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4986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96KB
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Word下载.docx
《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挖掘民族性、地区性的资源(材质与内容),来拓展丰富美术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造美的能力。
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材质上,另一个是内容上。
材质上,即是从美术作品运用的工具材料上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改变传统的图画本或一张纸为作品的单一呈现形式和展现方式。
内容上,指发掘利用本地本民族的风景、建筑、民俗、服饰、饮食等人文资源,作为美术作品可表现的内容,丰富美术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启发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热爱自然和家乡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美术素养。
研究内容:
在此新课标下,美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将本地富有民族特色的如:
藏族唐卡、藏族服饰、藏式建筑,洮州民族服饰、民间剪纸刺绣等,尝试将美术课程民族艺术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课本教学内容和课堂作业的单一呈现,而是思考着如何发掘地方艺术特色资源,生活中的资源(材质与内容),并将这种发掘的生活资源作为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以美术作品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对生活资源探究利用的能力、融合知识技能创造美的能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民族性的,地方性的生活资源以及民俗、历史等知识资源。
本地以藏民族为主的地区,也有以汉民族为主的江淮遗风艺术特色,发掘这些资源,是师生共同的合作探究,将美术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资源发掘利用起来以丰富美术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体会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和成就感。
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是最朴素最有艺术感染力的,它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这些无疑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大量的民族的,民间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上欣赏课,技法训练课,创作课的教材和素材。
美术作品的形式,无论是何种材料的载体,何种表现形式,其不离内容的存在方式。
发掘生活资源,拓展美术作品的形式。
是在师生共同的合作探究中,不断的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材质与内容),材质诸如各种不同的纸张、作业本、工具、颜料以及各种身边的物品,内容诸如当地民俗文化、服饰、建筑、风景、饮食文化等,都可以是作业内容的呈现,丰富美术课程内容,拓展美术作品的形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合作探究的乐趣,与生活紧密相联,并从中感悟热爱自然与生活,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我认为:
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知识的横向贯串性和纵向延深性及情感性的三维教育要比单一的学科知识更容易发挥作用,对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艺术的价值、认识艺术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转变“重分轻能”质量观,在美术课堂中,美术作业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想象力,形式多样的美术作业,能激发全体学生包括所谓文化课老师认为的“差生”的创造力,并于其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肯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人文素质、情感陶冶以及智能提高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师生在共同的探究合作中,逐步发掘生活中的资源,来拓展丰富美术的作品形式。
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寻找到较好的美术作品载体、形式、内容及呈现方式,通过拓展美术作品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本地区兄弟学校和同行同事中广泛交流学习,探讨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做好资料的累积、个案的研究记录、阶段的反思、成果的结集汇报。
2、研究方法:
(1)实地考查法:
对于“甘南藏族服饰”、“唐卡”、“拉卜楞寺酥油花”、“唐卡”等进行实地考查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甘南少数地区的美术的美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归纳。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的研究对象是挖掘民族性、地区性的资源(材质与内容),来拓展丰富美术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造美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条件
1.课题研究人员的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本课题的参与人员结构看,年龄中青年结合、工作岗位结构比较合理,既有学校管理人员,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第一线教师,他们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获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
2.课题负责人:
马锋刚,现年50岁,中学高级教师,学校美术骨干教师,已在教学一线工作29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次参与省、州、县高中美术教学研讨活动。
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教学一线任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同时酷爱美术创作。
3.课题主要参与者:
武海平,中学一级教师,40岁,是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从教19年,培养的60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有多篇论文在省、州级刊物发表,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
杨永芳,中学一级教师,37岁,是临潭一中音乐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从教16年,曾有多篇论文在省、州级刊物发表,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
李红宝,现年40岁,是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从事美术教学2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曾发表论文数篇,尽心致力于教学研究。
4.课题参与者中有一线教师,每天参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丰富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经验,他们多次主持学校课题研究,能为本课题研究的开题、课题结构、课题论证、校本课程开发等环节把好脉。
同时,学校领导重视和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在管理层面上提供宝贵意见,也为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关系协调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5.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
马锋刚,中学高级教师,县级美术骨干教师。
负责课题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课题审报、课题论文的撰写及发表、课题结题总报告定稿。
组员:
武海平(中学一级教师)、杨永芳(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
李红宝负责对甘南地区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学生对民族特色美术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六、课题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对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及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
2014年4月15日申报了省级课题《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
2014年7月28日课题被甘肃省教科所规划办审批并被通过立项。
学校马上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由于课题研究时间等原因,课题在以后两年里没有实质性进展,2016年9月重新组建了课题组。
2016年10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为开题论证做准备,组织成员制定开题报告,对课题题目做进一步讨论修改,并对开题报告的框架做适当调整。
11月份,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导课题进一步实施。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本课题研究以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切入点。
根据课题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共召开3次专题学习会议(第一次:
课题研究程序学习会,第二次:
甘南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调查研究会,第三次:
“甘南藏族服饰”、“唐卡”、“拉卜楞寺酥油花”、“唐卡”等进行实地考查研究)。
其次,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分别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及甘南本地地方特色美术特征两方面探讨了农村初中学校美术课程的困难与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同时促进了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思路更加开阔,课题组成员马锋刚、武海平、杨永芳、李红宝先后到甘南各地考察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
3.主要活动:
(1)2016年8月—2016年9月:
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种调查资料,课题研究理论知识学习。
(2)2016年10月—2017年2月:
民族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研究。
(3)2014年12月—2016年3月:
课题组负责人马锋刚撰写课题论文《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表于《中学课程辅导》2016第3期)。
课题研究组重新上马展开研究工作。
调研成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开始大量搜集本地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的美术教学资源。
搜集内容主要放在深厚的藏、汉、回、土文化,如藏传佛教的唐卡、寺院壁画、藏式宗教建筑,藏族民居,藏式服饰,藏式生活器具、清真寺、江淮服饰、土木结构的民居、寺庙壁画、民间染织刺绣艺术、洮砚雕刻艺术等方面。
让这些独特的、富有内涵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民族文化,成为本地得天独厚的取之不尽的民族特色教学资源。
这些资料以及数据,包括农村民族美术教育的研究现状,农村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民族美术教育受到制约的因素;
另一部分搜集有关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的形势,发展的瓶颈以及新课标下产生的新的问题,调查民族美术教育人力资本对当地美术教育的需求。
期间课题组成员还集中学习并讨论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着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总结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实施情况修改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撰写课题报告,撰写总研究报告,做好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推广工作。
通过一年的研究,先前提出问题,已基本解决。
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目标已基本完成。
为了能真正总结出课题成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结题工作:
(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材料,总结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
(2)课题组长负责汇总提炼,由经验提升为理论成果,并发表了课题论文《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
(3)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表,经讨论共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纲,由负责人按提纲执笔,完成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
(4)总结课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继续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
(一)课题研究成果
1、形成“甘南地区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育的必要性”调查报告。
(见附件)
2、初步展开以“甘南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势。
”为主题的研究。
3、“甘南特色美术基础教学的实践与可行性”的初稿已形成。
4、论文:
主持人撰写的课题专题论文《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辅导》2016第3期发表(见附件),武海平老师的论文《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几个技巧》和杨永芳老师的论文《浅谈美术与音乐的关系》也相继在《中学课程辅导》2014第22期和《中学课程辅导》2016第3期发表,2014年4月15日李红宝主持申报的省级课题《校本课程<
临潭民俗文化>
的开发与研究》,7月28日立项,课题批准号:
GS[2014]GHB0264,2015年9月21日经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办鉴定通过,论文《地方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临潭民俗文〉化为例》在《中学课程辅导》2014第20期发表。
(二)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1、在教学实践中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了,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还在课余创作了大量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并能自觉地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提升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新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升化为自己的教育能力,最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艺术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我们新的教学理念还推广到兄弟学校,使其他附近学校也共享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激活了一成不变的美术教育模式。
八、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一)课题研究中的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需要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
1、部分教师担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是否脱离了美术《教学大纲》的规定。
2、研究经费的缺乏,对考察、搜集社会艺术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部分学生家长还不很了解,阻碍学生的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做好理论研究,大量搜集民族艺术素材和乡土教材,努力改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
多次展开集体备课活动,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
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
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3]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4]兰州日报《我省拟建农村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发布日期:
2015/12/26)
[5]甘肃经济日报《甘南临潭:
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日期:
2013-07-17)
[6]《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若干教育改革问题的决定》教育部
[7]《洮河流珠,砚之瑰宝—解读洮砚的艺术价值》陈沁
[8]《甘南民族地区民间美术探究》李玉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特色 中学 美术教育 研究