脱水、龟裂、晶体破坏、体积膨胀等现象,当温度达到600℃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受到影响,但不会倒塌,700—900℃混凝土中的CaCO3发生分解,燃烧90min以上构件产生倒塌。
(三)钢结构,一般不会在瞬间突然塌落,它会随着钢柱子的熔化和其它柱子的拉力影响而缓慢倒塌,但不会引起其它区域大面积的倒塌;
钢筋混泥土柱框架结构,在燃烧最猛烈的一跨内,梁及屋盖会先倒塌,只要柱子不断裂,其他跨一般则不会倒塌。
五、战术思想与火灾扑救对策
(一)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极易形成大面积的立体燃烧,造成“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
如黄岩的“三叶”火灾,过火面积达到11300平方米,当时火场风力5—6级,按一支水枪控制50平方米计算,火场需要226支水枪,每辆车出3支水枪,则要76辆消防车,而辖区中队只有6辆消防车,增援7辆消防车,30名指战员投入战斗,连续奋战36个小时。
在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中,指战员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充分调集增援力量,保证火场供水的充足、有序,同时要根据火场情况及时调集后勤保障物资。
如:
空气呼吸器的调集及其气瓶的及时充装,水带、车辆、手抬泵、充气泵、人员力量、相关部门的增援调集,通讯工具的配备,人员的更换等。
(二)确立“冷却先于灭火”的战术思想。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轻钢柱子将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承载能力,发生扭曲、倒塌现象,不仅有可能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而且也会使建筑物内的财物因倒塌砸震损坏;
同时,倒塌后燃烧物通风条件良好,会进一步加速火灾蔓延,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
另外,倒塌后大量钢构件堆压在燃烧物上,也给扑救带来了较大地困难。
因此,在灭火作战中,只有着眼于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才不失扑救火灾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尽快地冷却钢构件是唯一的有效办法。
这样可以在火灾环境温度不变或环境温度增强的情况下,使钢构件的自身湿度下降,从而有效地保证钢构件的强度不遭破坏。
同时,冷却钢结构所散发出的水蒸气可以提高火场的湿度,降低火灾的环境温度。
如在100℃的条件下,一公斤水变成水蒸气可吸收热量539千卡。
同时,水变成水蒸汽,其体积扩大了1725倍,水蒸汽占领燃烧区空间,不仅增大了环境温度,而且产生情化气体隔绝空气,达到窒息灭火或阻碍火灾蔓延的作用。
另外,冷却反射下来的水流也能直接灭火。
因此,用足够的水流冷却钢构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冷却应先于灭火,应当成为扑救钢结构火灾的作战原则,但实施冷却和灭火两者不能截然的对立起来。
火灾中情况各异,客观上要求指挥员根据火势和灭火力量的对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依据不同的情况,处理好冷却和灭火地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已经停止使用铸铁作为结构材料,但较旧地建筑中仍可见到。
铸铁受热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突然冷却会导致跪断而产生倒塌。
所以,在实践中应将钢结构与铸铁构件严格区别开来。
(三)采取“先堵截,后分割,再消灭”的战术原则。
所谓控制火势,就是要把兵力部署在火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受火势威胁的部位上,控制火势发展,逐步向火点进攻,缩小燃烧范围。
一般的说,有直接堵截火势,防止火势扩大;
有冷却堵截,即对燃烧和邻近的可燃物、柱、梁等进行冷却。
所谓分割,就是对大面积火灾采取穿插分割,尔后逐一消灭的思想。
对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指战员要采取先堵截火势的蔓延,然后利用框架内的间距、堆垛的间隔、通道等有利条件,进行分割,将燃烧区分割成若干片,尔后逐片予以消灭。
(四)分清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凡带有统筹火场各个方面和灭火战斗各阶段性质的,都是灭火战斗的全局。
局部隶属于全局,全局统帅局部。
任何一级指挥员都要树立全局观点,使局部服从全局。
有时局部可行,但全局不一定可行,这时就必须“见利不趋”,不能因小失大。
由于事物矛盾的不平衡性,各个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有的局部本身就有全局意义,起决定作用。
在指挥灭火战斗中,对带有全局意义的局部,要特别加以注意。
在灭火战斗部署上要选择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
尤其是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当辖区兵力不足,增援力量没有到达之前,必须把到场的兵力部署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面,或者是影响全局的局部位置上,控制火势,造成局部优势。
(五)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水枪阵地充分发挥每一支水枪效能。
根据火场情况,如果大面积发生燃烧,燃烧又比较猛烈,应采取射程远、冲击力大的带架水枪打击火点,并冷却周围的梁和柱,然后采取以内攻为主的战术方法。
以钢柱子为主的框架结构,在内攻时,水枪手要先冷却柱子和顶部钢架使其恢复较高强度,同时缓慢前进逼近燃烧区;
以钢筋混泥土为主的框架结构,在内攻时,水枪手要站在非燃烧的一榀框架底下朝燃烧区射水,防止燃烧区上方屋顶倒塌伤人。
如果是初始阶段,战斗员应携带个人防护装备,尽量接近火源,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方法,尽快扑灭火灾。
对于钢框架结构,在建筑倒塌之前应注重对钢结构的冷却,防止结构坍塌。
对于有天窗的大面积、大跨度厂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从屋顶布置水枪,实施“空中打击”。
通常一支19mm水枪在地面进攻它的控制面积为50平方米,控制周长为15-20米,而当从上而下进攻时,因射水角度和射水距离增加,其控制周长成倍增加,“空中打击”后可“超常”发挥每支水枪的效能。
2003年8月14日,浙江省台州市飞跃集团家用缝纫机车间发生火灾,该厂房东西长109米,南北长84米,建筑面积约9618平方米,火灾猛烈燃烧面积1728余平方米,过火面积达9618余平方米。
该车间内安装有14条生产流水线,存放8万多台电脑缝纫机成品及精密零配件。
为了减少火灾产生的水渍损失,指战官兵只出了13支水枪,之中有5支水枪是从屋顶天窗自上而下打击火点的,台州市消防支队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控制住了火势。
而照例理论计算,13支水枪是远远不止的。
(六)依靠科学破拆来改变火势蔓延途径。
火势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的蔓延,烟气流动扩散的速度与烟气的温度、流动方向有关。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面积超大,但火灾初期着火范围往往是有限的。
在火灾扑救中不能盲目破拆建筑门窗,要合理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实施科学破拆,一旦破拆位置不当将会使火势迅速的扩大蔓延至整个空间。
在整个建筑内部充满浓烟和热气的情况下,只能对上风方面的门窗实施破拆,尽量减少了新鲜空气的进入,延缓了火势的发展,同时通过水枪射水降低火场温度。
若同时破拆上、下风向的门窗,火势很快会顺着烟气蔓延扩大。
如果屋顶有天窗,可在构件耐火极限时间范围内,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破拆燃烧点正上方天窗,使烟气和积热从上方导出。
同时,屋面人员要与地面内攻人员保持联系,屋顶破拆与地面水枪冷却掩护同步实施。
但当火场燃烧时间超过构件耐火极限时间时,屋顶破拆不可取。
六、注意事项
(一)辖区大队要充分利用社会联动机制,调集有关力量,搞好火场的后勤保障,包括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往救治、将疏散出的重要物资及时移交单位或公安部门实施看护等等,同时寻求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帮助,共同处理有关事务,譬如现场的交通管制、警戒线的划定、水源的供给等等;
(二)因火场燃烧物较多,且特性各不相同,扑救中应选用正确、恰当的灭火器材和灭火剂,不得盲目进攻,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大中队指挥员对辖区内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建筑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对相关单位进行熟悉,大中队之间搞好沟通、交流,做好防消结合;
(四)参战人员要充分利用器材装备以及个人防护装备,做好自身防护,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总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在增多,其功能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起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门在火灾扑救中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
在此,本文只做了初步的分析,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度 空间 建筑 特点 火灾 扑救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